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谢嘉文:一瓢清泉敬英雄(组图)
作者:谢嘉文
浏览次数:
2025-07-04 10:56:2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叶屋村古井俯瞰图(谢嘉文  摄)

叶屋村古井近景图(谢嘉文  摄)

叶屋村古井全景图(谢嘉文  摄)

    引子

    红砂石,凿四方,
    护泉盈池作井廊。
    泉井冽,甜似糖,
    日月如斯酬众乡。
    我农友,过村庄,
    个个都是好儿郎。
    举梭标,握起枪,
    掀翻黑恶打衙堂。
    县太爷,尿裤裆,
    丢魂落魄失印章……

    这首20世纪20年代末在仁化县丹霞街道新东叶屋村传唱的民谣,生动地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仁化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党反动势力作英勇、坚决斗争的场景,也引出了一段叶屋村古井与革命志士结缘的故事。

    叶屋村古井建于清代,是一口正方形井池,内径边长约0.8米,井沿4块高约0.5米的红砂石板以接榫方式围砌而成,井内壁砌以青砖。这口小小的井泉,在哺育叶屋一村人民的同时,默默地支持和见证了仁化人民的革命斗争。

    革命火种古井燃  翻身妇女半边天

    1925年7月起,中共党员阮啸仙、谭昆、黄克、刘战愚、叶凤章、宋华、侯凤墀等人先后到仁化,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这些共产党员或利用墟日,往人多的地方一站,声情并茂地演讲;或深入乡村,在村头、祠堂、井角、大树头下,宣传农民运动,号召农民起来闹革命,组织农民协会。

    马克思主义思想等革命道理犹如一把火种,在被旧势力压榨得如同枯草般的劳苦大众中燃烧,蔓延,给千百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农民带来醍醐灌顶般的点化。不少热血青年逐渐觉醒起来,在中共党员的指导下,投身于革命道理的宣传行列和农会组织的筹备中。1926年3月,仁化县第一区(附城)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在城隍庙成立。在筹委会成立会议上,姚子昭、刘光华、刘炳森、叶云胜、徐程华(女)被选举为筹委会委员。同月,在仁化县妇女解放协会的指导下,第一区妇女解放协会成立,推选出委员徐程华、马秀英、何秀英、宋桥秀、罗细英,选举出主任徐程华。

    区农协筹委会成立后,委员们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会宗旨,努力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同时,不适时机地选择对象,培养农会骨干,利用骨干力量深入农户进行思想串联,动员农民踊跃参加农民协会组织。区妇女解放协会的委员们更是在徐程华的带领下,配合农协组织工作,发动妇女参加农会;举办妇女骨干学习班,宣传农村妇女翻身求解放的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夜校歌》《农工歌》等。在区妇女解放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区大量觉醒的农村妇女行动起来,积极地加入了农会,为全区乃至全县的农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天早上,区农协筹委会委员、区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徐程华来到叶屋村古井边,和在井周汲水、浣洗衣物的村妇促膝谈心。交流中,徐程华向姐妹们讲述了自己深受封建社会阶级迫害的遭遇和参加农会等革命组织的亲身经历,用浅显的语言,向姐妹们灌输了妇女们要团结起来,勇敢地砸碎压迫妇女的“君权、神权、族权、夫权”这“四大枷锁”,挣脱“三从四德”束缚的道理,号召和鼓励她们勇敢地站起来,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徐程华的话,犹如直击心灵的一把利刃,把她们原本麻木的血液割醒,亦如严寒之夜的一束火光,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姐妹们听得如梦初醒,如痴如醉,如醍醐灌顶。她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上的活,认真地倾听徐程华讲妇女们为什么要敢于起来、怎样团结起来和一切黑恶势力作勇敢斗争的道理,不时地向徐程华询问一些诸如起来后家中孩子和老人谁来照顾、会不会被别人笑话“不守妇道”、会不会给家人“丢脸”等等极为朴素的问题。徐程华对姐妹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耐心地作解答和引导……

    就这样,徐程华和村妇们不知不觉说了个把时辰。累了,她们就着井沿及周围的石头坐一坐,搓搓脸,甩甩手;渴了,她们就双手掬上一抔井水喝。

    姐妹们回去后,都把这次与徐程华面对面聆听来的道理向家里人或邻居宣传,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因为妇女参加农会和妇女解放协会的事,其实家里人早就知道,大家都以家中有女性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活动而感到自豪。

    在区农会和妇女解放协会的组织领导下,涌现出许多妇女积极分子,叶屋村的妇女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毫不逊色于城区的妇女。她们或直接参加区或乡的农会活动;或协助农会骨干召集村民开展宣传,张贴标语;或利用走亲戚的名义,帮助组织了解外村外区的活动情况,收集反动势力的情报;或在家里、村中以“讲古仔”等趣闻形式,向老人和小孩宣传革命道理。总之,她们就是砸碎了束缚千年“禁锢”、重组妇女“基因”的时代新女性,发挥各自特性,以自己的方式为农民运动发挥力量。当仁化农民运动进入高潮时期,更是在区妇女解放协会的发动下,参加仁化暴动等革命武装斗争。她们勇敢地投入激烈的战斗,担负起护理伤病员和运送弹药等后勤工作,个别妇女在历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仁化县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井亦如往常一样迎来夜晚上夜校、白天操持劳作的村民村妇们,以它那甘冽的乳汁滋润着这一方勤劳、勇敢而纯朴的村民。

    仁化暴动风云起  一瓢清泉敬英雄

    随着1926年冬中国共产党仁化县支部干事会的诞生,及其对仁化社会各阶层的影响与领导和控制仁化整个革命局势所起的关键作用,仁化县的农民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1927年3月12日,第一区、第五区(董塘,含现今石塘镇及红山镇部分村)农会会员、农民自卫军、工商学政界人士6000余人在县城南较场参加隆重而热烈的“纪念孙中山总理逝世两周年大会”。会后,农友们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沿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高举锄头等农具及大旗、小旗,高呼“拥护三大政策”“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等口号,伸张农会势力,鼓动群众起来闹革命,大长广大农民群众志气,使官僚地主阶级威风扫地,土豪劣绅及土匪闻风丧胆。农会组织的威信得到空前的高涨。

    1927年6月23日,仁化农军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解救被捕关押在县监狱的农会干部和革命群众而一举攻占仁化县城的行动,成为仁化暴动的先声。是年12月10日,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仁化董塘并乘夜出击逮捕土豪劣绅33人的举措,“打响了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1928年1月5日,朱德、陈毅等率部偕农军占领仁化县城,夯实了仁化全面暴动的组织、思想、军事和骨干基础。同年2月13日,中共仁化县委、仁化县革命委员会组织领导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简称第八独立团),在赤卫队员及群众配合下,攻占了仁化县城,立即发布了《仁化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和《暴动宣言》,全面拉开了仁化暴动的帷幕,开创了武装割据的局面,“策应了湘南暴动,呼应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基层建设革命政权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为“党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提供了经验”。1928年11月25日,在中共广东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的《纪念死难诸先烈》中,仁化暴动被誉为“这亦是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当时,叶屋村作为县城通往县西方向古道上的必经村庄之一,叶屋村的井泉便成为东来西往过客的解渴之源。

    1927年6月23日,仁化农军首攻县城时,国民党仁化当局的伪团警仅与农军接触半小时左右即被击溃。伪县政府官员更是四散奔逃。敌人狼狈逃跑时,把伪县政府大印都掉在离叶屋村不远的石坳背草地上而顾不上返回寻找……

    1928年2月13日下午,攻打县城的第八独立团回师董塘时,叶屋村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纷纷以自有条件和方式欢送凯旋队伍,表达着对子弟兵的敬爱之情。有的村民则是拿上竹勺、葫芦瓢、木勺等盛器,来到古井旁,帮助战士们用井泉或洗一把脸,或咕咚咕咚地喝上一气,或润润喉咙。顿时,军民间的问候声、欢笑声溢满古井上空。此时的古井比任何时候都要热闹!

    尾声

    如今,叶屋村的村民和全县人民一道,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正以自己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村民虽然早已使用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古井也退而其次地成为辅助村民使用的设施而被保存着,但透过古井那方看似沉静的泉流,仍然可以看出其作为仁化红色革命史的无言见证的一面。

    此刻,我的耳中仿佛又传来了那首民谣,歌词结尾却进一步升华为:

    共产党,像太阳,
    照得中国亮堂堂,
    亮堂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仁化县地方史(第一卷)》(1925—1949),仁化县史志办公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7月第1版。
    2.《仁化暴动和苏区研究——纪念仁化暴动87周年暨红军长征过境粤北80周年文集》,本书编委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5月第1版。
    3.《仁化党史研究资料选编(1923—1949)》,中共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编,1997年内部印行。
    4.《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7—1934)》,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4月第1版。
    5.《广东工农武装起义——1927.4—1928.6广东工农武装起义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4月第1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邵建忠: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由党内少数成为多数的开始
·下一篇:曾宪华:浩气长存大别山——革命先烈吴光浩罗田县滕家堡殉难追记(组图)
·特稿:一瓢清泉敬英雄(组图)
·钟美云、刘晓峰:福建武平:用脚步丈量关怀,以行动致敬英雄(组图)
·特稿:福建武平:用脚步丈量关怀,以行动致敬英雄(组图)
·鲁畅、韦绍东: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老兵庆百岁寿辰(组图)
·特稿:致敬英雄·情暖老兵!从江为抗美援朝老兵庆百岁寿辰(组图)
·朱胜东:致敬英雄!东山为烈士寻亲故事参加湖北电视访谈(组图)
·特稿:致敬英雄!东山为烈士寻亲故事参加湖北电视访谈(组图)
·中红网-何凤莲:爱心汇聚,致敬英雄(组图)
·中红网:“关爱老兵 致敬英雄”(组图)
·特稿:“关爱老兵 致敬英雄”(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金融遗产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研究——
李安萍:红色金融遗产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
特稿:红色金融遗产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研
漆晓明:缅怀革命先烈 汲取奋进力量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 汲取奋进力量
蒙世清: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组图)
特稿: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组图)
特稿:主题党日活动取真经 实地交流学习促提
七一前夕,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唱响《东
曾宪华:浩气长存大别山——革命先烈吴光浩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