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正气,正气是强国之本——参观吕玉兰纪念馆随想
2016-04-13 14:49:30
作者:识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引言

    毛泽东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十七遍。他曾经说:

    “《资治通鉴》是一面镜子,统治者如果认真照一下的话,恐怕不会一点益处没有。司马光之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一承认不要紧,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成合法的了,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选择这一年的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真是好姑娘

    中国正气之党所领导的正气之师,清除了旧中国的种种残暴、腐朽与邪气,1949年,全世界人都关注的日子,染满正气的鲜艳红旗在新中国首都高高的城楼上空和着嘹亮而激昂的正气之曲徐徐升起。吕玉兰当时八九岁,恰恰启蒙之年纪,显然,浓浓红色和正气之歌点点浸染了纯洁小姑娘还算空白的身心宣纸。那么,到了1955年,才高小毕业的吕玉兰就等不及似的,收起书包,抗上铁锨,决然毅然加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中去。面对全国刚刚兴起的大办农业合作社高潮,玉兰及时跟上新的形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领头人。

    玉兰说:“咱们做梦都想着早点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在哪里?就在我们手中!”

    一位叫周维贞的革命老干部跟谁打保证似的称赞玉兰说:“她真是听党的话,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姑娘”。

    攻克堡垒

    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去进攻,这是战场上的英雄本色。但对一个年龄不大的女孩子来说,向多少年都无奈的风沙挑战,还是出人意料的———这闺女是不是发疯了?

    然而,实事就是实事,吕玉兰和她的社员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居然就把村北那片沙荒地变成了绿洲,挡住了风沙的危害,几代人绿化沙荒的梦想变成了真实。

    要说种树,也真的不容易,一是没树苗,二是没有钱,三是没经验。怎么办呢?玉兰真是“成精”了,她竟发动了七八个跟她一样有热心的小姑娘,搬梯子上墙,爬树采摘榆树籽,自己育树苗。衣服挂破了,她们不在乎,从树上摔下来,她们不喊疼,一篮又一篮,一筐又一筐,一个春天下来,她们采摘了满满一大囤榆钱儿。

    播种育苗,需要地块,玉兰向社里提出了要求,个别领导还不支持呢。在玉兰的坚持下,社里才算给了几亩薄瘦田。不过,还不允许姑娘们高兴得太早,接着又附加了一个刁难甚至是打击性的条件———你们要育树苗是不是?好,想法不赖。那么,不给你们记工分,也就是白干活,还干不干?干?白干也要干?好,算你们积极性高。不过,你们力气不是好的,可社里还怕损失呢。咱先把话说这里,如果树苗不成功,你们要如数赔产量,这回还敢干不?什么?不怕?干就干成功?好,决心真不小,服你们了。

    村北,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滩犹如无边无际的黄海,三天两头刮大风,遮天蔽日,漫天遍野如黄云。玉兰自小有正气,正气哪能怕邪呢,她指着这片沙滩,满脸都是认真,用战斗英雄要攻克堡垒的口气给领导说:“不改变这里的面貌,我就不结婚。”

    一篇文章说得好:“吕玉兰带头和坚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使村北那片无际的沙荒变成了偌大的树林,那是她和乡亲们创造的一座绿色的丰碑,也是她品格的象征。”

    朴实的村干部吕廷伟,他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多数社员心里想说的:“玉兰为我们村,可没少受苦受罪。要是没有玉兰的坚决劲儿,东留善固也不可能有今天,也变不成这个样子!”

    社员们的感慨是自然的,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80年代以前,卫运河两岸的风沙在春天对庄稼的破坏是相当厉害的,它毫无逊色某些地方的盐碱地,甚至过于旱灾和水灾。

    汗水挤退了洪水

    说曹操曹操到,说水灾水灾就闹。那年,像是老天存心考验吕玉兰,他指派雨神朝冀鲁南部不小的地面猛劲泼大雨,并且一场接一场,闹得地处卫运河西侧的东留善固一带,平地水深一二米。再加上上游决堤,洪水似早年凶残而狡猾的日本鬼子糟蹋我冀南,为了迷惑八路军的视觉,便自东往西绕圈,再由西向东毫无人性地哇呀呀嚎叫着猛扑。吕玉兰没有怕,她的姐妹们没有怕,东留善固的大老爷们儿当然也不怕,他们用特别的方式打击“侵略者”的进攻,他们用特别的语言大声喊,“坏蛋,缴枪不杀!”在上级政府的战略性指挥下,吕玉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凶恶的敌人”作斗争,经过六天六夜的拼搏,汗水终于挤退了洪水。

    老天一定会在空中笑着说,看看玉兰这孩子,我没点化错吧?她准能为他们的人类干些好事的。那么,谁敢说玉兰的不是,我不许。

    只是,老天的话谁也听不见,倒是玉兰的话我们听得真真切切,她说: “一个共产党员,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志不屈,旗不倒。”

    玉兰后来还说过“当干部的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吃苦上苦,难得甜上甜。把咱村搞好了,全国都好起来了,咱们再享福,也不晚。”她的话不是说给老天听,而是用实际行动加易懂的语言来解读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总理的重托

    吕玉兰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甚至是极不科学地玩命,完全超出了生理条件,有些像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 .柯察金。按一般人的观点,说她“傻妮子”也许不为过。但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出现这么一些人,甘愿用血色为社会添光彩,以体热为人民增温暖。

    应该是1968年,吕玉兰带领干部群众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彻底改造贫穷落后面貌的战斗中。他们打井,挖渠,修建扬水站,全村基本实现了大地田园化和水利化。他们还利用科学发展农业,依靠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使东留善固多少年都没变化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那么,这个“穷沙窝”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林茂粮丰、物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东留善固的机械化,腾出了大批劳动力,使林业队扩大了,大队企业和副业也发展了。

    天公考验吕玉兰是想象的,国务院总理给吕玉兰下达任务是真实的,周恩来给她说,你是临西县的县委书记,光把东留善固搞上去还不够,我给你三年的时间,要争取全县实现“东留善固化”。

    面对总理的重托,玉兰又喜又为难,喜的是总理信任她,为难的是,这个担子可不轻。

    “不轻也得担!”玉兰在心里坚决地说。于是她及时召开会议,具体研究了贯彻落实的措施。通过“层层搭梯子,生产步步高”,开展水利建设“三步棋”,即挖渠引水、建站排涝、打井抗旱;大积农家肥;上马化肥厂。全县粮、棉、林等大幅度增长,其它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吕玉兰,作为一名劳动模范,她没有辜负总理的厚望,作为一个县委书记,她对得起全县人民———从1973年到1975年,全县终于实现了“东留善固化”。

    《人民日报》载:“人们不会忘记,‘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那句震撼中华大地的‘玉兰口号’。吕玉兰同志是这句口号的缔造者,也是忠诚的实践者。”

    党和人民的代表

    值得人们学习的吕玉兰,或是说1975年的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现状,他们要全村社员逐渐住上跟城市机关里一样整齐漂亮又干净的“标准房”。那么,说干就干,他们请来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测量,计算,绘图等等。初步计划是,随盖随拆,随拆随盖,标准不可降低,进度不能拖延。

    可喜可贺,四年计划提前完成,先后整修主街4条,胡同20条,建房1620间。

    其实这时吕玉兰已经调到到了省委,她把东留善固的好经验介绍给全省,乃至于全国。

    玉兰在省里主要的工作是抓农业,她在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讲:“把农业搞上去,关键是大干,在党的领导下,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

    吕玉兰先后参加了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党代会及全国四届、五届人代会,并当选三届中央委员。作为党和人民的代表,她敢于反映人民群众和党员的呼声,真实地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上级的实事求是精神。

    作为一个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就要替人民反映下面的真实问题。有的个别基层干部,下面“脏乱差”,他不管不问,上级领导来检查,他才忙着抹墙擦玻璃,再用好看的花布帐把难看的地方围起来,只管把领导给领进事先圈定的“小花园”,接着便是奉承话———这叫欺下瞒上,这叫报喜不报忧,这叫把负能量当作正能量。

    吕玉兰不是这样,尽管后来的某一个时期,形势对她看似不妙,很多人都替她担心。当然也有少数人幸灾乐祸———好你个吕玉兰,现在的世道变了,不适应你们这种人了。

    吕玉兰就是吕玉兰,她的态度依然不改,在北京大会上照常反映下面不好的情况。会前,她的丈夫就劝她说:“你不是省上领导了,中央还会重视咱们的意见?另外,现在从上到下,都是一片对生产责任制的赞扬声,你说一些问题,人家爱听吗?”

    玉兰的口气很坚决:“俺不管那些,该说就说。俺不是省委书记,还是人大代表、共产党员哩!如果都把责任制说得天花乱坠,有了毛病谁也不敢讲,那非得把政策搞歪不可!倒霉的还是农民!”———关怀农民好,体贴农民好,如果说“民以食为天”,那就应该视农民为上帝。

    河北原副省长洪毅说:“玉兰为人处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敢说真话、敢说实话,平时工作是这样,在中央开会也是这样。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她敢说;领导乐意听和不乐意听的话,她都说。”

    这就是吕玉兰,也是中国历代“忠臣”的重复。

    她赢得了众多的人

    无疑,吕玉兰的成绩是显著的,她的地位更是耀眼的。但是,她并不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头脑发热闯上去的,她在文革前就发扬干革命的高尚风格,帮助外村种小麦等等,并被评为社、县、地、省农业劳动模范。1959年,她就荣获了全国“三八”妇女红旗手称号。

    中央非常重视吕玉兰的先进事迹,毛主席接见了她,热情地握着她的手,用慈祥的笑容给以她肯定和鼓励。

    朱德委员长也接见了吕玉兰,还有其他多位值的人民敬重的中央领导,也分别接见了吕玉兰。尤其是周总理,关怀她,勉励她,还提名表扬她:“玉兰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她15岁当社长,20岁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把一个穷沙窝改变成林茂粮丰的东留善固。”

    胡耀邦也曾经说:“我们看到普通青年不但学毛著,而且能学得很好,能够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如吕玉兰。”

    新西兰作家路易 .艾黎,专程从北京来到东留善固采访,称赞吕玉兰是“中国农村知识青年的学习榜样”。就是越南和也门等外国朋友,也来东留善固参观访问和学习。并且,玉兰还随团出国访问朝鲜和阿尔巴尼亚。

    吕玉兰多次应邀给省直机关作报告,并引起数十万人的掌声和叫好。她的人生体会《十个为什么》在《河北日报》、《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后,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以崇敬的心情纷纷给玉兰寄信,最多一天达到80余封,都是表示学习和提问问题的。

    李宗仁,曾经是人民的刻骨仇敌,可他到底动摇了自己的“信仰”,从台湾到了国外,像个没娘的孩子找不着了家门,在地球的半径徘徊数载,最终还是宽容的人民把他唤回了娘家。该公纵然铁石心肠,毕竟也是血肉之人,一次听了吕玉兰的报告,竟然就被感动得泪水盈盈,树着大拇指感慨万端地说,还是共产党厉害,毛泽东思想培养出来的中国姑娘,了不起啊。

    她曾经的一位年轻同事后来回忆说:“早在60年代,玉兰同志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她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激励了当时的一代青年人。”

    这就够了———她赢得了众多的人。就是现在,也时常有外县外省的平民百姓自由来参观吕玉兰纪念馆,并纷纷夸赞这位曾经激励过他们,激励过他们的父母,激励过他们的爷爷和奶奶的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历史是众多的人编织的,众多的人留住了谁,历史就留住了谁。

    吕玉兰一心跟党走,无条件服从党中央,因为她相信党中央是正气的,是为大众作主的,是为大众撑腰的,是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

    无论哪一个朝代,如果不能树立正气为榜样,那就是对邪气的妥协,甚至是认可———那是违背大众的。

    保持本色

    本,《汉字图解字典》里解释:木底下加点或横表示树根。1、草木的根茎。2、根本,根源。3、原来,本意等。
    色,《辞海》里解释:1、颜色,2、脸上表情的气色,样子3、种类。4、情景;景象。5、物品的质量等。
    本色,《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英雄本色;勤俭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等。
    反义词是:变色,变味,变质,变心,变坏,等等。

    吕玉兰占的自然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英雄本色;勤俭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等等,应该就是为吕玉兰这样的人们特意创造的。

    吕玉兰调到省委工作后,户口还在农村,没有正式工资,报酬实行工分加补贴。工分由村里每天记一个工,补贴由省委机关发给每月40块钱。身为省委书记的她,完全是过着一个普通市民最底层的生活———尊敬的读者,你见过多少个像吕玉兰这样的人?

    玉兰不管世上有多少像自己的人,她依然执着地坚持带头节约,着装朴素,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河北原省委副书记闫达开说过:“玉兰是从劳动模范成长起来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了劳动模范的本色。”

    还是她的那位年轻同事,他说:“玉兰同志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风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的,玉兰自己就说过:“参加劳动不能忘,艰苦朴素最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学习玉兰好榜样(诗两首)
·下一篇:无
·学习玉兰好榜样(诗两首)
·尹纪周:吕玉兰即是榜样
·《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文章发表22周年座谈会在吕玉兰纪念馆举行(组图)
·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李学叶: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特稿: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走进江山老师 感悟“玉兰”精神(组图)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