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作者朱小平 2018-12-04《今日深怀董振堂》摘编:“红军中的一代名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于1937年1月20日在河西走廊壮烈牺牲后,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留下一座纪念碑。尽管他在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但后来有关长征的书籍却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他的战死、他的传奇经历也愈来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其实,人们和历史都不应该遗忘名将、英雄和烈士——董振堂”。
据新河县编撰的《董振堂》记载,新河自古多灾而民性不屈,尤其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华北大地苦难深重,风云激荡。董振堂出身贫困农家,家里咬牙供他读书,他很刻苦,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学好本领,救国救民。后来他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炮科,这个学校不简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毕业生后来不少到黄埔军校当教官。董振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去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卷入军阀混战。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失败,董振堂所部被蒋介石收编,派到江西打红军。他痛苦、茫然,不知出路在何方——直到加入红军。
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师长。宁都起义后,董振堂带头撕掉了国民党军的帽花、胸章、领章,后任红五军军长,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将领,他还需要面临政治思想的彻底转变,他成功完成了转变。他与他的红五军在长征中屡立战功,被誉为“铁流后卫“。毛泽东亲自批准了董振堂的入党申请。1937年,董振堂被马步芳部队保卫,寡不敌众,激战九日九夜后牺牲,他死后敌人将其首级被割下悬挂在城墙上。时年 42 岁。在董振堂牺牲后,毛泽东在党中央召开的追悼会上,高度评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高台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当年董振堂的上级领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元帅的身份题写了别具一格和饱含激情的碑文:“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上的光荣!”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叶剑英同志视察甘肃河西走廊时,作了《西游杂咏》六首,其中的一首,就是路过高台县时写下的这首七绝: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叶剑英元帅曾写诗缅怀董振堂,第一句即为“英雄战死错路上”,真正是振聋发聩,令人觉有无穷之弦外音。这首诗思想深刻,朴实无华,凝聚着对革命先烈深厚的阶级感情。短短二十八字,用形象的语言,对工农红军西路军的西征和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烈士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叶剑英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肯定了西路军的烈士是革命的英雄,又指出了西征的路线错误。
这首诗专为纪念董振堂而题,直到1978年7月19日,才发表于《甘肃日报》,是为“西游杂咏”中的一首。后收入叶帅惟一出版的诗集《远望集》中。《远望集》197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笔者查阅时发现收入集中的此诗却有了文字上变动:《远望集》“今日独怀”改成“令我深怀”,“悬眼城楼”改为“猿鹤沙虫”,查“猿鹤沙虫”典出自《太平御览》:“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此处喻董振堂为革命战死,“深怀”更是道出叶帅殷殷怀念之情。叶、董均毕业于旧式军校,又都投身于革命,故惺惺相惜,诗吟故人而下笔珍重,反复斟酌。
怀念、哀思无穷尽。徐向前在《血战河西走廊》中回忆说:“董振堂是宁都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指挥的五军团,在中央红军反五次‘围剿’中,在长征途中,在与四方面军会合后的转战中,英勇奋斗,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8月,当年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原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肖华上将,也来到高台吊唁董振堂。这位当年18岁就当了师政委的开国上将,回忆起战友和兄长(董振堂比他长21岁),不禁涕泪沾襟,也写了两首诗:“肃立高台悼忠魂,犹闻宁都号炮声。击案愤起干城将,振国英雄拭雱锋。”“战死错路志未酬,留取碧血化红旗。七天七夜一步书,悲壮千古泪沾襟。”
“大刀映嗖采险,最令敌人胆寒”。董振堂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探索真理、追求光明的一生。董振堂之死,忠骨铸英魂,诚如肖华诗云:“悲壮千古”!1938年黄镇同志出版的《长征画集》中,写有魏传统同志评价董振堂的诗句:“军团长,董振堂,战士雄姿人尊仰,随身不离枪。和气待同志,耿耿忠于党。虔诚作殿军,有勇且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