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春,甘南,一支红军长征队伍,有一位叫英子的姑娘,穿梭在运送伤员的担架队之间。她是担架队的队长,只见她脚下像踩着风火轮似的,忙前忙后,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担架队,缓缓前行。。 . . . .
突然,一阵敌机的轰鸣声由远极近。“敌机来了,快卧倒。。 . . . . ”炸弹啸叫着落在队伍混乱的人群中,轮轰炸之后,敌机飞走了。又牺牲了好几个伤员,又跑了好几个雇来的民工。担架队,瘫痪了。不行,必须前进,粮食药品都不多了。停下来,就是等死!
英子迅速统计了担架队员,伤员人数,重新分配担架队责任。可无论怎样分配,最后还是有一个腿部负重伤的年轻小战士,
没人,没担架运送。怎么办?
英子看了看这荒郊野岭,抛下他,他就只有死了。。 . . . . 不行,她咬咬牙,就是背也要继续前进!她弯下身子,驼起比她高一头的战士,乍暖还寒的初春甘南的天气依然寒气逼人,英子背着小战士一步,两步,三步。。 . . . . 吃力的向前走着粮食袋里的炒面不多了,为保证伤员体力,她把自己的粮食和金贵的盐水,一口一口的喂给了小战士,自己饿了就吃点儿野菜树皮草根。
就这样,奇迹般的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小战士翻山越岭走过了甘南。小战士的伤日见好转,可英子确越来越瘦弱,天气也变暖和了。
这天,他们走到了一座小红桥上。在英子悉心照料下,小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拐行走了,他突然欣喜的发现桥下河边草地上有许多迎春花,他看了看正在休息的英子,高兴的去采了几枝,兴奋的编起了补环。看着疲惫不堪已在桥面上熟睡的英子,他心疼极了。他把编好的花环轻轻的戴在英子的头上,看着这位孱弱的女孩儿,他怎么也无法想象就是她一步一步背着他这么一个一米七三的大块头翻山越岭,走过甘南。他哭了,她已经面黄肌瘦极度虚弱了一阵凉风袭来,英子醒了,她急忙坐了起来,自己怎么就睡着了呢?伤员们怎么样了?她突然感觉头上有些异样,摘下来一看,原来是个美丽的花环。她开心的笑了,笑的那么吃力,她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她看到小战士在泪汪汪的笑着看着她,她挣扎着站了起来,对小战士说:你怎么不抓紧时间休息啊?咱们还要继续赶路呢?
突然,一阵眩晕,英子一头从桥上栽了下去。下面的湍急的河水一下子就把英子瘦小的身躯卷走了,那个花环在激流中打着转随波而去。。 . . . . 小战士疯狂的呼喊着:英子姐。。 . . . . 英子姐。。 . . . .
六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那座小红桥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身后跟着他的家人和警卫员,他带着好多编好的迎春花花环。他望着湍急的河水,一个,又一个把花环丢进河里。。 .
他呢喃着对着河面说:?说完,他撂下拐杖,长跪不起。。 . . . .
英子队长,我来看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