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送别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百岁老会长陈春森——抗战中游击办报10年的最后一位红色报人(组图)
2016-02-01 16:49:05
作者:陈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98岁鲐背老人盖章多有力

1934年春陈春森正定中学初中学生照

1937年秋陈春森回曲阳县任县抗日救国会青救会副会长时摄

1938年陈春森穿八路军军装照

1947年陈春森与报社的同志们在石家庄

1952年的陈春森

1982年在报史研究会的座谈会上

2010年中山公园

2012年的老爸老妈(修版)

    中红网北京2016年2月1日电(陈华)2016年1月20日下午16点45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百岁红色老报人陈春森因脑梗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辞世,享年100岁。1月24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了家庭送别仪式。

    在竹厅送别仪式大门的挽幛上,写着“深情缅怀陈春森”,上联“九九家国呈夙愿 一生奉献两清风”,下联“敢驱虎豹枪和笔 善舞龙蛇爱与忠”,是陈春森老人革命生涯战斗一生、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陈老的照片屏幕下,安放着夫人陈英敬献的花圈,挽带上写着:“痛挽亲爱的春森同志  你的战友亲人陈英 敬挽”,后面是五个子女敬献的花圈。

    敬献花圈的单位有: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党组、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局;中国新闻史学会、率全国各高校新闻院校的学者和教授;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人民日报》“三馆”筹建办公室、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城南庄)、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五台山金岗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保定满城瓷家台红色纪念馆;抗战时游击办报根据地河北阜平县马兰村党支部村委会、河北平山县滚龙沟村党支部村委会、河北阜平县麻棚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陈老家乡河北曲阳县贾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等。

    敬献花圈的老战友老同志老朋友: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之女聂力和丁衡高大将,抗战办报老战友、国家新闻总署原署长杜导正夫妇;国家新闻总署原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新闻史学会原会长方汉奇教授、赵玉明教授、河北省阜平县委常委王欣等;《晋察冀日报》老同志赠送了的花圈上写着“深切怀念老战友老会长陈春森  《晋察冀日报》老战士伊之、雷行、赵继英、张布克、左录、刘长明、李焕新、刘炳威、秦永川、胡青光、宋儒贤等敬挽”;原在铁道部工作的老同志们写来了挽联“深情怀念铁路政工老领导陈春森  原铁道部政治部索斌 濮兰君 王明磊 王世英等敬挽”;中国记协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大龙、《人民日报》社图书馆卢馆长、河北大学教授乔
    云霞、中直育英学校校友会会长胡德华、秘书长蒋济宁、王东哈等也敬献了花圈。

    参加送别会的还有他在抗战时期游击办报工作10年间(1938-1948)的老战友、老同志;在铁道部和铁路系统工作45年间(1948-1994)的老同志;在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工作34年间(1982-2016)的老同志及子女,陈老的亲属等,共约100余人。其中晋察冀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根据地和家乡代表、部分亲属是专程从外地赶来北京参加送别仪式的。深情送别参加《晋察冀日报》10年游击办报自始至终的最后一位八路军新闻工作老战士。

    送别仪式上根据家属的要求,没有播放哀乐,而是播放了自行制作的陈春森革命一生的照片光盘,同时播放了五首革命歌曲,有《太行山上》、《救亡进行曲》、《军队和老百姓》、《送寒衣》、《我的祖国》,都是陈春森老人在世时爱听而且经常唱的。大家深感继承陈春森老会长的遗愿,振奋斗志,学习他活到老干到老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各项工作,把报史研究工作继续完成好,才是对百岁老会长最重要的纪念。

    报社老同志杜导正到家中看望陈英同志,写了深情的悼念祭辞(另附后),老同志伊之、雷行、秦永川、李焕新等均打电话问候。因研究会事务繁忙,还有一些老同志未能都及时送到通知,敬请谅解。在新一期研究会的《简报》中大家将会看到更多的信息。

    附:杜导正同志的祭辞

    迟到的祭礼

    春森:
    我代表续志先和五个孩子,今天到你家看你来了。我还坐在你卧室北的客厅老位置上。陈英在旁,一切都是老场景,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但忍泪地想,现实就这么无情,你毕竟不在了,化作一缕青烟飘飘西去了。这事在我预料中,但还是接受不了。这两夜,每天卧床后,首先就是你憨厚的面孔。我想了许多,你留给亲人什么?一句话,你是中国我们朋友大圈中最尊重人的一个人,一个忠厚老者。你尊重人,所以人都尊重你、敬重你。广州的姚熔炉同志,张家口时他与我们与你不是一个部门,此同志难处,有许多长处,在战火中坚定异常,但细节上弊病甚多,所以周围同志远离他,有时取笑他,但你与陈英不是这样。他希望要一双棉鞋,你与陈英知道后就买了一双寄给他。你平时表现出的关心、爱护同志,在朋友圈中是少有的。事业上的事,今天就不说了。总的说为人处世上你是典范,这是一笔精神财富,会留给大家的后代,大家将永远珍惜它,会传承下去。斯人已去,未来虽曲折,但中华民族的后人们会超越我们的。祝你一路走好,我很难过,非常的难过。
    杜导正
    2016年1月27日
    妻:续志先   长女 杜凌、次女 杜莉、三女 杜星、幼女 杜明、儿子 杜小雷


    附:陈春森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我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离退休干部局离休老干部陈春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20日16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陈春森同志1916年12月23日生,河北曲阳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他在河北正定中学上初中时正值日寇侵占中国东北不久,他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怀着追求真理和抗日救国的远大志向,在学校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1933年,他与16位志同道合的爱国学生在正定中学组织了抗日爱国的学生组织《喊社》,在学校的校刊上奋笔疾书《我国边疆的危急》、《评中国青年的弱点》等多篇呼吁大众起来团结御辱、保卫国家的文章。1935年12月,他在北平读高中时,积极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一二•一六”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他于当年9月参加了河北省曲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任曲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青年救国会副主任。他亲手创办了曲阳县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的宣传刊物《前进报》(后改名为《先锋报》),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奋起武装抗日,保家卫国。他到各村开展抗日宣传鼓动工作,把青年救国会的男女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哈飞乐团”,他担任团长,走村串户表演节目,宣传抗日。他和他的同志们在曲阳县动员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组成了有名的晋察冀军区“晋察冀义勇军曲阳团”,慷慨悲歌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4月,他被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任干事,从事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不久又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主办的《抗敌报》任编辑、记者。1940年《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成为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他在战争年代极度艰险和困苦的环境中,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坚持“八匹骡子办报”,在滚龙沟“七进七出铧子尖”与日寇周旋。他参加“游击办报”整十年,曾任《晋察冀日报》报社编辑、编辑科长、编辑部副部长、报社编委。他是报社初创时期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之一,也是完整参加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办报”全过程的少数工作人员之一。在社长舒同、邓拓的领导下,这支精干的青年编辑队伍翻太行,越长城,转战北岳山区,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险困苦,冒着随时牺牲生命的危险一边与日寇战斗,一边坚持出报。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条件极其简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游击环境中他每天的工作量非常繁重。他还要在每期报上坚持撰写简明通俗的“国内外大事述评”,使边区党政军民能够及时了解抗日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大政时事。他是晋察冀日报国内版的主编,又是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通俗易懂的“老百姓”副刊的主编。为了使敌占区的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揭穿敌人对根据地的污蔑宣传,《晋察冀日报》还出版了面向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的《实话报》,他是这张报纸的主编。因在敌后根据地办报,排版及印刷物资匮乏,没有大号标题铅字,他经常与社长邓拓一起用毛笔字代用铅字,既满足了报纸大字标题的需要,也给报纸版面增添了活力。他在反映根据地军民反抗日寇围攻、“扫荡”情况的野战报多期版面上,常用毛笔写成大字的宣传鼓动口号并套红印在报纸显著位置上,加强了抗日宣传的效果。1948年,他直接参与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五一劳动节口号”在《晋察冀日报》上首次刊载的工作。他和他的战友们凭着必胜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把《晋察冀日报》办成了对敌斗争坚强的思想宣传阵地,被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为“民族的号筒”,被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同志比做“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

    根据中共中央的总体部署,《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4日同时停刊合并,于6月15日创刊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他任新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编辑部副部长。
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经受住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艰苦的游击办报使他的身体受到极大伤害。1949年4月,经领导批准,他从《人民日报》社调到铁路参加接管和建设人民铁路的新工作。从此,他一直战斗在人民铁路战线上,长期负责铁路的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历任天津铁路局政治部宣传部长,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第一副部长、部长,唐山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北方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北方交大分校校长、党组书记,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他还长期担任中国铁路文联主席。

    1949年5月,他调任天津铁路局政治部宣传部长时积极推动创办《铁路工人报》。他针对解放初期一些群众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不理解等问题,要求列车上的乘务人员用多种形式向南来北往的旅客进行宣传,搞得轰轰烈烈,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培养了一批宣传员、报告员的骨干队伍。为此,多次受到天津铁路局党委的肯定,受到天津市委宣传部、华北局宣传部和中央宣传部的表扬。华北局宣传部转发了这个经验,中宣部要求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发消息、写社论。

    1952年12月,他调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第一副部长。他积极组织和努力开展全国铁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促进铁路系统的宣传工作。他两次带领工作组深入丰台机务段,经过大量调研,总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的先进经验,该经验见报以后,在路内外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全国铁路系统掀起学习“毛泽东号”机车组先进经验的热潮,使“毛泽东号”这面永不褪色的红旗更加鲜艳。

    1961年-1963年,他调到唐山铁道学院任院党委副书记,从事铁路高校的教育领导工作。

    1963 年-1966年,他调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中间,参加一段“四清”工作团的工作。

    “文革”期间他遭受迫害。恢复工作后,当得知《人民铁道报》、铁路文工团和唐山铁道学院要撤销,他认为,根据铁路系统工作的特点,这三个单位不能撤销。在他的建议下,经过部军管会讨论同意,这三个单位得以保留。

    1968年-1971年,他被临时调往国务院经济委员会参加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调研工作,任第三个五年计划华北调查团副团长,负责提出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他主持起草的调查报告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因为在国务院经济委员会工作表现突出,上级拟调他去经委工作。因急需完成上级交给的培养坦赞铁路留学生的任务,铁道部又把他留下。1971年-1976年,他担任北方交通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北方交通大学留学生分校校长、党组书记。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的情况下,他排除“文革”的干扰,努力改善教学条件,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自编教材,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开展培养坦赞留学生的工作付出了极大努力,为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7年3月,他又回到铁道部,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12月办理了离休手续,任政治部顾问。

    陈春森同志在长期的铁路工作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发展铁路文化事业的重要性,为此,他多次呼吁成立中国铁路文联。在铁道部党组的支持下,中国铁路文联于1982年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产业文联,他被选为中国铁路文联第一任主席。中国铁路文联工作推动了全国铁路系统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活跃铁路职工的文化生活,推动铁路事业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2年,为了抢救《晋察冀日报》十年游击办报那段极不寻常的史料,加大对报史研究工作的力度,他和《晋察冀日报》的老同志一起组成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他被推选为研究会会长。在任研究会会长的34年间,他不仅潜心研究《晋察冀日报》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在革命战争条件下做好党报工作的规律和经验,而且身体力行,亲自收集资料,亲自动笔撰写研究文稿。进入古稀之后,仍抢时间,争速度,力争为报史研究工作多做点事。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研究会的同志们排除各种困难,完成了《晋察冀日报史》、《北岳风云(晋察冀日报史图像集)》、《文旗随战鼓》、《晋察冀日报社论选》、《国内外大事述评集》、《抗战之歌》、《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一套16本)》等书籍15本(套),写作完成了《新闻史上的奇迹——晋察冀日报》、《游击报人》等专题研究文章。组织了晋察冀日报史学术研讨会、报社成立周年纪念会、邓拓新闻思想研讨会、重走当年办报路等多项、多次、多种形式的研究和纪念活动。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新闻网等举办的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年会上,陈春森同志被授予老新闻工作者“中国传媒杰出成就奖”。

    在他的倡议和主持下,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为当年游击办报中牺牲的烈士,以及为保护报社而牺牲的当地群众建立了纪念碑。他为此多次组织大家捐款。他捐款在家乡贾庄村建设的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他自幼爱好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会员。其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家作品展、全国铁路职工书法展、中国国家机关老书法家作品展等展览中多次展出。他精心创作的很多书法作品被选入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书法家作品集。他的书法,尤其是大字行草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他多年的书法艺术实践,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书法集《笔迹》已于2009年6月出版,通过铁路总工会赠送给基层工人俱乐部,丰富铁路职工文化生活。他的多幅书法作品还曾赴国外展出。他在90多岁高龄并患有眼疾的情况下,仍坚持习练书法不辍。他一生书法作品无数,但从不卖字。

    离休后,他“离”而不休,继续担任中国铁路文联主席(至1994年)和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不取报酬地默默贡献了30多年,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是原铁道部下属各种学会、协会等团体中唯一一位不拿返聘费的领导干部。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当年《晋察冀日报》的战友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游击办报的战斗精神,给青年讲《晋察冀日报》刊登的白求恩大夫、狼牙山五壮士和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希望后代永远坚持和发扬抗战精神。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等媒体介绍了他当年英勇抗战的事迹。人民铁道报特刊发长文,称其为“激情永远燃烧的文化老兵”。

    他以极强的勇气和毅力三次战胜癌症,被选为北京市“最杰出抗癌明星”。即使在患病期间,他仍带病坚持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和铁路文联的工作。

    纵观陈春森同志的一生,他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他多次被变换工作岗位,每次都能够顾全大局,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他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创造性地打开工作局面;他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老同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被定为国家行政十级干部,他任劳任怨,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跑官要官,从不争地位、争名誉、争待遇,即使职务多年未加调整也毫无怨言;他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为人正派、襟怀坦荡、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个人主义膨胀、阿谀奉承、吹吹拍拍、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胸怀开阔、团结同志,在所工作过的单位中都有很好的口碑;他遵守纪律、以身作则、生活简朴、两袖清风;他不仅严于律己,也严于律家,对家属和子女始终严格要求,绝不允许家属搞任何形式的特殊化。

    他一生中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改,坚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不变。

    陈春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陈春森同志永垂不朽!

2014年2月

2015年7月20日史林山看望陈春森会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送别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百岁老会长陈春森——抗战中游击办报10年的最后一位红色
·特稿:确山县图书馆举办“楹联文化展”受欢迎
·特稿:百岁老人杨立微先生讲述四川解放前后的历史故事(组图)
·特稿: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特稿: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特稿:长征途中的葛海洲
·特稿:中国农业银行陇南分行职员一行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纪念长征女红军伍兰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长征女红军伍兰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征订一份杂志 奉献一份爱心——《雷锋》杂志南宫世家河南发行站在我市举行剪彩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送别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百岁老会长陈春森——
陈华:送别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百岁老会长陈春森——
特稿:送别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百岁老会长陈春森——
特稿:确山县图书馆举办“楹联文化展”受欢迎
杨军:百岁老人杨立微先生讲述四川解放前后的历史故
特稿:百岁老人杨立微先生讲述四川解放前后的历史故
特稿: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罗援: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特稿:谁说巾帼让须眉 看我妇女独立团(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