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樊光湘: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心——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中共中央华东局展览馆解说词)
2021-04-26 14:32:27
作者:樊光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欢迎来到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华东保育院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华东局展览馆,我是樊光湘。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解说员和大家一起回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一起“倾听红色故事,寻找红色记忆”,重新触摸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与使命、忠诚与信仰、奋斗与担当。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详细记录着战火硝烟的年代,党、政、军、民是和如何携手迈向新中国成立的壮丽篇章。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曾经的岁月。

    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共中央华东局迁驻青州,青州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枢和战略后方,也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青州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红色遗迹,红色记忆,红色传奇故事,激励人心,教育下一代,热爱人民,热爱国家,热爱共产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青州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青州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

    首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块“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石碑,后面为其碑记。

    这是青州市委市政府2000年10月重修华东保育院旧址的碑文,200多字的碑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说明了华东保育院创建的原因、经过、意义:“时值解放战争进入决战之际,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青州市城南闵家庄……”

    闻名中外的解放战争,至今已70多年了,战争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变得遥远而陌生。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把那个缔造英雄的年代推向了岁月的深处。但是,我们的记忆不能因为久沐和平的阳光而模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伟大的解放战争英勇战斗的前辈们。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加强党性教育,振兴民族大业,中共青州市委、市政府斥资百万元,兴建华东保育院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展馆,陈列分为序厅、华东保育院创建始末、中共中央华东局光辉历程等多个部分,集中收集整理数千件红色革命文物,见证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时,战斗,生活,学习地方,星火传递,艰苦岁月,辉煌成就的真实写照。历史丰碑,红色政权,红色历史,红色标语,红色歌谣,红色文化,红色文物等件件文物,真实再现,还原历史,震撼人心,这一些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包括的广泛。今天,在这里,我们将抚今追昔,重温入党誓词;在这里,我们将重读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焕发继续革命的斗志。让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领导青州人民战斗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各位游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中共中央华东局展览馆。

    看着中共中央华东局展览馆内陈列着的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局在青州的历史文物,一幅幅作战图、一张张旧照片、一个个老物件,都见证着那段红色历史。炮火硝烟已经消散,但血与火锻造的革命精神却历久弥新。我也仿佛被历史的车轮带回了20世纪40年代,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历史画面涌现出来。

    十四年的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并没有盼来渴望已久的和平、民主的生活。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共华东中央局于1948年3月正式入驻青州,在革命胜利的前夜,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各位领导,下面展示的是:华东局入驻 青州成中枢

    华东局在解放战争时期统一领导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是华东地区党和军队的指挥中心、战略总后方。1948年3月,中共华东中央局正式入驻青州,青州一度成为当时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党政军指挥中心,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曾山、舒同、郭子化、李林、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身影,当时在青州就像街坊邻居那样寻常。

    山东部队支援东北 华中主力北上入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蓄谋发动内战。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按照这一方针,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指出:“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除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执行,越快越好。”

    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罗荣桓带领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迅速挺进东北,同时,山东分局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北上开辟工作。到12月底,山东解放区共抽调六千多名干部奔赴东北,组成了30个团的架子,配备了3套省级领导班子。山东主力部队及干部会同其他解放区的部队和干部,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及时北移,争得了控制热察、进入东北的先机,打破了国民党独占东北、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企图。

    在山东八路军主力和大批干部奔赴东北的同时,为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中共中央部署华中新四军主力北上入鲁。新四军军长陈毅和原中共华中局书记饶漱石率新四军主力北移进入山东。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统一领导山东和华中地区的军事斗争。这极大地加强了党在山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为阻击国民党军北犯、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山东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班子发生重大变化,各级领导机关亟需重大调整和重新整合。

    华东局在临沂成立 是华东战略总后方

    1945年12月,中共华东中央局在山东临沂正式成立。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任常委,郭子化、李林任委员。

    华东局成立初期设有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人民武装委员会、国军工作部等。由于华东局未能建立同级政权组织,因此有些工作机构(包括后来成立的一些机构)都带有政权性质。

    中央局是中共中央派驻各战略区的最高领导机关,指导一省或数省党委或者指导根据地若干个区党委党的工作。华东局作为中共中央在华东地区的代表机关,统一领导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工作。华东局除直接领导山东的胶东、渤海、鲁中、鲁南、滨海5个区党委和济南市委、青岛市委,还通过改组后的华中分局领导华中地区(包括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山东实际情况,华东局对各战略区党政军主要领导进行了充实调整。

    华东局成立后,原华中局改为华中分局。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华东主战场逐渐转入山东境内。1947年1月,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前委在临沂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即鲁南会议),决定除留一两名负责人及必要的部队坚持原地斗争外,华中分局大部机关并入华东局机关。华中分局并入华东局后,山东成为华东地区党和军队的指挥中心、战略总后方。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正式组成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建立中共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番号同时撤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总部机关均驻临沂。

    华东军区由原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袁仲贤、周骏鸣任副参谋长,唐亮、张凯任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下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中、苏北6个军区和滨海军分区、淮北支队、东江纵队、华东军政大学。

    华东野战军由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主力部队组成。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刘先胜、张元寿任副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陈毅任中共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华东局机关迁青州 闵家庄成指挥中心

    华东局在山东建立初期,机关驻临沂,1947年,华东局机关转移到诸城、五莲一带。1948年春,随着形势发展需要,华东局决定将机关迁至青州。华东局在青州期间,领导了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对华东地区解放乃至全国解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青州处在山东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政治、军事重镇。“青州”和“益都”的名称自古有之,十九世纪初,撤销青州府,设益都县,直属山东省管辖。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州城解放,曾一度建立青州市。中共青州市委隶属中共鲁中区党委三地委(沂山地委)。国共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占领青州城。青州市撤销,原辖地区由中共益都县委领导。1948年初,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3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胶济铁路西段春季攻势,在鲁中、渤海军民大力支持下一举攻克张店、周村等15座城镇,乘胜向东推进,青州城获得彻底解放。益都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立即随解放军进城,成立了青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张贴安民告示,整理市容,安排群众生活,恢复发展生产,重建经济生活新秩序。

    青州城的解放,标志着青州地区的全面解放。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青州城南闵家庄(今青州市弥河镇闵家村)一带,山东省政府机关进驻城南闫刘村一带,驻地所属的益都县由华东局直接领导。

    闵家庄与华东野战军早有渊源。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发起临朐战役,攻打国民党精锐部队第8军,陈毅就住在闵家庄一幢青砖小瓦的二层小楼里。当时华东野战军的炮兵阵地设在闵家庄村西的柳树林,陈毅担心敌人报复回击,村庄遭殃,便命令转移炮兵阵地至九龙峪一带,保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段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临朐战役虽然取得了消灭敌军一个团的胜利,但时遇七天七夜大雨,河水暴涨,没有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8月4日,陈毅、粟裕等从临朐前线撤出,到达青州城东的陈家庄,起草了向中央的报告,总结临朐战役的教训。

    华东局进驻闵家庄后,指挥部的院子就在现在闵家庄小学西侧的南北大街上。院内共有4座小楼,分别位于西北、东北、东南三个角以及院子的正西,指挥部所在的北楼就在大街中心的位置。院门位于西南角,门口朝西。在院落的东侧,是一处操场,部队的马匹经常拴在操场上。以前村里臭虫多,百姓深受其害又没有办法,部队进驻后,挨家挨户喷药杀虫。经过几次喷杀,消灭了村里的臭虫,消除了群众的一大难题。部队还给驻地百姓免费治病,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

    各位领导,下面展示的是:重建青州市 古城焕生机

    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山东省政府的进驻,为青州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形势趋于稳定,青州开始全面投入恢复和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迎来了一次大发展。

    青州建市加强领导 带领群众重建家园

    华东局进驻青州后,积极领导地方的党组织建设、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济困救灾等工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1947年冬至1948年春,由于战争和天灾,山东地区出现严重灾荒,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极端困难。华东局多次召开会议,要求部队和各地党政军干部帮助生产,领导救灾。1948年5月15日,华东局领导机关组织当地群众举行集会,庆祝延安收复与昌潍大捷(4月22日,西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4月27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解放潍县,歼敌4.5万,活捉国民党第96军军长陈金城,击毙国民党山东第8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天佐)。在庆祝大会上,华东局常委、组织委员会主任张鼎丞号召大家做到三件事:一是在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定把华东地区的蒋军完全歼灭干净;二是党政军民应该努力把生产救灾工作贯彻到底;三是完成土地改革。当月,华东局在闵家庄召开了新区工作会议,华东局及山东省政府领导人出席会议。会议布置新区继续完成清缴散匪,建立健全各级政权和开展生产救灾等任务。到1948年6月,在华东局的领导下,山东解放区开垦荒地137.5万亩,占山东解放区荒地总亩数的百分之66.8,各地兴修农田水利,广泛开展生产救灾,战胜了灾荒。

    随着青州彻底解放,华东局进驻,青州建市摆上了重要位置。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领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着手探索城市建设经验。1948年8月,华东局决定重建青州市,隶属华东局领导,益都县委机关从城里迁至五里堡一带农村。新建的青州市辖城里(一分区)、北关(二分区)、东关(三分区)三个分区。陈光任青州市委书记兼益都县委书记,谢镇军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孙存楼任宣传部部长。冯毅之任市长,曹明良任副市长。城里分区委书记于克颍,区长刘泮泉;北关分区委书记郑少仪,区长仇传伦;东关分区委书记张步蟾,区长何涤。

    1948年冬,张鼎丞、郭子化等华东局领导专门到青州市视察,着重强调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对城市管理及工商业政策等做了重要指示。

    调集师资大力办学 恢复发展教育事业

    随着华东局机关来到青州,机关下属的一些学校也随之在这里建立起来。华东局财贸委员会入驻青州城南涝洼村后,华东财政干校很快就在东阳河村建立;华东交通局青州办事处建立后,其下属华东交通学校由诸城迁到青州城北裴桥村;华东局财办所属邮政管理局驻青州城后,山东邮电专科学校建立起来。这期间,青州还建立了山东省农业专科学校和山东教育学院等。

    华东局根据群众要求办学的愿望,提出了恢复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从编写中小学课本和集训教育干部两方面抓起。在华东局领导的组织下,各地为复学调集了中小学教员和教育干部到华东局所在地青州进行集中训练。

    1948年夏,山东省教育研究会在青州召开。这次大会旨在为全国解放后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准备力量,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白涛主持。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曾到会讲话。大会为期三个月,分城里和懒柳树村两处地点,组织参会人员学习时事政治、党的方针政策等,共有三千余人参加,培养了一大批教育骨干力量。

    青州作为华东局驻地,还承接举办了一些重要大会,如1949年2月,华东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青州城里召开。华东各县市妇女代表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发动妇女参加民主革命,一方面要教育妇女树立“劳动光荣”的新观念,动员妇女投身生产建设,同时要在建设新社会过程中推进妇女事业并保障妇女权益;二是发动妇女参政,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完全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建设统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是选举出席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陈少敏、李坚真分别被选为华东妇女联合会正副主任委员。益都县妇联主任陈淑才被选为全国妇女一大代表。这次大会是华东各县市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的盛大会议,为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各界妇女群众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7日,随着解放战争形势推进,青州市撤销,并入益都县。青州这次建市的时间虽短,但在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城乡建设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局又迁往上海 山东机关平稳过渡

    1949年初,随着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盘踞在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被全部消灭,人民解放军奉命挺进江淮地区。根据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华东局准备迁往上海。

    为了不使山东解放区的工作受到影响,华东局在南下之前重新成立山东分局,作为山东解放区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隶属华东局领导。任命康生为山东分局书记,随后又公布康生、张云逸、许世友等为山东分局委员。驻设青州的山东省政府委员会改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康生任省政府主席。山东军区在青州重建,由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兼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任第一副司令员,袁也烈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康生任政治委员,傅秋涛、向明任副政治委员,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

    从1949年3月起,华东局与华东军区分批离开青州,迁往上海,负责领导中共上海市委、山东分局、南京市委、浙江省委等地方党组织和各项工作。从8月开始,留守机关也相继迁离青州。

    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山东省政府在驻留青州的一年时间中,为青州带来了一次难得发展机遇,为青州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华东保育院纪念馆。

    创办华东保育院 解后顾之忧

    1948年春天,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号角,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已经解放了的益都县(现青州市)闵家庄。时值华东军政中枢运筹帷幄,调集大军准备南下,开辟新的解放区。但有一个后顾之忧让他们难以放心离去,那就是南下的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孩子怎么办?还有一些烈士遗孤怎么安置?总不能带着孩子行军打仗吧?总不能让到前线部队和地方干部的子女无学可上、无人照顾吧?棘手的局面迫使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领导决定,创办一所保育院安置这些孩子们。

    之所以把院址选在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有两点考虑:一是整个山东此时除济南、青岛还剩孤立之敌外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都已解放,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环境比较安全稳定,能让孩子们较安定地生活。而且老区群众爱党爱军氛围浓厚;二是大关营村距华东局机关所在地闵家庄仅2里地,离青州县城也不过20里左右。这对华东保育院就近随时接受华东局领导和即将去青州火车站坐火车南下,都有非常便利的条件。

    华东保育院的创设,是华东局办公厅,华东局组织部委任邓六金、李静一等共同筹备建立的。由李静一任院长,邓六金为政治协理员。邓六金同志是华东局委员、华东财经委员会书记兼财办主任曾山同志的夫人,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红军干部之一。李静一同志是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同志的夫人,新四军女干部。邓、李二人对战争年代革命队伍出生的孩子无力抚育寄养民间,或失落无寻或病亡夭折有切肤之痛,深感妥善抚育革命后代责任如山。所以受命后她们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亲自筹集教具,精心选调教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竭尽全力,忠诚使命,力任其难,因陋就简,不断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把一个母亲全部的爱倾注在几百个孩子的身上。根据华东局制定的“保证工作,一切从简”的办院方针,华东保育院克服战争环境物质条件的艰苦和困难,从4月份开始筹备,到6月份筹备完毕,前后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华东保育院设在没收的地主大院内,并征用部分公房及民房。保教人员挑选了政治、文化、身体素质好的女同志担任。院部下设教育、保育、总务三股(后改为科)和医务室。职工教育方面建立了机关学校。根据业务归口原则,对科室人员及其职责进行了分工,做到了职责清楚,各司其职。华东保育院还制定了教育、保育到卫生、保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安排就绪。确定的教育方针是:实验新民主主义的儿童教育,培养集体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文化,锻炼体格,培养服务精神,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儿童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他们尊师敬长,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克己为公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各种健康的文体兴趣爱好,奠定参加中国建设事业的思想基础。

    采用复式教学 节省师资力量

    华东保育院第一批接收的孩子62人。其中有陈毅、饶漱石、粟裕、黎玉、张鼎丞、罗炳辉、舒同、曾山、陈士榘、宋时轮、王集成、刘瑞龙、李步新等将帅和领导人子女以及烈士遗孤。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龄把他们分成3个班:3至4岁的18人,为幼稚小班;4岁半至6岁的22人,为幼稚大班;6岁以上至10岁的22人,为小学班。后来,各班的人数逐渐增加,到1949年初,又增加了一个幼儿班。华东保育院从诞生那天起,便成为革命的摇篮,孩子长大后,很多都参加了解放军和在地方党政机关工作。

    幼儿班的孩子在入院的时候,他们的保姆也一起随同孩子进院工作。为了加强对较小孩子的照顾,院里决定让保育科副科长毛巧兼任幼儿班的班主任。与此同时,这个班采取了保育员负责制,即一个保育员固定一两个至三四个孩子,白天照顾孩子学习、活动,夜晚带最小的孩子睡觉。

    小学班的孩子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分为一年级上、下学期和二年级上、下学期4种类型,在班内分组实行复式教学。随着入院孩子的陆续增加,小学班又分成了初级、高级两组,仍然采用复式教学方法。

    复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房屋,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节省了许多师资力量。

    与此同时,这些班采取了保育员负责制,每班设班主任一人,幼稚小班一个保育员管护3个孩子,大班每个保育员管护5个孩子,小学班每个保育员管护12个孩子。保教人员自己动手置办必备的生活学习活动设施,儿童寝室从益都教堂孤儿院借用小铁床50张,后又自做木床70张。洗脸室借用老乡的门板搭置长桌,放置脸盆。小学班两个孩子一张课桌,幼稚班每个孩子有小木凳一个。他们还制作了滑梯、跷跷板、秋千等儿童活动设施,亲手缝制布娃娃,并将做桌椅板凳锯下的大小木块做成积木。在寝室陈列着的学步车、幼儿床、汤婆子等物品,留下了满满的岁月痕迹,反映着当年华东保育院的丰富生活。

    没有课本教材 老师分工编写

    当时还没全面解放,还没有出版小学课本,幼儿教材也只是借来的一本《游戏100种》,其他的教材什么也没有。针对这种状况,教育科便根据本院教育方针和儿童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分工执笔,编写印刷教材。

    鲁中地区的气候,夏天热得汗流如雨,冬天则冻得伸不出手。那时的条件很差,不像现在有风扇和空调等现代化的设备。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艰苦的编写和油印工作,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为培养党的下一代而坚守着。

    此时,战争正在紧张地进行,解放区的印刷条件很落后,纸张的质量也不好,油印的课本开学时发放到学生手里,到了学期末就被磨损得字迹模糊。直到1948年年底,小学新课本在解放区的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华东保育院的老师们才从艰苦的编写和油印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警惕 加强防范

    华东保育院的孩子年龄差距较大,大的十多岁,小的有不会走的,还要阿姨抱着,这个尿了,那个拉了,又是哭又是叫,吵闹得很。

    华东保育院创立时,济南、青岛还没解放,敌人除派飞机轰炸外,还不断派遣特务到解放区进行破坏活动。因而,保护好孩子,防止被特务暗害是华东保育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避免意外事情发生,华东保育院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不仅白天有专人值班,夜间也有专人巡逻。

    保育员大都是年轻的女青年,晚上值班走夜路不方便,50多岁的共产党员戴祥乐主动承担起了值夜班的任务。孩子们的寝室原是地主家的大院,前后有8间,到了晚上,戴祥乐就提着马灯一间间查看,不仅查看院内院外有无敌情,还注意查看孩子们的睡眠情况。为孩子们盖被子,叫孩子起来小便,查看一下孩子有无异常现象等等。对于一般的问题,第二天早上报告班主任,如遇特殊问题及时报告。遇到下雨天,他还要披着蓑衣来回巡视。与此同时,保育科的负责干部、院长、协理员,也经常起来查夜,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两名党员带头 年轻同志安心

    华东保育院初创时期,有的同志对干保育工作思想不通,认为带孩子是低人一等、没有出息的活,有的同志搞不清保育工作的意义,不懂得保育业务,觉得看不到前途,甚至不安心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华东保育院从开办时就把做好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当做推动院内各项工作进展的重要保证。邓六金和李静一两位老党员以身作则,为众人率先垂范。邓六金的三儿子虽然在华东保育院,但和其他干部的孩子同在幼儿班过集体生活,从未单独和妈妈住在一起,孩子有时想妈妈想得厉害,夜里哭着跑去找妈妈,但忙于工作的邓六金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回头就把孩子送回幼儿班。

    在华东保育院,干部职工都管邓六金、李静一叫大姐,她们两人原则性强、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由于抓紧了思想工作,再加上老同志的言传身教和模范带头作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逐渐发挥出来,原来想回去的同志也安下心来工作了。大家明确了搞好保育工作和解放全中国、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关系,把平凡的琐碎工作和伟大的革命目标联系起来,明白了华东保育院里孩子的父母南下战斗,有的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保护和带好这些孩子是革命的需要,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革命工作,他们开始热爱这份工作,从内心爱这些孩子了。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保育院实验新民主主义的儿童教养工作在形式上注重“保教合一”,不仅在基本生活上保障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为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育了民族的后代,成长了一支新型的保教人员队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为了孩子

    华东保育院创建伊始,即成立了以邓六金、李静一为正副书记的党的支部,把全体保教人员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形成了一个对事业抱以忠诚心,对工作持以责任心,对儿童付以慈母心的“三心”战斗集体,使“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院宗旨贯彻始终。保教人员最初并不熟悉儿童保教,但他们以一颗对革命后代视如己出倾情关爱的慈母之心,足以支持他们孜孜以求的学习进步,养成了全神贯注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从早到晚,他们手把手地教孩子穿衣吃饭和大小便,学习写字读课文;脚跟脚地带孩子玩游戏,搞活动。寸步不离,唯恐有闪失致孩子磕碰受伤。夜间孩子入睡,值班保育员彻夜不眠巡视寝室,为孩子盖被子,把小便,并细致观察孩子是否有病状发生。

    邓六金、李静一书记还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听当地人讲,除了课堂教育之外,还要广泛开展课堂之外的教育。比如,华东保育院靠近弥河,她们心想,带孩子们去河里游泳,这不止于让幼稚大班和小学班学生学识游泳,锻炼身体,陶冶性情,还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勇敢无畏、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确保周边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她们让老师们在外围保护,学生在河边游泳,邓六金、李静一书记也和学生一起,到河里迎击一个又一个风浪;看到有溺水危险的孩子,就奋不顾身的去抢救和保护。学生开始还挺害怕,但看见书记和老师们这样做,也慢慢地变得从容自如,胆子大起来;而且能够开始学着哥哥照顾弟弟,姐姐呵护妹妹,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邓六金、李静一书记还经常请解放军战斗英雄来华东保育院讲战斗故事。她们认为,学生长大了,不是个个都去当兵打仗,更不是个个都成为战斗英雄,而是必须具有爱国的精神、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也和在弥河里游泳一样,要勇于迎击风浪和助人为乐。邓六金、李静一书记还经常对学生说,你们长大了,要想做成一件事情,获得一点成功,就要像解放军一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要像解放军一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才能先人后己,不计个人得失,最终取得成功。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和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华东保育院人千方百计改善孩子的饮食营养,从邓六金、李静一开始,全体保育人员省出自己的津贴,补贴到孩子身上。当时孩子吃住在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吃水需要先用桶从井里打上来,再挑回华东保育院里,粮食柴草要用马车从几十里以外运回来,蔬菜副食要天天赶马车到集市上去买。华东保育院刚成立的时候,大批粮食支援了前线,后方的粮食很紧缺,上级配给华东保育院的只有白薯粉。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华东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到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地方政府求援,在他们的努力下,各方面向华东保育院支援了白面、大米、猪肉,华东局还向华东保育院拨了5头奶牛、4只奶羊。

    当时,按供给标准,孩子们的主食是红薯、小米、煎饼,菜金是很少的。分管营养的保育科科长文芸和总务科的同志们,就把孩子们按标准供给的吃不完的粮食换成豆子,磨成豆浆,做成豆腐,以改善伙食。而为了给孩子们增加钙质,除炖骨头汤外,文芸和老炊事员们还一起做醋,用醋焖酥小鱼,让孩子连鱼带骨头一起吃。此外,他们还想方设法粗粮细做、制订食谱、变换花样、调剂饭菜,增加孩子们的食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孩子们的脸开始变得红扑扑的,个头儿也不断增高,一改原先瘦弱的模样。

    孩子们的健康是华东保育院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华东保育院制订了日常生活卫生制度:餐具顿顿消毒;饭前、饭后洗手抹嘴;毛巾、手帕洗净煮过;被子一月一洗,床单、枕巾一月两洗,棉垫一月一晒;热天每日洗澡洗头换衣服,冷天每晚洗屁股、洗脚;每周换洗内外衣两次、洗头一次,每周剪指甲一次,20天理发一次;按季节注射预防针。

    1949年初,叶圣陶参观华东保育院后在日记中写道:“儿童自不足两岁至四五岁,凡八十五人,皆工作人员之子女,父母俱出外任事者。一切皆由公家供给,幼儿每二人共一保姆,较大者则四人共一保姆。每日并点心进食五次,吾人到时方第二次进食,食品为馒头与小米粥。观儿童脸色多红润而肥胖,惟衣服不甚清洁。然庭中方曝晒被褥多条,卧榻之上被褥亦整洁。卧榻为木板,以大砖支之。每榻睡二儿。儿童较大,则送入保育小学。此虽一鳞一爪,已可概见。夫妇二人从事工作,子女不复需照顾,而托儿所之照顾颇不坏,其能专心于工作可知矣。”

    正是靠着这些卫生制度,并且注意搞好营养和保健,加之战争年代艰苦,他们在风雨中成长,身体都很硬实,一般不易生病。但是如果传染病来了,也很麻烦。一次,一个班的孩子全得了麻疹,后在保育员们的精心护理下,多数孩子很快就痊愈了,唯有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陈淮淮却并发了肺炎,高烧几天不退,昏迷不醒。

    骑马赶到济南买药 慈母般深情厚爱

    “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邓六金万分焦急:“淮淮的爸爸南下临走前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在淮淮爸爸回来时交给他一个健康的孩子!”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只有青霉素能救小女孩,可整个华东局也找不到一支,怎么办? 邓六金见状万分焦急。在听说济南可能有青霉素后,她当机立断,要了两匹马,带领医务员丛树贞,连夜从大关营出发,一口气跑了300多里路,来到刚刚解放的济南,几经周折在一个教会医院买到了两盒青霉素,马不停蹄连夜返回华东保育院实施注射。得益于此,淮淮不久便转危为安。

    据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华东保育院的孩子铭心不忘保教人员慈母般的深情厚爱。新八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革命烈士罗炳辉之子罗新安回忆说:“我是烈士子弟,在我两岁半时,爸爸罗炳辉就离开了我们,这在我心里埋下了巨大的伤痕,也使我受到了李院长、邓院长、老师阿姨和大哥哥大姐姐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一次考试我抄了同学的,竟连姓名一栏也依葫芦画瓢地抄在了我的考卷上,当然就难以及格了。但学期结束班会发奖状时,被叫上台的竟然也有我,还得到了一本画报,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作为奖品。获奖理由是我虽然考得不好,但进步最大,因为到学期末我已经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上课学习了。这件事对我一生影响都很大,从此以后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时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王集成之子王永和回忆说:“我八九岁时,正赶上1946年到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咱们部队采取了‘敌进我退’的战略战术方针,当时叫‘跑反’。作为部队的孩子,我不仅念不成书,还要跟随着部队,不分白天黑夜的转移,什么样难走的路我都走过,脚上跑出了厚厚的老茧子,身上头上也长满了虱子,个子小,人又瘦。直到我进入华东保育院,才告别了那种东跑西颠,疲于奔命的苦难生活。刚进华东保育院时,住在大关营村地主的老宅子里,院落很大,尽管条件差些,但华东保育院的阿姨、教师们都非常尽力,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好睡好。我刚入院时,身体并不强健,又瘦又弱,但几个月的功夫,就变得黑胖而结实,什么病也没得过。剃光了头,满头的虱子也被彻底歼灭了。”

    据资料记载,华东保育院在大关营村期间,共发生过3次流行性传染病,生病儿童87人,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孩子们最终全部康复。

    解放战争中,响应“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孩子”的号召,青州地区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数以千计的支前民兵民工既为参战部队提供了大量的军需保障,也配合参战部队在渡江战役前线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繁重的支前任务,而华东保育院的孩子也在“三心”战斗集体慈母般的深情厚爱中茁壮成长,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曲“渡江把万恶的蒋匪帮消灭掉解放全中国”的英雄赞歌!

    让我们重温青州各界人士、各族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群策群力“渡江把万恶的蒋匪帮消灭掉解放全中国”的光辉历史和华东保育院的孩子在“三心”战斗集体慈母般的深情厚爱中茁壮成长的光辉历史,让大家刻骨铭记青州数以千计的支前民兵民工积极支前参战的光荣历史和华东保育院的孩子在“三心”战斗集体慈母般的深情厚爱中茁壮成长的光荣历史,大力弘扬“青州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戮力同心建设“五强四宜 ”现代化美丽青州。

    华东保育院与乡亲们鱼水情深

    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华东保育院已经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分明的工作体制,开创了领导表率,民主团结,敬业献身的崭新院风。尤为可喜的是华东保育院与大关营乡亲结下了相亲相融的鱼水深情。

    华东保育院在筹建和开办中,一直得到了大关营村乡亲们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腾出村里最好的房子给华东保育院进驻,拿出舍不得吃的麦子、豆子给孩子蒸馍馍、磨豆浆、做豆腐,拿出最好的棉花为孩子絮棉被,村里民兵队给华东保育院巡逻保卫,妇女识字班给孩子做小鞋子……谱写了解放区人民与党政军机关鱼水相融的动人篇章。

    据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潍坊市委原书记曹学成代表潍坊市益都县人民进京看望邓六金老人,老人语挚情深地回忆说:“大关营的老乡真是善良厚道热心肠的好乡亲啊!”“真想再回去看看大关营的老乡啊!”2000年,华东保育院的孩子组团重访大关营,当年华东局副书记、华东军区副政委黎玉之女黎莉等一些孩子竟还能被村里老人认出并叫得出小名,像亲人重逢一样紧拉着手动情话旧。黎莉深情回忆说:“当年为了支援前线,保证军队多打胜仗,我们华东保育院驻地的村子也行动起来了,小伙子踊跃报名参军,向前线运送物资,妇女们纺棉花、织布、纳鞋底做军鞋,慰问前方战士,华东保育院的阿姨和村里的姑姑们教我们女孩子织毛袜……我们也学会了而且还织得不错,受到村里姑姑们的夸奖。看着自己动手织出的袜子能穿在解放军叔叔的脚上,心里非常自豪,因为我为支前做出了贡献”。

    历时半月搬到上海 革命摇篮薪火相传

    1949年3月,华东局、华东军区离开青州南下,大官营村附近的驻军少了。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华东保育院搬到了城里的天主教堂,吃饭、睡觉、上课、活动仍然正常开展。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华东局直属机关开始南下,保育院也接到了南迁命令。

    经过研究核对,最后确定迁往上海的孩子85人(部分孩子随家长留在山东),工作人员37人。另有三头奶牛,全院人员的被褥、衣服、生活用品等行李包裹三百多件,随人带到上海。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济南铁路局专门调拨了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客车厢和一个货车厢。历经半个月时间,华东保育院师生经济南、浦口、南京安全抵达上海。

    1951年,华东保育院更名为华东局直属机关保育院,仍简称华东保育院。1954年9月,华东保育院移交上海市委管理,1956年改名为上海市委机关保育院。1980年,幼儿园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接收,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市立幼儿园。

    华东保育院从1948年6月开办到1949年6月南迁,共接收1岁至10岁的孩子137人。这其中有刘瑞龙之女刘延东、陈毅之子陈昊苏、曾山子女曾庆淮和曾海生,粟裕之子粟戎生,谭震林之子谭冬生,罗炳辉之子罗新安,舒同之子舒关关等。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近年来都曾回到青州故地重游,寻访承载着成长记忆的华东保育院。

    华东保育院的组建成立,解决了前线将士的后顾之忧,保护和养育了大批革命的红色基因,饱受战争动荡颠簸之苦的革命后代,从此沐浴在慈母春晖的抚育之中,于烽火摇篮中健康成长,保证了前方将士和南下干部征战无虞,其功其德,可歌可泣。

    听当地人讲,1999年11月26日,原华东保育院保育科副科长毛巧同志受前辈邓六金同志的委托,带领原华东保育院学生罗新安、舒关关,到大关营村考察原华东保育院旧址,以当时师生吃水的古井为参照物,确定了华东保育院旧址。2000年10月,青州市委市政府在旧址前立碑纪念,由舒关关题写了碑名。原华东保育院部分师生捐款建立了华东保育院希望小学。并在旧址设立华东保育院纪念室,将其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5月,在弥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上海市市立幼儿园与青州市大关营华东保育院幼儿园签定了《合作共建协议书》,对幼儿园进行共建。

    据了解,今年1月20日,弥河镇九所幼儿园的孩子们,收到了来自上海市市立幼儿园的特殊礼物。上海市市立幼儿园通过“小池”公益在线平台,为弥河镇幼儿园筹集图书4000余册,捐赠羽绒服200件、玩具10箱,并为镇域9所公办幼儿园全部建立“上海爱心书屋”。弥河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炳倩说,孩子们收到的不仅是画册、棉服、玩具,更是相隔千里却世代相传的革命精神。

    诉不尽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完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清明节到来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弥河镇大关营小学的师生们也来到华东保育院旧址,聆听英烈故事,鞠躬敬礼,表达对革命先列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身处华东保育院内,重新感受这座烽火中的摇篮。石碑上的题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烽火春晖,慈母柔情,当年幼苗,今日栋梁。”

    华东保育院,保的是“红色基因”,育的是“红色基因”。青州的红色基因从华东保育院开始,经历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还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各位领导,下面展示的是:首创军管会 获中央首肯

    华东局在青州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在军事胜利的同时,特别注重探索对大城市解放和接管的经验。在华东局的领导下,潍坊接管和济南接管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充实完善党的城市政策和新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借鉴。

    接管潍坊军政全胜 先进经验推广全国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人民解放军占领并管理了张家口、邯郸、哈尔滨、石家庄等几十座大中城市。1948年2月,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和《中央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要求全党将注意力引导到城市工作上来。

    1948年3月下旬,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决定解放潍县。潍县位于我胶东、渤海、鲁中三大战略区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潍县的解放和接管,是我党在华东地区收复较大城市的开端和试点,对于总结和探索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华东局对潍县的解放和接管非常重视,在潍县战役即将开始时就提前准备,直接组织领导了接管工作。首先,确定将潍县城及周围乡村划出设立潍坊特别市,城市政权的机构设置,完全依照大城市的规格实行三级制,即市、区、街道(城郊设乡)三级。其次,对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机构设置十分重视,曾先后进行过多次调整,决定由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书记兼财办主任的曾山任市委书记,领导潍坊的接管工作,原华中解放区政府的秘书长张恺帆任市长(进城时改为姚仲明任市长)。其他各项机构人员配备也都做了充分准备,在潍县战役进行时,就提前从华东局机关、党校和山东各地选调了一千多名干部,集中到掖县沙河北杨家村,重点学习中央指示精神和城市工作经验,入城干部又在潍北牟家温庄具体学习了城市政策和进城后的各项纪律,为接管潍坊准备了充足的干部力量。

    潍县战役从4月2日开始,4月9日战斗还在进行中,根据华东局指示,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和华东局财委书记兼潍坊特别市委书记曾山,联合签发命令,宣布潍坊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决定许世友为军管会主任,冯平、谢有法为副主任。军管会在潍县解放后发挥了巨大作用,潍县解放后,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顺利进入了接管改造时期。成立军管会在当时是首创,此后这一做法推广到全国。

    解放潍县不仅仅是对这座城市的军事占领,更重要的是赢得民心。在整个战役期间,各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做到了一丝不苟。主攻部队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在回忆录中写道:“此后,无论攻济南也好,战上海也好,华野首长都要强调:‘要像打潍县那样,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据说,后来中央发布的《约法八章》,就吸收了山东兵团打潍县的经验。

    4月24日傍晚,我军攻入潍县西城。这时,华东局领导人从中央开会后回到潍北,传达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指示: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接管城市摆在我们日程的重要位置。进城后能否掌握好城市政策,关系到能否在城市里争取民心的问题;要求市委进城后,在方针政策掌握上一定要稳妥,要“宁慢勿乱”,首先稳定城市之需,认真执行党的城市政策,迅速组织发展生产,解决群众吃、穿、住的问题,并切实保护工商业。前线指挥部通知市委、市政府当夜率领干部进城,立即开展接管工作。

    4月27日,我军占领东城,潍县解放。潍坊特别市委书记曾山在主持潍坊接管工作当中,确定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各界群众,镇压反革命,安定社会秩序,没收官僚资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新潍坊。通过良好的政策和严明的纪律,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潍坊接管的成功,为以后解放和接管大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千余人集中青州 积极筹备接管济南

    1948年7月16日兖州战役结束,中共中央军委就开始部署济南战役。7月17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济南解放,华东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筹备济南城市接管的具体事宜。

    从7月下旬起,参加接管济南的八千余人在青州开始集中,到9月上旬在张店集中完毕。他们重点学习了中央关于接管城市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针。

    9月7日,华东局在青州召开了济南市接管工作会议,成立了济南市接管委员会,宣布曾山任主任,郭子化任副主任,谭震林、袁仲贤、刘顺元、冯平为委员,组建了济南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司令部联合筹备处,下设政策研究室、干部训练处、办公室等机构。为了保密,他们对外称“青州建设研究会”。

    曾山充分吸取在潍坊接管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周密安排。他亲自主持了济南市情况调查、机构配套、人员培训,制定《入城守则》《约法七章》等,并多次向接管干部作报告,要求他们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并向他们讲解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为接管济南作了积极准备。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14万兵力的攻城集团,经八个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全歼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2万人),山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

    9月21日,济南战役还在进行时,华东局就发出了《关于接管济南的工作指示》,指出:“不仅要坚决地攻占济南,在军事上取得伟大胜利,而且要完善地接管济南,在政治上取得伟大胜利。”23日,接管人员随着攻城部队冒着炮火进入市区,在军管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始全面接管济南。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结束。25日,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员会同时入城办公。军管会由谭震林为主任,曾山为副主任,许世友、郭子化、袁仲贤、谢友法、刘顺元为委员。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员会由刘顺元任书记。9月29日,济南特别市政府宣告建立,郭子化任市长。

    9月30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指出:“济南这个敌人在山东最强大据点的攻克,使华东人民解放军获得了比任何时候更大的自由……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济南战役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1948年冬,华东局政策研究室对济南、潍坊两市接管工作的经验教训写了书面总结上报中共中央,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并由中央转发各中央局,供各地在城市接管工作中参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姜强、魏岳江:学党史想想湘江血战,从历史中获得启迪
·下一篇:无
·特稿: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心——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中
·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心——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中共中央
·特稿: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心——华东局在青州的光荣历史(中
·徐晨光、孟英伟:江苏财院:拜访老党员,重温入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特稿:江苏财院:拜访老党员,重温入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中红网: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图)
·特稿: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图)
·布朋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组图)
·特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组图)
·彭真纪念馆宣传新实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思政课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
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心——
樊光湘: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
特稿:中共中央华东局:红色基因耀青州 爱国教育暖人
姜强、魏岳江:学党史想想湘江血战,从历史中获得启
特稿:学党史想想湘江血战,从历史中获得启迪
吴万源:中国革命历史从这里开始了伟大转折——通道
特稿:中国革命历史从这里开始了伟大转折——通道会
李学光:河北临漳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组织庆祝建党
特稿:河北临漳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组织庆祝建党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