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的体育情结 |
2008-04-30 10:17:38 |
来源:中青网 |
作者:文/伍绍祖口述 余玮整理 |
浏览次数: |
|
|
|
|
休息的一种特殊方式。他说,惟独打桥牌时,他才什么都不想,专注在牌上,头脑能充分休息。
1978年,几位科技界、教育界的桥牌爱好者写信给小平同志,希望把桥牌运动作为正式项目由国家统一搞起来。小平同志当即指示,“请体委考虑”。这样中国桥协便在1979年成立了。后来,为表彰小平同志为倡导桥牌运动所做的努力,世界桥联授予他荣誉勋章,中国桥协聘请他为荣誉主席。
小平同志还喜欢玩麻将、下棋。有时候,他会在家里摆开“战场”,邀请嘉宾玩麻将。早年在戎马倥偬的间隙中,他常常会与战友们在棋盘上厮杀一通,以放松一下大脑。在国家博物馆有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它生动记录了朱德和彭德怀在棋盘上厮杀,小平同志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战的情景。
“我平生最喜欢看足球。”小平同志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他少年时期曾当掉外衣看足球。辞去领导职务以后,他终于有了闲暇,1990年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央电视台连实况带录像一共转播了52场,这位耄耋老人看了50场,真可谓过足了看球的瘾。小平同志一生爱看足球,足球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益处。看球赛,让小平同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更加振奋蓬勃,心情更加开朗乐观。小平同志也对足球工作提出过许多战略性的建议,比如“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等。
从小平同志一生的体育实践来看,我以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方法简单易行,能够终生坚持。他总是因时因地选择体育项目,注重实效。无论是散步、爬山、游泳、冷水浴,还是打桥牌等,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项目,而且符合个人特点,健身效果很好。尤其可贵的是,他能终生实践“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坚持锻炼不辍,直至晚年。
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这么注重锻炼身体?我想,这绝不只是个人的爱好、习惯,而是和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抱负有关,和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有关,和他们艰苦奋斗的人生观有关。小平同志坚持锻炼身体,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
让中国人甩掉“东亚病夫”这顶大帽子
1977年7月的一天,小平同志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场足球赛的看台上,在许多人眼里,这一天成为他再次复出政坛的标志。
小平同志个人热爱体育运动,对于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体育工作,他同样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小平同志从来都主张体育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对此,江泽民同志曾评述道:“……体育的中心任务、重要任务就是要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毛主席的方针和小平同志的指示是一致的。”
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主席就为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方向和根本任务。对此,小平同志深刻领会并认真执行。1952年,他为第一届西南地区运动会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后来,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操办下,我国成立了中央体委(即后来的国家体委、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1954年国家体委在酝酿机关编制时,拟成立一个群众体育处,隶属办公厅。习仲勋同志在审定编制表时认为规格低了,说那怎么行?群众体育要独立成处。国家体委遵此意见修改后呈报时任副总理的小平同志审批。小平同志阅后指示说:不行,不能是处,要成立司。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国家体委才成立了群众体育司,中国才第一次有了政府部门职能司管理这个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情。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之时,小平同志就积极提倡和指导创建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体育学院,批准扩大优秀运动员队伍和举行全国运动会,筹划兴建体育设施,经常亲临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并为获胜者颁奖。
“过去西方有人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的体育过去很差,是在中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