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中红网-张学领:介之推与寒食节
作者:张学领
浏览次数:
2025-04-07 14:23:2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每年的清明节,我国各地都有祭祖的民俗传统,在我的老家和全国很多地方,又把清明节称为寒食(其实准确地讲寒食节应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与端午节来自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一样,寒食节的由来,源自春秋战国时代的贤者介之推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东周王朝已面临分崩离析,中央政府已无力约束各地诸侯,除东周王朝保留着名义上的天子之外,已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等12个诸侯国,诸侯割据,各霸一方。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之一,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发动战争,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正如后人所说“春秋无义战"。各个诸侯国内部政变频仍,政权更迭令人眼花缭乱。

    靠近西部秦国的晋国(今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在当时也算得上一个大国了,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已立申生为太子,公子重耳、夷吾均已成年参政,申生兄弟三人以贤德之名赢得朝野上下普遍赞誉。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晋国征伐骊戎得胜,获美女骊姬姐妹。骊姬生得美貌妖娆、风骚无比,晋献公大喜如获至宝,专宠有加,后宫嫔妃佳丽都暗然失色了。骊姬不仅擅于邀宠更工于心计,把晋献公迷惑的言无不听、计无不从,晋献公得到骊姬后,与申生重耳兄弟越来越疏远了。周惠王十二年(公元前665年)骊姬生下自己的儿子奚齐,便想让他将来继承王位,于是在献公面前不断制造阴谋、挑拔是非,说申生兄弟的坏话,千方百计要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申生兄弟三人除掉。晋献公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经不住骊姬不断吹枕边风,便决意废除申生的太子之位。看到晋献公发展到凡事皆以骊姬的是非为是非的程度,很多人认为骊姬对太子申生兄弟必欲除之而后快,申生兄弟的生命已经很危险了,于有人劝申生逃亡国外以避祸保命,申生不肯。东周惠王21年秋(公元前656年),秦晋两国发生战争,混战于河曲(今山西境内),骊姬趁机作乱,诬陷申生兄弟,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迫申生自杀,重耳、夷吾兄弟出逃国外,这就是历史上“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

    至东周襄王十六年二月(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结束了长达十九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活,62岁返国即位为晋文公。(晋文公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国内动乱和国外长期流亡的痛苦经历,使晋文公励精图存、奋发图强,他在此后在位的八年时间里使晋国终于成为当时的强国,晋文公成为与齐桓公齐名的一代霸主。)晋文公决定为追随他流亡而归国的人论功行赏,于是大家纷纷争功求赏,表奏自己十九年来种种辛苦、般般功劳,甚至不乏碌碌无为者也不惜“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表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疲劳",一时间争得不亦乐乎,好不热闹。晋文公,对属下量功封邑尊爵,于是各得其所,各受其赏,皆大欢喜。可粗心的晋文公偏偏疏漏了一个沉默的勇士介之推。作为重耳流亡集团的重要成员,介之推可谓是忠勇有嘉,在漫长的流亡岁月,虽身处逆境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始终保持威武不居、贫贱不移的气节,维护了重耳公子的尊严和权益,忠心耿耿、艰辛备至,建树甚多。尤其是当流亡到卫国时,重耳众人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已经连续几天吃不上饱饭了,介之推毫不犹豫地忍痛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烹调后供重耳进餐(《东周列国传》),重耳与介之推经历的生死患难的考验世所罕见,其功劳可谓无与伦比。面对纷纷攘攘的争功场面,介之推耻与争名夺利者为伍,他不奏一言、不表一功、不求赏赐,认为自己为重耳复国即位的使命已经完成,便选择了离开重耳。介之推不仅忠勇,更是个孝子,他要在有生之年好好侍奉年老的母亲,在远离烦扰的清静之地安享晚年,于是默默地带着母亲隐居于深山之中。晋文公后来发现介之推不见了,感到后悔不已,派人四处寻找,为了使介之推离开隐居地,不得已放火烧山,介之推不愿出来,和母亲一起被烧死。晋文公哀伤不已,于是以绵上之山周边方圆的土地为介之推的封地,称其山为“介山",并说“以志我过,且旌善人"("我要以此以来牢记并弥补我的过错,表彰这个善良的人")。介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境内的绵山,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了,后世的人为纪念介之推殉身于此,置县名为"介休",并沿于至今。

    介之推的高风亮节,在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里无疑是仁人志士和广大百姓的理想和向往,他感动了晋国当地的人们,每逢介之推忌辰当月,为怀念被火烧死的介之推,民众自发采取提前储备干粮,以冬季一个月断炊不烧火做饭(寒食)的方式来纪念他。("太原旧俗,以介之推焚骸,一月寒食。”《汝南先贤传》)。至后汉,有一位贤德的智者周举出任并州刺史(山西地方行政长官),考察民情后,认为此举颇不利于百姓的健康,便带领众百姓到之推庙凭吊并作祭文说:山西是个很寒冷的地方,隆冬断炊,百姓不得温饱,实在残损民命,也实在不是之推先生你这样的大贤者的本意啊,请你宣示给众百姓,重新烧火做饭吧!于是刺史出榜安民:百姓景仰之推先生高风天日可鉴,之推先生爱惜民命心中不安,大家心到神知就不必寒食了,从此冬月照样举炊熟饭。自此,民众冬季寒食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后汉·周举传》)。此后虽民俗演变,人们寒食节纪念介之推却流传下来。三国时,山西很多地方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节前)为寒食节,为介之推断火冷食三日,魏武帝(曹操)知道后,深虑魏国会因此民伤国弱在三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下令:寒食节为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北方互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因此规定"不得寒食"。如有违犯家长判半年徒刑,主吏判一百天徒刑,令长罚一月薪俸。(《邺中记》)。曹操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为政权民生考虑移风易俗,宣示了真正“寒食”(停火断炊)历史的终结,而将寒食节形成了象征意义上的节日,从此延续至今。

    介之推的故事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了,我们每年的清明节便会想到寒食,想起这位高风亮节的古代贤者。他有功不居、廉洁自律、勇于奉献的情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社会倘能再多一些这种精神,便会少看到那些跑官卖官、贪污腐败现象,少存在一些浮躁,更多了一些生气和谐,更多了些达观自适、无私助人积极奉献,我们的社会就会更清明、更和谐、更健康。这无疑对正在全面复兴的中华民族和正在全面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有益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在寒食节到来之际,重祭介之推的大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清明
·下一篇:无
·特稿:清明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与吴国发四首绝句
·“让古老的汉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巨野县汉文化研究中心赴刘
·陕西石峁遗址新突破:4300 年前 “石头城”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虔游潭柘寺(组图)
·中红网-李飞跃、隋胜男:寻索中华文化之美(组图)
·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再度复兴
·中红网-朱会文:大力弘扬孝道教育,夯实培根铸魂基础
·特稿:革命文化是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
·特稿:探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头 从中华始祖汇聚谈蚩尤与黄帝炎帝的关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张学领:介之推与寒食节
用中共党史的三个案例说明完整、全面呈现历
赓续英烈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诏安县退役军
江振存:赓续英烈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诏安
特稿:赓续英烈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诏安县
习近平: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让祖国大
李殿仁:发挥民营企业在中国数智经济转型中
清明祭英烈 传承爱国志(组图)
一组彰显家国大义的亲人照片(图)
春光里送别作家诗人兵商创始人房秀文先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