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杨继烈:巨量老师说历史: 广东
作者:杨继烈
浏览次数:
2025-06-16 14:09:2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还有,主席。”工作人员回答说,“还有200多名顽固分子在那里接受改造。”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也只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 

    1975年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伙房里飘来一阵肉香,几个老人围着桌子,筷子却迟迟不动,眼神里藏着不敢相信的惊愕。平日里,饭菜不过是粗粮窝头配咸菜,今天却破天荒地端上了红烧肉。黄维,曾经的国民党中将,皱着眉头盯着碗里的肉,嘀咕了一句:“这是要干啥?临刑前的最后一顿?”旁边的老囚犯低声笑他:“老黄,别瞎想,听说有大事要宣布。”

    这一刻,没人知道,这顿肉的背后,是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轻描淡写:“都放了吧,请他们吃顿肉,给点生活费,想去哪里都行。”

    这股肉香,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的门,带着悬念,也带着希望。功德林,这个从清末佛寺到民国监狱,再到新中国战犯管理所的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沉重。这里关押的,是国共内战中被俘的国民党高官——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到手握生杀大权的特务头子,他们曾是新中国的“敌人”。如今,岁月磨平了他们的棱角,头发花白,腰背佝偻,曾经的意气风发只剩回忆。黄维是其中最硬的一块“老骨头”,而沈醉,则用他的笔,记录下这些人的喜怒哀乐。

    黄维,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军团长,身上背着无数争议。他在功德林的日子,像是块顽石,砸在改造的课堂上,总是掀起波澜。别的战犯或多或少开始接受教育,记笔记,谈心得,他却不然。课堂上,他要么仰头看天,要么东张西望,偶尔被点名发言,总能冷不丁冒出一句让教官头疼的话:“蒋先生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有一次,他甚至当众把发的学习材料撕了,扔在地上,嘀咕:“这书,擦桌子都嫌硬。”

    解放军教官却没动怒,反而耐心地捡起纸张,递回给他。黄维的倔强,来自他内心的挣扎。淮海战役的失败,他推给下属;杀害俘虏的罪名,他矢口否认。他常说:“我是不怕死的。”可身体却不听使唤,肺结核、关节炎折磨得他夜夜难眠。

    解放军却没放弃他,专门从北京请来医生,给他用上了昂贵的特效药。一次深夜,医生为他换药时,他盯着年轻医生的手,眼神复杂,低声说了句:“你们这是何苦……”从那天起,他开始变了,课堂上不再左顾右盼,偶尔还会拿起笔,写下几行字。

    与黄维的桀骜不同,沈醉,这个曾是军统特务头子的中将,用另一种方式记录着功德林的日子。他的《战犯改造所见闻》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只有琐碎的日常和人性的细微变化。沈醉写道,有位国民党将领,过去指挥千军万马,到了功德林却连锄头都拿不稳,劳动时把庄稼苗当野草拔了,急得小战士满头大汗。

    还有人学会了种菜,第一次吃到自己种的白菜,乐得像个孩子,嚷嚷着:“这菜,比山珍海味还香!”

    沈醉自己也曾抗拒改造。1949年,他在云南被卢汉扣押,起义后被送进功德林。刚开始,他和其他战犯一样,心有不甘,觉得自己从高高在上的特务头子跌入谷底,像是“落了水的凤凰不如鸡”。但时间和真诚的改造让他慢慢转变。他开始用笔记录,不仅记下自己的反思,也记下同伴们的变化。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将领,在劳动中学会了种菜、缝衣,甚至开始讨论新中国的建设规划。

    1975年,毛泽东的决定像一道惊雷,炸开了功德林的平静。那年,他82岁,身体已大不如前,却依然关心着这些“老骨头”。他问身边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得知还有200多人,他叹了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也只剩一把骨头了。放了吧,强迫改造也不好。”

    释放当天,功德林的伙房特意准备了红烧肉,算是给这些老人的一份“新生礼”。重获自由的战犯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1975年的中国,早已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模样。街道上自行车川流不息,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广播里传来的不再是战争的号角,而是建设的号声。国家为他们提供了生活费、职业培训,甚至安排了法律教育课,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功德林的释放事件,不仅改变了200多个战犯的命运,也让社会看到了宽容的力量。这些人从“敌人”到“公民”的转变,背后是新中国从战火到和平的成长。毛主席的决定,回应了社会对和解的渴望,也为国家的大团结铺平了道路。

    据统计,1959年至1975年间,共有296名国民党战犯被特赦,其中许多人在特赦后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如王耀武参与了文史资料的整理,杜聿明则投身教育事业。

    宽容并非遗忘,而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功德林的铁门缓缓打开,200多个老人踏上归途。黄维抬头望天,喃喃自语:“这世界,真的变了。”沈醉握着笔,写下最后一句话:“新生,从这里开始。”

    特赦后,许多人成为政协文史专员,参与历史资料整理,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战犯个人命运,也促进了社会和解,体现了新中国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精选:孙玉良荣膺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推动文化繁荣贡献奖”(组图)
·下一篇:无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一行到我馆参观调研(组图)
·广东省党史和文献部门2025年百场主题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第六期“粤史大讲堂”
·广东省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在广州召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习仲勋——广东岁月(第一章第一节)
·湖广红色文化合作的新篇章——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来湖北考察(组图)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焕新亮相
·广东省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一行到南雄市老促会调研指导工作(组图)
·肖锋:广东省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一行到南雄市老促会调研指导工作(组图)
·特稿:广东省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一行到南雄市老促会调研指导工作(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杨继烈:巨量老师说历史: 广东
浪淘沙·游彼岸
黄黎民一行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组图)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
红色头条: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
蔡诗华·新古风·著名作家邱华栋
耄耋心光
以文化世,百姓成圣
文旅元宇宙,打造数智空间的人类理想彼岸
李殿仁:积极主动作为,促进名牌战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