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央视《面对面》专访张伯礼:第一次见到张院士落泪(组图)
2020-03-25 10:48:40
作者:守一同道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红网《振兴中医》栏目北京2020年3月25日电(来源:正道正德(ID:zhengdaozhengde;作者:守一同道)

    临危受命“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绝对不能推”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忙于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1月27日,作为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乘机抵达武汉。说到来武汉时的情形,张伯礼一时哽咽难言。

    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来,但是来那个瞬间,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

    记者:为什么说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您反应会这么大?

    张伯礼:一个是悲壮,因为当时武汉情况已经是很严重的,并且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了解那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为什么张院士会流下激动的泪水呢?因为太悲壮了。70多岁,本应是一个早就退休,应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但作为一名中医战士,张院士显然肩膀上承担的要更多,尤其是在当时大疫当前的情况下。

    虽然张院士早就做好了要去武汉的准备,也准备申请,但当时面对新冠肺炎,中医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多,可以说张院士内心也是没有太多的底的。但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张院士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匆匆地赶往武汉这个重灾区,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中医能派上用场,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一点都没想过,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这是笔者守一第一次见到张院士流泪。我想这泪水中,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有悲壮,有辛酸,有无奈,也有中医终于能够派上用场的激动。

    张院士面对国家的这份信任,内心应该是无比激动的。不到万分紧急,也不可能派一个70多岁的老人去战场上接受检验。张院士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在接受采访时,武汉已经清零。

    2003年,张伯礼曾组建中医医疗队,抗击非典。

    17年后,他临危受命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疫苗的情况下,对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实行中医治疗,“中药漫灌”,一是别错失治疗时机,二是安慰情绪的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张伯礼: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我说现在有那么个事,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你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因为这个事不是短期煮几天,可能是长期的,我相信政府最后会埋单。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我当时说的名不好听,“中药漫灌”,就是全都给。

    为什么要“中药漫灌”呢?因为当时的武汉已经乱了,已经快要控制不住场面,医疗资源已经枯竭,病人排不上队,医院顾不上看病,大家慌作一团。这个时候用大锅煮药漫灌,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华夏先贤也是用这种办法控制住每一次瘟疫的。

    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中华民族经受住了大大小小300多次的瘟疫,而国外的很多民族,他们由于没有中医这种先进的医学,每次面对疫情都很无助,很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就是因为瘟疫。

    而且这种瘟疫的流行,病因基本是相同的,在分不清到底谁被感染的情况下,这种“中药漫灌”,能很好地把疫情控制住。不管有病没病,都把你治好。

    我们平时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那是在中医资源够用的情况下。而面对瘟疫的流行,中医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这种大锅煮药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能够大面积地控制住瘟疫流行的源头。

    而且,这次中医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不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不可能的。

    张院士说一开始中医药的推广是很难的,很多人说中医药没有效,这么大面积地让患者喝中药,对老百姓负责任吗?

    我们在采访中看到记者问,哪来的反弹意见?张院士回答是两个字:都有。

    一方面是病患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大家都懂得的某些人的阻挠。那些人丧尽天良,为了利益不顾百姓死活,罪该万死。

    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及时换帅,湖北省和武汉市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真的不敢想象。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

    张伯礼:从疑似病人里最后确诊的病人开始能确诊到百分之九十,隔离以后喝中药七八天以后再检查,这些确诊的病人里边大幅度下降,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后来到3月5日左右,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服用中药还起到了一个隔离、安抚人心、鉴别的作用。有的病人几天好了,不烧了,这是治愈了。他可能就是个流感,因为那时候也正是流感的季节,所以他可能就治好了。还有的病人虽然不烧了,但一检查核酸是阳性的,这可能就是个确诊病人,就到定点医院把他隔离开。还有一个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治疗问题,是恐慌,那时候给我关在里边不给我任何药吃,我觉得是无助的。没有药,跟一天吃几副药吃两袋药不一样,让病人觉得最起码我吃药了。

    要明白,当时的情况下,所谓的西医“神药”虽然被炒得很热,但有没有效果还不知道,而且要等到4月份了。这个时候,大家最需要的就是希望和信心。西医特效药还没研制出来,中医就已经快要打扫战场了。如果没有中医,我们要多死多少老百姓?要给中国造成多大的恐慌和损失?

    毛主席说,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富,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

    这种财富,既是物质上的,又是精神上的。

    中医“承包”方舱医院,564个轻症患者无一人转重

    2月初,在中央指导组推动下,武汉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14家“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经中央指导组的批准,张伯礼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我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中医院已经收治过轻症病人,用中药治疗完全能治好,但我们最后也说中西医结合。我这里边也有西医的仪器设备,一些急救的药物也有,这样病人也放心,我们也放心。

    张院士,您的话我听懂了,用中医药治疗完全能治好,虽然最后还是说中西医结合,这是一种体面的说法,一种留面子的说法。毕竟西医的仪器设备在那放着,有个别的病患也可能确实用到了一些仪器。而且在大家普遍接受西医而不信任中医的情况下,放一些西医设备进去能让患者放心。

    当然了,守一始终认为,仪器和设备是不分中西的,不能说用了设备就算上了西医,难道中医就不能用仪器?

    而且守一还认为,所有的仪器,只有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了中医的理论指导,这些所谓的科学仪器就会失去方向,甚至是对病患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

    据统计,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564个病人里没有转重的,按照一般情况这些病人里边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病人退烧了,有些人还是模棱两可,但很重要的是,血里的指标变了。冠状病毒对人的伤害很大,损害人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表现在你身体的白细胞数量都在下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下降,淋巴细胞在下降,所以造血的功能都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病人好转以后,他的淋巴细胞数上去了,白细胞数上来了,就是症状改善了,血里的生化指标在改善。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用中医进行治疗,不仅是症状好了,相应的内在的血液生化指标也改善了,这说明从内到外,都治好了,是标本兼治。

    更重要的是,以中医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收治564名病患,无1例转重。张院士所说的按照一般情况下,是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转成重症的。什么叫一般情况下?我想这又是张院士在给谁留面子吧?

    在采访中张院士也讲了一个小故事,那就是一名愿意喝中药的老太太和一名不愿意喝中药的小姑娘的故事。喝中药的老太太都退烧了,吃西药的小姑娘还不见好,在老太太的劝说和事实面前,小姑娘决定尝试中药,终于也在中医的力量下,被治好了。

    在生与死面前,大部分人选择了活下去。谁让人们活下去?答案是中医。

    自己签字摘除胆囊 “绝对不能撤离前线”

    除了江夏方舱医院之外,后来,在武汉市投入使用的全部方舱医院的治疗中,中药的使用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那段时间,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亲自拟方、巡查医院等等,张伯礼不分昼夜高负荷工作。2月15日凌晨,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之前,张伯礼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字。手术很成功,但手术之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

    张伯礼:两个腿要伸直待着,最少要待两个星期,我说两个星期可真不行,实在是不行,我尽量听话,一个星期,多给点药,之后住了一个星期。

    如果不听话,您会跑到哪儿去?

    张伯礼:定点医院你不去啊,方舱你不去吗?

    您想干吗去?

    张伯礼:我想指挥战斗。我说我听话,在房间里待着,在房间里就可以处理很多事了。腿的事我第一次说,我跟学生都不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原62军老战士和后代向雅安“抗疫”捐赠口罩(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三益书屋的现代社区“礼乐文化”实践(组图)
·特稿: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3)不爱红装爱武装(组图)
·特稿: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2):吕玉兰重视科技人才,用科技知识、技术,促进农
·特稿:江阴市暨阳名贤研究院、江阴钱振标烈士纪念馆代表一行祭扫钱振标烈士墓等(组图
·特稿:王放: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纪念我们的校长方向知(组图)
·特稿:心祭(组图)
·特稿:原62军老战士和后代向雅安“抗疫”捐赠口罩(组图)
·特稿:她在黎明前倒下——纪念肖东烈士诞辰100周年(组图)
·特稿:朝圣西柏坡(2首)
·特稿:戴华堂:铁骨显大义 忠诚勇担当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三益书屋的现代社区“礼乐文化”实践(组图)
特稿:央视《面对面》专访张伯礼:第一次见到张院士
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3)不爱红装爱武装(组图
特稿: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3)不爱红装爱武装
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2):吕玉兰重视科技人才
特稿:我和吕玉兰之照片里的故事(2):吕玉兰重视科
正本清源:江阴市暨阳名贤研究院、江阴钱振标烈士纪
特稿:江阴市暨阳名贤研究院、江阴钱振标烈士纪念馆
王放: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纪念我们的校长方向知
特稿:王放:爱在烽火连天的岁月——纪念我们的校长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