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韩伟、韩冀宁:两代寻亲数十载 只盼英魂归故里——纪念中共早期河南省委书记张景曾同志诞辰125周年
2022-10-27 17:12:24
作者:韩伟、韩冀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地区,有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苦苦探索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他们敏锐感受到世界潮流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意识到学习俄国革命经验的重要性,“走俄国人的道路”成为共识。其中有一位正在保定第二师范教书育人的年轻人,积极参加李大钊、邓中夏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怀着改造旧中国的强烈革命理想,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从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新思想、新经验。并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来自河北省蠡县蔺岗村的早期中国革命者张景曾。

    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和俄罗斯档案逐步解密和公开,曾被党中央两次派往原苏联‘洋学府’学习的中共早期河南省委书记张景曾,在历经生死未卜,渺无音信近90年后,张景曾的革命经历及被害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他坚定曲折的革命生涯, 鲜为人知的历史贡献,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艰难寻父数十载

    张景曾的革命生涯发生在90年前,寻找他的重要历史档案和资料遇到很多困难。张景曾自从参加革命后,为防给家庭带来不幸,始终未与家中直接联系。他的大女儿张谦(1919—2000)、儿子张禹(1922—1999),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了八路军。他们在参加革命的同时,也在寻找着父亲的下落。但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始终没有结果。解放后,他们才寻找到熟悉并和父亲一起工作、战斗和生活的革命前辈,逐渐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一些张景曾早期参加革命的经历。

    张存实(1890—1964,又名张振亚)是张景曾的二哥。他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早年参加西北军,作过军阀冯玉祥的副官;他在苏联中山大学留学,被刘伯坚、曾涌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周恩来领导下,在上海中央特科从事隐蔽战线斗争;他为中央特科研制武器,炸断了六根手指;他介绍“佩剑将军”张克侠入党,使张克侠在淮海战役关键阶段率部起义;他积极做河北民军王长江的工作,发动“民八事变”组建冀中军区警备旅,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旅长兼参谋长。事后,他平静的离开领导岗位,又回到隐蔽斗争第一线。他扮作粮商来到北平大兴一带建立秘密电台搜集情报,解放战争中前往东北海拉尔,从事军事调研和对苏军联络工作。解放后,他转业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研究所任所长,为我国果品产业发展贡献毕生。他生前多次邀请张景曾的女儿全家到兴城,晚年甚至来京住在张景曾女儿、女婿家里,给他们讲其父亲的情况。他说,你们的父亲从小就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对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反动军阀、地主的压榨,非常愤恨。为了建设一个像俄国那样的新社会,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早在1921年,张景曾在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当国文教员期间,就积极参加李大钊、邓中夏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广泛阅读马列书籍,并在进步学生中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1922年,他以进步学生王化机等为骨干,带领广大师生罢课、罢教,闹学潮、呼口号,并张贴‘驱逐校长刘绪曾卖国投日’的标语,后遭反动军阀、直隶督军曹锟的通缉。为躲避追捕,张存实春节回家知道后,通过自己在西北军中的关系,介绍张景曾于1923年2月到西安第三中学(原西安尊德中学)当国文教员。任教期间,认识了时任上海大学校长于佑任先生。经他介绍,于6、7月间经西安赴上海大学读书。

    在拜访王一知同志(1901--1991)时,她因病正在住院治疗。王一知老前辈是张太雷同志(1898---1927)的妻子,她是我们北京101中学的老校长,但更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张景曾的入团介绍人。她告诉我们对张景曾还是有印象,是于佑任校长介绍来的,年轻有为,还有一定斗争经验。他入校不久,我们就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概9月份,由我和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当时上海大学青年团秘书、干事、支部书记,后任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技术书记。据说10月间,由瞿秋白、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年代久远,她已无法准确认定介绍人),并任上海大学党小组组长。1923年底至1924年初,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员会共有49名党员,分为4个党小组,上海大学为第一党小组。张景曾、刘剑华等7名同志于1923年11月22日入党不久,张景曾即接任第一党小组组长。这个小组原有邓中夏、瞿秋白、施存统、张太雷、王一知等,再加上张景曾等7名新入党的同志,共有14人。张景曾在上海期间曾跨党加入中国国民党,任青年部宣传干事。

    这期间,还专程拜访了李培之同志(1904--1994),她是王若飞同志(1896---1946)的妻子,1927年在河南任共青团郑州地方执委会妇女部主任。她回忆说,那时张景曾是共青团中央驻豫陕区代理特派员,除了和我们郑州团委接触多,再加上他和王若飞都是东方大学学习时的同学,我同若飞结婚后直到年底离开河南,一直都来往十分密切。据张景曾说,1924年8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给莫斯科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写信,介绍张景曾等34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学习。同年9月20日,他和刘继曾、王则鸣、武胡景、张继渠、卜烈、许乃昌、韦坚、李特等9人,由中国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和王一飞、佘立亚、颜昌颐、徐东、石琼等6人同编一个小组里,佘立亚担任组长。当时,前往东方大学的还有旅欧支部的部分党、团员。他和王若飞,还有聂荣臻、关向应、李富春、蔡畅、叶挺(希夷)、刘伯坚、郭隆真、林育英、曾涌泉、李求实、佘立亚等许多老同志,都同在东方大学学习。他们分成党员组和团员组,既在共同生活中互相关心,又在学习讨论中互相帮助。张景曾与其中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不仅成为共同追求真理的同学,而且成为在国内革命中共同战斗的同志和战友。1925年初,张景曾回国,先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后同王若飞同志一起去河南工作。近年来,我们晚辈同李培之和王若飞的儿子王兴、儿媳张连忠取得联系,他们说,母亲有写日记的习惯,至今还一直保留着同张景曾他们在河南坚持革命斗争的纪录。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党中央对党史资料及档案逐步放开,各级党委相继建立了党史资料征集机构,为张景曾的儿女深入查找父亲的革命经历创造了有利条件。八十年代中期,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来信,并派人到京家访了张景曾的儿女。他们根据掌握的历史情况,较全面、祥细的介绍了张景曾在河南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五卅运动后,张景曾同王若飞、肖楚女等受党中央派遣到河南工作。他先后在郑州、开封、信阳等地工作,担任青年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代理特派员,青年团开封地区委员会书记。1925年11月至1926年4月,任中共信阳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团信阳地区委员会书记。1926年3月至8月,任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委员会工作,经常在《河南青年》等杂志上发表政治性文章。1926年8月至1927年6月,任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1926年12月至1927年6月,任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代理书记。1927年至1929年,因从事共产党工作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1927年6月至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代理书记、宣传部长。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1927年7月至9月)。1927年9月至1928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豫中特别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在河南信阳、郑州、焦作的铁路、纱厂、矿山,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12月至1928年2月,任中共彰德县委员会书记。1928年2月至4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长。1928年2月,参与领导河南焦作武装暴动,组织游击队。4月至5月,参与领导河南唐河、南阳武装暴动,组织游击队。1928年5月至1929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员会书记。期间传达贯彻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及中央给河南省委的指示,分析批判领导暴动中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12月,赴豫东南地区巡视检查,部署组织豫东南地区武装暴动准备工作。于1月在返回信阳火车站时被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并活动敌人内部关系,在关押6天后被释放。于1929年2月,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河南省委被敌人破坏的情况,后被党中央再次派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时隔不久,张景曾的女婿韩双亭同志(1918--1993),决定代表全家亲赴河南,一方面感谢河南省委党史办,对父亲的革命历史所作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决定再深入调查收集父亲的历史资料,撰写回忆父亲的文章。韩双亭同志在郑州期间,先后同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的同志进行了专题座谈。研究员胡文澜同志提供了大量张景曾在河南工作、战斗、生活的珍贵历史资料。尔后又前往开封、洛阳等地,同当地党史征集部门同志进行了座谈。据说还与时任张景曾同志的秘书林壮志和一个警卫员见过面。返京途中又前往张景曾的家乡河北省蠡县蔺岗村,拜访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之楷,参观了当年的故居。回京后即组织秘书张玉涛、亲属温尚煜等同志,研究汇总了收集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并以张景曾的女儿张谦、儿子张禹属名,撰写了《忆父亲张景曾》一文。该文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线索,尽管后来我们在查证档案中有些事实不够准确,但仍展现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早期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分别送给了当时健在的一些老同志和老前辈,请他们提出修改补充意见。时任军事科学院的老领导吉合同志(1905--1983)看到文章后,曾对韩双亭同志说,原来你是张景曾同志的女婿啊!并亲自到家中谈了在莫斯科同张景曾的交往。那时,他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中国连深造。1929年5月,他听说家乡的省委书记也来中山大学学习,就决定利用假日前去看往老家来的父母官。他拉上也在高级步兵学校中国连的王智涛同志(1906--1999)和担任中国连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同志(1908--1997)等,一起去中山大学看望张景曾同志。大家一边打听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一边包了顿饺子聚会。据伍修权后来回忆,他对张景曾同志印象很深,知道是张存实(张振亚)的亲弟弟。他后来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通过秘书转告张景曾家人。张景曾到中山大学不久,就遭到米夫、王明一伙的残酷迫害和打击,并以所谓张景曾说过,“陈独秀还可以出来做工作”,“他在群众中还有相当威望”等理由为借口,打成“托派”,开除党籍。但他始终尊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抵制王明一伙帮派小团体。

    60年代初,张景曾的女儿、女婿专程看望了病重多年的危拱之同志(1905---1973),想请她谈谈张景曾在河南工作的历史情况。但是此时危拱之同志由于精神长期受到损害,记忆力严重衰退,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但是一谈到张景曾,神情顿时振作起来,双眼噙满了泪水,哽咽着说不下去。张景曾有过两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李增堂(1895--1970),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出身临村东魏一户李姓人家,虽从小缠足,但粗通文化,知书达礼,全身心的支持张景曾投身革命而豪无怨言。她深明大义,思想解放。面对嗷嗷待哺的一双儿女,无论环境多么险恶,生活多么艰难,李增堂想方设法供孩子读书。两个孩子在她的教育和引导下,都参加了八路军,并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危拱之是张景曾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春节过后,危拱之同志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4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武汉分校解散。危拱之按党组织安排,南下参加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失败后,经恽代英同志介绍找到党中央,于1928年7月被分配到河南工作。任省委妇女科长,后任妇女委员会书记。并与省委书记张景曾以夫妻名义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张景曾与危拱之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二人由假夫妻结合成真夫妻。1928年底,河南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她同张景曾于1929年2月到上海党中央汇报工作,于5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入学不久,张景曾和危拱之即被扣上“托派”的帽子,受到开除党籍一年的处分,并被劳动改造。1931年2月,身背处分的危拱之被要求回国,而张景曾却被要求继续劳动改造。从此夫妻二人相隔万里,天各一方,至死未能再见。危拱之的回国之路历经坎坷。张景曾在她临行前,叮嘱她如遇困难可到保定育德中学找他的堂哥张化鲁,他一定会帮助你。张青季同志(1914---2000中共北京卫生体育部长、全国体总副主任、中国篮协主席)在回忆父亲《张化鲁同志的革命史实》一文中记载,父亲张化鲁同志(1895---1938)是保定地区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蠡县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共保属特委直接联系的重要领导之一。1931年2、3月,一个陌生的女青年来到育德中学,急切的要找管训育工作的老师张化鲁,说是“张和尚”介绍来的。原来归国途中还顺利的危拱之,在进入哈尔滨时发现被敌特跟踪,立即将接头暗号、身份证件等吞进肚里,幸未被查获。张化鲁同志顿时明白了她的身份和来意,当即调动各方面的关系,给予她全力帮助,安全的将她送往中央苏区。可惜,父亲张化鲁受党组织派遣,去安阳做西北军李虎臣部兵运工作,于1938年5月12日在河南滑县牛屯集程坡寨村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解放后,张鼎丞同志(1898---1981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参加一次活动时,遇见张青季同志时还谈到,危拱之同志幸得到你父亲帮助,安全顺利的到了我们闽西苏区,后又调到中央苏区工作。1973年2月8日,重病的危拱之久治不愈去世,享年68岁。而张景曾却早在1937年12月10日,正当年富力强仅39岁,竟遭王明一伙残酷政治迫害和打击,借苏联肃反扩大化之机被无辜杀害。张景曾的女婿韩双亭代表张家后人,参加了危拱之的追悼会,向这位早期参加中国革命的老前辈、杰出的女共产党人沉痛告别,并向她致以深深的敬意。

    这一历史时期,他们还访问过许多同张景曾在苏联留学和国内工作的老同志、老前辈。他们都回顾了张景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经历,对张景曾的思想理论水平、领导工作能力和革命斗争精神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由于受限于当时国际、国内斗争的复杂政治形势,张景曾同志牺牲的原因、时间、地点,始终无法查寻,无人知晓,杳无音讯。张景曾的儿女数十年寻父无果,最终先后抱憾终生,因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他们在《忆父亲张景曾》一文中,发自内心的感叹:“至于父亲什么时间,怎么牺牲的,至今还未得到证实”。为了完成长辈们生前未了的遗愿,我们第三代人又踏上了新的寻亲之路。

    万里赴俄祭忠魂

    进入21世纪,随着张景曾的儿女相继过世,落实长辈们生前未了的瞩托,自然落到我们第三代身上。为了查找张景曾最后牺牲的档案,我们受到国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到俄罗斯查找中国革命者留苏档案的启发,也萌发了试一试的念头。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通过原八一学校同学找到毛泽民的外孙子曹耘山。他告诉我们,他认识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俄罗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第一副主席李宗伦,现正通过他查找外公毛泽民同志在苏联档案,可以请他帮忙。我们很快就邀请到了回京办事的李宗伦。

    李宗伦,原北京101中学68届毕业生,后进入总政话剧团,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993年赴莫斯科留学,在莫斯科从事俄罗斯文学、戏剧、艺术研究和中俄文化交流等工作。2005年,他开始着手进行早期中国革命者赴苏留学档案的发掘、查找工作。曾配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新闻单位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等,在莫斯科一些重要档案馆查找和复制了大批重要档案,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

    同李宗伦见面后,我们将查找张景曾的简要情况作了介绍,恳请他帮助查找张景曾的留苏档案,李宗伦爽快的答应了。当我们知道他原是101中同学时,更增进了校友之间的同学感情,他一口流利的俄语也让我们对查找档案充满了信心。

    当年中国革命者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校方按照俄国的习俗会给每个人都起一个俄文名字,保留中文姓名。同时,对每个入学新生都要建立学生证号码,及本人简历和调查表,遗憾的是我们只能提供张景曾的中文姓名、性别、籍贯等一些基本情况。还请表哥张恒提供了一封代表亲属查找档案的单位介绍信。尽管这会让李宗伦查找档案遇到困难,犹如大海捞针,但是这显然难不倒他。面对复杂的流程,李宗伦早已是轻车熟路,省去很多麻烦。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宗伦很快就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有了重要发现。在查阅共产国际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卷宗档案时,他找到了一份《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1930学年度学生花名册(461人)》。这份花名册记录了张景曾的重要信息:档案序号495—225—3096;学生证号:1308;入学时间:1929年5月22日;俄文名字:斯特里耶夫斯基;中文姓名:张景曾;籍贯:中国直隶(河北省)蠡县;入党时间:1923年11月。还找到了在东方大学学习的调查表。俄文名字:卡巴阔夫;中文姓名:张景曾;籍贯:直隶蠡县蔺岗;入党时间:1923年11月;党内职务:上海大学支部书记,青年团中央技术书记;学生证号:2072。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根据我们的要求,李宗伦依据张景曾的俄文名字和学生证号,调取张景曾的档案,不仅将档案中的重要资料作了详尽翻译、付印并制成光盘,邮寄给我们。最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从档案中发现了一帧张景曾的一吋半身照片。张景曾双目直视,炯炯有神,透露着果敢、坚毅的表情。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张景曾的面庞,也是全家唯一幸存的一张遗照,真是异常珍贵难得。随后,我们翻拍了多张留存。我们收到张景曾的档案资料后,即通过同学王军勇联系到了某部队俄语翻译赵援朝,请他帮助翻译档案中的俄文资料。还请到原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高级记者陈启明等多位同志帮助翻译。在翻阅档案时,我们发现有两封傅明写给米夫(1901—1938,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中山大学校长)的信,傅明的名字出现在张景曾的档案中,可否证明是同一个人?早在2013年第3期《炎黄春秋》杂志,刊发了陈启明撰写的《旅苏华人遭受政治迫害史实》一文中,点到列宁格勒东方学院副教授傅明,在1937年—1938年间受到政治迫害, 而被杀害。另从李多力同志(原黑龙江省长李范五之子)送给我们前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主持编辑的大型画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者在俄罗斯的足迹》第二册。里面不仅刊载了张景曾的事迹、照片,而且所用俄文名字也都清楚列出,卡巴阔夫、斯特里耶夫斯基、傅明。事情清楚表明,傅明即是张景曾,意喻恢复光明。赵援朝同志在翻译也发现,部分译文中也多次出现傅明的名字。并告诉我们译文中张景曾似因托派问题,及所谓反对苏维埃政权,日本间谍而被杀害。看到这些译文,顿时使我们心情十分沉重,这样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竟被无端污蔑、迫害,让我们极度悲伤落泪。

    为了进一步深入查找张景曾被害原因及牺牲的时间、地点,我们商定决心亲赴俄罗斯与李宗伦见面,商量下一步寻找张景曾的“被害档案 ”。就在我们即将出发前被告之,在李宗伦和苏晓苏的帮助下,驻俄罗斯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总领事郭敏,已专门照会圣彼得堡中央国家档案馆,查找张景曾的档案。还安排总领馆的领事胡滨同志,走访了当年肃反期间被害死难者墓地“列瓦绍夫纪念公墓”,并给我们发来了介绍墓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这使我们对这趟俄罗斯之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深感责任重大。

    2016年6月18日,我们前往俄罗斯的“寻亲之旅”活动终于成行。李宗伦亲自驾车前往机场接我们一行,迎接我们的是莫斯科天空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仿佛老天都在告诉我们这次“寻亲之旅”不会那么顺利。随后,李宗伦为照顾好我们,把我们安排在他办公的驻地“礼花宾馆” 。  

    6月19日早,李宗伦接我们先寻访张景曾第一次赴苏留学的东方大学旧址,在普希金广场旁特维尔斯卡亚大街,可惜旧址已全部拆除。又前往沃尔洪卡大街16号,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山大学遗址,原址至今保存完好。从1925年至1930年,该校总共接收了859名中国留学生。随后,又领我们前往著名的红场,瞻仰了革命导师列宁墓。还参观了克林姆林宫红墙边的无名烈士墓及换岗仪式等。中午,李宗伦热情邀我们品尝了地道的俄罗斯西餐。

    第二天,我们随李宗伦乘坐著名的莫斯科地铁,前往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此馆位于莫斯科大德米特洛夫大街15号,整栋建筑最显著的标识是大门上方镶嵌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头像,这是苏联时期留下来的历史痕迹。据说此馆前身先后为第三国际档案馆(1919--1943)、联共(布)中央俄罗斯共产党历史委员会档案馆(1920--1928)、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54--1956)、苏共中央委员会马克斯列宁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1956--1991)。1991年8月24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命令,该馆全部收归国家所有,1991年12月对外开放。李宗伦告诉我们,张景曾的历史档案,大都是从这里查到的。他很快就为我们办妥了档案借阅证,并带我们乘电梯到楼上很大一层开放式阅览厅,并找到一处阳光明亮的隔间。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盼望着能很快看到张景曾的原始档案,尽管出国前在家已看过多遍李宗伦发给我们的付印件,但此时心中的急迫感情却难以抑制。李宗伦安置好我们,即去找他熟悉的馆员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和依琳娜.彼德洛夫娜。很快,一包淡黄色的档案袋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将袋中的档案资料一页一页取出,仔细翻看浏览,并全部做了拍照和记录。那张夹杂在档案资料中张景曾唯一的半身一寸照片,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仍然让我们激动万分。尽管年代久远已略显泛黄,但还是十分清晰。我们架好相机、拿起手机,又认真翻拍了多张。

    为了更深入查找张景曾有可能存放档案的其它档案馆,我们于6月21日来到位于莫斯科比拉果夫斯克大街17号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李宗伦早在我们来俄之前就与该馆联系过,并递交了我们作为亲属代表开具的委托函。资深馆员吉娅玛特接待了我们,她们已提前查找了多日,但无张景曾的档案资料。下午,我们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的随李宗伦前往位于莫斯科卡里特尼.利雅得大街5/10“俄罗斯纪念协会”(俄罗斯苏维埃镇压受害者信息传播协会),拜会了协会负责人鲍里斯。鲍里斯知道我们是当年受害人的亲属时,顿时显得十分认真热情。在得知张景曾被害地点是圣彼得堡时,他告诉我们那里有“俄罗斯纪念协会圣彼得堡分会”,并当即通过电脑与分会负责人拉祖莫夫联系,很快就有了回信,欢迎我们去圣彼得堡见面。

    6月23日,我们和李宗伦再次来到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并调出了张景曾在东方大学学习及参加小组学习讨论的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分别做了认真拍照。回到宾馆后,我们商定第二天即前往圣彼得堡。但是由于没有买到快车票,只好乘慢车前往。李宗伦提前与我们联系他的朋友,驻圣彼得堡中国农业公司总经理杨德林同志。第二天晚11点多抵达圣彼得堡时,又遇上阴雨绵绵的天气。早已在站台等候多时的老杨,热情安排我们住在上海驻俄罗斯贸易中心代表处。第二天,我们在联系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郭敏和胡斌(已调驻叶卡捷琳娜堡副总领事)无果的情况下,与老杨同志商量决定先行去张景曾被害的“列瓦绍夫纪念墓地”祭拜。

    从驻地到列瓦绍夫纪念墓地,大约30-- 40公里。杨德林亲自驾车陪同我们,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映入眼帘的是墓园大门公路一侧,正对着一座高大的“斩首”刑具模型。纪念墓地正门涂着墨绿色的油漆,整个墓园围着两米多高的木墙,这片秘密坟场占地约九公顷多,被一眼望不到边的高大针叶混交林紧紧包裹着。可谁能想到原来这片低矮的林地,竟埋葬着被无辜杀害的46,000多人,正是他们流淌的热血浇灌出这茂密的森林。我们跨进大门,旁边就是守园人的一座平房,再往前走是一座木架上挂着的纪念钟。穿行在新修的林中小路上,两侧高大的树干上挂有数不清的死难者照片、写有悼文的木牌、纸板和摆放的各式花圈等,以及自行修建的墓碑。可见,这里早就有无数被害者的亲属以各种不同形式祭奠他们死难亲人的亡灵。

    我们选择了路旁一棵高耸入云的粗大冷杉树,将张景曾的遗像座北朝南面向祖国摆好,按老家人的礼仪举行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祭拜仪式。我们将祖国带来的烟逐枝点燃摆好,把酒水轻轻泼洒在遗像前的草地上,面向遗像三鞠躬。此时,晴朗的天空突然飘来一片乌云,随之大滴大滴的雨珠洒落在我们身上,仿佛老天都在为张景曾及许许多多无辜被害的冤魂而哭泣。短暂的祭奠仪式后,我们早已抑制不住流淌的泪水:敬爱的姥爷,您的后辈不远万里,从遥远的祖国来看望您老人家啦!随后,我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黄丝袋,挖取了地上的泥土装入袋中。尽管已无法找到他老人家的遗骨,但我们会捧着这袋浸染着他热血的泥土,永远祈祷他在天堂中的不朽英魂,并护送他返回祖国重归故里。

    第二天,我们先到张景曾住过的旧居彼得▪阿列克谢街6号35公寓拍照。尔后与“俄罗斯纪念协会圣彼得堡分会(列宁格勒)”的拉祖莫夫见面。在圣彼得堡国家图书馆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拉祖莫夫十分热情。他认真听我们介绍张景曾的革命经历,当知道张景曾是中国河南省的革命领导者,又曾两次赴苏联寻求真理,让他十分感动。他告诉我们,他们编辑的《列宁格勒死难者名录1937--1938》一书还要续编,并要我们尽快给他提供介绍或回忆张景曾的文章。我们告诉他,这本书在国内已看到中译本,其中第4卷第502页列有张景曾(傅明)的名录。我们希望他能帮助我们,在圣彼得堡中央国家档案馆和圣彼得堡地区联邦安全局档案馆,进一步查找张景曾是何时、何原因被杀害,以及何时被平反昭雪的档案资料。就在我们回国后的2018年3月下旬,终于收到了拉祖莫夫寄过来的档案资料,共56页和光盘。这部分档案资料全部出自列宁格勒州及圣彼得堡地区联邦安全局档案馆,档案编号17—67011。这份档案经过两位在俄罗斯认识的中国留学生叶帆、刘达洋进行了准确翻译,让我们清楚看到,张景曾被捕原因、被捕时间和被害时间,以及最后平反时间。1、被捕原因:当局无端捏造了他危害苏维埃政权、日本间谍及托派分子的罪名;2、逮捕日期:1937年9月13日,苏联列宁格勒州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局将逮捕令发给舍甫琴科(任职不祥)执行;3、审讯日期:第一次是1937年9月15日,审讯签署人是苏联列宁格勒州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局第三分局代理侦搜人员、国家安全中士施瓦涅夫。第二次是1937年11月14日,审讯签署人是苏联列宁格勒州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局第三分局第二处副处长、国家安全中尉威亚特金,第二处代理侦搜人员、国家安全中士施瓦涅夫;4、被害日期:1937年12月10日,由苏联列宁格勒州内务人民委员会国家安全上尉波利卡尔波夫执行;5、平反日期:1989年1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作出了“为1930、40年代至50年代初镇反时期受害者恢复公正的补充办法”。张景曾的平反结论书日期为1989年4月29日。结论书右上角签名:列宁格勒军区军事检察长、列宁勋章获得者、司法少将加夫李留克。右下角签名:列宁格勒州国家安全委员会调查局部门主任、中校阿芙图赫,列宁格勒州军区军事检查长助理、司法中校卡杰尔紐克。但这只是张景曾被害过程的档案资料,而他在列宁格勒学习、工作、生活达三年之久,却没有查到任何档案线索,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但毕竟可以告慰我们敬爱的母亲和舅舅,您们苦寻几十载的亲生父亲张景曾,最后让您们的后代找到了。您们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在天堂与父亲相聚了。

    这次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之行,我们内心充满了无限悲痛,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但愿此行能使张景曾的英魂得到慰藉。可当我们回顾当年曾有数万无辜者被杀害时,面对那些被害的亲人及许多旅苏中国革命者的在天之灵,我们不得不对这段血写的历史予以严肃思索,不得不问一个“为什么?”愿我们在《莫斯科--北京》的歌声中长大的一代人,能世世代代汲取这血的历史教训,像歌词中所写的“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永远是兄弟”。

    再寻先辈百年路

    “你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你的功勋却广为传颂”。

    张景曾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正像这段话所言是一部红色的传奇。2022年,是张景曾在异国他乡遇害85周年忌日,明年又将迎来他诞辰125周年,和加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纪念。值得我们告慰先辈的是,如今在张景曾家乡河北省保定革命烈士陵园,已建起了张景曾同志纪念碑。他的出生地蠡县蔺岗村,也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亭。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各级党史部门先后在期刊、网络等媒体上,发表了一批他在建团、建党和开展学运、农运、工运和兵运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章、论文等。
2012年,河南省委党史办就编辑出版了《中共河南历史知识读本》,将张景曾同志的革命事迹编入书中。同时号召全省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大力学习宣传老一辈革命家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的精神。

    2018年,河南省信阳党史办蒋文俊、焦玉玲等同志,结合张景曾在河南工作、战斗、生活的历史事实,组织撰写了《中共早期河南省委书记张景曾》一文,刊发于2018年第11期中央党史办主办的《百年潮》期刊,和11月22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及《中国共产党信阳新闻网》等,首次全面系统的宣传了省委书记张景曾在河南早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贡献。此后,河南省信阳党史办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选题,组织力量对“中共河南省首任省委书记张景曾的坎坷革命人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还原河南省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填补党史研究中的空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5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信阳市隆重纪念著名的“商城起义”90周年。我们应信阳党史办焦玉玲同志之约,撰写了《张景曾同志为商城起义作出的重要贡献》的论文,探讨了以张景曾为书记的河南省委,在组织、筹划、发动商城起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史部门帮助和指导下,还在继续调查、探寻、发掘张景曾的革命斗争历史,并从中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情况、新史料、新线索。

    他为适应隐蔽战线斗争而改变形象。张景曾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为适应隐蔽战线斗争,坚持以长期不蓄发作掩护,人称“张和尚”。而且从不照相,至今家中未留下一张照片。上世纪80年代,张景曾儿女凭着幼时的模糊印象,请一位肖像画师画了一幅像。如今在河南开封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旧址,也挂着一幅画像。但都与他的真实相貌相去甚远。直到2016年,我们在莫斯科查到他的留苏档案时,发现了他生前唯一的一张半身一寸照片,才终于见到了张景曾的真实容貌。可他的儿女却生前无缘再见到自己父亲的音容笑貌,留下了终生遗憾。张景曾的化名很多,如向舆、湛明、公亮等,但最易混淆的却是真名张景“曾”还是张景“增”。我们从张景曾的留苏档案中两份党团员调查表看,他亲笔填写的都是“曾”。后从家乡族谱中也清楚证明,他们这一支都是在“曾”字辈上起名。由于“曾”是多音字,易与“增”字混同,所以许多老前辈、老同志在回忆录和自传中常被混用。对张景曾的入党、入团时间和介绍人,长期以来也说法各异。最常见的说法是瞿秋白、施存统介绍入党。我们根据张景曾在留苏档案中亲笔填写的党团员调查表,并最后与中央党史办李蓉同志编著的早期留苏中国革命者名录确认:张景曾入团的时间是1923年10月,由施存统、王一知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党时间1923年11月,由邓中夏、瞿秋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为共青团建设作出开创性的工作。1925年五卅运动后,张景曾同王若飞、萧楚女等同志先后来到河南工作。从现有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张景曾来时的身份是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技术书记,并任共青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代理特派员。在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迁至开封后,任共青团开封地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求实同志于1925年10月任共青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后,张景曾于11月调任中共信阳执行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信阳地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他在负责共青团工作期间,利用豫陕区委创办的《河南青年》杂志,积极撰写文章,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强在学校、厂矿、农村等地共青团组织创建工作,团结教育引导广大进步青年,踊跃走上革命道路。如在信阳市的原省立第三师范、豫南中学、柳林小学等地,至今仍流传着他创建党、团组织,宣传教育鼓励青少年学生的感人事迹。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柳林小学旧址,建起了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他还积极选送优秀青年,参加毛泽东同志创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值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衷心的向这位早期在河南共青团初创时期的组织者、领导者,表示我们深深敬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志圣:革命英雄唐代文(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两代寻亲数十载 只盼英魂归故里——纪念中共早期河南省委书记张景曾同志诞辰125
·韩伟:张景曾为商城起义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组图)
·特稿:张景曾为商城起义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韩伟、韩冀宁:两代寻亲数十载 只盼英魂归故里——纪
特稿:两代寻亲数十载 只盼英魂归故里——纪念中共早
李志圣:革命英雄唐代文(图)
特稿:革命英雄唐代文(图)
特稿:山东淄博:国家级非遗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创意产
特稿:芦山老区志愿者党委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图)
王振华:两匹战马引来“降级”处理——开国中将滕海
特稿:两匹战马引来“降级”处理——开国中将滕海清
为何一张周总理埋头吃饭的照片,会感动无数中国人?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四野后代贯彻二十大精神学习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