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周恩来纪念景区又好又快发展
2008-03-18 17:36:00
作者:张谨 (作者为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兼周恩来纪念馆馆长)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引领中国新发展的根本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也是周恩来纪念景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我们落实十七大精神最现实、最关键的行动,就是要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做精、做活纪念景区,推动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把周恩来纪念地建设成为“在全国周恩来纪念景区中领衔、在全省红色旅游系统中领先、在全市旅游行业中领跑”的奋斗目标。

  一、坚持发展主题,抢抓机遇,做强纪念景区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周恩来纪念景区的核心主题。坚持这一主题,要求周恩来纪念景区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牢牢扭住发展这个核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仅要善于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红色旅游发展的实践,还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寻找发展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周恩来纪念景区。
  红色旅游大发展的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为做强纪念景区提供了政策机遇。2005年,纪念馆、故居都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纪念馆还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在全国首届红色旅游讲解员比赛中,纪念馆讲解员获得"全国十佳讲解员称号",这些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机遇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为做强纪念景区提供了历史契机。纪念景区正在实施六大纪念工程: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工程、纪念馆东南门主入口服务中心及停车场工程、西花苑碑园工程、纪念馆内部环境整治及西门改造工程、周恩来故居外部环境整治工程、故居本体维修及陈列改版工程。工程的有效实施将对景区的内涵丰富、环境优化、品牌提升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提出,首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为做强纪念景区提供了时代机遇。周恩来纪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方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目前,景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到了四有:1、有国家级的平台。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2004年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周恩来纪念馆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唯一一家纪念周恩来总理的综合性场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的诞生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有形式多样的阵地。创办了《丰碑》刊和《丰碑》报,编写了各类书籍,包括《周恩来践荣立德故事选》、《周恩来纪念地馆藏书画精品集》,还在中国红色旅游网开辟了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网站;3、有规范严格的制度。景区建立了“每月一讲 人手一份 一年一考”的学习制度。管理局成立了宣讲团,各个景点都制定了讲解员宣讲制度;4、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的1月8日和3月5日,以及“七一”、“十一”等特殊的时间,纪念地总是通过举办一些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展现景区魅力,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纪念地管理局正向全国征集《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之歌》,并将开展《从驸马巷到桃花垠》摄影比赛,用一流的乐章、一流的图片,挖掘景区文化,彰显经典魅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做优纪念景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周恩来纪念景区对内要以全体职工为本,对外以广大游客为本;把人才当作根本,把游客当作上帝;优化工作环境、优化服务质量,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战时期周恩来与桂林的特殊情缘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