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正文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大地之子——雷根善
2012-05-18 15:53:51
作者: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子洲县里显身手

    1970年春天,雷根善调往子洲县,任县革委会副主任,一年后出任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雷根善初涉子洲县,就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他走乡串户,深入农村,认真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尚,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包里装有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和一张军事地图。就像酝酿一场大战役的年轻将军,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他走出地图到实地考察,又从实地回到地图中来,寻找着战役的突破口。
    雷根善深切认识到,要为子洲人民做事,必须首先抓好农业,农业是子洲工作的根本,是纲要。农民的问题又是农业的根本问题,只要农民生活得以改善,子洲的工作就基本搞上去了,自己也当之无愧了。这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大家认同,经过县委会议讨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决策,很快付诸于实施。

■ 毛主席身后者为雷根善

    在声势浩大的县、公社、大队(小队)三级或四级干部会议上,雷根善认真传达着中央、省、地的会议精神,结合子洲的现状开始周密布置各项工作。他铿锵雄壮、带有关中和陝北混杂的语音,响彻会场,不时赢得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会后,各级领导大张旗鼓,披挂上阵,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全县农田基本建设。
    山头上红旗飘扬,每村每队都有一面旗帜,有的以小队划分,有的以自然村划分。有的分为民兵连、突击队、妇女队、铁姑娘队等。他们各有标帜,火红的战旗上绣着金黄色大字,像迎风飞舞的小龙,格外醒目。他们有组织地摆开,井然有序,掏土的掏土,铲土的铲土,拍梯田的拍梯田,只见锄头挥舞,尘土飞扬。铮亮的铁锨伸进土里,像与敌人拼刺刀一样有力,把一锨锨湿土摔在身后。于是,拍击声噼啪作响,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声浪,像无数串鞭炮点燃起来,震得山摇地动,引起一阵回响,传得很远很远。瞬间功夫,一条崭新的田埂出现了,像一条灰黄色的腰带系在山腰,在阳光下显得整洁而闪亮。每道梯田高低不一,长短不等,这是根据地理地形设计的。可又大同小异,具有统一的标准,塄边平整,前高后低,埂下留有一条平缓的凹渠,这样一来可以积蓄雨水,保持水土;二来时间久了,剥落下来的土块填在低处,也显不出失衡。村民中的土壤专家给它取名为“水平梯田”,可谓妙到了极处。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暂停下来时,人们的休息也有滋有味。早有“书法家”提着白灰汁,把斗大的字刷在了田埂上,内容大都是“学习大寨好榜样,要为国家多打粮”、“学大寨,赶昔阳,苦战三年粮上纲”、“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治山治水,让山河低头,向土地要粮”等。也许正是在这些标语的鼓舞下,人们们才焕发出了冲天的干劲。有时休息时有文艺节目,这节目一般不是专业剧团演出,农民自己排练的。他们自编自演,结合本村本队的实际情况,编成快板、顺口溜、数来宝等简单的文艺形式,表扬好人好事,宣传新生事物。他们没有舞台、没有化妆、没有乐器,然而山头就是舞台,汗水就是化妆,嘴巴就是乐器。表演者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使人们在劳动间隙分享了艺术的轻松,忘却了周身的疲劳。有的节目惹得大伙开怀大笑,前仰后咧,完全陶醉于淳朴的艺术境界。
    雷根善也毫不例外地投入了劳动。他给自己定有劳动日,也给其他同志们定了劳动日。他长期给自己准备着一把铁锨,每年按时完成自己的出勤日,而且常常超出既定的时间。在工地上,他和农民一起铲土,一起推架子车,一起扛石头。他经常穿一双军用黄胶鞋,高挽裤腿,衬衣扎在腰间,汗水不断渗出丰厚的背部,把衣服打得湿漉漉的,陌生人很难认出他是县委书记,倒像一位朴实的中年农民。
    搞好基本农田,雷根善又带领全县人民大兴水利,先后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坠坝、磨石沟大坝等水利工程,涌现出裴家湾公社、寺家沟大队等典型。据《榆林报》1975年12月23日报道:子洲县四年来,共开工程700余项,投入劳动力460万工日,移土750万方,建水库7座,池塘30个(库容966万立方米),新修水渠4条(20公里),配抽水设备200多套,建小水电站10处,新修水地14000亩,打淤地坝310座,造林68000亩,治理284条沟。

■ 雷根善的书法作品

    当他后来调离子洲县,那里的人民时常怀念他,说他是他们的好书记。
    雷根善在他以后的生涯中,一直怀念着他和子洲人民在一起的日子。雷根善深知人民群众是大地,是土壤,只有扎根于这块土壤上,才能根深叶茂,繁荣壮大。大地之子的生命和智慧,是大地赋予的,也是为大地而存在的。
    后来雷根善在省政府工作期间,殚精竭虑,多次写出有关发展陕西经济的建议书,除了能够调查研究,全面考察和科学分析外,就是他始终如一的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翰墨追昔——任秀生
·下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亲历硝烟 传承精神——王顺才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毛主席永远活在藏族人民的心里——吴泽刚(赤尔登)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一片丹心献给党——李秋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建东方毛泽东网的红色收藏家——刘廷汉
·陶铸女儿:只有打掉特权才能彻底打掉腐败温床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再唱东方红 东方大地春——姜银林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热心收藏毛主席照片三十五年——梁国忠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中国收藏毛主席著作第一人——张迪杰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为了一个神圣的红色文化梦想——李岳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唤起对红色时代的追忆——陈志全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二十年的伟人情结——崔启运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