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史料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特稿:《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021-10-20 13:47:23
作者:李殿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孙子兵法》是一部跨越时间、空间领域的经典著作。

    从时间上看,2500多年以来,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战争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由刀光剑影的冷兵器,发展到威力巨大的火药兵器;由单纯地面作战,发展到陆、海、空、天、电磁多维空间作战;由接触作战,发展到非接触作战;由传统作战方式,发展到信息化甚至智能化作战方式,最近又提出混合战争的概念。但万变不离其宗,《孙子兵法》揭示的战争规律没有变。古代、近代、现代的将领,都把《孙子兵法》当作必读之书。

    从空间上看,《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18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日、英、法、德、俄、西等30多种语言的译本,目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从专业领域看,《孙子兵法》不仅对从事战争指挥的将帅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对经商的人、从政的人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只要认真领会《孙子兵法》的真谛,各行各业的人都会从中受益。这是因为战场、商场、职场都具有竞争的性质,而《孙子兵法》揭示的战争规律,实际也就是竞争的规律。

    揭示战争、竞争规律靠什么?靠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知识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三是哲学。哲学是反映自然界、社会和人们思维规律的学问。正因为如此,哲学被称为大道之源、百科之首。哲,是大智慧,哲学是大智慧的学问。《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揭示战争、竞争规律,之所以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推崇,之所以受到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青睐,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说到底,就是因为它是一部饱含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诡”就是聪明、智慧,就是哲学。《孙子兵法》饱含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孙子兵法》有两句至理名言。一句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讲的是唯物论。一句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是辩证法。

    一、《孙子兵法》中的朴素唯物论

    哲学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究竟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存在决定思想,还是思想决定存在;人的主观能不能能动地认识客观,能不能积极地改造客观。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便有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

    唯物论又分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是强调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论既承认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论又分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强调天道鬼神主宰世界。主观唯心论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唯物论的世界观。

    (一)不信天道鬼神——反对客观唯心论

    奴隶主阶级的宗教天命论长期统治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商朝以卜主,而周朝则以筮为主。商朝是占卜发展的鼎盛时期。春秋末期随着奴隶主政治统治的动摇,哲学上的天命与反天命,有神论同无神论的对立和斗争十分激烈。伴随着百家争鸣生动局面的出现,人们终于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天道”“鬼神”发起了挑战。老子着力以自然之道代替神学中的天道,而孔子则“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都对天道鬼神给予了质疑和否定。在这场反天道鬼神的斗争中,孙武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孙武对“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同宗教把“天”看作人格化的神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战争中,他竭力反对用迷信的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禅去疑”,(《九地篇》)“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情者也”,(《用间篇》)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

    孙武在否定天道鬼神的同时,创造性地实现了军事领域由占卜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道、天、地、将、法”五种因素。并对此作了如下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五种因素,无论政治(道),自然(天地),人与经济(将、法),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孙武强调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除此之外,都是不可信的。

    孙武认为,自然界的天是物质的,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天时、地利,可以转之服务于军事斗争。他在《火攻》中,对于天时的利用有许多古朴而珍贵的论述,如“昼风久,夜风止”,白天刮了一天风,夜晚风势就会减弱,直至停止,因而这一夜就不宜发起火攻。他还发现“月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时,必然有大风,可以采取火攻。

    (二)主张科学决策——摒弃主观唯心论

    孙子的朴素唯物论还表现在他在战争决策问题上主张力避主观,力求客观。如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国君不可以因一时愤怒就轻率地发动战争,将帅不可以因一时恼怒而冒然出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就停止。从国家 利害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感情出发,是正确决策的第一步。

    几百年以后曹操也说过几乎同样的话:“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也。”三国时期有许多事例印证了这一思想。如蜀汉昭烈帝刘备为给关羽报仇,怒发倾国之兵以伐东吴。此一兴师并非出于国家的考虑,也非为人民利益着想,而是以兄弟义气高于一切,感情用事,因此招致惨败,被东吴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终至百帝城托孤。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司马懿。当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垒之际,任凭蜀将如何挑战骂战,司马懿坚守不出。当诸葛亮遣“巾帼妇人缟素之服”(女人的衣裳)给司马懿时,懿仍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竟豁达地收下。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战争决策首先立足于“综合国力”

    《孙子兵法》开卷第一篇就着重论述以“五事七计”预知胜负。“五事七计”就是综合国力。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计篇》)“道”,即民心,即政治信誉。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民众与君主是否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死而无违疑之心,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孙武之后,孙膑曰:“天地之间,莫贵有人”。儒家孟子在讲“天时地利人和”,将“人和”放到重要位置。可见他们的观点与孙武是一致的。打仗总是要用人去打,人民如果不愿意效力,这个仗无论如何也不会取胜的。抗击新冠肺炎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人民战争的方法,果断封城,全国一盘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美国科技发达,医疗设备先进,但不把人民生命放在心上,而且把新冠肺炎这类科学问题作政治炒弄,已造成三千多万人感染,六十多万人死亡的局面。铁的事实说明,“世间万物,民心最大”。

    “天”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律的变化。“地”是指道路之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这都是制约战争胜负的自然物质条件。《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就是考虑了天、地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制约。

    “将”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明五项卓越品格,惟智能谋,惟信能守,惟仁能爱,惟勇能战,惟严能临,此五者缺一不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之所以能团结带领官兵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靠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蒋介石的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在朝鲜战场,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的是什么?就是发展了这五种品格,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队物资的掌管使用。法严则治,治责强;法疏则乱,乱则衰。法令行,士卒用命,军队战斗力会有显著提升。大家知道十八大之前,由于郭伯雄、徐才厚等干扰破坏,把军队传统搞丢了,作风搞坏了,声誉败坏了,军心涣散。当和平兵思想蔓延,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这支军队还能不能打仗。十八大之后,习主席高瞻远瞩,严明法纪,反腐纠风,严厉惩办了郭、徐、房、张一批腐败分子,重整纲纪,重整军威,聚焦打仗,士气大振,军队的作风纪律明显好转,战斗力显著提高。

    从以上这五项基本要素分析比较,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军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据此,就可以预知谁胜谁负。

    为进一步阐明综合国力是决策战争的重要依据,孙子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作战篇》)战争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件,如果动用战车千辆,辎重千乘,士卒十万,千里馈粮,每天光是正常开支就要耗费千金。后来曹操对此注曰:“购赏犹在外之也”,悬赏的钱还要另外追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财力物力,十万之众才可能开动起来。消耗如此巨大,国家一般承受不起。如果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势必导致兵锋困顿,锐气挫伤,国家草野之物耗尽,军队战斗力完竭。

    立足于此,孙子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原则,即用兵贵在战机出现时,迅速采取行动夺取胜利,而不要旷日持久。所以孙子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另外再具体分析国家之土地、人口、兵员等的关系时,《形篇》又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认为,由于敌我双方拥有的土地面积的不同,就产生经费、全国物产和人口的量不同;由于这种“量”的不同,就产生能够动员和供应多少军队的“数”的不同,而这种“数”的不同又产生对双方军力强弱对比“称”不同,也就构成双方胜败的物质基础,进而就可以初步制定胜券谁属的问题了。胜利的军队较之失败的军队,就好比以镒称铢那样处于绝对优势(镒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二十四两为一镒),而失败的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则像以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当然,也不要太绝对了,剑不如人时,可以用剑法补短,以弱胜强。但最好是剑也锋利,剑法也要高明。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壮大自己,自身强大了就更有取胜的把握。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唯物论认为,凭感觉、直觉所得到的认识,不过是一些片面的和表面的现象,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毛主席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作。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战争现象较之别的社会现象,更难琢磨,更少确实性,更带有“盖然性”。因此,对于战争现象而言,尤其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通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不断深化。

    孙子在《行军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可称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经典:“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这里所说的树动、草障、鸟起、兽骇是现象,而来、疑、伏、覆才是本质。

    用假象调动敌人,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反用。孙子在《势篇》还有一段描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向敌示以军形,敌人就会听从我之调动;投敌小利,敌人必然会来夺取。用利益诱动敌人,再用劲兵去对付他。

    示以军形,可以是军治而示之以乱。(比如韩信的井陉之战)

    示以军形,可以是军勇而示之以怯。(比如孙膑的减灶法)

    示以军形,可以是军强而示之以弱。(我们闷头搞建设,不要动不动就嚷着讲“厉害了我的国”,要“埋头发大财”像南海岛礁建设等)(历史上,匈奴藏匿精壮而示弱,以围困汉高祖刘邦。西汉初年,匈奴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逼近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去迎击匈奴,匈奴单于冒顿为诱使汉军北上,将精锐部队全部隐匿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于外。汉军32万人一路北上,到达平城,即被冒顿40万精兵围困,激战七昼夜方解。)

    (五)实践出真知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认识不断深化,达到“真知”的过程。孙子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性质而致死升至第,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孙子认为,通过战争实践,即试探性地进攻,可以获取敌人的真实情况,筹划谋算,研究敌我计谋的得失。挑动敌人,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侦查敌情,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较量,以发现我的有余和不足之处。

    由此可见,孙子不仅重视对于所获取的材料的分析判断,而更加重视实地的调查研究。毛主席曾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主席在这里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2000多年前孙子的观点是一致的。

    (六)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孙武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运用战争规律指导作战,是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的。他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就讲要想办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他还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也是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作战中取得主动,避免被动。

    孙武把认识和适用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就可以避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二、《孙子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里面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讲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运动规律的。辩证法的要点:一是事物内部是可以分的,一分为二,负阴抱阳,互为条件,互为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三是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孙子兵法》中渗透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

    (一)分析事物强调“两点论”

    “两点论”是孙武考虑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孙武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这句话,可以说是孙武认识和解决战争中各种矛盾的一把钥匙。孙武指出,无论攻守强弱、劳逸、奇正、虚实、远近等等,战争中的对立条件,都是相互依存、利害相联的。可以转化的。比如防御作战时:“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虚实篇》)“顾此”则“失彼”,不可能天衣无缝,总有弱点,总有疏漏。因此,如果避其实而击其虚,敌人的主动的地位就转化为被动地位了。所以,孙武肯定地说:“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篇》)。这种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对于以弱敌强,以少敌多,以小敌大的国家和军队,无疑是一件锐利的思想武器。

    《孙子兵法》的两点论,还表现在他对阴阳说的灵活运用。孙武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自然之天中,阴阳包括昼夜(昼为阳,夜为阴),晴雨(晴为阳,雨为阴)等等。曹操对此注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可见,军事上的胜负与阴阳四时的更替有密切关系。在行军作战时,要注重阴阳的运用。孙武在《行军篇》中说:“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孙武认为,驻扎军队应该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避免背阴潮湿的地方,因为营地在背靠阴湿之地,士兵容易生病,在丘陵和堤防这种地形上,要抢先占领向阳的一面,并把它作为军队的主力或主要侧翼的依托。孙武把齐文化中的阴阳说推广到军事领域,是朴素辩证法的正确运用,是两点论的生动体现。

    (二)永恒发展的观点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运用了朴素辩证的发展观,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中,变化和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孙武把这些变化比作“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势篇》)他在《虚实篇》中形容说:“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就像流动的水,时刻处于动势之中,水没有固定的形态,战争也没有固定的格局,都在永恒地变化着。他在《势篇》中还指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军队的士气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军争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战争需要的物资和进行的时间也在不断变化着,“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总之,战争及与战争相关的事物,一切皆变。

    战争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敌我双方的矛盾斗争。孙武认为:“将帅必须善于临时应变,根据敌变而定我之变”。

    “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九变篇》)指挥员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式,才能促使战争向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

    孙武还指出事物发展变化“度”的问题。事物发展都有一定限度,度是事物发展的关节点,超过了一定的“度”,事物就要走向反面。他在讲爱卒不能骄纵时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他强调对士卒关心爱护,士卒就会赴汤蹈火,但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变爱护为骄纵,那样便会后患无穷,以至于无法用来作战。

    (三)普遍联系的观点

    孙子分析战争,不是单纯地就战争分析战争,就军事分析军事,而是运用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战争现象、军事问题加以考察和解决。

    战争、军事与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孙武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形篇》),这里所谓的“道”,就是“全民与上同意”(《计篇》);所说的“法”,就是加强法制,严明赏罚。这就表明政治基础,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与《军志》上说的“有德不可敌”(政治清明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可谓一脉相承。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论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则将其深化为“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他们讲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中美博弈,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因为我们在习主席党中央领导下 “修道保法”,是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最顽强的意志、最无穷的力量。

    战争、军事与经济密不可分。孙武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又曰:“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作战篇》)可见一场战争,对于国家财力的消耗是何等之巨!如何能够在战争时期避免国力过度消耗,使得百姓免受贫困之苦,这是需要君主解决的问题。最近大家看到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狼狈得很,美军入侵阿富汗花了两万多亿美元,造成数万人伤亡,最后溃败回国。可见,武力侵犯一个国家是不得人心的,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水土不服会遭报应的。

    战争军事离不开外交。在说到外交策略时,孙武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道诸侯意图的时候,不可与之结交);“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将兵威加到敌人头上,能使其得不到盟国诸侯的配合策应);“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不争着去与天下诸侯结交,也不使任何国家的势力强大,相信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指向敌人,就可拔取它的城邑,摧毁他的国家。)(《九地篇》)中国在和西方之间的外交斗争,这次天津会谈,我们在掌握外交斗争主动权方面做得很好,彰显了中国气魄,大长了民族志气。

    (四)矛盾分析的方法

    《孙子兵法》的杰出命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强调矛盾分析的方法,深刻了解、准确地把握敌我双方情况,并找到克敌制胜的途径和措施。

    《军争篇》说:“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意思是说,军争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将帅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处理战争。在《九变篇》中,孙武对此问题又进一步说明:“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说,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就可以增强胜利的信心。孙武在《作战篇》中指出:“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五)促进矛盾转化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进一步指出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的道理。他说:“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篇》)意思是说敌人休想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使他移动。《孙子兵法》对于虚实的分析深刻而精辟。孙子曰:“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势篇》)要求“避实而击虚”,“因形而错胜于众”,(《虚实篇》)变我虚为实,敌实为虚,胜利就有了希望。《孙子兵法》在分析取胜的客观条件时讲到:“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形篇》)因为敌人发生不发生过失,事在敌人。又说“胜可知,而不可为”,(《形篇》)胜利是可以预见的,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重阳共賀健康长寿
·下一篇:无
·特稿:重阳共賀健康长寿
·特稿:致敬老兵,情暖重阳(组图)
·特稿:做感恩长辈的实事好事,成孝亲敬老之达人高人——重阳节有感
·特稿: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情
·特稿:四川广安:传统文化闹重阳(组图)
·特稿:集句诗·中秋节
·陈先义:努力消除汉语言文字里的各类病毒
·首届中华传统医药特色技能交流大会在杭州举行(组图)
·首届中华传统医药特色技能交流大会在杭州举行(组图)
·中红头条:首届中华传统医药特色技能交流大会在杭州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特稿:庆贺神舟13发射升空(外三首)
李殿仁:庆贺神舟13发射升空(外三首)
特稿:庆贺神舟13发射升空(外三首)
中红头条:李殿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
张欣然:《东海樊氏图书馆》(绘画)
闫健、王智慧、仝梦娟:漯河市源汇新区组织观看爱国
特稿:漯河市源汇新区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
乔然:回忆寒春二三事(组图)
履新湖南省委书记第一天,张庆伟赴韶山瞻仰参观,向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