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樊光湘(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正文
青州市党史展览馆解说词(下)
2021-08-25 16:50:21
作者:樊光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第三单元 青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34年,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正是在这34年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青州的振兴带来了勃勃生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富足。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之后,青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只有2967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99元。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0.8亿元,比1978年增长114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百分之13.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852元,比1978年增长88.9倍,年均增长百分之14.1。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提升了财政规模实力,2012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057万元,比1978年增长26.3倍,年均增长百分之10.2,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列第71位。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2012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为3.5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37亿美元,占百分之83.08;加工贸易出口0.89亿美元,占百分之16.92。通过着力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规模、质量、方式和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外资经济逐步由一般加工业拓展至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1991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年均增长百分之11.3;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0.4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8家,注册资本近1.86亿美元。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38.2:54.9:6.9调整为2012年的12.3:50.5:37.2,从三十多年前以农业、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转变为现在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稳定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推进的产业格局。2012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172.2亿元和126.7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14.9和百分之19.0,均高于第一产业的百分之8.4的增速。“重点突破工业”成效显著。形成了以卡特彼勒为龙头的重型工程机械、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欧泰隆为龙头的小型工程机械、弘润石化为代表的石油化工、巨龙矿砂为代表的环保疏浚设备等产业集群,以吉青化工、汇强重工、禄禧节能等为代表的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功创建省重大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8家,建成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卡特彼勒工业区、滨海(青州)工业园四大市级工业园区和18处镇街道工业园;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9处,引进“两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人,潍坊市级以上各类创新研发平台达到107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1件,山东名牌13个。全市的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2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1430.3亿元,增长447.4倍,年均增长百分之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33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93.2,年均增长百分之19.7。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青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的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2年全市耕地面积达到115万亩,基本农田101万亩,培育形成瓜菜、畜牧、花卉、果品、优质粮五大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蔬菜果品标准园7处,有效期内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共177个,青州银瓜、青州蜜桃、青州山楂等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1962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6家。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享有“东方花都”的美誉,截至2012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2.9万亩,年产值76.5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2万人,年花卉交易额93亿元。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成为国内著名的花卉展会之一,自2001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全市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2012年达到85亿元,比1978年增长55.3倍,按可比价增长年均递增百分之12.6。服务业发展迅猛。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126.7亿元,占比百分之37.2。物流企业1000余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2家,5A级物流企业1家;各类市场211处,实现市场交易额503亿元;鲁新欧•青州至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青州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古城游、乡村游、花卉游和水生态游持续火爆,201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7亿元。书画产业独具影响力,建成9个书画市场、6个书画写生创作基地、画廊800多家,农民画品牌不断扩大,荣宝斋县级区域第一家分店落户青州,“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连续举办,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截至2012年底各类金融机构达到58家,其中银行12家;各项存款余额449.4亿元,贷款余额331.4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青州市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和铁路,1978年全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4000万元。改革开放以后,青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交通必须先行,交通必须打通,交通必须适应”的指导思想,对道路建设实行重点扶持。原来的“大件公路”变成了309国道,胶济铁路、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羊临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东青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相继通车,牛角岭盘山公路成为全国文明的GBM样板工程,仰天山公路被誉为县乡公路样板,五孙路成为省优良级工程,济青高铁设青州北站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公路2401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70.8公里,占总里程百分之11.3,实现了百分之100的乡镇和百分之100的行政村通达公路,修建桥梁总数达到145座。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从1978年的30.4公里提高到2012年的180.2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43.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百分之46.6。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百分之46.2、百分之43.2 和25.7平方米。国家级生态镇达到4个,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12.6亿元,比1978年增长780.6倍,年均增长百分之21.6。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生活已经实现从基本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537元增加到2012年40278元,增长74倍,年均递增百分之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09元增加到2012年的19603元,增长96倍,年均递增百分之13.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66元增加到2012年的11797元,增长177.7倍,年均递增百分之16.5。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百分之22.4,比1978年下降37.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百分之30.1比1978年下降33.9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从1978年的1.04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131.5亿元,增加126倍,年均递增百分之15.3。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2.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9.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4.5平方米。居民金融财产等大幅度增加,201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02.0亿元,比1978年增长2139.5倍,年均递增百分之25.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7500元,比1978年增长7195倍,年均递增百分之27。民生建设富有实效,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有普通高中7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4处,初中32处,小学101处,中等职业学校3处,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成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中等专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各类卫生机构856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4个。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3.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百分之98。拥有敬老院8个、床位1956张。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实现村级全覆盖,建成各类民间收藏博物馆62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5项、潍坊市级29项。社会治安良好,全市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州篇章目标奋进。

    第四部分 世人瞩目:青州党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五强四宜”现代化美丽青州建设伟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侵袭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共青州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顶压奋进、坚毅前行,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同口径计算,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4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4.8亿元,按可比价算年均增长百分之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7.1亿元增加到48.1亿元,年均增长百分之2.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603元、11797元增加到41867元、21899元,年均增长百分之9.9和百分之8.0。

    八年来,我们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级工业园区承载功能日趋完善,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8家,弘润石化超过500亿元,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109家、“专精特新”企业77家、“隐形冠军”企业16家。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200个,建成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5个、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5家,华盛农业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3270家,土地流转面积46.1万亩,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优质蜂产业示范区。研发和引进花卉优良品种170余个,年交易额110亿元, “青州花卉”品牌价值列全省农业品牌第一位。服务业繁荣发展,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州古城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增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7家。“鲁新欧·青州号”国际班列常态化高频次开行。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400多家,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融机构发展到105家,联科科技首发上市获证监会通过,将成为我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公司。

    八年来,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规划不断完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古城保护修复展现独特魅力,东城片区现代气息初步彰显。新建改造市政道路49条,改造提升28条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各类绿地108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11公里,建成海绵城市22.8平方公里。铺设改造供水管线120余公里、燃气管网1000余公里、供热管网40余公里。建成污泥无害化处置厂,完成5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1.8万套,完成4556户房屋灾后修缮和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道路实现“户户通”,应改尽改无害化厕所9.2万户,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实现全覆盖,384个村庄污水治理达标验收,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33.8,12个村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建改造城乡主干道495公里,高质量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完成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中小型水库水毁修复建设,新建东部和北部平原区农田排涝体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八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全面深化各领域体制改革,勇于先行先试,先后承担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试点、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项目。大力推动工商资本“上山下乡”,46个重点项目带动富民增收1.8万户。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75人,自主培育潍坊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3人,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13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6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建成潍坊市级以上各类创业载体42处,入选省级创业型城市,获评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百分之28.8,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八年来,我们持续抓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攻坚战,自然生态显著改善。大力弘扬“绿色接力棒”精神,新增国土绿化面积8.1万亩、植树1041万株,林地总面积达到73.3万亩、森林覆盖率百分之23.1,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云门山森林公园成为绿色氧吧,创建为省森林城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拆改燃煤锅炉1384台,69家企业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空气优良率提高20.3个百分点。506家企业纳入危险废物备案管理,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河湖长制全面实施,创建省级节水型载体34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到百分之60。新增耕地6197亩,修复矿山1.6万亩,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八年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发展各项事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持民生优先,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233.2亿元,7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9处,改扩建82处,新增学位1.7万个,潍坊理工学院东校区建成启用。益都中心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完成主体工程,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千场大戏送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创出品牌,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县。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33家,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百分之2。基本医疗保险覆盖89.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66.2万人。12835户28122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845户1542名即时帮扶人口致贫风险消除,25个省定贫困村“摘帽”。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公安执法工作获全国表彰。妇女儿童、退役军人、外事侨务、统计、史志档案、知识产权、宗教、民兵预备役、慈善、残疾人、气象、防震减灾、民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展。

    八年来,我们坚持自我加压,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干事氛围更加浓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划转行政权力事项187项,百分之90以上业务开通全程网办。规范“12345”热线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把民主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30件,办复率百分之100。持续纠治“四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洁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付出了艰辛超常的努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优异答卷。一是疫情防控保持“零确诊、零疑似”。聚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战疫”防线,抓好车站、高速路口和村居管控、重点人员排查、隔离检测等关键环节,对境外和重点地区来青人员落实闭环式集中服务,对冷链食品实行全链条防控,重点群体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投入专项资金7106万元,快速打造2处定点救治医院、4处应急物资储备库、5处核酸实验室。两批次1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全力服务全国防控大局。作为红色作家、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专栏作者,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党史国史宣讲队副队长,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在被全市上下付出艰辛超常的努力疫情防控保持“零确诊、零疑似”和两批次1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一线是事迹感动下,主动向青州市乃至潍坊市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宣传青州抗疫精神,很荣幸今天能够把宣讲课题《弘扬抗疫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推介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再一次受教育(已刊登在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作者专栏,并由青州市关工委与青州市新闻媒体中心联合录制成视频讲座光盘,被潍坊市关工委发放到潍坊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教育青少年;青州市教体局已经将宣讲视频投放到青州市互联网学校,市关工委和教体局下发通知,由大中小学校按照《通知》要求,自主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http://222.132.50.78:81/album.html#/album/64。这是网址,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打开。复制后发送到微信点击该网址就可以观看。)二是以“六保”促“六稳”成效显著。率先组织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各类稳岗补贴5000余万元,减免企业社保费3.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3.8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73人,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强力实施十二大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耐威科技无人机等1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2亿元,英科医疗入围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各项惠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全市村庄面貌实现美丽蝶变。三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创建工作实现首战首胜、首创首成。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住宅小区、交通秩序等十大领域提升行动,三年投入资金36.8亿元,全面升级更新城市路网,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公园绿地,完善社区标准化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和品质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五位,开创历史最好成绩,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坚强后盾和最强大动力!

    近年来,青州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顾近年来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面对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五强四宜”现代化美丽青州的历史任务,面对革命老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我们唯有身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浓厚感情,大力弘扬“重大义、勇担当、敢争先、乐奉献”的青州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建设“五强四宜”现代化美丽青州,确保人民共同富裕和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走在潍坊乃至全省、全国前列。以此告慰心系人民、情牵老区革命先辈,回报那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

    千年古城、信美青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承载着96万人民共同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务实创新、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加快建设“五强四宜”现代化美丽青州而努力奋斗!

    第五部分 青州党组织历次党代会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10月,县委设立常委会。从1956 年到1986 年 3 月1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期间,益都县共召开了5次党代会。

    第一次党代会

    1956年4月15日至21日,中共益都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益都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95名,列席代表32名。代表全县9036名共产党员。这次会议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召开的,提出加强学习,加强团结,克服各种困难,力争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大会听取并审查通过了中共益都县委书记张精业作的《县委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集中审议审查通过了中共益都县委《1956年——1967年益都县农业发展规划(草案)》《中国共产党益都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会议选举了产生了县委委员27人、常委7人。在一届县委一次全会上,张精业当选为县委书记;张士欣、戴瑞、徐钦彦当选为县委副书记;张士欣、李永瑛、李培德、徐钦彦、张精业、戴瑞、王世通当选为县委常委。会议选举张精业、孙伯玉、孔宪德、杨汝标、郝玉风(女)、魏津艇、陈凤九等7人为出席中共山东省第一届代会大会的代表。

    第二次党代会

    1963年10月28日至11月3 日中共益都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益都县城召开,出席代表 335 人,列席代表 930 人,代表全县12581 名党员。这次会议是在开始对“大跃进”等“左”的错误有所认识,并力图予以纠正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集中审议审查通过了县委书记张士欣代表上届县委作了工作报告,总结检查了七年多的工作,宣布全县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分析了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情绪中的错误倾向,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的指标和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县委委员25人、候补委员4人,常委9人。在二届一次全委会议上,张士欣当选县委书记,厉建芾、杨聚垣、李培德当选副书记,张士欣、厉建芾、杨聚垣、李培德、李永瑛、吕学先、武春和、许有祥、张兴华当选县委常委。

    第三次党代会

    1971年2月11日至16日,中共益都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益都县城召开,出席代表有产业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1058人,代表全县14697名共产党员。这次会议是在“左”的指导思想登峰造极,党政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造反派全面夺权,大批老干部被打倒,社会动荡混乱严重,国民经济持续大幅度下挫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肯定青州的“文化大革命”,提出“抓革命促生产”,未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目标。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县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郝清作的《本次会议筹备工作报告》和《县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继续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加强组织思想革命化》《重新安排益都山河,彻底改变自然面貌》三个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县委,县委委员27人、候补委员2人、常委9人。在三届县委一次全会上,郝清当选为县委书记。张曙光、张春华当选副书记,郝清、张曙光、张春华、刘国良、聂文贡、江源海、纪公彦、李永瑛当选县委常委。

    第四次党代会

    1980 年8月 17 日至 21 日,中共益都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益都城召开,457 名代表出席会议,列席代表 61 人,代表全县 26178 名共产党员。中共昌潍地委副书记张士欣到会致开幕词。李启万代表上届县委作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四化建设步伐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李芳桐代表上届县委作了纪律检查工作报告。会议作出了审议通过两个报告的决议;讨论修改了《中共益都县委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的决定》《益都县农业发展三年规划》。大会选出县委委员 23 人,候补委员6人。在四届一次会议上,李启万当选为县委书记。刘兆坤、刘国良、隋华堂、马连礼、尹忠显当选副书记,刘兆坤、隋华堂、尹忠显、李芳桐、孟宪欣、王荣昌、李启万、马连礼、孙守伏、刘清海、宋希焕、陈孔光、周永礼、吕仲一当选县委常委。

    第五次党代会

    1984 年8月26 日至 29日,中共益都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益都城召开。364 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县 30014 名党员。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委书记隋华堂代表上届县委作的《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为振兴益都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荣昌作的纪律检查工作报告,并作出了一致通过的决议。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建设,实现全县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提前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今后工作方针和战略目标。大会选出县委委员 27 人,候补委员 4人。在五届一次会议上,隋华堂当选为县委书记。潘广仁、李刚、陈孔光当选副书记,隋华堂、李刚、陈孔光、宋宝金、吕长胜、赵爱梅(女,回族)、王荣昌、吕仲一、周永礼、潘广仁当选县委常委。

    1986 年 3 月1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从1986 年到2021年青州市共召开了8次党代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围子里”抗战故事
·下一篇:青州市党史展览馆解说词(上)
·青州市党史展览馆解说词(上)
·红色“围子里”抗战故事
·樊光湘:红色“围子里”抗战故事
·弘扬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专题讲座
·寻访青州市抗日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围子里”
·樊光湘:寻访青州市抗日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围子里”
·探访有“小苏维埃”“红色堡垒村”之称的东朱鹿村——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建军94周
·樊光湘:探访有“小苏维埃”“红色堡垒村”之称的东朱鹿村——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
·追寻先辈足迹 学党史感党恩 跟党走谋复兴(上)
·追寻先辈足迹 学党史感党恩 跟党走谋复兴(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青州市党史展览馆解说词(上)
青州市党史展览馆解说词(下)
特稿:军旅书法家王成志同志挥毫泼墨纪念中国共产党
特稿:军旅书法家王成志同志挥毫泼墨纪念中国共产党
任少松、孙亮:大王庄血战,唐明春率领46团——匕首
特稿:大王庄血战,唐明春率领46团——匕首上的锋刃
肚量大如海 意志钢如铁——红军南下期间朱德在雅安一
骆志勇:肚量大如海 意志钢如铁——红军南下期间朱德
特稿:肚量大如海 意志钢如铁——红军南下期间朱德在
打好雅安红军文化特色牌 做亮国家长征公园雅安业态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