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汪向明:一家四代人 不同入党路(组图)
2022-01-14 17:53:31
作者:汪向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百年风雨,初心如磐”,这就是尽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千难万险,依然不断得到人民的拥护、不断发展壮大的答案!

    郭智清、郭力两兄弟在抗战时期投身抗战,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郭力为之付出生命;兄弟俩的五个女儿分别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择父辈的道路,加入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奉献的青春和毕生;第三代汪向明夫妇生活虽有坎坷,但始终向着光明,选择跟党走,再晚也要加入共产党,为了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第四代决心继承红色基因,努力工作,追随共产党、加入共产党,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家四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走过的不同的入党之路,充分说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入民心,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2021年,已经走完了100年的艰难历程,为什么它能够从成立初期只有58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5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上拥有党员最多的执政党呢?我们常说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呢?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人民至上”为宗旨,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逐渐富强的辉煌胜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百年风雨,初心如磐”,我想这就是答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里来解剖一个家庭,看看他们在这100年内的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一代又一代地从认识共产党人,再逐渐追随共产党人,然后作出选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产党人,投身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逐渐富强的事业中,成为了中国革命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

    一家四代人谱系简述

    第一代:兄弟舍身捐躯听党话

郭智清

郭力

    家往何方走,国又何处去?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生活在湖北汉口的郭力是家中最早思考并弄明白的一个人,从抗战早期开始,他就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接触共产党,通过和共产党人交朋友,逐渐了解了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是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组织,认识到共产党是中国走向进步、振兴的希望,继而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就这样,郭力选择加入了共产党,其后他参加党的秘密会议,前往延安学习,回来后经常给还在读书的子女、侄子女讲述延安所看到的人人生活平等、个个积极抗日的生动场面。 接着郭力就被派往黄冈大别山抗日武装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供给处长,一直黄冈——汉口来回跑,为部队筹集夏装冬服、粮食药品,不时还要采购武器弹药,同时回家看看家人,从家里拿些钱款充作公用,哥哥郭智清也一直对郭力的工作给予支持,并提出也要加入共产党的要求。郭力告诉哥哥,这件事,我和组织谈过了,组织上的意思是你不要加入,一是因为我已经经常在外了,家里的产业,还有孩子和老人一大家子需要照顾;二是孩子们都这么小,万一出点什么事嫂子没有文化她一个人怎么应对?三是你不在组织,许多事不必知道,这就省了许多麻烦和危险。同时,你的情况组织都是清楚的,组织上也是信任你的,真正需要你的时候肯定会让你出力的。

    郭智清没有怨言,依然倾力支持弟弟的工作,直到1939年深秋,湖北汉口镇硚口一家石膏行的店铺里,这个石膏行既是郭家的产业,又是共产党的一个地下秘密联络点。一天夜晚来了一个人告诉郭智清,郭力在一次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被俘,最后惨遭活埋,英勇牺牲。郭智清听后十分伤心,但依然对来人说,我要加入共产党,继续走弟弟的路,为弟弟报仇!来人说,你想加入组织的事郭力生前就和组织上说过,当时考虑你留在组织外一样可以为党工作,现在郭力牺牲了,带好他的孩子就是组织交给你的工作,以后有什么用得着你的时候组织会找你的,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找组织。

    郭智清回答说,我一定会带好侄儿侄女,待他们长大后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共产党员,让他们也成为一个像他们父亲一样的人。

    1940年初郭智清在衡阳生活书店与地下党员王仿子一同因国民党查封进步书店入狱,组织上就是让郭智清家属通过送东西把组织的消息带入狱中,然后组织设法营救出狱的。

    “文革”后任文物出版社社长,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的王仿子先生在他的《王仿子出版文集》书中详细纪录了这件事情:

    “元宵节这天,曾淦泉和郭智清的家属送进来一大碗红烧肉。这是关押半个月以来,第一次允许送东西,还是看守人送进来的。使我们惊奇的是在肉里吃到一个纸卷,带来了重庆已派严长庆到衡阳营救的消息。”

    1999年王仿子与小舅郭在精联系上后,还来信表达谢意:“原来那碗红烧肉是你二姊送的,过去不知道,因为那时还不能见面,……这碗肉送来重要消息(用锡纸包了一个纸条,告知已派人来营救),使人看到希望。请便中转达我的感谢。”

《生活 读书 新知留真集影》182页

1999年王仿子给郭智清之子郭在精的回信

    1948年,一名武汉的共产党员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到上海找到了郭智清,郭智清就在离家不远的安国路租了房子安排他住下,直到他离开上海。这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白色恐怖岁月,需要双方有多么充分的信任啊!

    郭智清虽然一生没有加入共产党,但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党的人。他把孩子都教育培养成了共产党员,完成了1939年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即便到了第三代也都继承了良好家风,大多是共产党员。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把郭力革命烈士证明书发给了郭智清,后来郭智清又把革命烈士证明书传给了郭力的亲生儿子郭在勤。

郭力革命烈士证明书

    第二代:姐妹投身革命跟党走

    郭力牺牲后,他的孩子都由郭智清带领,在父辈的影响下,兄弟俩的孩子先后在战火纷飞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投身革命,一个个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

    郭智清的大女儿郭立言,1938年3月在武汉参加了由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战前线做战地服务和宣传鼓动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表现出色,虽然仅有15周岁却经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同志特批发展入党。1940年,郭立言由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去了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后遭遇了皖南事变又在上饶集中营坚贞不屈、受尽折磨,最后才由组织营救出狱。

1940年10月桂林“八办”合影

1984年5月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合影

    解放初期,郭立言为了支援东北建设来到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调到沈阳后她发觉自己的工资比当地工资水平高出许多,便向单位提出自降三级工资,每月开资98元。虽说那时在沈阳近百元的工资也已经算很高的,但要自己提出降级降薪,还是常人所很难做出的决定。自然,多少年以后,社会上人们以级别、薪金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地位,这是郭立言当年没有想过也不可能想到的。后来当孩子问她是否后悔当年的做法,郭立言回答说,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前辈和战友,我们能够活到今天已经很幸福了,何况我离开上海到东北,为了不让东北的同事有想法而主动降薪,都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为了革命需要,能计较个人得失吗?如果这么计较个人利益那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郭立言

2020年12期《炎黄春秋》

    郭智清的二女儿郭立范,1940年在桂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抗日救亡的少年儿童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郭立范与“新旅”团员们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全国各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她在团里努力学习、表现突出,渐渐成为骨干,曾任女同志辅导员、工作队队长。1942年6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因年龄不足18周岁暂为青年党员,年满18岁时即转为正式党员。在“新旅”,郭立范还结识了被张爱萍将军称为“新四军中的小画家”的王德威,解放后两人结成终身伴侣。

郭立范

毛主席给“新旅”的回信

王德威油画《英雄的姐妹们》

济南解放进城宣传车

    郭力的两个女儿郭天然、郭慎言,亲生父亲为国捐躯时年岁尚幼,两人在宋庆龄、宋美龄主办的战时儿童保育院长大。在保育院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俩时刻记着自己是共产党的孩子,想着离开保育院就要去寻找共产党,只要找到了共产党的队伍,就是找到了家人,就是回到了家。

    郭天然从保育院出来后到上海听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创办,就立即赶去报名。入学不久就参加了浙江丽水的“土改”工作,“土改”结束被保送上了上海交大。郭天然从小就记着自己是共产党的孩子,成年后一直争取入党,可是颇受周折,单位或是质疑在战时保育院的一段生活,或是说你父母健在,怎么又有个革命烈士的父亲,先后多次在上海、杭州外调,郭天然坚持自己的信仰,终于在1975年才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慎言从保育院出来后,终于在1949年5月25日找到了共产党的部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950年8月她还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多次立下三等功,1953年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慎言(中)在43军立功后与战友合影

作者2019年看望并采访四姨郭慎言

    郭智清的小女儿郭在德年少时也参加了新安旅行团,解放后考入大连工学院就读当时国家特别需要的机床设计专业,还没有毕业就被内定为保送出国进一步深造的培养对象。1955年夏转至北京外语学院出国预备班学习,当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进了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读研,次年又转送苏联著名的莫斯科鲍曼工学院学习自动机械专业。学成回国后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任教,直至离休,2015年荣获国家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郭在德

作者2021年看望并采访小姨郭在德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抗战时期为了民族的独立赶走了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的解放打败了独裁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民族的复兴战胜了贫穷。姐妹们就是从长辈那里受到了教育,认识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后选择投身革命跟党走,也都成了共产党的一员,为了人民的事业而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努力。

    第三代:夫妻矢志不移把党入

    到了第三代,生在上海解放前夕的郭立言儿子汪向明,“向着光明”的名字就蕴含了早年参加革命的长辈对他的希望。

1999年9月17日《中国船舶报》

    汪向明自小立志要成为革命的接班人,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少年时期是同龄人中最早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接着又从“两条杠”升为“三条杠”,成为亲戚中同一代人的骄傲。

    接着汪向明顺理成章地考入重点中学读初中,他依然是认真刻苦学习,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不断要求进步。只是,多次提出的入团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准,这时他才知道父亲在1957年被戴上了一顶“帽子”,是这“帽子”影响了他的入团。于是,他与父亲约定,父子各自努力,父亲争取早日摘帽,自己争取早日入团。可是到高中毕业时,竟然遭遇文化大革命,母亲也因为曾经在上饶集中营的受难经历被污为“叛徒”,父子的约定成了泡影。

    1969年3月,汪向明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离开上海去了江西农村插队落户。在农村的日子里,虽然劳动艰苦、生活艰难,但他牢牢记住“向着光明”的志向,除了与贫下中农一起出工种田以外,还尽力发挥知识青年的文化优势,插队九年里先后在生产队和大队担任过记工员、保管员、会计员、气象员、饲养员、测绘员、出纳员、中学代课教员等多种工作。即便看到一起下乡的同学一个个抽调工矿企业和选送上大学,他也从没有气馁,依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是十分遗憾地过了25周岁,再也无法迈进共青团的大门。

1975年作者在《上山下乡》杂志发表的体会文章

    在下乡的时候,汪向明与一起插队落户的同学王海君走过了相识、相知、相爱的历程。九年来与他们一同来到一个大队的20名同学先后因“独苗”、抽调工矿、推荐上大学、自行迁走等方式全都离开了那贫瘠的小山村。剩下的他俩当年只能以羡慕的眼光欢送一个个幸运离开的同学,他们明白,以当时他俩的出身是难以被抽调到工矿企业的,也没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只得做好了扎根农村的准备,但依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其后,国家恢复了高考,汪向明在1978年春先王海君一步离开了农村去读大学,年底王海君随着知青返城的大潮回到了上海。他们相约,趁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大好春风,要把失去的学习时机赢回来,继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同时不断争取进步,即便没有入过团也要争取入党。

    汪向明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饶市第一中学任教,工作期间,他去探望母亲在上饶集中营的难友黄梅珍(黄的哥哥黄道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阿姨时,遇到黄阿姨的邻居上饶一中党支书兼校长吴祖祥。吴校长知道这层关系后,对汪向明说,我原来只知道你大学读书时是三好学生,现在又知道你还是革命后代,你写个入党申请吧,我们一定会精心培养你的。

    对于吴校长的关心,汪向明自然十分心动,然而却没有遵照吴校长的要求立即递上入党申请书。是他不愿意吗?当然不是,他非常想入党,只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合格,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私心,就是想调回上海,实现夫妻团圆。对于吴校长的期望,汪向明只有报以更认真的工作,几年里,除了得到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外,1982-1984连续三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期间,还有一个插曲,上饶一中调来一名民盟上饶市主委苗明达担任校长,吴祖祥仍任学校的党支书,苗校长听说汪向明没有写入党申请,便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民盟,汪向明感谢了苗校长的好意,还是说自己现在不具备条件。

    后来,汪向明调回上海工作,立即向党组织提交了自己的申请。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取得了若干次工作积极分子和单位先进称号,终于在1996年7月13日那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已经早过了47周岁的生日。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庄严宣誓

    王海君回到上海后,进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多少年来,也是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进修,期间还经历了怀孕、生育,又是独自一人抚养幼女。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依然没有忘记夫妻俩的约定,即便年岁渐大,面临退休,也要矢志不移争取入党,终于在55周岁退休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退休后,夫妻俩都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分别是高行镇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团和社区“爱心妈妈”的志愿者,退休不忘为人民服务,继续奉献自己的余热。

庆祝建党100周年社区宣讲团聘书和荣誉证书

    第四代:母女低调悄声把党入

    待到郭智清家庭的第四代韩沁瑶入党时已经是新世纪的2010年,那年她25周岁,尽管与同龄人相比不算晚,但与外婆入党的年龄比她还是晚了10年,却比妈妈汪焰明早了6年,比舅舅汪向明早了22年。

    韩沁瑶是生在改革开放年代,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努力改变人民大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全力消除贫困的。她自幼受家族的影响,对共产党有着天然亲和力,也是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一路走来。成年后依然努力工作,积极争取入党,终于如愿以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祁发富:追思 刘思齐前辈(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一家四代人 不同入党路(组图)
·黄中泉:福建永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 奋楫扬帆(组图)
·特稿:福建永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 奋楫扬帆(组图)
·陈步峰:七一精神传燕赵,奋发昂扬再启帆——“弘扬建党精神 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
·特稿:七一精神传燕赵,奋发昂扬再启帆——“弘扬建党精神 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会
·李江萍:新疆红色文化学会举行:以“学党史,悟思想,感党恩,促担当"为主题的新年团
·特稿:新疆红色文化学会举行:以“学党史,悟思想,感党恩,促担当"为主题的新年团拜
·宣自梅:抚今追昔、勇毅前行,把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办好(图)
·特稿:抚今追昔、勇毅前行,把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办好(图)
·吕建明、吕建华:浙西南革命先辈:云和县农村党组织创始人吕克仁(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汪向明:一家四代人 不同入党路(组图)
特稿:一家四代人 不同入党路(组图)
四川省芦山县出台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特稿:唐敬宗庄陵觅古
甘肃省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纪实(图)
赤子韶山(组图)
郭沫若笔下的杀手高渐离(组图)
特稿:郭沫若笔下的杀手高渐离(组图)
祁发富:追思 刘思齐前辈(组图)
特稿:追思 刘思齐前辈(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