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红色头条:那一夜,他们抢渡鸭绿江——追寻“抗美援朝第一渡”(图)
2023-07-19 09:55:59
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王昊飞、张博宇、周万鹏、王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文/王昊飞 张博宇 周万鹏 王帆)1950年10月16日,夜幕降临,寒气在鸭绿江面聚拢成薄雾。一声令下,一支部队趁着月色,从集结地辑安县(今吉林省通化集安)出发。兵分两路,疾行如箭,循铁路桥、踩水下桥,飞速渡江,挺进朝鲜东线……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渡”。

    抢占先机的时间、隐蔽的地点、秘密的行军、百姓的支援、首战的告捷,让“抗美援朝第一渡”在军史上留下了传奇色彩。42军124师370团,成为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之后,第一支渡江的团建制作战部队。他们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打赢了黄草岭阻击战,为夺取战局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鸭绿江滚滚流淌,铁路桥浴火重生。集安,是70年前的战争后援地,见证了42万志愿军将士视死如归渡江赴沙场;是70年后的红色传承地,为无数中华儿女讲述前辈用生命换取山河无恙的往事。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集安寻找渡江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我们追寻,是为了传承精神。我们记录,是为了昭示明天。

    隐行踪飞兵过江

    黄草岭,位于朝鲜东海岸城市咸兴与长津湖之间,山高林密、壁立千仞,是当年敌军登陆元山向西北迂回的必经之路。按照志愿军入朝之初既定的“东顶西打”战略,42军的任务是布防东线,阻止敌军北进,掩护西线部队的侧翼安全。这也是124师370团比10月19日志愿军大部队提前3天渡江的重要原因。

    “过江了!”42军军长吴瑞林在回忆录《抗美援朝中的第42军》中描述,“我先头侦察部队孙照普同志已于10月16日18时过江,前进100公里,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370团亦过了江,前进30多公里。”

    “当时渡江部队兵分两路,步兵走的是铁路桥,后勤辎重车辆、马匹、非战斗人员走的是水下桥。”集安市鸭绿江国门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孙连华介绍说,如今这座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孔洞的国境铁路大桥,在抗美援朝期间屡次被炸毁,桥体至今残留着弹痕。距此不远处的水下桥残存遗址,在岸上已很难看见。

    为确保渡江效率与行踪隐秘,42军早在“第一渡”之前便完成了铁路桥修缮和水下桥抢建。1950年7月,吴瑞林带着孙照普等人化装成列车员进入朝鲜勘察地形,设计渡江方案。

    铁路桥靠木板找平。既有的枕木结构和石子铺地导致桥面凹凸不平,成为行军障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工兵和百姓配合,在铁轨两侧和轨道中间铺上木板,用抓钉固定,只将铁轨露出,既不影响火车通过,也能让步兵如履平地。

    水下桥靠江底铺石。军民协作将石条铺于水面以下,既能隐蔽桥形,还能在作业时迷惑敌军侦察机。这条长375米的水下桥,使人感觉渡江者像踩在水上前进。桥修好后,他们又修了急造军路,用秸秆伪装,以备渡江遭遇敌机炸桥后使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此去兮不复还。疆场杀贼兮缚群寇,赴汤蹈火兮挽狂澜。”124师政委汤从列之子汤洪向记者介绍,父亲当晚渡江前留下这首诗。渡江后,370团连夜疾行到达朝鲜当时的临时首都江界。接下来,他们和后续部队一路东进,在10月25日前分别到达黄草岭和赴战岭,抢在敌军之前占领要冲。

    “‘第一渡’非常关键,为东线争取了时间,为西线争取了空间,为第一次战役赢得了主动。”过去20余年采访了数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通化市纪实作家孙艳华评价,第一次战役中著名的黄草岭阻击战就是“第一渡”的将士们打赢的。其间,370团2营4连激战两天三夜,打退敌军20多次进攻,歼敌260余人,阵亡14人,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荣誉称号。

    保障“铁血大动脉”

    鸭绿江,中朝界河,源于长白山,汇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流经集安203.5公里。1950年的集安,是一座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1.5万的小城,但在抗美援朝期间却见证了42万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8月27日上午10时许,两架美机侵入集安上空,盘旋10余分钟。从此,这座小城不断遭遇敌机袭扰。

    “抗美援朝第一渡”前,42军遇到建桥材料不够的难题,求助地方政府。时任通化地委书记张雪轩说:“木材用多少供给多少!至于石条不够,可以发动工人去帮助采打一些。”随后不到一周,五六百名石匠参加打石条,为志愿军顺利渡江提供了必要保障。

    “抗美援朝第一渡”之后,集安百姓还保障了“铁血大动脉”。除了42军124师370团使用的铁路桥和水下桥之外,当地还另有13座水下桥。长期研究抗美援朝历史的集安市文联主席杨海峰介绍,1950年至1953年,当地百姓配合部队先后40余次建、修水下桥,使当地形成铁路桥为主、水下桥为辅的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集安作为志愿军入朝参战的主要通道,倾城支援。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当时的集安虽底子有限,但除了青壮年入伍、学校后撤,全域剩余百姓都在坚守。

    “志愿军打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是通化地区的口号。当地抽调工人、司机、医生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医疗队随军过江,还组织民工抢建抢修桥梁、铁路、公路以及装卸物资、转运伤员。当地劳动力无一闲人,还诞生了无数平民英雄,如一人缝补5000多件衣物的胡玉珍、7天7夜未睡整觉坚守话务所的都兴珍、“一根扁担活捉25名敌军”的曲洪一……

    1950年10月30日,当时集安的第三担架支队队长曲洪一趁着夜色赶赴战场抢救伤员,行至楚山郡下水洞半山腰时,前方出现一小股被打散的敌人。“缴枪不杀!”曲洪一在敌人趋近时大喊,和队友一齐用端枪的姿势举起扁担。被“伏击”镇住的25个敌人束手就擒,就这样成为担架队的俘虏。这根传奇扁担,现在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抗美援朝期间,通化地区累计派出担架队员17.2万人,约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他们在朝鲜战场抢救出18.2万名伤员,这是通化老一辈人当年最为骄傲的成就。”曲洪一的孙子曲富伟向记者介绍。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孟夏时节,鸭绿江水波清澈,五女峰葱茏叠翠,集安被战火洗礼的旧貌已然难觅,如今呈现出塞外江南的秀美。70余年前见证“抗美援朝第一渡”的铁路桥,如今是鸭绿江国门景区的主体建筑。为庆祝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景区今年专门投建了“抗美援朝运动红色廊道”、可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音乐公路”等设施。

    距此北上约90公里,就到了通化市东昌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里是吉林省安葬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共有558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园区北侧,是抗美援朝纪念馆。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召开以来,我们在解说词中更新了抗美援朝精神等内容。”讲解员王玲玲说,纪念馆布局及展品、资料也得到更新,作为吉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3年每年吸引约10万人次参观。

    “通化是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集安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地方。来这里能重温从东北抗联到抗美援朝的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游客刘璟明评价道。

    杨靖宇精神,在通化完成了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的“时空联动”。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通化是杨靖宇生前与日军战斗最多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他曾被打散的老部队复聚为杨靖宇支队,抗美援朝时期又被改编为志愿军第42军125师,是“抗美援朝第一渡”团队的“兄弟部队”。

    “抗美援朝,反帝前沿;通化儿女,奋勇参战……”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2019年推出的读物《知家乡 爱通化 千字文》,已列入通化全市中小学的阅览书单。当地许多孩子对“崇贵神勇”的典故如数家珍:关崇贵是抗美援朝期间第一位用机枪击落敌军战机的英雄士兵,他就来自从“第一渡”起入朝作战的志愿军第42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头条-刘晓:再添珍贵藏品!省韶山管理局新接收一批革命文物资料捐赠(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柳直荀:钢铁头颅为工农牺牲
·特稿:雅安市芦山县编印《红军在芦山小故事》(图)
·特稿:老兵沈发庭:是共产党把我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组图)
·特稿:福建东山:800架无人机飞跃英雄岛,海上升起灯光秀(组图)
·红色头条-刘晓:再添珍贵藏品!省韶山管理局新接收一批革命文物资料捐赠(组图)
·红色头条:中红网、雷锋杂志社等一行赴三月雨参观交流(组图)
·特稿:传薪 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人美美术馆开幕(组图)
·特稿:纪念东山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仪式在东山举行(组图)
·特稿:金寨县第一任县长——白涛
·特稿:在农民运动中成长的红十一军——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头条:那一夜,他们抢渡鸭绿江——追寻“抗美援
袁大离:信仰的力量
一座馆的三万二千件藏品,一个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周逸群 革命烈士传 49
刘汝才:水头楼村(图)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文化长征)昆明西
健康中国万里行在京举行交流活动(组图)
许耀辉:寻红色记忆 筑青春之梦(组图)
江青指导的革命样板戏作品10部
中央部委领导到访理事会(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