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贾葆臻、贾博雅: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段继文的故事(组图)
2021-11-16 09:49:13
作者:贾葆臻、贾博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河渠希望小学加了李秀玲的微信,偶尔问个事,她回答好,我见她微信用的是一张戴着红领巾小女孩的照片,还以为这照片上的小女孩是她孙女或者其他亲人,没有想到微信头像的照片是她自己,再仔细一看,肩上还挎着子弹袋,身后还背着一杆七九枪。

    2020年9月6号我们从平山回北京那天,李秀玲一直戴着学生献给她的红领巾,舍不得摘下来,快到北京的时候,李秀玲怕回家的路上遇见的熟人或行人看见她戴红领巾会有异样的眼光及议论,所有开始摘脖颈下的红领巾,坐在后排的雪阳将军看见后在车里就和李秀玲说:你回家后老秘(bei)一看,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回来了。意思是让她带着红领巾回家。李秀玲是老军嫂,随军几十年,丈夫姓“秘”(平山念bei)。这一幕恰巧被同车的我看到,也是启发我写这个故事的起因。

    因为我正在写校园文学的系列小说,一天晚上问她微信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做头像,她终于说了一个尘封五十五年的故事。

    李秀玲说这是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段继文第一次单飞时候的作品,并把段继文叔叔的电话给我,我和段继文叔叔电话交流后,段叔叔给我寄来二本书《绿旅寻踪》上下册,接到书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阅读。

    (一)岁月留痕的段继文成为一代摄影大师

    下面图一这张戴着红领巾小女孩老照片是段继文第一次放单飞的时候作品,随着这张作品的诞生,他也从见习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编辑部主任、副社长、社长,中国画报常务会长等,成为我军著名的军旅摄影家,几十年来他从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戎冠秀等照片开始,他手中的相机记录我军、我国许多重大事件,到给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主席、(一)岁月留痕的段继文成为一代摄影大师

    下面图一这张戴着红领巾小女孩老照片是段继文第一次放单飞的时候作品,随着这张作品的诞生,他也从见习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编辑部主任、副社长、社长,中国画报常务会长等,成为我军著名的军旅摄影家,几十年来他从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戎冠秀等照片开始,他手中的相机记录我军、我国许多重大事件,到给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主席、杨尚昆主席、叶剑英元帅、李德生将军等珍贵的历史摄影照片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从《绿旅寻踪》中仿佛随着时间的穿越来到了当年的绿色军营,再一次见到当年最可爱的人奋斗的艰辛;见到了当年的边防哨所和守卫边防的忠诚战士;见到了保家卫国的战斗,闻到了战场的硝烟;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一代开国领袖的风采;见到了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的宏图伟业,这一切一切的历史镜头定格在《绿旅寻踪》一书中!用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的一句话:“《绿旅寻踪》是段继文一份人生总结,而对于读者,尤其是后来人,则是一部时代的教科书”!段继文则被人们称为历史的“红色镜头”!

    (二) 解放军段叔叔给李秀玲照相

    小的时候,因为李秀玲奶奶戎冠秀的原因,她家里来人很多很多,那时候她还小,所以真正留下深刻印象不多。1965年,家里忽然来个解放军段叔叔,就住在她们家里。段叔叔空闲的时候,会到村里转悠,也与戎冠秀聊天。可能是戎冠秀告诉段叔叔李秀玲爱唱歌,于是,到了晚上李秀玲帮家里干完家务活儿以后,段叔叔会教李秀玲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因为李秀玲从来没有听过,觉得新鲜有趣,所以非常喜欢这首歌,没事的时候就哼哼唱,由此对这个解放军段叔叔就留下特别的印象和记忆。

    有一天解放军叔叔在村里碰见李秀玲,就和她说:秀玲你回去把红领巾取出来,戴上,然后来找我,但段叔叔没有告诉秀玲:让她戴红领巾做什么。秀玲就回家把红领巾戴上,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不是天天都戴红领巾上学的,只有遇到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才会取出来小心翼翼戴上,不像现在的小学生,每天上学前就戴好红领巾去学校。因为那时候家家都穷呀,红领巾也是用挤出来的钱买的,几乎每个队员在退队前有且只有一条红领巾,因为大点的孩子天天戴红领巾,红领巾会逐磨损,一般会从胸前的二个角角开始松线头,线头松开后,慢慢红领巾的角就会变得一条条的布条了。看见他们戴破损的红领巾在胸前非常的难看,让人不舒服,为此秀玲舍不得把红领巾戴损了,戴破了,平时就把红领巾叠好,收藏到柜子里。

    秀玲戴上红领巾后,找到解放军段叔叔,他拿着从戎冠秀的大躺柜子里取出村里的民兵们训练时斜挎在身上用的子弹袋,还有民兵们训练时用的七九枪,接着他就领着秀玲,来到村里后梁上,小学校的旁边,又将子弹袋和枪披挂在秀玲身上,找到最佳位子后才告诉秀玲说:“要给她照相”。这个时候秀玲才明白,原来解放军段叔叔他让秀玲戴红领巾,还让她披袋挎枪是要给秀玲照相,秀玲心里好高兴啊!其实后梁上小学校是秀玲的出生地,小学校的房子原是她们家的房子,秀玲家没有来下盘松村前,这个房子是个没有人待见的地主家的“长工屋”,据说这房原来的主人嫌这房子不吉利才搬走的。所以,只有给地主家干活的穷人敢住。秀玲的老家是在离下盘松10华里的钓鱼台村的自然庄沙坪村。下盘松村姓韩的地主的四儿子到沙坪村丈人家走亲戚,发现秀玲爷爷奶奶特别能吃苦,还得知秀玲的曾祖父因为遭别人算计不光输掉了少有的土地,连儿子们住的房子都输没了,秀玲爷爷奶奶一家的生活苦不堪言!通过协商让秀玲奶奶到下盘松他的家里当佣人,只管饭不给工钱,秀玲爷爷和家里人可以租种他家的地,还答应有住的地方。那个住的地方就是前面说到的不吉利的破“长工屋”。秀玲爷爷奶奶刚来的时候屋里炕没个炕,地没个地,残破不堪。说是瓦房,房顶已经没有几片瓦,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好不凄惨。秀玲爷爷奶奶只好用泥土参杂上茅草涂补破漏的房屋。没有围墙的院子倒是比别人家大,可惜里面杂草丛生怪石堆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尤其是晚上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秀玲爷爷奶奶花了很长时间整理了好,才像个院子。抗战时期,秀玲奶奶戎冠秀的许多模范事迹就是在这个房院里做出的。到了抗战后期这些房子已经非常破旧,土改的时候也就分给秀玲她们家了。

    以后生活条件好点了,秀玲妈妈也要嫁过来了。为了新媳妇过门,秀玲爷爷奶奶就把破旧的房屋重新修理一下,把破破烂烂瓦取下来换成新瓦,由原来的单片瓦变成双片瓦,就是在一层瓦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瓦,这样一来房子也就冬暖夏凉了。

    瓦房整修好没多久,因村里小学校院子太小,再加上学生增多,学生活动余地小,小学校需要扩大。虽然秀玲她们家的房子也不是很多,但院子和其他地方相比还是比较大,秀玲奶奶考虑到自己家的院子相对比较大,于是就无偿的将自己家刚刚修整好的房子及院子送给了村里。所以她们家就搬家了,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就这样后梁上的院子和房子就成了小学校。

    她们新家房屋又潮湿又阴暗,秀玲记得每年的夏天都会有非常多潮虫,潮虫一堆一堆的,秀玲要经常用扫把把潮虫扫进簸箕里,走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倒掉,怕它们再爬回秀玲家。到了冬天家里又是特别的冷,记得好几个冬天,秀玲家的大水缸都被冻裂了。

    秀玲很怀念后梁上的老房子,后梁上哪里地势高,太阳一出来最先就照到后梁上,太阳落山的也是后梁上先落,秀玲奶奶因为是知名拥军模范,处处起着带头作用,把好位置的后梁上的院子及房子让给村里小学校了,秀玲她们后来搬到的地方就差的很远了,村里其他人家早上都能见到太阳,她们家见却不到,别人家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她们家没有,秀玲的奶奶和爸爸他们都毫无怨言。

    而秀玲就站在我的出生地,后梁上小学校的场地上,解放军段叔叔给秀玲拍了人生最珍贵的一张照片。后梁上的房院是秀玲终身怀念的地方,她更感动的是她奶奶和父母,他们从条件好的地方搬到条件那么差的地方,却没有任何怨言,也成为秀玲一生学习的榜样。

    (三)后悔的一件事

    又过了几天,给秀玲拍照的解放军叔叔要走了,但是他不认识怎么去坐长途车,那时候长途车叫班车吧,班车其实就是一辆没有篷盖的大卡车,不像现在都变成很舒服的大轿车。坐班车要到离秀玲家约50华里的地方孟家庄工委所在地,出了他们村,往班车站走先是二三十里的山路,山里的路都是羊肠小道,很多路都被掩盖在长长的野草、荆棘和灌木中,一大早走路,脚上的两只鞋常常被路边植物上的露水打湿,山里的岔道也很多,解放军段叔叔根本找不到出山的路,如果他自己走很容易迷路,秀玲奶奶便让她送段叔叔到大土路上,他出山后沿着大土路一直走就能找到做班车的地方了。

    她们下盘松村归上观音公社管,上观音堂公社又归属于孟家庄工委,她们走到近一个小时,到离下盘松村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穿着补丁缀补丁衣服小孩见到我们说:哪儿的了,赵县咧,背着老婆混饭咧!段叔叔听不懂问我:这个小孩子怎么知道我是照相的。秀玲回答说:你听错了,这些孩子一见外人就说:哪儿的了,赵县咧,背着老婆混饭咧!

    因为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1963年河北省又闹大水灾,河北赵县、宁静等地方,是平原产棉花区,灾荒年更是缺吃的,山里人虽然也吃不上饱饭,可大家还是没多有少的向灾区捐献了一些粮食和晒干的瓜果,但粮食毕竟是有数的,有的妇女饿的受不了就嫁给深山沟里的光棍,更有结过婚的,也带着孩子嫁到山沟里来。因为发生这样的事很多,久而久之当地的小孩都会说:哪儿的了,赵县咧,背着老婆混饭咧!

    到了能走大马车大土路上,秀玲指着一个离大马路口没多远的叫苇地店儿村,告诉段叔叔说:那有我一个表姐家,因为我还要回村上课去,但我不想去了。段叔叔接过话来说:那我们一起去你表姐家看看?秀玲听后摇了摇头。段叔叔又说:你都到表姐家了,不去合适吗?他几次热心邀请秀玲一同去她表姐家,可秀玲一门心思想着回村上学,没有心情去,秀玲把段叔叔送到大土路上,就小跑着回她们村子了。

    等秀玲大了后,想起来当初这事秀玲就非常后悔,那时候已经走了二十多里山路,段叔叔是否渴了,饿了?他是否想到秀玲表姐家喝喝水,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或者想看点村里稀罕的东西?秀玲很是后悔没有带他去。

    (四) 失而复得的照片

    这位解放军段叔叔走后没多久,他就把照片寄回村里来了,有秀玲奶奶戎冠秀的照片,有基干民兵的照片,还有秀玲的那张照片,大家看了秀玲那张照片都觉得喜庆,于是都想要一张秀玲的照片,先是村里的民兵拿走一张,接着秀玲表姐放假回家了,一看秀玲戴红领巾的照片就顺手拿走一张。

    后不知道是谁,又拿走一张。家里就剩下一张秀玲戴红领巾的照片里了。1966年冬季,文革开始了,秀玲奶奶受到了一定冲击,后来当地驻军,听从周总理要保护地方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指示,石家庄某部张指导员带着一个班的解放军来到她们村,保护秀玲奶奶,并纠正村里个别人的过激行为,因为当时村里的情况很复杂,有一个人解放军征得秀玲她们同意后就住在秀玲家里,有一天在她们家里这些解放军叔叔都看到秀玲的戴红领巾的照片,都很欣赏,其中一个解放军叔叔说:“我好像在《解放军报》上见过这张照片,当时还以为是越南小姑娘呢。”在这些解放军叔叔离开她们村的时候,一个解放军叔叔拿走了这张唯一的照片,秀玲手里一张照片也没有了。

    后来秀玲去兵工厂参加工作,又遇到一个女师傅,她找了一个在空军当兵的爱人。有一次她去部队探亲的时候,她丈夫的几个战友来玩,几个人闲聊时无意中谈到了秀玲奶奶戎冠秀,师傅一听便说:戎冠秀的孙女就在我们厂,她丈夫的战友说:是吗,这么巧。

    通过师傅,秀玲和师傅丈夫的战友有了联系,通过交流得知,原来秀玲唯一的一张照片是师傅丈夫的战友拿走的,文革时期他是临时到陆军学习锻炼,正好赶上到我们下盘松村支农(文革中有支左、支农、支工的说法),便顺手拿走了秀玲唯一的照片。后来他把那张照片还给了秀玲。秀玲唯一的照片又失而复得了!

    (五)有缘再相见

    给秀玲照相的解放军段叔叔,秀玲心里一直没有忘记他,虽然也不知道他在那,心里却时常在想:段叔叔是哪个部队的。记得有一次,秀玲脱产学习二年,当时老师让她们写一篇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秀玲写的就是她和解放军叔叔的故事,可惜现在这篇作文找不到!

    2006年的时候,所工作的部队幼儿园因为军情需要解散了,闲暇时在北京工作过的平山老乡们会一起聚聚,秀玲她们幼儿园解散后,有一次我们平山老乡聚会的时候,就有人告诉秀玲,她曾经在旧货市场曾经看到了一本有关秀玲奶奶的书,秀玲听后很兴奋,并将此时告诉了秀玲的哥哥李耿成,这下秀玲和哥哥开始忙了,得空他们就经常往旧货市场跑,希望能多找到和秀玲奶奶有关的书刊报纸,有一次秀玲哥哥还真发现一本1965年九月出版的解放军画报,里面有秀玲奶奶好几张照片并附有一篇文章,刚听哥哥讲的时候,当时秀玲并没特别在意。

    2007年的时候,为了纪念建军80周年,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日报共同评选“全国爱国拥军十大新闻人物”活动,人们都说:评选爱国拥军十大人物,戎冠秀应该首当其冲!爱国拥军模范,肯定少不了她。

    一天国防报的记者给平山老家打电话要奶奶戎冠秀的照片,在老家的秀玲弟弟李永平知道我这里保存奶奶的照片最多,于是她弟弟就把秀玲的电话和平山县有关部门说了,平山县又告诉了国防报。

    国防报就给秀玲打电话,并约好了送照片的时间,秀玲给他们送照片的前一天,突然间秀玲想起,国防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都合并成一个大单位了,1965年给自己拍照片的段叔叔会不会就在这个单位呀。

    秀玲就赶紧打电话让哥哥看看,1965年的解放军画报,里面除了照片还有没有文章?当时秀玲的心紧紧的缩着,记得秀玲哥曾经和自己说过照片旁边还附有文章这件事,可秀玲又怕自己记错。于是就又小心翼翼地向哥哥询问。当秀玲确信有文章后就一字一句地又问她哥:“文章下面有没有著名字。哥哥拿出一看,说有名字,是段继文,秀玲怀着兴奋的心情记住了“段继文”这三个字。

    到国防报送照片的时候,是一个女解放军同志接待的秀玲,秀玲将奶奶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照片交给对方后,就向其打听贵报是否有一个叫段继文的人,他们问:有多大?她说:肯定比我大。他们说:那肯定是退休了,于是在退休人员里查找,还果真查到段继文家里的电话,并告诉秀玲。

    那天秀玲怀揣着满满的喜悦回到了家里。秀玲怕段继文叔叔白天有事可能会不在家,等吃过晚晚饭,秀玲就给段继文家打电话,她小心的问,您是段继文?他说:是。秀玲又问:您1965年到过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戎冠秀家么?他说:去过,你是?秀玲说:我是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他爽快的回答:啊,你就是那缺二颗牙的小姑娘呀!打完电话,听到段继文叔叔的声音,秀玲思前想后睡不着觉,四十二年了,原来段继文叔叔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她这个山村女娃呀!

    以后她们就有了联系,有时间秀玲就去看看他,毕竟是老感情了,到现秀玲还一直记得在1965年,他教自己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那首歌的情景。最近这二年,先是因为奶奶的事情,后又因为疫情,秀玲没有去看他,有时候给他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问个好。还记得当段叔叔第一次看到秀玲把微信头像换成他给秀玲拍的戴红领巾、背枪的那张照片时,他马上回复,看到照片真亲切呀!他的老伴姓颜,退休前是医生,,秀玲管他叫颜阿姨。

    为什么秀玲说自己是戎冠秀孙女,段叔叔就能想到缺二颗牙的小姑娘,因为秀玲奶奶就我一个孙女,照相的时候有二颗牙没有长齐,在秀玲和段继文叔叔再次联系后的第三年,他一次整理材料时,发现了1965年给秀玲拍照的底片,于是他又把底片给秀玲了。

    (六)李秀玲和红领巾一往情深

    秀玲小时候对红领巾确实还是挺爱护的,也喜欢戴,每次戴上它都有愉悦的感觉,有时候是边跑边跳去学校,这个时候胸前的红领巾就会就会随着秀玲的跳动微微飘动,那时候,她们一般是在每次在学校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或大的节日才戴,一旦回到家里,就用清水洗了,等到半干不干的时候,秀玲把它叠好了,保存到一个柜子里一个地方,等到下次取红领巾的时候,它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她们家住的房子,夏天非常潮湿,有潮虫,尽管秀玲把红领巾洗的干干净净后叠好了,可能那时候还小吧,也不太懂如何保护好纯布料做的红领巾,在红领巾没有完全干透,就叠起来了,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老师要求戴红领巾,秀玲于是把红领巾取出来,手里拿着叠的方方正正的红领巾带到学校,秀玲忘了那次搞什么活动了。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也到秀玲学校参加活动了,其中一位漂亮的女老师看到秀玲的红领巾叠的好而整齐,可能是出于好奇心吧?就顺手拿过去打开看一看,刚拿到手的时候对旁边的孩子说了一句:你看人家这红领巾叠的这么平整,还挺干净。等打开一看,结果发现在红领巾大角那有一个虫卵,因为叠的时候是对角叠的,让虫卵钻了空子。于是一旁的一个老师跟秀玲玩笑说:你看你那么爱护红领巾,可你没有保护好,你虽然叠的那么整齐,可是你怎么让红领巾里窝藏一个大虫子呢,听到这话,秀玲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当时秀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羞愧极了!一来在外校老师面前露了丑,让秀玲痛心的是感觉对不起自己的那条红领巾,那个虫卵不当不正,就在红领巾钝角正中间,本来秀玲是爱护红领巾出名的,没有想到弄巧成拙了,红领巾上面藏了个虫卵。老师讲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红旗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她知道自己三叔李兰金就是烈士,可自己怎么能让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领巾上长虫子呢?其实,老师说的是玩笑话,那时候秀玲还小,听不出来,觉得老师说到话深深刺中秀玲的心,顿时自己觉得羞的不行了,脸都不知道该往那搁了,心慌张的很,无所事从,现在想想估计是老师在开善意玩笑的。

    自此以后,秀玲每次戴红领巾回家后,都把红领巾洗干净了,然后把红领巾晾干叠好后在收藏,放好,再次打开后一定仔细看看红领巾里面有没有虫卵,还好以后再也没有发现红领巾上面藏有虫卵。

    去年秀玲随着“平山团”后代们回去一次平山老家,,参观了许多抗战年代老革命家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很深,非常受教育。她们也去了河渠希望小学,也是少年军校。当少先队员在秀玲的脖子上给自己系上红领巾的时候,她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看到孩子们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笑脸,又看到自己胸前重新展现的红领巾,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童年的许多往事就像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秀玲的眼前。但是让秀玲触景生情还是胸前这条红领巾,秀玲真希望能够天天戴着红领巾!不光能回忆美好的童年,它还能让自己时刻记得: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懂得珍惜。

    (七)段继文叔叔对少先队员寄语

    秀玲: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感慨颇深,区区一件小事时隔几十年还记得那么清楚,令人感佩!文章通过微信开篇一张带红领巾的图片,追朔到拍摄过程涉及到的场景乃至寻找摄影人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你对奶奶的爱,对戎妈妈这位革命老前辈的怀念与敬仰!

    告诉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今天來之不易,永远记住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來的,应懂得珍惜! (段继文)

图一:老照片,戎冠秀孙女李秀玲戴红领巾背枪的照片,摄于1965年,现用于微信头像的照片(微信头像上看不出枪头)。

老照片,戎冠秀给孩子们讲述抗战的革命故事,也是段继文摄影。

段继文给毛泽东主席的摄影作品

段继文给邓小平主席的摄影作品

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段继文叔叔和李德生将军

老军嫂李秀玲(右一)和史光柱等英雄模范们在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

老照片,戎冠秀和少先队员在一起,李秀玲提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永乐:烈士永生(图)
·下一篇:无
·特稿: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段继文的故事(组图)
·特稿: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段继文的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
贾葆臻、贾博雅: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
特稿:纪实文学:老军嫂李秀玲和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
振兴发展中医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
陈永乐:烈士永生(图)
特稿:烈士永生(图)
流沙江:井冈山诗情(组诗三首)
特稿:井冈山诗情(组诗三首)
崔俊田、徐晓东:抗日名将包森的名医王克俭(组图)
特稿:抗日名将包森的名医王克俭(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