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杨文忠:毛主席转战陕北(二)
2014-03-13 11:14:51
作者:杨文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36)战争正按毛主席的部署进行,可志大才疏的胡宗南,还在做着他那把我军挤在榆林、米脂、佳县之间的狭小地区,逼我背水一战的美梦。他发出命令,一定要刘戡、董钊在十五日会师绥德,整编三十师星夜兼程去解榆林之围。钟松这个多次受过胡宗南嘉奖的亡命之徒,为了抢占头功,竟然离开大道,抄近路进入茫茫沙漠,绕过我阻击部队,今天已经从横山以北涉过无定河,到了刘家嘴,距榆林不足百里之遥了。
    根据新的情况,毛主席在李家崖,对我西北野战军的行动作了新的部署。
    月明星稀,秋风飒飒。队伍沿着大理河川道,继续往东行 绕过一道河湾,毛主席忽然问阎长林:“现在几点了?” 阎长林打开手电看了看表,回答:“凌晨两点五十分了。”
    主席听了说:“好!我们的部队已经撤离榆林战斗了。”
    这位警卫排长当时还不晓得毛主席根据瞬息万变化的局势制定的新的歼敌部署,对我军撤离榆林感到十分意外,全以为自己听错了,便凑近毛主席,疑惑地问:“主席, 咱们的主力撤出榆林战斗了? ” 
    “我们要选择有利时机,打他的援兵!”黑夜里,阎长林虽然看不到毛主席的面容,可他听得出来,毛主席的语调是那样的坚定:“这一下,敌人的阵势就乱了。”
    阎长林后来才知道,由于董钊、刘戡正在加紧向绥德靠拢,钟松部提早逼近榆林,我攻城的准备工作尚未完全就绪,但调动敌主力北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争取战场上的主 动,毛主席命令我军在钟松赶到榆林之前骤然撤离榆林,有意骄敌致错,然后寻机将其歼灭。这时他才明白:“噢,撤离榆林是为了给敌整编三十六师挖掘坟墓啊!”

    (137)8月1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住在离绥德城不到十里的黄家沟村。整整一天,电报电话不断。先是我西野指挥部报告,一、二、三纵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撤出榆林之后,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了;接者从佳县传来消息,我一部分后方机关为了制造迷惑敌人的假象,已 经按照毛主席的部署,在黄河边上开始作渡河佯动。敌整编 三十六师进抵榆林的情报,也很快传来了:钟松接到胡宗南 发来的“援榆有功”的嘉奖令,趾髙气扬,大吹其行动神速, 共军“不堪一击”而“仓惶窜逃”,拍着胸脯狂妄地叫嚣: “我钟松要一战结束陕北战争! ”
    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司令,认真地商讨着下一步 的行动计划,窑润里不时传出充满胜利信心的笑声。
    太阳下山了,坎事员老高刚生着火准备给首长做饭,骑兵侦察员向支队司令部报告:刘戡率二十九军沿大理河东来, 已经离黄家沟不远;董钊的整编第一师、第九十师也已过了清涧,正向绥德猛扑。任司令忙来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决然地说:“敌人是快速部队,我们也是快速部队,我们要赶过敌人。”
    任司令问:“是不是马上出发?”
    毛主席一边收拾文件,一边点头说:“好!立刻出发!”没有来得及吃晚饭,部队就东进了。正行走间,炊事员 老高提着饭盒,气喘咻咻地从后面赶了上来,拦住毛主席的马头说:“主席,吃点饭再走吧!”他总算抓紧部队在黄家沟的集合时间,拌了些圪瘩汤。毛主席看了看老高,又招呼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说:“既然做好了,请大家都来吃点吧!”
    蹚过大理河, 转过山城,队伍来到了无定河西岸。无定河水哗哗地向 南流去,九孔大桥横跨河上,将东西两岸连接起来。毛主席正要跨上桥头,警卫团的一位排长跑来向毛主席报告,说他们已经把坑挖好,埋上炸药,只等部队一过,马上就把桥炸掉。
    毛主席认真地听完了他的报告,和蔼地说:“炸掉容易, 建设就难了。桥,敌人走,我们也走嘛。他们只是暂时走走而已;我们可是永远地走哇!”
    “毛主席想得多么深远啊,毛主席对陕北的一草一石是 多么爱惜啊!”那个排长心里一热,两腿一并给毛主席敬了礼,回答道,“主席讲得对!” 一 转身走去了。

    (138)毛主席路过绥德县城时,骑在马上 一边走,一边眺望夜色中的古城。这座城市座落在雕鹰 山上,山下的平川里铺展着宽阔的街道。从秦代开始,这里 一直是军事重镇,秦代的大将蒙恬曾在这里守镇戍边。抗曰 战争以来,这里是陕甘宁边区很繁华的大城镇。可是遭到蒋胡匪军的铁蹄践踏,如今却是一片荒凉。举目一望,到处是残垣颓壁。市民百姓早已转移一空,看不见火光灯影,听不到鸡叫狗咬。毛主席吊古思今,默默地沉思:推翻了蒋家王朝,一定叫这座古城焕然一新。战士们踏着瓦砾石块前进,气得 咬牙切齿:这笔债迟早要蒋介石、胡宗南还清!
    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迈步跨上无定河大桥,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抢在董钊、刘戡的前面赶过了绥德,沿着咸榆公路向北挺进……

    (139)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8月13曰 晚上赶在敌人前边过了绥德以后,顺着无定河西岸的咸榆公路北进,第二天在米脂县南面拐进路东的一条山沟,星斗满天的时候,到了一个叫井家坪的村子住了下来。
    打前站的同志提早进村到井生海家联系房子,说是九支队的首长要在这里住。井生海心里一动:“莫不是毛主席来到这塔?”这个贫农后生前几年曾在延安杨家岭打过防空 洞。有一次毛主席到工地视察,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工队的民 工。更使他难忘的是,毛主席到防空洞里边视察时,是他提 着马灯给毛主席带的路。自从胡宗南占了延安,他整天为领袖的安全担忧;听说毛主席还在陕北,他又日夜盼望领袖能来这山沟沟。刚才联系房子的那位同志一说,他就猜会不会 是毛主席来呀,因为他每天睡梦里都想着要见见自己的领袖呢!
    小伙子赶忙腾窑、扫院,焦急地坐在院前的石床上等着。 庄户人快睡定的时候,几个警卫员族拥着一位首长,正从沟底往硷畔上走。月光下,井生海渐渐看淸楚那位首长魁伟的身躯,广阔的前额,和一双焖焖有神的眼睛。他浑身一 热,激动的差一点叫出声来一一 “呀,真是毛主席!”
    井生海掉转身,几步跑回家里,急急火火地对父亲说:“大!你猜盛咱家的首长是谁?是毛主席呀!”
    井老汉一听,丢下手里的生活就往外头跑,只见毛主席已经进了院内,正在拍打身上的尘土。毛主席看他后,微笑着向他打了个招呼,他高兴极了。

    (140)井老汉向前走了两步,仔仔细细的把毛主席看了个顶真。然后, 向毛主席问道:“首长,您说胡儿子来了来不了?这伙害人 的孽虫一来,咱老百姓就该倒灶了。”
    毛主席幽默地说:“胡宗南来是来呀,不过来是给咱送枪炮的。”井老汉一听,嘿嘿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接着问井老汉:“老乡,你怕不怕胡宗南呀? ”“有毛主席在陕北,不要说是胡儿子,就是蒋该死来, 咱也不怕!”井老汉气壮声朗地回答。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141)毛主席的到来,使井生海一家人沉浸在无比激动和幸福之中。井老汉挑亮麻油灯,一家人盘坐在炕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啦着见闻和心里话。井生海给害伤寒病的婆姨和侍候女儿的老丈母娘,又讲起了他给毛主席带路看防空涧的情景。他讲完之后,反复安顿婆姨:“你今晚可要忍住些疼痛,悄些呻唤,千万不要惊动毛主席呀!啊? ”
    谁知就在当天晚上夜静更深的时候,井生海婆姨的病情突然厉害了,神志昏迷不醒,牙关紧闭,四肢阵阵抽搐,生命已经垂危了。
    井家父子急得团团打转,井生海的老丈母娘看着即将放命的女儿,终于忍不住悲伤,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当时,毛主席还在工作。隔壁窗里的哭声传来以后,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让身边的卫士通知警卫员去看看。毛主席听了回报,随手拿起铅笔写了—个便条,命令警卫战士马上送到卫生队,立即抢救病人。

    (142)医务人员极尽全力,鸡叫时辰,终于把病人抢救过来了。病人的老娘一只手 抚摸着死而复生的女儿,一只手不停地撩起衣襟子揩脸上的泪水,喃喃地说:“马到临崖,来了大救星。女子,是毛主席 救了你的命啊! ”
    病人嘴唇颤抖着,泪花在眼眶里打着旋,顺脸颊流了下 来。从来轻易不掉眼泪的井生海,大颗大颗的泪珠,也朴簌 簌地象断线的珠子似的滚下来。井老汉从心底涌起一股又一股的热浪头:“咱受苦人,咋样才能报答大救星的恩情呢!”

    (143)8月15日,敌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两路主力,在绥德刚刚会师,就接到胡宗南的紧急命令:共军撤退榆林,仓惶逃窜,势将东渡黄河,正是乘机一举包围歼灭,或将其逼下黄河,半渡而击的最好时机,钟松已于昨日,离榆林经归德堡南下,你两军兵力除整编第一师留驻缓德机 动外,其余全归刘戡指挥,马上分路向佳县方向推进,一战取胜。

    (144)敌人又上钩了!情报送到井家坪的时候,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 志,互相看着,发出了阵阵欢笑。毛主席说:“好哇!敌人 可以不吃不睡,我们也可以不睡不吃,走!”

    (145)部队离开井家坪,朝我军主力集结的方向疾进。 毛主席要亲临前线,指挥一场消灭蒋胡匪军主力的战斗!        出发不多久,毛主席就在马上打了个盹,他立即下了大 青马,和大家一起步行。警卫战士看了,心里象针扎一样难 过。长途行军以来,已经整整半个月了,毛主席为了谋虑、
    指挥全国和陕北的解放战争,呕心沥血,很少休息。一天五、 六十里路程,已经够劳累了,每到一个宿营地,战士们还能 轮流睡一会,可毛主席总是不等卸下马褡子,就开始办公, 批阅电报,起草指示,通宵达旦地操劳着。有时连吃饭的功夫也挤不出来,端起饭碗,手里还是不离文件。今天看到毛主席劳累得差点从马上跌下来,警卫战士怎么能不心疼呢 他们把担架支起来,一定要请毛主席坐上去。
    毛主席笑着说:“怎么?又让我上担架?坐担架可不是 好事情啊。”
    阎长林恳求说:“主席,你太累了,同志们都愿意抬呀!
    毛主席坚决地说:“你们愿意抬,我可不愿意坐。”说罢,径直朝前走了。
    警卫战士收起担架,正准备赶上去继续说服毛主席,后面忽然报告:“周副主席病了! ”
    毛主席听了一怔,急忙收住脚步,转回身去问明了情况, 指示警卫战士: “快拿担架去抬周副主席! ”
    抬担架的杨战竞、李尔庭等,闻声向后面跑去,赶到眼 前,见周副主席流鼻血的老病又犯了,这也是过度劳累了 啊!他们急忙撑开担架,请周副主席快往上坐。可是,周副 主席怎么也不肯,他一边用棉花往鼻孔里塞,一边摆着手说:“你们快去照顾主席,我不要紧,过一会儿就会好的。”战士们那里肯依,再三说明这是毛主席叫来的,周副主席才勉 强被扶上了担架。
    杨战竞和李尔庭几个战士,抬着周副主席,边走边想:“这副担架可真难得用一回呀! ”
    还是在清涧县枣林沟的时候,中央警卫团考虑到陕北山路崎岖,许多地方不能骑马,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担架班,选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行军时扛着担架,走在毛主席身 边,准备随时让毛主席坐卧。可是一路上,毛主席领上部队 不知翻过了多少高山,跨越了多少沟河,无论怎样艰难苦 累,战士们磨破嘴皮,连一次也不肯坐。在小河的时候,还 叫把担架班解散了。这次行军中,支队和警卫团的领导,怕 首长们过度劳累,仍然让新编到警卫班的杨战竞、李尔庭几位战士,扛着担架,跟在毛主席左右。可是半个月来,毛主席还是一次也不肯坐。今天,毛主席累成那个样子,战士们 把担架打开了,他仍然不坐。可一听说周副主席病了,就马 上下令用担架去抬周副主席。毛主席对自己的亲密战友是多么的关怀啊!当担架赶上毛主席时,周副主席硬要下来步 行,毛主席连忙把周副主席按住,扶着担架走了一程,然后 对战士们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们的担架到底用上 了。这叫做有备无患。”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

    (146)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这两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 友谊,早就给警卫战士和工作人员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象。就说前几天吧,部队在大雨中行军,毛主席连披的棉妖 都湿透了。到达子洲县巡检司时,天已经黑得象一面锅底, 雨还在唰唰地下着,村子里连一盏灯火都看不见。战士们好不容易在路边找到一间小房子,请毛主席先进屋去避一避 雨。毛主席见周副主席还没来到,赶忙派战士去接,他一直 在大雨中等候。不管战士们怎样催,也不肯一个人先去避雨。一直等到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一起来了,才互相谦让着,走进小房里。
    毛主席关怀、爱护周副主席,周主席对领袖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在艰苦的转战途中,每到一地,周副主席总為是亲自安排毛主席的住宿;每隔两天,就要摸一镆毛主席的被褥潮不潮。为了分担毛主席的重任,照顾毛主席的身体,周 副主席是部队最忙碌,最辛苦的人,事无大小,都要亲自安排、布置、检查,他往往睡得更晚,起得更早。毛主席休息 的时候,除了有特急电报,周副主席总不肯惊扰毛主席。他自己经常是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会被秘书叫醒几次。前线发来的战况报告,如有新出现的情况和地名,周副主席为了使 毛主席能集中精力考虑战略决策,总是亲自加上注释,附上小图、再送给毛主席阅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周副主席也 总是细心观察,想尽办法使毛主席减轻劳累。
    前几天的一次行军途中,由于睡眠实在太少,毛主席显 得十分劳累。周副主席看见了,忙走到毛主席身边,和毛主 席啦着话,想法赶走毛主席的倦意。两个亲密战友走着说着, 说起了毛主席在延安跟余光生同志学英语的情况。这时,一 个警卫战士问:“周副主席,你在外国住了那么长时间,一 定会说不少的外国话吧? ”
    “会说一些呀。”周副主席风趣地回答。
    “请副主席说几句给我们听听。”一个战士要求说。
    “好啊,”周副主席浓黑的眉毛—抖,问.“说句什么 话呢? ”
    一个战士看见河滩里种着花生,灵机一动问:“花生咋说呢?”
    周副主席敏捷地脱口而出:“剥了皮儿吃。”
    几个警卫战士眼睛忽闪着刚要张嘴学说一遍,只见毛主席大笑起来,笑得战士们莫明其妙。毛主席一边笑,一边给 大家解释说:“你们想想,花生不是先剥了皮,才能吃吗!”
    战士们一齐大笑起来,有的笑得泪花儿直转;有的笑得前仰后合。
    一个战士好容易忍住笑声又问:“周副主席,水壶怎么 说? ”
    周副主席随口又说:“水壶么——揭了盖儿喝! n
    又爆发了一阵欢笑。
    随着战士的发问,周副主席说帽子叫“盖发儿”,鞋子 叫“挨地儿” ……笑声阵阵不息,毛主席的倦意被周副主席 诙谐的“外国语”赶跑了。
    部队翻过一架大山,从张家岔下到米脂东沟,又顺沟向 东北前进。战士们望着走在前面的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 友,只觉得心情豪爽,脚底生风。点灯时分,到了米脂、佳县交界的陈家岔。
 
    第三部分

    (1) 佳县的神泉堡、阎家峁一带,距敌人盘踞的榆林比较很近。为了避开榆林守敌在背后捣乱,给毛主席找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更好地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中央机关决定向米脂县的杨家沟转移。转移     前,中央机关的番号已改为“亚洲部”,中央警卫团改称“亚洲部”三团。
    194年11月20日,毛主席率领“亚洲部”和三团 从佳县阎家峁出发,在乌龙铺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来到米脂县申家硷村。毛主席住在贫农申喜红家里。

    (2) 申家硷村民,热烈欢迎“亚洲部”的同志们到来。“亚洲部”和三团的同志一进村,顾不得吃饭和休息,就忙着帮助老乡们担水、扫院。乡亲们看到亲人们行军一天 实在辛苦,一再阻拦,和战士们争夺桶担和扫帚。但是再怎么也挡不住、夺不下。一会儿,担得家家户户的水瓮满满溜溜,院子里和村子里的大路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乡们心里实在感到过意不去,连忙让亲人们到窑里坐。孩子们高兴地围住解放军叔叔,闹着叫给他们讲打胡儿子的故事,大人们向亲人们控诉着蒋胡匪军的暴行。

    (3) 贫农的孩子申生前,今年才十二岁,个子不高,红扑扑的小脸,一对机灵的大眼睛,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非常天真活泼的孩子。他很快就和住在他们家的解放军叔叔混熟了,交上了朋友。他摸摸叔叔们的枪,看看叔叔们装得鼓囊囊的子弹袋和手榴弹,感到样样东西都稀罕的不得了。他跑前跑后,领着叔叔们借家具,找村干部,还拉着马顺到河边饮水。他听大人们谈论,离他们家不远的申喜红家住着一位大首长,便髙高兴兴地跑去看望。
    他好奇地走到毛主席住的窑门前,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长,坐在炕桌边,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很厚很厚的书。
    毛主席抬起头,慈祥地看着他,微笑着把他叫进 门,叫到炕沿跟前,拿出饼干让他吃,并用那温暖的大手,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问:“小孩,你几岁了? ”“十二啦& ”“念书没有? ”“念过两年,自从来了敌人,学校就停办了。”毛主席听了后,笑着对他说:“敌人已被咱们打跑 了,再不会来了。学校很快就要开学,你要好好念书呀!”“嗯。”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听着毛主席爽朗的笑声,看着他那慈祥的笑脸,心里感到这位首长真可亲。他多么愿意在首长跟前多待一会儿呀!但是,天已黑 了,便回过头往外走。临走时,毛主席又给他手里塞了几块饼干,还微笑着向他招了招手。
    晚上,住在他家的解放军叔叔,给他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高粱米干饭。叔叔们见他还光脚片走路,又挑了一双 小号的粗布军鞋给他送来。他的父母对送鞋的战士说,“你们整天行军打仗,留下自己穿吧!”那位战士好象没听见,弯下腰亲自把鞋给他穿在脚上。还笑盈盈地对他的妈妈说:“有点大,你再费心给收拾一下吧!”战士跨出窑门以后,他妈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给他在鞋头子里 填了些棉花,缀了一双鞋带。
    他穿上解放军叔叔给的鞋,心里热乎乎的,喜得合不拢小嘴,不由得又跑去看望那位亲爱的首长。但是,当他走到毛主席的门口时,警卫战士向他摆了摆手,并亲热地弯下腰在他耳边低声说:“小朋友,首长很忙,不要去打搅 他了。”
    他听话地走到窗子下边,踮起脚向窑里望去。只见首长正坐在一盏油灯前,专心致志地看那本厚书,不时地用铅笔在上边写划着。他那高大魁梧的身影映在窑掌的墙壁 上,随着灯光的跳动,越来越大了。
    第二天早晨,申家硷军号嘹亮,人欢马跃,部队要出发 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站在硷畔上、路边上欢送亲人。申生前在离毛主席不远的一位解放军叔叔面前站着。那位叔叔伸开双臂把他紧紧地抱在胸前。毛主席看见满意地 笑了。
    毛主席给申生前的饼干,他吃了很长时间,每次都吃那么一点点,但他都感到透心的甜……

    (4)毛主席就要走了,这时,当年在延安做过工见过毛主席的人们惊喜地说:“毛主席!”“毛主席!”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日夜想念的伟大领袖,回想起一天来毛主席和他带领的队伍给群众做的一件件好事,心里更加留 恋难舍。
    忽然,天空中传来了讨厌的飞机声。乡亲们非常着急,但当他们看到解放军战士秩序井然地就地肃立,毛主席镇定自若地站在部队中间,对敌机轻蔑地谈笑时,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敌机过后,乡亲们提到喉咙上的心放了下来。他们长时间站在村口,留恋地看着毛主席步行到后沟,跨上了大青马,和战士们一起踏上了征途。

    (5)贺龙同志在晋西北,听说毛主席经常连小米饭也吃不上,更缺少菜蔬,难过得流了泪。十二月会议之前,他专门买了些毛主席喜爱吃的腊肉等食品,派人送到了杨家沟。

    (6)汪东兴同志接到贺龙派人送来的腊肉,马上高兴地吩咐坎事员老高和老周:“快给主席做些。”
    中午,一小盘炒腊肉端到桌上。毛主席看了看,对警卫员说:“叫老周来!”
    一会,老周笑眯眯地走来了。毛主席指着腊肉问“这是哪里弄来的? ”
    老周说明是贺老总专门派人给毛主席和首长们送来的。毛主席听了点了点头,又问:“谁叫你炒的呢?” ^
    “汪副参谋长。”老周照实说了。
    毛主席说:“好,你去忙吧。叫汪东兴同志来一下。”
    很快,汪东兴同志来了。毛主席指着桌子上的腊肉,问:“是你让做的吗? ”
    汪东兴同志回答:“是的。主席近来生活很苦。”
    毛主席听罢汪东兴同志的回答,十分严肃地说:“你算过这笔账没有?这盘肉能买多少黑豆?大家都吃黑豆饭,我 怎么能吃肉呢?
    汪东兴同志感动地说:“大家苦,主席也……”
    毛主席没等汪东兴同志说完,就接着说:“不,我不苦,有人比我辛苦的多。”他沉思了片刻,又耐心地说:“你是做党的工作的,遇事应该考虑周到不能脱离群众。有了困难,应该共同承担。你们叫我吃得好一些,可是没有想想,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 ”
    毛主席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使汪东兴同志心里更加难过。他想,自转战陕北以来,毛主席始终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打仗,生活是够艰苦的了。越是在困难的关头,毛主席越是惦记着战士和群众,从不考虑自己。但现在贺龙同志好不容易送来了一点毛主席喜爱吃的腊肉,不管怎样一定要叫毛主席吃了。因此尽管毛主席批评,他仍然劝说道:“主席快吃饭 吧!饭菜都快凉了。”
    毛主席坐下来,态度还是那样严肃,再三提醒说:“以 后可不能再干了,再这样,就要罚你晒太阳罗。”
    汪东兴同志笑着说:“以后我一定记住。”
    “好!”毛主席满意地说。忽然,他像记起了什么,又对汪东兴同志安顿说:“剩下的腊肉再不要做了,留下我还有用处。”

    (7)陈毅同志从华东解放区到杨家沟参加中央十二月 会议来了。毛主席正在办公,一听说陈毅同志来了,立即起身走出窑洞迎接。这时候,陈毅同志已经进了“新院”的大门。毛主席下了石台阶紧走几步迎了上去。陈毅同志连忙上前行了军礼,两只手紧紧握住了毛主席的手。毛主席把陈毅同志仔细端详了好久,愉快地说:“路途这么遥远,你辛苦了!”
    陈毅同志紧握着毛主席的手久久不放,显得一点也不疲 劳的样子,爽朗地笑着说:“还好,虽然远点,但不是骑马,就是坐车,也不觉得累。”他边说边关切地打量着毛主席,半晌又说:“这一年主席可苦了! ” .
    毛主席笑着说:“没有什么,我的身体越来越好。”
    冬冷寒天,北风呼啸。两个人站在院子里亲热地交谈了 好一会,陈毅同志提醒说:“主席,还是进屋去吧,当心着凉!”
    毛主席领着陈毅同志进了窑洞,招呼陈毅同志坐下后:, 说:“你来得正好,我还给你留着一块腊肉呢!” \
    陈毅同志见毛主席精神这么好,心里十分高兴,也笑着说:“我还给主席带来几筒罐头呢! ”
    毛主席一听,大笑起来,说:“好啊,咱们来个会餐。” 回头对警卫员说:“叫老周把那点腊肉全炒上,款待陈毅同 志。”
    这盘腊肉是毛主席自转战陕北以来头一次吩咐多炒的一个菜。

    (8)毛主席率领“亚洲部”和三团的全体指战员,于11月22日,来到米脂县的杨家沟。
    杨家沟是米脂县城东四十里外的一个较大的山村,也是驰名陕北的一个地主庄园。这里不通大道,偏僻安静,容易保密,窑房又多,便于长时间居住和召开较大的会议。毛主席骑着大青马从后沟里出来刚到杨家沟村口,就被曾在延安参加过修建中央大礼堂的木匠王应明认出来了。他髙兴地招呼上村农会负责人姬和亭,赶忙前去迎接。一见面,毛主席就 问:“胡宗南进攻这里,群众的损失一定不少,眼下困难很大吧? ”领袖鞍马未卸,就问寒问暧,王应明和姬和亭深受感动。
    区乡干部把毛主席引到“扶风寨”上的“新院”里。这是一个曾经留学日本专学建筑的地主还未全部修成的一座新 院落,座落在杨家沟西面的山峁上。院子的东南面是十多丈高的立崖,西北靠一座山峁,山峁上面筑有围墙和堡垒,只 有东面有一条用石头砌成的盘山小路直通“扶风寨”口。院内一线九孔窑洞,东头三孔是纯粹陕北式的拱形窑洞,西头三孔是带有现代特点的平房式的窑洞,中间三孔是中西式相结合的容洞。窑面用一色细凿的石头砌成,窑顶有八条精雕的龙头托着飞檐,窗上全安着玻璃,十分坚固壮观。因为主要建筑有别于陕北的拱状窑洞,显得新颖别致,富朋堂皇。主人为了显示其威风,特意起名“新院”,而且把这两个字用一块根漂亮的石头镌刻在院子的大门楼上。这座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起来的“新院”,过去,劳动人民连大门也不得进。如今,赶走了胡宗南,“新院”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 把自己的领袖迎来住到这里。
    毛主席一到这里,看了看这座院落,用他那根带了半年多的柳条棍,指着窑房、院墙笑着说:“这家地主,不但会剥削人,会享福,还懂点军事常识。你们看,他多会选择地形。如果没有现代化武器,单凭土枪土炮,还真不容易攻进来呢! ”
    几个警卫员轻蔑地说:“别看地主势力大,可就是胆子小。”
    毛主席又说:“压迫人的人,总是什么都害怕。不仅怕土匪抢劫,主要的是怕穷人造反。”毛主席顿了顿又打趣地说:“不过也算他做了一件好事,盖了房子,我们来办公, 比他吃光了好得多。”
    毛主席住在杨家沟以后,不断收到前线传来的更加振奋 人心的好消息。
    在毛主席关于“举行全国性的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鼓午下,我刘邓大军又经过三个月的艰苦作战和紧张的地方工作,克服了没有后方、缺粮缺衣等无数困难,在大别山打开了局面,站住了脚跟,建立了三十三个民主县政权,创立了颚豫、皖西、桐柏、江汉等根据地。陈粟大军胜利挺进到豫皖苏边区,击破了陇海线徐州至兰封段,先后收复和解放了二十余座县城,发展了豫院苏解放区,孤立了敌人的战略要点开封和郑州。太岳兵团在陈赓同 志率领下,横扫豫西及豫陕边境之敌军,解放县城三十余座,建立了豫陕鄂和陕南根据地,完全孤立了敌豫西重镇洛阳,并威逼潼关。三路大军象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纵横驰骋 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淮河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歼灭敌军十九万余人,创立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毛主席制定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计划,已经胜利实现。于此同时,我内线作战部队,也展开了全面进攻。彭德怀、习仲勋等同志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追击落荒南逃的胡宗南匪部,岔口一战,歼敌四千余人,接着又打了黄龙、延清两个攻坚战,歼敌一万五千人,活捉了敌七十六师师长瘳昂。徐向前同志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协同西北野战军一部,攻克运城,歼敌一万三千余人,整个晋南,只剩临汾一座孤城。许世友、谭震林同志率领的山东兵团向胶东 之敌发起攻势,收复了十余座城市,歼敌六万余人,改变了整个山东局面。聂荣臻等同志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在攻克石家庄后,已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同志领导下,发起的秋季攻势,收复城市十五座,歼敌六万九千余入,将敌在东北的主力压缩在四平、沈阳、营口、锦州的狭小地区。
    我军在外线和内线各个战场上的攻势,把将介石在美国主子的参谋下布置的阵势全盘打乱了。—年之中,他连续撤换了郑州的刘峙、徐州的薛岳、苏北的吴奇伟、鲁南的汤恩伯、豫北的王廉仲、沈阳的杜聿明、熊式辉和北平的孙连仲 等前线指挥官,连参谋总长陈诚也革职不用,自己赤膊上阵,代替陈诚担任全局指挥,但仍然无济于事,而且失败得更惨。在我各路野战军的猛烈进攻下,祸国殃民的蒋介石, 被迫在全国范围内转入了防御。

    (9)面对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全国的解放战争、土地改革、 工商业政策、统一战线、整党整军、新区工作等许多重大决策,都急待党中央制定,毛主席决定在杨家沟召开一次中央会议,专门讨论这些问题。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敬爱的领袖 又度过了多少个紧张、繁忙的日日夜夜啊!
    12月25日,会议正式开始了。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负责同 志,都聚集在“新院”下边的一个大厅房里,听毛主席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毛主席昂首挺胸,站在会场中间的一张桌子旁,用炯炯闪亮的目光,把大家看了一遍,一开口就庄严宣吿:“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会场上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毛主席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毛主席的演讲,毛主席在报告中,总结了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各方面的经验,对于党在革命战争转入进攻阶段以后需要解决的作战方针、土地改革、整顿党的组织、经济政策、革命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深刻的论述,还提出了建军史上有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几个小时过去了,毛主席越讲越有劲,同志们越听越入神。在报告的最后,毛主席激情昂扬地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号召:“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党中央会议热烈讨论了毛主席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 这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建立新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志们表 示,一定认真传达好毛主席的报告,并在实践中严格遵照实施,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国革命的灿烂曙光。
    会议紧紧凑凑开了三天。闭幕以后,各地来的同志纷纷返回战斗岗位,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去了。
    西北野战军传达贯彻党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召开的高级干部会,就在杨家沟小学的大教室里举行。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司令都参加了会议,并且讲了话。毛主席在讲话中总结了一年来西北战场的作战经验,肯定了人民解放军用“ 诉苦”、“三查”方法进行新式整军运动的重大意义,号召开展冬季练兵运动,消灭胡宗南匪军,夺取新的胜利。周副主席作了《战争形势的报告》。他不但以精确的数字,说明了蒋介石军队的兵员补充、粮秣供应、军工生产等等方面的困难,揭露了美蒋矛盾,而且对我军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对将管区人民的斗争,对我军的建设,对战争的进程以及作战原则,都作了精辟论述。周副主席信心百倍地指出:“只要我们掌握好政策,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作,我们一定能胜利!”任司令弼的高血压病又犯了,前不久血压伍高到二百以上,但他忍着病痛,在会上作了土改问题的报告。任司令用大量生动的材料,说明“左”倾错误给土改运动造成的危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斗争地主和正确对待中农、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的政策和策略,要求各解放区坚决按照党的政策,把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全党、全军和解放区的各族人 民,认真学习、贯彻十二月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了整党、整军和土地改革运动,大大加强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军队和人民的思想觉悟,有力地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向前发展。

    (10)党中央十二月会议开幕的第二天,恰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五十四诞辰。从各地来到杨家沟的中央委员和军队、地 方高级干部,都想趁这个机会庆贺一番,一则是给毛主席祝寿,再则让毛主席好好改善一下生活。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 员特别拥护这条建议。早在两个月前,毛主席到佳县白云山看戏时,有的同志曾向毛主席提出过:“主席啊!今天是十月二十二日了,离你的寿辰不远啦!我们准备给主席作寿呢!”同志们觉得沙家店战役胜利结束了,全国也转入反攻了,应该给毛主席庆贺庆贺生日,都高兴地说:“是啊!我们早就等着吃寿面了。”“主席,这回可是乐上加喜哩!”……但毛主席笑着说:“别开心了,延安都丢了,还作什么寿哩! 就是到全国胜利了也不要作寿啊,作寿不会使人长寿的!”当时主席没答应。但这一次情况特殊,又有这么多首长说服, 他们认为毛主席一定会答应的。于是,便乐呵呵地忙着准备 去了。
 
    (11) 可是,这一次毛主席还是没有答应,他扳着指头给大家讲了三条理,: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 应该念纪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群众都缺粮食吃,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多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更用不着祝寿。讲过这三条理由之后,毛主席又作了三条规定:一不许请客吃饭,二不许唱戏,如杲有剧团,就演给老乡们看;三不许开大会。
    毛主席的话入情入理,谁听了能不为伟大领袖这种崇高的革命品德所感动呢?同志们只好把已经张罗开了的庆祝活 动的准备工作停来。
    12月26日那天,毛主席比平日更加繁忙。他主持党中央会议,听取大家对《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讨论 意见;他找各地的负责同志谈话,询问他们那里的战争、生产和群众情绪等情况,征求每一个人对土改政策和形势发展 的看法……两顿饭照样还是粗粮素菜,在卫士小李的再三催 促下,才抽空吃了下去。
    晚上,贺龙同志带来的晋绥平剧团在杨家沟演戏。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戏台搭在村子中间的坪地上。还没有开演,附近几个村庄的老百姓就在台前坐下了一大片。毛主席看了 非常高兴。他不让警卫员给他在前边摆椅子,每逢遇到这种 场合,他总是深情地对警卫人员说:“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 可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却被剥夺了。现在咱们自己的剧团演出,应该让群众好好看,让群众坐在前边看!”
    晋绥平剧团的《恶虎村》、《六月雪》演得很出色,不断受到群众的喝采和赞扬。毛主席搬个板凳,坐在后面,看得很认真,也不时和群众一起鼓掌叫好。演出结束后,剧团团长王一达找见中央警卫科长慕丰韵说:”“请你向主席转达一下,我们想请主席给演员们讲几句话。”
    慕丰韵把王团长的意思向毛主席汇报后,毛主席说:“好!”就邀请周副主席一起,朝平剧团住的院子里走去。
    毛主席和刚刚卸完装的演员们亲热地握手,招呼大家坐下之后,笑着说:“你们把《恶虎村》这个戏改好了,演得 也很成功!”毛主席的赞扬,给平剧团的演职人员以极大鼓 舞。大家忘记了冬夜的寒冷,坐在院子里,静静地龄听毛主席继续往下讲:“黄天霸这个人,是清王朝豢养的镇压人民的鹰犬,可是,在旧小说和旧戏里,却把他当作英雄人物来歌颂。《恶虎村》这个戏,经过你们修改后,树立了濮天雕、 濮天虬弟兄,而把黄天霸作为批判人物,这一改动,改得很好。希望今后对于旧的传统戏目,都能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改革,把旧戏改造成为能够为新社会服务的新艺术。”
    毛主席讲完后,周副主席也讲了话。等回到新院的时候, 金鸡已经报晓了。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五十四诞辰,就是这样在紧张繁忙之中过去了。虽然没有搞什么庆祝活动,但却过得多么有意义、多么令人难忘啊!
 
    (12) 安龙驹是机要科的一名机要工作人员,二十来岁,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小伙子。一年前,解放战争爆发时, 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党中央支援战争的伟大号召,毅然离开了延安中学,参加了革命队伍,被分配到中央机要科。他工作特别努力,在抄译电报时,刻苦认真,一丝不苟,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因此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3) 中央召开十二月会议时,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全上有许多重要文件,参加会议的同志白天讨论,毛主席随时修改,当晚就要誊写出来,供第二天再讨论再修改。当时既没冇打字机,更没有其他印刷设备,只得由人来抄写。因为安龙驹工作认真负责,字又写得工整,这个任务便交给了他。安龙驹同志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连续好几天晚上不休息,把毛主席的报告和大会文件抄写得既工整淸楚,又准确迅速,任务完成得 非常好,毛主席和其他首长都很满意,很赞赏他刻苦认真的工作精神。

    (14)正在人们为中央十二月会议胜利闭幕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机要科的同志们突然发现安龙驹同志病了:身体消瘦,经常咳嗽,原来生龙活虎的一个小伙子,一下子变得没有精神了。经同志们多次劝说,他才到卫生队去检查。卫生队长黄树则亲自检査后,是肺结核。当时,肺结核几乎是一种不治之 症。同志们为安龙驹同志的病不安地焦虑着。
    就在这时候,有一天,译电员宋志学突然闯进门来,惊 喜地报告说:“快,毛主席表扬安龙驹了! ”
    “什么? ”大家惊奇地问。
    “毛主席派人给安龙驹送来一只鸡,表扬他的工作精神好。”
    毛主席表扬安龙驹,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大伙一齐 闯出门,向安龙驹住的窑洞跑去。
    毛主席听说安龙驹生病了,便将炊管人员专门为他改善生活买的一只鸡省下来,特意送给安龙驹。
    这是毛主席对安龙驹同志一个人的关怀吗?不!这是毛主席对整个机要工作的关怀,是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进行革命工作精神的奖励。大家记得很淸楚,在近 一年来的紧张娘苦的转战中,毛主席无时不关心着党的机要工作。行军时,毛主席总是要机要科的同志紧跟在他的后面,每到一地,毛主席又总要他们住在自己的附近。到了靖边县小河村,毛主席在百忙中又和全体机要人员一起合影留念。谁也忘不了8月18日在佳县抢渡五女河时的感人情景:情况那么紧急,毛主席宁肯自己冒险留下,却让机要人员首先 过河。日常工作中,毛主席发现一些同志抄电报时书写得僚草,随便写减笔字和不标准的标点符号,就随时教育大家糾正。有一次,他把大家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和标点符号整理在一起,又用毛笔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把正确的写法注上, 送给机要科的负责同志,叫大家以后注意,并指示对机要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保证做到及时、准确、迅速。前不久,在抄写《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时,毛主席再次亲笔批文:“一不要写减笔字,要写正楷;二不写古怪字;三标点、符号占半个字的地位;四标点符号,不要写错;五 (一)(二)(三)等字放大些。”正是由于毛主席无微不至 的关怀,才保证了机要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真正起到了毛主席、党中央“耳目”的作用。
    今天,毛主席又把自己吃的鸡送给安龙驹同志,这是多么亲切的关怀与奖励呀!给大家增添了多么大的信心和力量。但安龙驹和同志们知道,毛主席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只鸡,还要送给别人,这怎么好接受呢!安龙驹和同志们商量了一会,决定仍然退给毛主席。但当他们拿着鸡准备去退时,领导同志却说:“毛主席爱护战士的心大家不是不知道。原来我也不肯接受,但主席非叫拿来不可。并说:“你们如果不吃,他就不高兴了。”现在退回去,主席回答应吗?”于是,安龙驹同志提议,放在大灶,机要科的全休同志一起吃。

    (15)1947年11月1日上午,申家硷申余位用老斧砍柴时,斧铆滑脱,把他左脚的两个指头砍掉了。当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他昏迷了好几次。下午,毛主席刚到这 里,打前站的同志反映了这一情况。毛主席听说后,马上打发人写了介绍信,把申余位介绍到住在申家沟的中央卫生队去治疗。申余位到了卫生队,黄树则队长亲自查看了伤势,进行了精心治疗。他走时,黄队长特别叮咛说:“过 几天如果不好的话,到杨家沟来找我们,再给你换药。”
    申余位回去后,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很快就能起来走动、干活了。

    (16)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黄队长的精心治疗,使申余位全家人过意不去,便特意用五升黑豆换来了这一担香喷喷的大红 果,今天带着一家人无限感激的心情到杨家沟看望毛主席和黄队长来了。三十多里山路,他满没觉着熬累,半前晌便来到了杨家沟。

     (17) 申余位打听见毛主席住在“新院”,便一直把果子担到大门口。他向站哨的警卫战士详细说明了情况,但战士说:“首长现在正在办公,肯定不会收你的礼物。”申余位实在没办法,只好到卫生队来找黄队长帮忙。
    住在杨家沟的中央机关卫生队队长黄树则,刚给一位老乡看完病走出诊断室,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担着满满两筐陕北盛产的大红果,汗水淋淋地走到院子当中。小伙子看见黄队长,惊喜地叫道:“啊呀,黄队长,可把你寻见了!”
    黄队长赶忙走到小伙子跟前,问:“找我有什么事?”小伙子笑着反问道:“你不认得我啦? ”
    黄队长迷惘地仔细打量着这个青年人,似乎很面熟,但一下子又想不起来。
    “你大概不记了吧? ”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申家硷的,叫申余位。你还给我治过伤哩!”
    黄队长恍然大悟地笑起来:“噢,想起来了,想起来 了。”说着忙拉着小伙子的手叫回窑里去。申余位被黄队长让进窑里,把筐担放在地上,自己坐在凳子上,解下头上的白羊肚子手巾擦着汗。黄队长热情地给他倒水、递烟。关心地问:“你脚上的伤好了吗? ”
    “好了,早就利索了,做什么营生都不碍事啦。”申余位感激地说。接着他把请黄队长帮忙的事说了。
    听了申余位的话,黄队长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个忙我也给你帮不了啊!你的情意我可以向首长转达,但果子却不能收,你还是担回去好吧!”
    申余位一听着急地说:“好我的黄队长哩,你如果再不收这果子我就恼了。我那么重的伤势,要不是毛主席让你及 时给我看,我恐怕早没命了。这几颗果子你怎么能不收!”
    黄队长耐心地向他解释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有责任绐人民解除病痛,这点小事你就不必挂在心上了。”
 
    (18) 申余位见黄队长也不收他送的大红果,便蹲在地上,掏出旱烟袋,一边抽烟,一连想主意。
    就在这时,只听一位护士在门外喊:“黄队长,又来了一位老乡,
    肚子疼得直喊叫,你快去看看。”
    黄队长一听,对申余位说:“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我去看一看就来。”说着就匆匆地走出门去。
    黄队长走后,申余位赶忙站起来,高兴地提起两筐果子往炕上一倒,然后担上空筐子就走。一边走,一边心里乐滋滋地盘算:哈,看你收不收!
    过了几天,从桃镇(离杨家沟不远)赶集回到申家硷的申启才老大爷,拿着三万元边币交给申余位说:“‘亚洲部’卫生队的黄队长给你捎的,说是买你的果子钱。”
    看着这三万元边币,申余位感动得半天才说:“毛主席的军队真是天下最好的军队呀!”

    (19)党中央机关在杨家沟时,电话班就住在离毛主席不远的 一个院子里。工作之余,同志们总爱跑到院子前面那座小土山峁上向毛主席住的“新院”眺望。每当他们看见毛主席 在院子里全神贯注地踱步沉思,或深夜毛主席窑洞那不熄的灯光时,心里便闪出一个共同的念头: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太操劳过度了!他们多么想替毛主席多做一些工作,好减轻毛主席的一些负担呀!这成了全班战士的一种共同的心愿o

    (20)一天下午,班里十来个同志正坐在家里谈论如何给毛主席减轻负担的事,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同志突然走进门来,对班长彭润田说:“彭班长,主席在家里办公,有事需要我们时总是要到院子里来喊,这样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遇到刮风下雨,还影响主席的健康。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主席在家里不要出 门就能叫到我们呢? ”
    这个问题可提到同志们心上啦。的确,为了中国人民的 革命事业,毛主席日理万机,不分昼夜地在办公室里写作、批阅文件、找人谈话,随时需要找工作人员。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毛主席每次找人,都不得不到院子里喊,多么不方便呀!因此,同志们都很支持李银桥的这个建议,一致表示,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彭润田早已想过这个问题,李银桥一提,他便说“可以在主席办公室里安个传呼电铃。”
    这是个好主意,大家齐声赞成。但当时物资和条件十分 困难,自己不会制造,又没处可买,哪里去找这些材料呢? 大家商量了一阵,决定利用废旧材料改装。
    李银桥见有了办法,高兴地说:“我去请示主席,如果主席同意,咱们就动手。”说着便跑出门去。
    一会,李银桥便兴冲冲地跑来说:“主席同意了,就这 么干吧! ”

    (21) 电话班全体同志,在彭润田班长的带领下,很快行动起来。他 们跑了很多地方,翻遍了所有的废旧电话机材料,终于找到 了一个废电键和一个旧电铃,又取了一对干电池和几十米电线。材料准备好后,大伙便推选班长彭润田去安装。
    彭润田很快把外面的线路安装好,便向毛主席的办公室 走去。自转战陕北以来,彭润田同志翻山越岭,顶风冒雪,不知道为毛主席架设过多少次电话线,但那一次也没有这次 更使他兴奋和激动。他快步走到毛主席办公室门口,多么想 一步跨进门去,看看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很快把电铃安装 好呀!但他又多么不愿意打搅正在工作的毛主席。因此,他在门口略站了片刻,静了静过度激动的情绪,才轻轻推开门 走了进去。
    毛主席正在办公,—见彭润田拿着工具进来,知道是来安装电铃的,便微笑着点了点头,向彭润田打了招呼,并腾出地方让彭润田安装。
    电铃安装在哪时好呢?彭润田考虑再三,觉得毛主席整天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办公桌旁工作,所以只有把电餘安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才最好。但毛主席的办公桌本来就很小,又堆满了文件和书籍,哪有地方安装呢?他想了一会,决定安装在桌子右边紧靠墙壁的拐角处,这样既不多占地方,不影响毛主席工作,又很方便,毛主席需要叫人时,只要一伸手便可以摸到电键。他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后,以最快的速度,一会便安装好了。

    (22) 彭润田特意向毛主席报告说:“主席,以后你有事要找人,就再不要到门外去叫了,只要按一下电键便行了。”并示意请毛主席试试。
    毛主席马上站起来,高兴地伸过手在电键上轻轻地按了 一下。一眨眼功夫,李银桥便笑喜喜地跑进门来。毛主席看着他俩,爽朗地笑着连声说:“这好!这好! ”
    听着这亲切的话语,看着毛主席那慈祥满意的笑脸,彭润田、李银桥也都笑了。他们为替毛主席减轻了一点负担感到无比的骄傲!。

    (23)毛主席的铺盖非常简单:一块里面全是白色的薄被,两条粗线织的旧毛毯,一个没有枕巾的荞麦皮枕头,和一条补着大补钉的粗布褥子。这条粗布褥子,还是长征结束初到陕北的时候,在同志们再三劝说下缝的。毛主席在瓦窑堡铺的是它,在保安铺的是它,在延安铺的是它,如今铺是它还是它。毛主席的生活用具更是简单,满打满算三件“宝”:脸盆、毛巾和茶缸。那个搪瓷脸盆,本来是藕色的, 一路行军,早就碰磕成“花”的了,毛主席洗脸用它,洗脚也用它。 那条毛巾,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早就认不出是什么颜色的了,毛主席用它洗脸,又擦脚。卫士李银桥曾建议:“多备一条,把旧的顶替下来专门擦脚。”毛主席笑着说:“要平等,脚比脸辛苦呀!分开了,脚会有意见的。”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个焊 了几块疤的白搪瓷茶缸,它是毛主席烧水、喝水、熬麦片粥的三用杯。路上渴了,用它烧点开水给毛主席喝;夜间饿了,就用它熬点麦片粥给毛主席充饥。前几天缸子又漏了,李银桥去请示毛主席,要换个新的。毛主席仍然不同意,他说:“要物尽其用嘛!焊一下就行了,何必换新的呢。”李银桥只好再请电话班长彭润田焊了一次。当小李银桥用焊好了的缸子给毛主席送开水时,毛主席接过缸子看了一下说:“这不是很好嘛!”

    (24)一个冬天的夜晚,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不久的女战士韩桂馨,在小油灯下为毛主席缝补衬衫。这件衬衫说不清已经补过多少回了,一块块补钉周围的布,旧得连针线也挂不住。小韩把衬衫翻来倒去看了几遍,实在不好下手,便跑去找照料毛主席生活的卫士们。
    她推开卫士住的窑门,抖着手里拿的衬衫说:“主席这件衬衫再也没法补啦,怎么穿得上身呀!让主席穿这破衫子, 咱们心里能好过吗?为什么不给主席领件新的呢?”
    卫士李银桥努着嘴说:“我几次要领新的,主席不让嘛!”“我去找主席!” 小韩说着扭头要走。小李拦住她说:“别去打扰主席了,主席的衣服从来都是补了穿、穿了又补的,你没见_那件粗毛衣的袖子上,也补了两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哩!”另一个卫士小张也说:“毛主席早就有过规定:未经批准,不许为他更换新的衣物、用具。”接着,小李和小张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小韩讲述了毛主 席艰苦朴素的动人事迹……。
    韩桂馨听着听着,眼睛潮润了。她真没想到,亿万人民无比崇敬和爱戴的伟大领袖,在生活上竟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这时候,只听李银桥朝着她说:“你拿的这件衬衫,我也看没法补了,刚才去请示主席要不要换一件。主席说:“还是费心补一补吧!衣服破些没关系,能多穿一天,就多穿一天嘛!”
    还有什么比这更深刻的教育!韩桂馨捧着衬衫,含着热泪,回到自己的窑里,拨亮小油灯,用微微颤抖的手,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补了起来,心里却象海浪一样翻腾不已。

    (25)习仲勋同志来参加党中央十二月会议,他到杨 家沟的当天晚上,毛主席就派警卫员把他找到“新院”的窑洞里。毛主席详细地询问了边区战争、生产和群众情绪等情况之后,勉励习仲勋同志要认真学习理论。毛主席说:“你们长期做实际工作,没时间学习,这不要紧,没时间可以挤。我们现在钻山沟,将来要管城市,不学习怎么行呢? ”毛主席打着手势继续说:“你一年读这么薄薄的一本,两年不就两本了嘛!三年不就三本了嘛!这样,十几年就可以读十几本,不就可以逐步精通马对主义了吗!”  毛主席看习仲勤同志在凝神谛听,又说:“一个人的经验是狭隘的,它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要使经验上升到理论,就得学习。只凭老经验办事,不能适应新形势。”毛主席的亲切教诲,像一团火,使习仲助同志感到浑身暖烘烘,心里亮堂堂。监别时,他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向毛主席表示了一定要挤时间认真学习的决心。毛主席满意地笑着,把他送出了窑门。

    (26)毛圭席关怀着在他身边工作的每一个战士的成长和进步。
    战士李银桥,出身贫舍,十二岁就参了军,文化水平很 低。自从来到毛主席身边当卫士,毛主席 经常给他讲,干革命没文化不行,鼓励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了让小李练习写字,在每次研墨时,毛主席都让小李试笔,一边试笔,一边练字, 还给他讲捉笔的姿势,告诉他用哪个指头使劲写出 来的字才有力量。李银桥按照毛主席教的方法去练,毛笔字写得一天比天好。一天小李正在写大字,毛主席一旁看着,高兴地夸奖说:“有进步嘛!”十月间,李银桥随毛主席到佳县城、南河底、谭家坪一带走了半个多月。毛主席为了让小李锻炼一下写作,便对他说:“你把这十几天的情况 写一下吧!”李银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这一段经历写了 一份材料,起名《旅行集》,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看了后说:“写得不错,叫《旅行记》吧! ”毛主席十分认真地为这份《旅行记》改了错别字,并专门向小李讲了 “的”和 “地”的不同用法,还在最后一页批了“写得很好,大有希望”八个大字。毛主席还嘱咐李银桥把《旅行记》寄回家乡,让父母亲看看。当李银桥把这份《旅行记》寄到家 乡时,他父母亲和乡亲们争相传阅,大家对毛主席的批示认真学习,对孩子在毛主席身边的成长进步,感到格外高兴。
    有天夜深了。毛主席处理完一摞文件,准备到院子里散散步,活动一下身体。刚跨出门,看见旁边的容洞里还亮着灯。“是谁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毛主席一边想,一边轻轻 地推开了旁边的窑门“噢,是小韩!你还不休息在干什么 哪? ”
    韩桂馨听见毛主席的亲切问话,赶快站起来请毛主席回 窑里坐,然后笑嘻嘻地回答说:“主席,我在抄笔记。”毛主席随手从桌子上拿起小韩的笔记本,凑在灯下看了 看说:“这不是写得很漂亮吗,为什么还要抄呢? ”
    小韩向毛主席汇报说:“在学校时,学了些卫生常识和保育知识,怕忘记了,利用晚上时间再抄一遍,以便加强记忆,丰富知识。”
    毛主席仔细听完小韩的话,亲昵地说:“知识多得很,那个小本子上能有多少知识?年青人正是用脑子吸收新知识 的时候,应该多读多想,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抄笔记 上。”接着,毛主席耐心地教育她应该怎样学习,学些什 么。谈到学习方法时,毛主席说:“方法问题,不是根本问 题,只要爱学,方法随时都可以改进。一个人活在世上,对什么知识都应该感兴趣。青年人脑子好,学的东西不怕记不住。只要多看,总有收获。知识多了,也就聪明了。你现在文化不髙,那不怕,先多看些好懂的、有趣味的书。将来文化髙了,经验也多了,再去学习比较深奥的东西。”
    小韩坐在毛主席对面,两手托着脸颊,听得特别认真。毛主席把她看了看,继续说:“要把学习知识养成一种和吃 饭一样的为‘,不吃饭不行,不学习也好象活不下去,这样就好了!”
    小韩激动得站起来,向毛主席保证:“我一定好好学习。”
    毛主席也站了起来,用手指了一下桌子上的小油灯,高兴地表扬小韩说:“你这种学习精神就不错嘛!要坚持下去。”
    韩桂馨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天天坚持学习,进步很快。 毛主席后来亲笔给她题了四个字:“日进有功”,对她进行鼓励。
    毛主席不但关心战士的学习,也关心干部的学习。撤离延安前夕,毛主席在王家坪接见新四旅领导干部。 当时,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毛主席仍然教导他们不要忘记学 习。毛主席说:“你们都是些老同志,作战勇敢,革命事业 心很强,一切都好,就是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低一些。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毛主席还对这些干部语重心长地说:“做什么事情,干部都要走在前面。今天打仗是这样,将来建设也是这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打胜仗。”

    (27)呼啸的朔风卷着鹅毛大雪,使杨家沟的冬夜变得异常寒 冷。警卫班战士孙振国在毛主席的院子里值勤,那单薄的旧军装,实在抵挡不住风雪的侵袭,浑身冷瞍嗖的。但当他看 见伟大领袖毛主席照样冒着严寒,在那几乎没有任何取暧设备的窑涧里坚持工作的情景时,顿时忘了冷冻,精神抖擞地 站在风雪里,执行着保卫毛主席的神圣任务。
    一会,他听见毛主席办公室的门响。他转过身一看,毛主席穿着那套和他一样破旧的棉衣,从门口稳步走出来。毛主席站住脚看了看那漫天飘舞的大雪,然后下了门台阶,迎着风雪,走到孙振国跟前,关心地问:“冷吗?”
    “不冷。”孙振国精神抖擞地回答。
    “这么大的雪,怎么不冷,你不说实话。”
    “实在不冷,我们年轻人火气大。”
    毛主席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亲切地看了看孙振国,随 即转身走了回去。
    很快,毛主席又走出门来,手里拿着他的大衣,走到孙 振国跟前,向他递过来,说:“来,穿上。”
    孙振国赶忙推辞说:“我不冷……”
    毛主席严肃地说:“快穿上,明天还有任务,把身体冻坏怎么办!”
    孙振国知道,毛主席只有这么一件大衣,今天这么冷,毛主席办公正需要它,因此怎么也不肯接。
    毛主席看着孙振国那执拗的态度,便用双手将大衣抖开, 亲自给孙振国披在身上。然后回头向办公室走去。走到门跟前,又停住脚步向孙振国叮咛说:“交班时,再让下一班穿上。”
    毛主席的关怀,使孙振国非常感动。他爱惜地把大衣紧紧裹在身上。顿时,多少往事一齐涌上心头……

    (28)1947年3月下旬,毛主席转战到清涧县的枣林沟。深夜, 毛主席办公,卫士王勇却在旁边打起瞌睡来。毛主席知道经过一整天紧张的行军,小王够疲劳了。便关心地说:“我再不需要什么了,你休息去吧! ”
    王勇确实感到很累,但他见毛主席还在办公,他怎好意思 去休息呢?又振作了一下精神,继续留在毛主席身边不走。毛 主席见他不走,又催促他去休息。在毛主席的再三催促下,王勇只好把毛主席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后,便离开毛主席去休息。
    枣林沟是个很小的村子,中央机关来了后,住的地方十分紧张,好多战士都住在半山崖上的破土窑洞里。王勇怕毛主席再有事叫他,便没有远离,就在毛主席的院子里的一间放草的破房子里,把草摊开睡了。过度的疲劳使他一躺倒便睡着了。本来陕北的三月天,夜里还很冷,他又没铺盖,但却越睡越觉得暧和,一觉醒来,天已大明了。他睁开眼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不知谁在他身上盖了一件大衣。他急忙坐起来,把大衣拿起一看,原来正是毛主席的。这是怎么回事? 他正准备去问时,在院子里站哨的警卫员石国瑞走过来告诉他,后半夜,毛主席办完公到院里来散步,听见草房里有打鼾声,走进去一看,是王勇,便心疼地说:“这样会冻病的。”顺势把身上披的大衣脱下,仔细地盖在王勇身上。
    王勇听著,心头禁一热,眼泪无法控制地夺眶而出。

    (29)中央机关在佳县神泉堡住的时候,一天夜里,天气突变,厚厚落了一层霜。第二天清早,天气异常地冷,村子底下的 小河里竟结了一层薄冰。当时警卫战士李尔庭正在毛主席 院里值勤。毛主席出来到山上查看庄稼受冻情况的时候,把他正穿的大衣脱下来,给李尔庭穿上,也叮咛要在交班时传下去。

     (30) 由于敌人的抢掠,战争的消耗,再加上庄稼受冻,这年冬天,陕北人民的生活极端闲难。毛主席、周副主席牵挂着人民的疾苦,每到一地都深入调查,帮助地方政府安排群众的生活。
    米脂县杨家沟的贫苦农民,由于长期受大地主的盘剥,生活更苦。中央机关来到这里不久的一天,一个喂马的战士跑来给周副主席报告:有个叫宜权的小男孩,在马槽里抓吃马料,被马把耳朵咬了。周副主席难过地说:“把娃娃饿坏了,要很快解决这个问题。”说完,就派人叫医生去给小宜权包扎伤口。

    (31) 周副主席向毛主席汇报了宜权抓吃以料,被马把耳朵咬了的事。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商量决定:“亚洲部”的全体工作人 员和警卫团的指战员,每人每天从口粮中节约一两粮,帮助 群众渡荒。
    毛主席以身作则,亲自带头。每次吃饭他都要把黑豆面馍馍在手里掂一掂,认真地问管理员:“今天我的一两口粮节省下来了吗? ”当管理员告诉他已经节省下来时,他才爽朗地笑着,开始吃饭。毛主席还对伺养员老侯说:“把大青马的料减上一半,我以后出门可以少骑马。”
    在毛主席、周副主席的带动下,“亚洲部”和警卫团的全体同志,很快节约了七十石黑豆和三十石小米。这些粮食,给杨家沟留下了四十石,其余的分发给邻近各村。
 
    (32)杨家沟仓库主任老郭带上战士挨家挨户给杨家沟的贫苦农民送粮时,全村老少,无不热泪长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用手捧起黄灿灿的小米,哽哽噎噎地说:“这是从毛主席口里检省下来的救命粮啊! ”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杨文忠:毛主席转战陕北(一)
·下一篇:朱玫、尹芳:《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哈尔滨站开展仪式(组图)
·特稿:毛主席女儿李讷夫妇回韶山(组图)
·红小鬼:毛主席女儿李讷夫妇回韶山(组图)
·特稿:毛主席女儿李讷夫妇回韶山(组图)
·项沁豪:览莫干山风景,悟毛主席思想
·特稿:览莫干山风景,悟毛主席思想
·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进京65周年(组图)
·毛主席思想永远激励我创新、更高、更强(组图)
·我梦见毛主席以此献给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组图)
·毛主席的箴言永牢记(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