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吕玉兰,正定人民永远的怀念(组图)
2024-05-14 09:35:09
作者:陆树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吕玉兰,一个朴实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她曾是一代中国妇女、 一代中国农民的骄傲。1940 年她出生于河北省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 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5 年高小毕业回乡务农,成为中国最年轻的 农业合作社社长。

    1958 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 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她带 领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把东留善固这个穷沙窝变成了林茂粮丰、五 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党的培育下,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逐步成长为当代中国最著名 的女农业劳动模范、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和女省委书记。她以能 官、能民、能上能下,吃苦、吃亏的精神铸就了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艰 苦奋斗的女中豪杰形象。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看望病中的吕玉兰同志,右一为江山,左一为程宝怀。

    那是1981 年 9 月 1 日上午,秋高气爽。她身穿花格布褂,的确良蓝裤, 脚蹬黑布鞋,左手挽着包袱,右手拎着装有几样零用东西的塑料网兜,怀 里揣着省委组织部调令,从石家庄通往正定的公共汽车上走下来。

    这就是当过三届中央委员、两届全国人大常委、10 年省委书记的吕 玉兰,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来了。她在正定工作时间是五个年头,四年 整。真正从事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那三年时间主要是在河北农业大学 进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但她本着“为官一任,致富一方 ”的原则,做了 很多富县利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她在正定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闪光的足迹。

    省委安排他到正定工作,虽然是县委最后一个副书记,但她依然很想 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可她原来地位那么高,给她分工抓什么好呢?况且上 边有书记、县长,还有五个副书记,怎样安排,县上还真为了点难,于是, 吕玉兰选择了搞调查这项工作。几个月里,她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二十五个 公社以及几十个村庄。当时在县委办公室负责为吕玉兰联系具体事务的贾 俊华回忆说,“吕书记为了搞好工作,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早出晚归, 甚至不分昼夜。那时县上的机动车很少,出门下乡,绝大部分都是骑自行 车。有时,我们考虑到吕书记是女同志,又是刚从省上下来的,就想让办 公室给她找辆小汽车,但都被她谢绝了。当时的生活比较艰苦,她总是坚 持在食堂里排队买饭。回来晚了,她就把冷馒头泡上白开水吃 ”。

    当时正定县是我国北方粮食亩产第一个上“纲要 ”、过“黄河 ”、跨 “长江 ”的县。但由于长期受“左 ”的思想干扰,只看重粮食生产,忽视 了多种经营,农民并不富裕,是有名的“高产穷县 ”。从 1955 年就立下 了改变家乡面貌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宏愿的吕玉兰,这时又开始思考怎样 尽快让正定农民脱掉“高产穷县 ”的帽子。她通过自己当年植树造林,带 动了果树、畜牧、加工等工副业全面发展的体会,感到应当在紧紧抓住粮 食生产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搞多种经营,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的路子,“农民要想富,必须上工副 ”。在吕玉兰同志的要求下,县委同 意他分管多种经营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她为县委新增加的一项工作。

    起初,多种经营这项工作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更没有列上县委和县 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可以说只是一件提不到嘴边的事情。但是,玉兰书 记觉得这项工作会为正定县的经济腾飞打下基础,便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当时,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任务为 3800 万公斤,每亩平均负担 100 多公斤。为了保证完成数量偏大的征购任务,县里多年来不得不大力压缩 经济作物以扩大粮田面积。为了报高产,多种“帮忙田 ”2 亩顶 1 亩,创 造千斤县。粮仓灌不满,数字过了关。玉兰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张 县委应如实向上级反映困难,并在征得县委书记同意后,用她个人名义, 以汇报工作的方式,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信。她在 1981 年 11 月 17 日的信中写道,“我 9 月份已来正定工作,来后碰到一个突出 问题是‘高产穷县 ’。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正如《人民日报》10 月 16 日社论中讲的,不搞多种经营,作物种植卡得太死,农民没有自主权。另 外,还有一个高征购问题。如何解决,我们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解放思 想,打破框框,充分发挥正定优势,调整一下农业布局……如此下去,5 年之后,正定县社员实际生活水平将达到 585 元(其中集体分配 285 元), 舍此别无捷径良方(附:河北省正定县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意见)。如可行, 是否批给河北金明、尔重同志。 ”

    不久,胡耀邦同志将吕玉兰同志的来信批转给了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金 明和省长李尔重,他们又将此信批转给省粮食厅。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使 正定县的粮食征购任务核减到 2550 万公斤,给这里的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尔后,玉兰书记主动请缨,不顾身体有病,亲自带队,走南闯北,学 习取经,把抓多种经营作为农民致富的一个突破口。当时,正定县的许多 干部还没有从“左 ”的思潮影响下完全摆脱出来,以致发生了个别干部到 农民承包的棉花地里拔瓜秧的“毁瓜事件 ”,被新闻单位“曝光 ”。又一 次,她在中央开会时,同康克清大姐谈起农村干部思想僵化的状况,康大 姐建议她说:“可以组织干部到江苏苏南地区参观一下,那里的农村经济 搞得好,乡镇企业很发达。 ”这使玉兰很受启发。

    1982 年春天,在和县委、县政府其它领导同志的倡导下,由她带队, 组织了正定县的上百名县直和公社干部,先后三次外出参观取经:一是下苏南,到江苏的武进、无锡、常熟等县,参观学习他们的乡镇企业;二是 上天津,参观编织、刺绣等外贸加工项目,同外贸单位挂钩定货;三是去 山东,到聊城、临清等地参观粮棉间作、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学经验、 买棉种。“这 3 次参观,使县社两级干部的思想来了次大解放,使我们大 开了眼界,大换了脑筋。”原正定县县长、后任平山县委书记和石家庄地 区法院院长的贡林庭等几位同玉兰书记一道外出参观学习的干部,这样回 顾他们的收获。

    记得那一天,玉兰书记像生产队长一样,在县委、县政府大院里,大声地嚷了起来,“同志们,凡到西北街参观的走啦!欢迎大伙儿都去看看, 快走啊! ”随着喊声,机关干部们纷纷走出办公室,向县城西北方向走去。 在西北街原党支部书记尹计山家的院子和自留地里,她一会领着人们观看 养在大缸里的金鱼,一会儿引着人们看种在地里的菊花、月季花和石榴苗, 一会儿又让大伙儿观看这家人利用一早一晚加工的兔皮,介绍起来就像在 自家里那样熟悉和亲切。玉兰书记还席地而坐,同大家你问我答,共同讨 论。他们获得上万元的经济效益,超过了20 亩粮食作物的收入。原正定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五普说:“别看这只是一次小小的现场会,却使大 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就在人们眼皮子低下的正定城关,农民照样能够依 靠多种经营发家致富。”

    由于干部群众思想上发生的大转变,迅速打开了全县多种经营工作的 新局面:县上专门成立了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把它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的“龙头 ”。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县直各部门所有脱产干部和党、团员, 每人帮助 5 户农民开展好家庭副业,全县共有 1005 名干部同5000 余户挂 了钩,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帮富网 ”。

    正定县委、县政府实行“眼睛朝外 ”,从外地广纳人才,制定了“招 贤纳士 ”的 9 条规定,并以公告形式在全县张贴。在《河北日报》头版头 条位置发表消息,一时引得各种人才蜂拥而来。县委、县政府还聘请了省 内外 53 名专家、教授、学者,包括钱学森、华罗庚等著名学者组成的顾 问团,给这个县如何加快包括多种经营在内发展全县经济出谋划策……玉兰书记先后给县顾问团聘请了河北工学院一级教授潘承孝、河北农大校长 王健、省美协主席田辛甫、省作协主席尧山壁等一批知名人物。

    “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是玉兰书记和县多经办领导农民发展多种 经营的一个做法。就拿养鸡事业来说,他们曾多次骑着自行车,深入城杨 庄等十几个村庄,培养了几百个养鸡重点户,及时帮助解决优种、饲料、 销路等困难,不断扩大规模。有关部门还通过举办训练班,单项技术讲座, 现场技术表演等多种形式,及时推广农民创造的多种新技术、新经验。短 短一年时间,全县养鸡事业从少到多、从点到面,迅速发展起来,养鸡总 数达到 150 万只,年产蛋量超过 50 万公斤。与此同时,其它如地(壁)毯、 刺绣、草柳编、塑料制品、小五金、食品加工等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一大 批像“养花大王 ”尹计山、“养鸡大王 ”刘成永等率先的专业户,分别受 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有的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全县从 事种植、养殖的重点户和专业户发展到近万户,约占全县总农户的三分之 一,在全县迅速掀起了依靠多种经营,争先恐后发家致富的前所未有的高潮。

    当时,中国《农村工作通讯》杂志记者周鸿书,曾到正定采访吕玉兰抓多种经营和发展养鸡事业的事迹。那天,他和玉兰书记一道来到县城附近的城杨庄,随便走进一户农民家里。这家的女主人以为他是来购买鸡种的外村干部,就详细地向他们介绍起了优种鸡的习性和特点。为了让周鸿书采访到基层的真实情况,玉兰书记“将计就计 ”,同女主人拉开了“鸡   经 ”。周鸿书在回忆这段趣事时说:“吕书记同农民说起养鸡来,那个情况的熟劲,甭提了,就连那个整天同鸡打交道的女主人,有时也搭不上腔。”

    1982 年,正定县多种经营纯收入达 4300 多万元,人均 100 元,社员 实际收入由过去的不足百元增加到 200 多元,比上年增加了 百分之38。

    这年 7 月,玉兰书记对这个县多种经营出现的新发展、新经验进行了 总结,将有关书面材料向胡耀邦、邓大姐(邓颖超)、康大姐(康克清)作了 汇报,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不久,《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先 后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正定的经验和成就。《农村工作通讯》月刊在1982 年第八期发表了题为《正定在转变》的专题报道,同时配发了题为 《要由单纯抓粮食转变到同时抓多种经营》的评论员文章,高度称赞正定 县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农村经济的做法,指出这是“一项战略性措施 ”, “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农业的新路子。”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锤炼意志 接续奋斗——为玉兰小学师生远足研学活动点赞
·下一篇:学习吕玉兰——在正定县弘扬玉兰精神研究会举办玉兰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组图)
·清明志 | 纪念吕玉兰同志逝世31周年(组图)
·清明志 | 缅怀 纪念 追寻——清明参观掀热潮(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讲解实践感想
·吕玉兰纪念馆概况(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春节假期开放公告
·吕玉兰纪念馆开展宣讲市人大会精神,赠送春联福字迎新年活动(组图)
·简述请求翻拍吕大姐老照片始末(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宣教活动(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之——我们
·吕玉兰纪念馆2023年中秋及国庆假期开馆公告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