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合
2008-03-18 17:39:32
作者:金志庚 (作者为淮安市楚州区政协副主席)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战争时期,周恩来与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带领中国人民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国家总理长达26年之久,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日理万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关注着祖国的“四化”大业。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是高呼“还我河山”的一代名将岳飞;无论是焚烧鸦片、抗击外侮的林则徐,还是在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无数英烈,无不是源于真挚的爱国情结,周恩来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在新疆会见淮安老乡时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没有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他用壮丽的人生,辉煌的业绩,为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而上下求索,奋斗终身,并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大地山山水水的依恋、对民族命运的关爱。
      爱人民,是周恩来精神和情操的又一突出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仁”是其核心,《论语》中孔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仁”的丰富内涵,其中主要归纳为“克已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周恩来是“大爱”之人,他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更爱人民,并将这种情感贯穿于他的全部生命历程。
      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部队来到湖南通道,部队驻扎在一个小学校里,当周恩来得知因部队宿营学校,学生们都休学时,便立即命令部队立刻腾出教室,并指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爱护群众的利益”,并组织动员学生复课上学。
      1938年11月,国民党地方当局实行所谓"焦土抗战",周恩来等撤出长沙,到了城外,登上卡车,一些国民党伤员哀求能把他们带上,警卫人员当然不同意,周恩来知道后,指示“先让他们上吧,能挤几个就挤几个,多一个人多一份抗日力量”,因为他们也是人啊!
      有些人不能理解,周恩来夫妇无儿无女,为何生活得如此清苦?1952年,周恩来表姐龚志茹对他说:“可惜你们没有子女”,周恩来说:“谁说没有?我们有十个!”原来,周恩来和邓颖超抚养了十个烈士子女,他们生活、学习都是由他们负担的。
      1954年的一天下午五点多,在北京的一辆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发现其中一位手抓吊环的乘客竟是周恩来,大家都欢呼起来:“总理,周总理!”原来,周恩来听说北京的公交车拥挤得厉害,于是带上秘书,亲自乘车体验,并在车上与群众亲切交谈、了解情况,回来后立即开会,研究解决乘车难的措施。
      1958年夏季的一天,北京同升和鞋店来了一位顾客,仔细观察各种型号的鞋子。后来,人们认出他就是周总理,当周恩来看到鞋子型号式样都不错,就是偏瘦时,就说:“劳动人民的脚比较肥大,许多人喜欢穿布鞋,商业上的同志要很好地为他们服务……”这就是我们的总理,连群众的穿鞋也关怀备至。
      现在,一般城市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都设有一个“安全岛”这也是当年周恩来在视察北京交通时,发现人行马路上存在隐患,就提出在十字路口设一块安全地带,并亲自命名其为“安全岛”。
      1959年6月到1960年8月,周恩来曾六次视察北京的密云水库,十分关心库区五万多移民的情况,当看到水库沙盘上没有移民的标识,就说:“你们的模型平面图缺少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他们的住房哪里去了?你们是见物不见人呀!”在他的亲自过问下,1960年底,五万多户移民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周恩来纪念景区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