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曾国藩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2023-08-28 10:54:41
来源:love罂粟花开
作者:紫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立德、立功、立言。据说,历史上能做到这“三不朽”的,只有三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历史教育学者胡哲敷也曾说过:“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以前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对曾国藩印象不是很好,一直排斥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就是在图书馆看到曾国藩的书也一晃而过。

    因着想修身养性,于是就看起了《王阳明心学》,朋友看到了就说:“你可以看看黑厚学的曾国藩”。

    图书馆处处可见曾国藩的书,朋友又大力推荐,我最终还是想探究这位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的真实面貌。

    当我真正走进张宏杰的《曾国藩传》时,心情如高山的瀑布、怒吼的长江水,激情澎湃,火光四射,激动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曾国藩那绚烂而凄婉的一生,让人嗟叹、佩服。

    甚至当我读到曾国藩因病薨逝时,竟然止不住地潸然泪下。

    《曾国藩传》是由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所著。书中讲述了: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的,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翻开此书,让我们看看曾国藩是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一、治学:立志学做圣人

    他出身于一个平常的农家,家族五六百年都没出过一个秀才。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最后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的比别人高。(引自原文章节:4. 越笨拙越努力)

    他一生崇尚”笨拙“,从不取巧,踏踏实实,不搞任何歪门邪道,不走捷径,以扎实的功夫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

    到了翰林院,他才知有王阳明,有程、朱理学,才知”什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唯读书学圣贤耳!

    因此在三十岁这一年,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的志向,在翰林院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并认真研究理学经典。

    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

    唐鉴和倭仁告诉他,日记不是记流水帐,日记的目的是反省自己。日记记一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最重要的是反省哪件事做得不对,哪句话说得不对,记下来深刻反省,别人有什么做得好的,值得学习,别人有什么不对的,自己引以为戒,这才是日记的灵魂。

    曾国藩通过有效地写日记,提高了学习效率。他也通过这个方式,对自己的性格、脾气进行反省,进而改掉了自己自大、浮躁等毛病。

    曾国藩要做圣人,而圣人的标准实在太超绝了,它要求人每一分钟都展开对自然本性的搏杀,那真是针针见血,刀刀剜心,因此能坚持下来非常困难,但曾国藩却坚持下来了。

    为什么呢?这就要感谢倭仁给他提的好建议: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把这些日记拿去让朋友都看一遍,而且要求每个人做点评,这就好比现在的人在微博下面跟帖一样。

    曾国藩为什么把日记给朋友看呢?因为他深知外力远远大于内力。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自己监督自己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底,甚至难以坚持下来,但是通过自己的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通过记日记的方式,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飞跃的提高;他还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规矩:1、早起;2、静止;3、读书不二;4、谨言;5、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6、每日记一则;7、每个月要作几篇文章;8、练字;9、夜不出门;10、读史;11、敬;12、养气。通过这十二条规矩,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质的转变。

    二、建军:为国、为中华文化建立湘军

    曾国藩时期,政府腐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全国起义不断。

    而当时的洪秀全等人利用这一时机,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不光要改朝换代,同时还要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推翻。洪秀全宣称中国传统文化均为”妖“书”妖“术,要焚毁所有中国经典,扫灭所有中国传统信仰,他们要建立拜上帝会,而拜上帝会是西方都淘汰很多年的落后文化。

    太平天国改朝换代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要把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历代人的心血、文化付之一炬,全部销毁。太平军所到之处,必焚毁孔庙、寺庙、英雄庙(如关羽、岳飞庙等),遇到名寺古刹、书院,或焚毁一空,或改作兵营、屠场,大量文化遗产、书籍被损坏。

    太平军之害比焚书坑儒危害更大,他们是中国文化毁灭者。

    太平天国不只是大清王朝的敌人,更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敌人。

    而曾国藩是学孔孟之道的,在他眼中,儒学是天地间唯一的真理,就是现在孔子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他是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起来的士大夫,他一定要维护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他深知如果太平天国起义成功,中国将陷入巨大的蒙昧,中国的经济文化不知道要倒退多少年。这是曾国藩决心组建湘军的主要目的。

    其次清王朝的正规军经过多年懈怠,军队里外已腐败透顶,已经不堪一击了,此时急待新生力量来对抗太平军,为了挽救朝廷,更是为了挽救自己所珍视的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曾国藩必须要组建新军。

    然而,自己组建军队何其艰难,兵源、经费、制度、将领、装备等等,这哪一项不是硬骨头。而且任何王朝对军队的控制都非常严格,是不允许私自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的,清王朝对军队的控制更为严格。曾国藩要组建自己的湘军,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

    但曾国藩有着他人所没有的巨大勇气和恒心,最后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让湘军应运而生。

    湘军的诞生不光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三、湘军:文弱书生带兵打仗

    曾国藩善于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他利用咸丰皇帝为对付太平军要在各地建立“团练”的机会,再加上他对皇帝这一措施进行概念性的偷梁换柱,稍加掩饰,湘军就在他手上诞生了。

    然而,他一儒生,何曾带过兵,打过仗。

    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曾国藩不断失败,不断犯错。他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可靠。他身上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勤于尝试,做事讲求”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曾国藩在对阵太平军告捷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也是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湘军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呢?湘军的战斗力来自曾国藩的“反思”习惯。

    我在这句话里所说的“反思”,用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反向思考。曾国藩在创建湘军的时候,并没有首先去想“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来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其实很多时候做事情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都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你可能就成功了。(引自原文章节Pg. 113)

    每一支军队都有它严密的制度,湘军也有。为什么曾国藩能制定出那么高明的制度,而当时那些更聪明的人不能呢?

    这是因为他不惮烦苦、精心苦思,他比别人更能吃苦,更扎实,更无情地鞭策自己。曾国藩并不比别人聪明,然而他做事却非常高明,他的高明是建立在笨拙之上,建立在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之上。“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不就是建立在最简单的只有“1” “0”两个数字的二进制基础之上吗?

    曾国藩每攻一座城,到了地点先扎营,然后在城外挖两道长壕,把城围困起来。里面的一道壕是为了断绝城中粮草接济,防止城里人突围,外面的一道长壕是为了抵抗外来敌方援军的攻击。

    曾国藩的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非常笨拙,又耗时又耗人力,但却非常符合《孙子兵法》:”昔日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就是说:你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再等着敌人给你机会。湘军的这种挖沟式攻城法,确实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概率最大。

    曾国藩能成功镇压太平军还在于:坚决不动摇制定的决策,咸丰皇帝为了尽快取胜,瞎指挥,一会让曾国藩到这里,一会让曾国藩到那里,完全没有一个统筹兼顾、全局的战略眼光,就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如果听皇帝的,那么以前所做的努力将全部白费,形式还会瞬间恶化。曾国藩顶着巨大压力,硬是把难啃的骨头给消灭了。

    李瀚章曾经说: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定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只要他认准的,他就会排除一切干扰,争取一切机会,去将胜利的可能变成胜利的现实。

    曾国藩做事有始有终,绝不会因为所办之事困难重重,就半途而废,他总是迎难而上,对于治学、建军、吏治都是如此。

    他一生做事,一旦下定决心,他就没有退让过一步,不论多么痛苦难熬。

    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现在的很多人做事,都想轻松走捷径,怕劳心劳力,都想以逸待劳。

    曾国藩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做任何事始终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念,他总能够透过暂时的纷乱看到重点,在利害交织中看法本质,牢牢把握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他不会因为眼前小利而打破全局战略。

    在带兵过程中,他还注重军队的精神政治教育,这也是他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治兵的一大特点。

    四、教育:有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时代,很多历史人物的人生往往都有一个巨大遗憾,那就是在自己身后,家族就迅速衰落。就如王阳明那样的大圣人,因为两个儿子不成材,家族不团结,死后家族内部的矛盾持

    在传统时代,很多历史人物的人生往往都有一个巨大遗憾,那就是在自己身后,家族就迅速衰落。就如王阳明那样的大圣人,因为两个儿子不成材,家族不团结,死后家族内部的矛盾持续了几十年。

    因为成功人士的人生往往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对家庭教育投入太少,或方法不当,导致孩子成了纨绔子弟。

    但曾国藩的家庭在他身后却持续发展,一百年间人才辈出。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之一,次子曾纪鸿是晚清著名的数学家,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是当时最年轻的翰林,孙女曾广珊是晚清著名的女诗人,曾家的第四、五、六代后人中也涌现多优秀的专家学者。

    曾氏家族的兴盛不衰有二个原因:

    一是曾国藩生前就已经处理好了政治交接班的问题,他的接班人在他去世前就已经长成政坛的参天大树,所以曾国藩生前的反对派无法在他身后反攻倒算,不会累及家族。

    二是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高明的观念,他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塑造了良好的家风。

    1、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胸怀,希望他们成为绅士,而不是执着于事业层面有成功。他不愿意子孙当大官,只希望子孙成君子或者绅士。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快乐和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称作君子。因此没有让儿子学八股文,而是让他自由地读书,真正增长才干。

    2、主张孩子快乐学习。除了不让孩子学八股文外,曾国藩还有很多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读书本是人生的至乐之一,但前提不是把读书当成敲门砖。读书一定要从书中读出快乐,如果不快乐,不如不读。为了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他还经常减轻孩子功课。

    3、主张让孩子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这是和现代的教育理念非常吻合的。鼓励对孩子相当重要,但传统的中国式家长很少有人懂得并做到这点。很多家长不是批评就是训斥。

    4、曾国藩对待孩子时,能采取比较平等的态度。而不是现在很多家长居高临下的道德式绑架,以家长的口气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他的度量是非常大的,从他处理和左宗棠、沈保祯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度量确实是圣人之量。

    5、曾国藩能做以身作则,他记日记或看书或做事,不会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凡事能做到坚持。

    6、让孩子在实践中历练,学习处理问题的本领。曾国藩很早就让儿子管家或出社会增长阅历。

    7、对新生事物持开放态度,曾国藩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但他不排斥外来先进事物和文化。比如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策,办洋务运动。

    8、一直以儒家文化中的“诚”即诚信教育孩子,曾纪泽能在外交上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这个“诚”字

    曾国藩在身后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遗产,他认为只有让孩子多吃苦,增长才能,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五、远见:培育人才

    曾国藩为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为了国家的自强,在后期的政治生涯的核心目标就是办洋务运动,从而渐图自强。

    学技术、购置武器设备这些都是重点,但在他逝世前还为国家办了一件大家,那就是派员留学。

    派员留学这也是洋务运动的内容,要强大就要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在他逝世五个月后,派人到国外留学终于实现,这是他临终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结语:

    曾国藩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一生致力于国之自强,一生都在捍卫、守护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无助,看平底长得万丈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北英:癸卯兔年伏天赋得五律记其事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曾国藩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
研究显示:坚持8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计延长20年寿命
李银桥离开中南海时,毛主席因不舍泪流满面,主席为
特稿:石家庄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5周年百年前马克思
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英明之举——纪念“派兵去山
孙生禄 革命烈士传 55
新华网三评“博物馆热”
习近平: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 在中国
特稿:毛体书法家萧耀明老师(毛泽东扮演者)一行走
中红网:毛体书法家萧耀明老师(毛泽东扮演者)一行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