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尹纪周:吕玉兰即是榜样
2016-04-12 14:41:24
来源:邢台日报
作者:尹纪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我没有见过吕玉兰,但是知道吕玉兰,而且很小就知道。

    在孩童时代,家乡遍地种植多穗高粱,虽然那种高粱做出的窝窝头难吃,但是产量高,能够填饱肚子。那时候玉米、小麦收成都不行,我不知道馒头是啥滋味,好像只知道小麦面是年节用来包饺子的。那种多穗高粱就是改良过的红高粱,穗极大,秸秆粗矮,秸秆的汁液有甘蔗的甜香,是我们孩童的最爱。那时听大人说,是吕玉兰力倡引种的,眼里充满感恩和崇敬。于是在我幼小的心中,就知道了在我们村庄不远的西南方向有个叫东留善固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了不起的人。

    后来参加工作,我在以“红色企业”著称的某大型企业集团任职。因为邀请毛泽东同志的嫡孙毛新宇博士前来开通毛泽东思想网站,还想邀请一些代表红色文化的人士,我推荐了吕玉兰的先生、新华社高级记者江山,并通过做记者的同乡好友出面一同邀请。那时候吕玉兰已经去世,在江山简朴的家中,他签名赠我出版不久的著作《吕玉兰》。书的封面是毛泽东主席与吕玉兰握手的照片,那时候我感觉吕玉兰离我是那么远,又那么近。

    我曾参与邢台市电视台栏目许多活动的筹划,“相约春天•感悟红色精神”走基层系列活动便是其中之一。那次活动,我把参观临西县东留善固和吕玉兰纪念馆作为了重要一站。置身吕玉兰纪念馆,我感觉到了战天斗地、一身正气的“玉兰精神”是要和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一样具有普世价值,是用来传承的。

    临西县政协编写出版《临西古今人物》,收录汉代至今的近千名临西人物简介,以及临西历史沿革、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等。吕玉兰毋庸置疑地载入书中;我虽早早离开家乡,但因为在杂文创作和文化方面的所谓影响,亦忝列在内。这让我感到汗颜,再次品读吕玉兰事迹和精神,恰如“照镜子,正衣冠”,坚定了我做鲁迅精神传人的信念,继续不与世俗为伍,激浊扬清,传播正能量。而倔强、永不服输、敢于担当的吕玉兰即是榜样。

    也许,榜样终究是榜样,我们永远成不了榜样。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走进江山老师 感悟“玉兰”精神(组图)
·下一篇:无
·《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文章发表22周年座谈会在吕玉兰纪念馆举行(组图)
·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李学叶: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特稿:在京党委组织来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走进江山老师 感悟“玉兰”精神(组图)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