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毛泽东:抗日战争(中)
2016-01-05 16:52:13
作者:刘振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二、台儿庄外围战。

    刀砍日炮兵。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为诱敌深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10千米的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战斗正式打响。国军骑兵部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在台儿庄北2、3千米的刘家湖村设有炮兵阵地的日军,排列10门大炮,向台儿庄猛轰。91旅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率领士兵,每人1把大刀,8颗手榴弹,杀入敌人炮兵阵地,砍得敌人无法招架,弃炮而逃。台儿庄战场上立即流传着“活张飞大闹刘家湖”的佳话。

    北门争夺战。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1营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的北门。王震团长也亲自架起机枪向城外日军扫射。当晚,日军200人突破小北门,躲进附近的泰山庙。王震团长亲率将士围攻泰山庙,终将其消灭。从此,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

    三、惨烈的巷道战。

    27日,得到增援的日军对台儿庄城发动第3次攻击。日军炮轰台儿庄围墙,北城墙被炸塌,小北门亦被毁。守卫小北门的181团3营官兵牺牲殆尽,300多日军突入城内,惨烈的巷战开始。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瓮中捉鳖。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31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52军和王仲廉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军虽以5倍兵力围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难以将敌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四、台儿庄反击战。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85军、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国军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峄县溃逃。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7日凌晨1时,国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封裔忠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军队伍如此顽强的进攻,很快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军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台儿庄会战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她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

    毛泽东高兴地指出:我们中国“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共军办事处】

图1.驻陕办事处.前排左起童小鹏、朱瑞、杨尚昆、叶剑英、彭雪枫、张纯清、李涛.图2.武汉办事处.左起张云逸、叶剑英、王明、博古、周恩来、曾山、项英。图3.新四军在武汉设立办事处,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合署办公.左起周子昆、张云逸、叶挺、项英、曾山.

    淞沪会战后,蒋介石于1938年1月17日改组军事委员会,他仍任委员长,冯玉祥任副委员长,何应钦任参谋总长。下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全国由五个战区划分为六个战区,各战区的作战区域均有调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作战区域为平汉路沿线;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钖山,含由红军改编的第八路军,作战区域为山西全省及绥远、河北、河南各一部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含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作战区域为江苏、浙江地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兼,副司长官张发奎,作战区域为两广地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作战区域为津浦路地区;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作战区域为甘、青、宁地区;六战区与七战区未重新设立。

    同时,设武汉卫戌总司令部,总司令陈诚,负责湘、鄂、赣及长江沿线防务;新设福建绥靖公署,主任陈仪,作战区域为福闽地区;任命蒋鼎文为西安行营主任,作战区域为陕西。抗战以前,曾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西安、重庆、武汉、北平、广州等行营。

    蒋介石指出,为加强对抗战的领导,决定实行军政合一,由各战区司令长官兼辖区内的省政府主席。程潜兼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宗仁兼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诚后来兼湖北省政府主席,薛岳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抗战中周恩来一直在蒋介石身边,做统一战线工作。蒋介石在西安,周恩来在西安;蒋介石在杭州,周恩来在杭州;蒋介石在庐山,周恩来在庐山;蒋介石在南京,周恩来在南京;蒋介石在武汉,周恩来在武汉;蒋介石在桂林,周恩来在桂林;蒋介石在重庆,周恩来在重庆。蒋介石去到哪里,周恩来便跟到那里,他始终配合、协调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节节抵抗,保护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单线联系,并根据国民党各大战区的几次调整,对八路军、新四军在国统区的办事机构也先后多次作了相应的调整。你看: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1941年,董必武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后周子健)任办事处处长。工作人员最多时达200余人,主要是会见各界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同国民党当局商讨抗战事宜。1946年9月10日,办事处撤回延安。

    驻晋办事处,1936年11月初太原沦陷前夕,办事处迁往临汾城郊刘村镇。1938年2月下旬撤销;为继续保持与阎锡山的联系,8月起,在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立办事处(地址经常移动,在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的时间最久)。王世英任处长。1945年8月,办事处撤回延安。

    驻南京办事处,1937年11月下旬,日军逼近南京,办事处分批撤往武汉。

    驻武汉办事处,1937年12月中旬,八路军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撤退到武汉,与武汉办事处合并,办事处迁至江岸区长春街67号,钱之光任处长。1938年1月,增设新四军办事处和中共代表团办事处。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领导,3个办事处实际上是同一个机构,成为中共中央在南方的联络中枢。同年10月25日,办事处撤离武汉,转往重庆。

    驻桂林办事处1938年11月成立,设在广西桂林市桂北路138号,与新四军通讯处合署办公,对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出机构。李克农为中共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办事处设机要科、秘书科、交通运输科、救亡室、电台室等机构,并在他地设有转运站等机构。一楼有值班室、警卫室、办公室和房东的沽酒柜台,二楼有会议室、秘书科、电台和李克农住室等。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多次到桂林指导工作。越南胡志明化名胡光,也长期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办事处内有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临时住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设立期间,在对桂系统战工作、筹运抗日物资、迎送中共重要过往人员、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撤消。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万祥糟坊”毁于战火。

    驻重庆办事处,武汉失守前,周怡等在四川省重庆市机房街70号设立八路军重庆通讯处。1939年1月改称办事处,兼新四军办事处,钱之光任处长。办事处设电台及经理、文书、运输、总务、机要等科;出版《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国民参政会中共代表团均在该处办公。5月,机房街70号被日军飞机炸毁,办事处主要机构迁至化龙桥附近的红岩嘴,周恩来等在曾家岩50号设立办公点,对外称“周公馆”。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住在红岩嘴办事处。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人员去南京。8月办事处撤销。

    驻贵阳交通站,1939年1月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成立,袁超俊任站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军贵阳警备司令部查封。

    驻沪办事处,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办事处转入地下,1939年11月撤销。

    驻甘办事处,1938年2月迁孝友街32号,伍修权接任处长。9月,谢觉哉回延安。该处主要协助中共甘肃省工委扩大中共地下组织、承担通向苏联国际交通线上的人员接待等工作。1943年11月8日办事处撤销。

    驻新疆办事处,1937年11月陈云回延安后,邓发、陈潭秋先后继任。1942年9月,国民党新疆省边防督办盛世才反共,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逮捕入狱,办事处随之关闭。

    驻湘办事处,1938年8月与新四军驻湘办事处合署办公。11月,办事处迁往宝庆(今邵阳)。1939年6月国民党制造平江惨案后,办事处被迫停止办公。1940年秋办事处撤销。

    驻衡阳办事处,1938年11月14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北卡路巷16号,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部分人员组成,始由李克农负责,不久张元培任处长。卡路巷16号被日军飞机炸毁后,另在城西郊廖家湾设联络点,对外称衡阳八办招待所。平江惨案后,办事处撤销。

    驻洛阳办事处,1938年11月成立,设于河南洛阳市老城南关贴廓巷。初称通讯处,刘向三任处长。附设渑池兵站。1939年初,改为办事处。1942年2月撤销。

    驻豫北办事处,1939年春撤销。1941年10月,又在河南省林县任村设豫北办事处,对内兼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情报站。王百评任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办事处撤销。

    驻广州办事处,1938年1月成立,云广英任办事处主任。10月广州失陷前夕,迁至韶关,改称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1940年10月撤销。

    驻香港办事处,1938年1月成立,兼新四军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驻港办事处在争取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对抗战的支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12月,办事处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旅港文化界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700余人、国际友人近100人。1942年1月,办事处撤销。

    此外,还有新四军驻赣、驻福州、驻上海办事处和驻平江留守处、驻竹沟留守所、驻湘通讯处等。

    国共合作,共同抗战,中共中央就是通过这些办事机构进行的,或配合了国民党军在各正面战场的作战,或配合了打通甘肃、新疆与苏联的通道,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在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联络友军,采购与转运军需物资,接待中共过往人员,输送爱国人士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掩护中共地方组织的活动,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军政各分校】

抗大.文体活动  

抗大校门口 

抗大.政治学习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绝对的因素。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游击战场上,迫切需要大量的连长、排长,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需要大量的乡长、村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相当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把红军大学改称为抗日军政大学,委派战场经验丰富的林彪担任校长,并亲自到抗大讲课。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1936年6月1日,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4月,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红大二期改称抗大二期,增设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未到任),刘亚楼任教育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任政治部副主任。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只经过半年就因西安事变、抗战形势高涨而提前毕业。这些毕业生很快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骨干。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到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的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相似。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抗大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分校。1943年,抗大总校及第二、第七分校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返回陕北绥德。

    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大队长是团级干部。一分校于1939年2月在晋东南的沁县故县镇成立。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1940年1月,迁至山东沂蒙山区。1941年与滨海师范合并改为滨海建国学院。二分校于1938年12月在晋察冀建立,后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三分校建于延安,许光任校长;1941年12月,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徐向前。后军事学院与从前线迁回的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合并。四分校于1940年3月在豫皖苏边区的永城成立。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五分校于1940年底在江苏盐城地区成立,又叫抗大华中总分校,原址位于现江苏省盐城中学北校区内。六分校于1940年在山西武乡成立,1943年结束。后在六分校基础上组建抗大太行大队,后扩建为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10月,抗大太行分校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七分校于1941年7月在山西兴县成立,校长彭绍辉,1943年迁往甘肃庆阳东华池。八分校于1941年5月在皖东的天长境内建立。

    抗大学员既学军事,又学政治。学习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抗大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抗战八年间,总校培训学员2.9万名,连同分校共培养了20余万名军政干部,对军队的发展壮大,对抗日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              抗大毕业证书                  抗日军政大学

    1938年,毛泽东以充沛的精力经常到延安抗大作报告。他的讲稿非常多,《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持久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等。这些讲稿指出,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依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讲稿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注重实践,分析矛盾,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坚持党所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他还用《改造我们的学习》让人们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抗日战争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聚集于黄河之滨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通过抗大学习,坚定地听毛泽东的话,勇敢地承担起人类解放、抗日救国的责任。他们就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抗日持久战】

  

毛泽东演讲《论持久战》 1938年武汉版《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部分目录

    一、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写《论持久战》,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他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一张方桌,一把椅子,一支毛笔,坐在窑洞里的书桌边,微弱的烛光照着他苍白的脸。写得实在太累了,就叫警卫员翟作军给他打盆凉水洗洗脸,或到院子转一转,或躺在床上养养神。笔记本旁边放着一块石头,当手臂酸疼时,毛泽东就紧握几下石头,使手指得到松驰。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大家都在想办法让毛泽东多休息一下。这天,轮到翟作军值班。晚上,给主席点蜡烛时,翟作军有意放慢动作,轻声劝主席休息一下,可主席“嗯”了一声就再没有说啥了。见此情景,翟作军知道不便打扰,轻轻退了出去。主席已经连续五天没好好睡觉了。双眼满是血丝,面颊明显瘦了下去。叶子龙科长过去劝主席休息,也劝不住。

    五天以后,写满了显示毛泽东桀骜不驯特点的草体字的稿纸,已有一大摞。当他去吃已不止一次给他热过的晚饭时,工作人员把这视为一个重大胜利---如此着迷于写作的政治家真是举世少有。到了第七天,又轮到翟作军值班了。这天晚上特别冷,为了让主席取取暖,翟作军特意放了盆炭火在主席脚边。怕主席坐硬板凳太累,又找了条毛毯垫在椅子上。不知过了多久,翟作军听到主席喊:“小鬼,你来一下。”翟作军赶紧跑了过去。远远就闻到了一股东西被烧焦的味。跑到主席房间一看,主席正在脱棉鞋,两只棉鞋都在冒烟呢。坏了,主席的棉鞋被火烤着了。翟作军急忙帮主席把棉鞋脱下来,端起暖壶中的水向鞋上浇去。伴着“吱吱”的声音,焦糊味扑鼻而来。再看主席的脚上,袜子被烧了个大窟窿,脚趾头都露在外边了,两只棉鞋的鞋帮也快烧没了。翟作军连忙找来一双单布鞋给主席换上。“怎么搞的,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就烧着了。”主席边说边哈哈大笑起来。翟作军也跟着笑了,并趁机劝主席快休息。“好,好,你先睡,我马上就睡。”主席还是那句话。说罢又伏案疾书起来。累了,喝杯烧酒,想一鼓作气,继续把《论持久战》的最后一部分写完。可是,到了第八天,他突然感到头痛得厉害,一阵晕厥。医生刚刚诊断,他又继续写作。到了第九天,毛泽东终于写完了这部著作。翟作军小心翼翼地将书稿整理好。过了两三天,毛泽东又不分昼夜地反复修改。一部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问世了!

    二、毛泽东演讲《论持久战》

    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论持久战》,直到6月3日才结束。共讲了21个问题,前9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12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揭示了抗日战争必须经过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把持久战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他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虽然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日本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力地批判了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强调,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引领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引领着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造成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毛泽东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就是这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三、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立即在延安引起轰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把《论持久战》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当传播到各个抗日根据地后,我军将士信心百倍,争相传阅。初次印出的《论持久战》,封面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书名,扉页印着他亲笔写的:“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然而,囿于延安当时物资匮乏、技术有限,油印的手册不但质量差,而且数量也非常少。在延安,在各抗日根据地,大有一册难求、洛阳纸贵的味道。陈云又建议将这篇文章送到国民党统治区印刷、发表,以扩大影响。

    这时有一个人对毛泽东的这部著作很不以为然。此乃王明。中共中央将《论持久战》的书稿送到了武汉长江局,要求除了印刷成册外,还要在《新华日报》刊登这篇文章。《新华日报》是我党于1938年1月在国统区武汉创刊、公开发行、很有影响的一份报纸。可长江局书记王明却以文章太长为由,不予刊登。从土地革命时期起,王明就自诩为彻底的布尔什维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瞧不上眼。在负责长江局的工作后,他提出“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右倾投降主义已露端倪。此外,他还不经中央同意,擅自发表一些言论,与中央分庭抗礼。此时此刻,对于摆在案头、毛泽东撰写的这篇《论持久战》,王明十分不屑,觉得持久战的理论消极,认为“抗日战争要经历三个阶段”没有根据。满肚子“洋墨水”的他还作了一首诗嘲讽:“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最后,在中央一再致电催促的情况下,王明只好同意印刷成册。

    武汉版《论持久战》全书目录2页,正文共82页,定价2角。书名由毛泽东题签,封面上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这篇文章最初在1938年7月1日出版的《解放》周刊全文刊登。20多天后,在武汉的新华日报馆出版,具体时间为1938年7月25日。印成之后,王明暗中送了几本到苏联,期待莫斯科斯大林“正视”《论持久战》存在的原则性错误。可是理论见地的高低、以及是否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并不是某个个人就能阻挡或左右的。《论持久战》不但在墙内---中国共产党内开花,而且在墙外---党外也是花香浓郁。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从理论上解决了抗战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政策问题。周恩来最早向国军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作了详尽介绍。白崇禧听后高度评价,称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到会的高级将领300多人。白崇禧在会上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介绍给蒋介石,并说要全国军民都看,蒋介石表示赞成。不久即发给部队每个军官一本,要全军学习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破天荒地允许《论持久战》在国统区公开印刷发行。国民党军内奇迹般地出现了学习《论持久战》的热潮。傅作义不仅自己认真学习研讨,而且组织部属学习,想把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运用到抗战实践中去。冯玉祥极为赞许、推崇毛泽东的这部军事著作,当即下令大量翻印《论持久战》等革命书刊,送给大后方的广大官兵和民众阅读。《论持久战》还由《大公报》驻美记者、年轻的地下党员杨刚译成英文,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国家报刊纷纷转载或摘要介绍。《共产国际》为此发表论文称赞说:“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么透彻,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毛泽东的抗战方针同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的汉奸方针相对立,同蒋介石的片面抗战方针相区别,指导了中国抗日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灵魂、发动机和指路明灯。他在延安作的《论持久战》报告,很快在全国引起震动,先后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出版,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部光辉著作,为中华民族如何进行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成为抗日战争史上的经典篇章。

    【徐州大会战】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包括徐州以南作战、徐州以北作战、台儿庄作战、花园口掘堤,是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会战。时间,1938年1月-6月。地点,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地区。主要指挥官,李宗仁。结果,徐州沦陷。

    徐州位于黄河、淮河之间,地居苏、鲁、豫、皖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的重要枢纽,有向四面转用兵力的交通条件,是南京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重要屏障,势在必守。日军为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两战场,进而切断陇海路,威胁平汉路侧方,以进攻武汉,对徐州亦势在必得。因而双方于1938年3月中旬-6月中旬,在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鲁南、皖北及豫东广大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徐州会战。

    会战开始前,在津浦路的南北两段,进行过“淮河阻击战”、“鲁南反击战”等多次战斗。这些战斗是徐州会战的序幕。徐州会战有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台儿庄作战,后期为徐州突围及豫东作战。中国军队前期投入陆军29个师又1个旅,约28.8万人,后期增至64个师又3个旅,约60万人。另外空军飞机以少量架次给予支援。日军前期投入陆军3个师团,约7.6万人,逐次增加陆军兵力,后期达到8个师团又3个混成旅团,约24万人。另配属有临时航空兵团(下辖第1、第4两个飞行团)和第3飞行团。

    1938年1-6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抗击日军进攻。自华东日军占领南京后,北渡长江,进至明光(今安徽嘉山)、池河镇之线;华北日军从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之线。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片,先后集中8个师团、5个旅团(支队),约24万人,于1938年1 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12个集团军约60万人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

    ---徐州以南作战。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作战。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谷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作战。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汤恩伯、封裔忠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突围。守军为扩大战果,调集9个军1个师约20万人至徐州附近,准备再次围歼日军。日军随即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于正面钳制守军,主力向西迂回,从侧后包围徐州,围歼第5战区主力,并派作战部长桥本群为首的大本营派遣班赴济南协调作战。南线:日军第9、13师团沿涡河西进,5月9日,陷蒙城,12日,陷永城;第3师团沿津浦铁路向北攻宿县(今宿州)。北线:日军第16师团由济宁南渡运河,至14日,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第14师团从濮阳东南强渡黄河,至14日陷菏泽,直插兰封(今河南兰考);整补后的第10师团由南阳镇西渡微山湖,18日,陷沛县。16日,南北日军会师砀山,对徐州形成包围之势。守军为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同敌决战,向皖豫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

    ---花园口掘堤。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追击,至6月6日,进至商丘、开封。9日,蒋介石令河南守军于郑县(今郑州)东北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岸,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退至黄泛区以东,徐州会战至此结束。

    李宗仁作为徐州会战的最高指挥官,以自己成功的战役战术行动,给当时最高统帅部业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略”作了完美的注解。早在抗战初期,李宗仁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庞大而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抵抗外族入侵问题,就从战略上作过深入的思考。他在其《焦土抗战论》中,分析了中国工业、交通的落后状况,指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但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沼之中”。1937年10月12日,李宗仁就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正值上海已失,南京危在旦夕。他从战略上判断:京沪战事一旦结束,津浦线必然是日军攻击的目标;并根据对形势的分析,提出抗战的战略重点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南京失守后,面对日军三路大军以猛虎扑羊之势,向徐州的夹攻,李宗仁深知自己的部队难与敌军相火拼,他抓住敌军骄狂之弱点,运用自己数万之哀兵,与敌展开运动战,敌进我退,敌退我打。虽未全歼日军,但他却把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动歼敌一部达到防御的目的,从战略上来讲是正确的。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已由消积防御向积极防御的某些转变。

    徐州会战,日军动用8个师、5个旅约30万人,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击败日本侵略军!

    【兰封大会战】

兰封会战

 兰封会战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29日,兰封会战。国军豫东兵团12个师在薛岳指挥下,于河南兰封地区抵抗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的进攻。

    日军占领徐州后,为扩大战果,5月21日部署华中派遣军继续沿津浦线进行扫荡,务必尽快向淮河以南地区转进,第13师团配置于蚌埠以西淮河之畔,将其转隶于第2军;华北方面军随华中派遣军部队的转进,将第2军约2个师团为基干部队,配置在徐州以南至淮河的沿津浦线地区。华中派遣军接到指示后即于当日下令,命第3师团集结符离集附近,第5师团集结蚌埠附近,第13师团向蒙城前进。华北方面军早在进入徐州的19日夜,即已下达向西扩张战果的追击命令,令第2军进占归德。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为了将突出之日军第14师团歼灭于内黄、仪封、民权之间,命第29军团李汉魂指挥第74军和第64军的第155师为东路军,从商丘西进;命第27军桂永清指挥第71军为西路军,从兰封东进,命第3集团军孙桐萱部及第20集团军商震部为北路军,在定陶、菏泽、东明、考城(今兰考东北固阳)附近切断日军退往黄河北岸的通路;同时命第8军黄杰指挥第8军、第94军的187师及第24师等部坚守砀山、商丘,阻止由徐州沿陇海路西进的日军。

    一、进攻失利。

    5月21日,第一战区开始向日军第14师团发动进攻。经激烈战斗,第74军51师及第71军88师的1个旅收复了内黄,第71军87师收复了仪封。23日,第71军及第74军又夺回了西毛姑寨、杨楼、和楼等村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日军第14师团集中力量向杨固集、双塔集地区攻击,第27军阵地被突破。桂永清率部退向开封、杞县,令第88师接替第106师防守兰封。而第88师师长龙慕韩在桂永清退走后,亦于23日夜擅自弃城逃走,致使日军于24日不战而获陇海路上的战略要地兰封。此时,据守砀山的第8军第102师在日军猛攻下,师长柏辉章也下令放弃阵地西逃。日军第16师团于24日占领砀山。

    中国统帅部对兰封的失守大为震惊。蒋介石于24日令第一战区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指挥俞济时第74军、李汉魂第64军、宋希濂第71军、桂永清第27军由东向西,命第17军胡宗南由西向东包围兰封、罗王寨、三义集、曲兴集一带的日军第14师团,于25日开始进攻,并告诫各军将领:“此次兰封会战,胡、李、俞、桂、宋各军,应遵照薛总司令所示任务,务于本月25日午后6时30分全线总攻,务须于明26日拂晓前将兰封、三义寨、兰封口、陈留口、曲兴集、罗王寨地区间之敌歼灭。如有畏缩不前、攻击不力者,按律严惩;如战役中建殊勋或歼敌俘获最多者,当特予奖给。希饬所部凛遵勿违为要。”

    25日,薛岳指挥豫东兵团开始对日军第14师团发起猛攻。当晚,第71军即夺回了兰封车站。26日,第74军夺回了罗王车站,第71军猛攻兰封外围日军阵地。27日,第64军攻占罗王集,第71军在攻占兰封外围许多要点后收复了兰封。日军第27旅团的残部向三义寨逃去。罗王车站和兰封的收复,使陇海路恢复了通车,被隔断于商丘附近的42列满载物资的火车得以撤回郑州。日军第14师团主力收缩至三义寨附近,被豫东兵团所包围。而日军28日向第27军阵地反击时,桂永清又一次独断命令各部队向杨固集、红庙间地区转移阵地,沿途抛弃无线电机及武器弹药,情形颇为混乱。

    统帅部对豫东各部队未能在限定时间攻歼兰封附近之敌,对第一战区的部署有所不满。28日,蒋介石下达手令:“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务请毅然决心,速抽6师以上兵力在侧后方作预备队,而指定李铁军、李汉魂、俞济时三军负责扫清当面残敌。即使被突破数点,冲出包围圈外,我可与之野战,则较为得计。此时东路敌军必于两三日内向西急进,由周口直出许昌、郑州,则后方在堪虞。若我军不早为计,则如此大兵群集于狭小区域,且左限黄河,歼灭甚易。务希当机立断,即于本晚实施,一面整理战线,一面抽调部队,以备万一。并以此意转薛伯灵(薛岳)、胡宗南,决心遵行,勿稍延误。”第一战区以代电形式将蒋介石的手令内容及战区措施下发各军。其措施为:(1) 查当面之敌,经我连日猛攻,势已穷促,日内必可彻底解决。兹为兼筹并顾、应付西进之敌计,着由伯灵兄于艳日(29日)在东路军内抽出87、88、155、61四个师,由李军长汉魂指挥,星夜转移于杞县、太康,作总预备队,并连络黄杰、孙桐萱、刘汝明、李仙洲各部,相机击攘西犯之敌。⑵ 攻曲兴集、三义集之各军师,着由薛总司令伯灵统一指挥,整理战线,并留置有力之一部,固守兰封附近国防工事,准备对东作战。

    日军第10师团及混成第3旅团,28日正向亳州、涡阳进攻。第16师团及混成第13旅团于26日攻占虞城,同时向商丘外围阵地进攻。当夜,黄杰第8军退至商丘郊区一带。27日,程潜电令黄杰:务须死守商丘,在兰封地区之敌被击歼前,不得放弃。但黄杰根本不执行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于28日擅自率第40、第24师退向柳河、开封,将第187师留防朱集车站和商丘。29日拂晓,第187师师长彭林生也率师退走。商丘为日军占领。

    商丘失守,严重地威胁了进攻日军第14师团的薛岳军侧背,第一战区被迫再一次调整部署。29日晚下达命令,主要内容为:⑴ 西犯商丘之敌,其一部已窜至小扒车站、观音堂各附近,我刘汝明部刻在亳州附近与敌对战中。⑵ 我军决于本月(29日)夜调整战线,抽调5师以上兵力占领淮阳、太康、龙曲集、杞县、杨固集各要点,以待友军之到来,相机歼灭西犯之敌;对三义寨、曲兴集地区之敌(日军14师团)改取守势,待敌窜动,举全力以扑灭之。⑶ 第102师、第187师即在睢县附近占领阵地,一部在宁陵,竭力迟滞敌之前进。尔后归李汉魂指挥。⑷ 第71军本日夜以87师一部开淮阳,主力开太康;88师开龙曲集附近占领要点、构筑工事,对亳州、柘城方面敌情须严密搜索及警戒。⑸第61师开杨固集附近占领阵地,对东北严密搜索警戒;58师开杞县附近占领阵地,并派一部于邢口、柿园集附近,对睢县、柳河集方面严密搜索及警戒;第155师集结于孙寨附近。以上3师统归李军长汉魂指挥。⑹ 俞军长济时指挥第20师、第51师、新编35师与桂永清之第27军(46师、106师)、胡宗南之17军(第1师、36师、78师),继续包围三义寨、曲兴集地区之敌。

    日军华北方面军因第1军的第14师团被围于兰封地区,陷于苦战,28日下令,命第2军尽力以更多的兵力,不失时机地逐次向开封东南地区进攻。第2军当日命第16师团(配属混成第3旅团)确保归德及其要点,主要从杞县方面击败当面之敌;第10师团在继续执行现在任务的同时,准备以有力一部紧急派往杞县方面。混成第13旅团占领涡阳后,即转隶于16师团;接着,于30日又将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配属给第16师团,以加强其进攻能力。至31日,日军第10师团已攻占了涡阳、亳州,第16师团进至杞县东。此时,日军第1军司令官更换为梅津美治郎中将。

    第一战区根据形势的发展,认为不仅由徐州西进的日军已加强了力量,而且黄河北岸的日军混成第4旅团正经封丘、贯台组织强渡,企图增援被困于兰封地区的第14师团;数日来,豫东方面的各军激烈作战,伤亡较大,开始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令豫东、鲁西的作战军即向西转移。31日下达了《战区兵力转移部署方案》。主要是为避免与西犯之敌决战,并保持尔后机动力之目的,即以主力向平汉线以西地区转移:开封及其以西之黄河南岸,仍以守备部队严密警戒,绝对阻止敌之渡河;军以潼关、洛阳及南阳各点为根据地,基此向西转移,但对于平汉路之郑(州)、许(昌)、郾(城)、驻(马店)各据点,同时以有力之一部确掌握之,以迟滞、消耗敌之兵力;平汉线以东,则依第一线战斗部队之行动与游击部队之扰袭,极力迟滞敌之西犯,以掩护主力军转移之安全;军主力之转移完毕,尔后即凭有利地形,对预期沿平汉线南犯之敌,形成准备阵地,相机联合友军侧击敌人。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我参加徐州会战做群众工作(组图)
·下一篇: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我参加徐州会战做群众工作(组图)
·我从广东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凑趣》七绝三首——为祝贺桦皮诗选出刊十期而作
·毛泽东:抗日战争(上)
·抗日战争中的毛泽东(组图)
·特稿:文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新编沪剧《赵一曼》在京巡演(组图)
·文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新编沪剧《赵一曼》在京巡演(组图)
·江山、张伊:文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新编沪剧《赵一曼》在京巡演(组图)
·特稿:文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新编沪剧《赵一曼》在京巡演(组图)
·去世前一天收到抗战胜利纪念章 老人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聂晓民: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特稿: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在班玛县传递
周喜龙: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图)
特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图)
周喜龙:白银市景泰县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图)
特稿:白银市景泰县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图)
《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九十)(图)
袁永涛:《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九十)(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