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101岁老红军黄友端回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大家比过年还开心
2016-07-01 12:54:16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吴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核心提示

    80多年前,16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跟随着一支筚路蓝缕却面容坚毅的队伍,冒着隆隆炮声,迎着阵阵硝烟,翻越雪山,踏过草地,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他已经101岁,因为参加过长征,成为传奇人物。当年的战友大多数已长眠于地下,每每念及昔日的战友,他都神情肃然,感慨万千。5月25日,在辽宁省金秋医院,记者见到了这位101岁的老红军——黄友端,亲耳聆听老人家在长征路上的传奇故事。

    101岁的黄友端笑眯眯地坐在沙发里,沙发后的墙上,大红底烫金的“寿”字分外醒目。这个“寿”字,他当得起。据辽宁省委老干部局主任陈文东介绍,目前我省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只有24位了。

    爱吃甜食,爱喝咖啡,爱看电视剧,高兴的时候还会点上一支烟,和年轻人逗逗乐。除了腿在去年意外摔伤不能行走外,101岁的黄老身体状态一直很好,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说起战争年代的戎马生涯与坎坷经历,老人总是淡然一笑,他说自己的一生极为平凡,没有必要炫耀。

    刚参加红军时,有一件棉衣服成了最大的奢望

    “我是1932年1月正式参加鄂豫皖红军的,当时才16岁。由于我的个子矮,拿不动枪,只得在11师33团1营当了勤务兵。参加红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头换面’,当时红军不发统一服装,我从家里出来穿在身上的灰色大褂要剪短,于是长袍子被剪成了半截身。”黄友端回忆。

    黄友端跟随红四方面军先后转战湖北、河南、陕西、四川。沿途饥一顿饱一顿的,就盼着打土匪打土豪,可以吃顿饱饭。天气逐渐转冷了,红军战士大部分还穿着单衣,真是饥寒交迫。当时的黄友端还穿着学徒时的半截长衫,能有一件普通的棉衣服成了他最大的奢望。

    黄友端说,最苦要算翻越人迹罕见的大巴山了。此山横亘于川北和陕南之间,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荆棘丛生,气候恶劣,当地人叫它“二百一”,即上山70里,山梁70里,下山70里,一天翻不过,必须要在山上宿一夜。当时已是11月底,上山前,指挥员传下消息说,每个人都要背一捆稻草或柴火。黄友端并未当回事,因为山下还热得可以洗澡。可是一爬到山腰,逐渐下起小雨,再向上爬就下小雪了。到了山顶,已经下起鹅毛大雪,冰天雪地。由于空气稀薄,高山缺氧,战士们越走越吃力,脚下的草鞋结成冰,脚趾冻得麻木。战士们垫上稻草,你拉着我,我牵着你,慢慢行进着。

    夜间寒风刺骨,战士们冻得直打颤,只好几个人背靠背围挤在一起,相互用体温来取暖,下面铺上稻草,上面再蒙上一个线毯和衣而眠。当天边刚刚泛起一丝白光,队伍又开始行军了。黄友端记忆里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行军中看到战友们像雕塑一样坐在那里,等走到跟前,发现他们已经牺牲了,永远留在了这座山上。

    经过3天艰苦的行军,终于翻越了大巴山。下山后饿得不行,黄友端误把桐油当菜籽油吃了,结果拉肚拉了好几天。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非常高兴,毕竟结束了近3个月的跋山涉水。

    在通江县,当上了让人羡慕的电话兵

    说起自己当电话兵,黄友端说:“那是红军创建了川陕苏区后,随着战事的推进,军内奇缺电话兵和司号员。”

    1933年4月,在通江县,也就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黄友端参加了第一批有线电话训练班,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正式成为红四方面军司令部电话总队的一名电话兵。

    黄老回忆,当时红军把电话兵看得很重,一看见电话兵带来了电话机,就如获至宝。

    电话机一般都安装在部队首长的住处,电话兵分秒不能离开电话机。由于线路不好,都是单根线通话,遇到刮风下雨不是电铃不响,就是声音很小,所以要昼夜拿着电话机查听。大约每隔十几分钟就要试线一次,发现断线,不分昼夜立刻出去查修。线路大都架在森林草丛中,深夜查线更是难上加难。由于没有备用电话机,途中行军叫线,每走一段就要用手拉一拉线,判断是否断线。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把线叫通。

    当时最让他头疼的是接听传达电话内容。黄老说,在二三百里的距离中通话,往往首长讲的话听不清楚。因为很多首长说的都是方言土语,相互通话很难听懂,这时就需要电话兵来帮他听转电话,加上电话声音又小,如若传错一句话,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电话兵负有重大责任。所以,每传一次话都是提心吊胆、满身是汗,生怕把电话内容传错。常常一句话要复述好几次才传达给首长,全凭电话兵灵敏的听觉能力。

    黄友端虽然没有文化,但非常喜欢琢磨电话机,经常偷偷将电话机拆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听到对方讲话,并把电话机的结构、连线画出图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黄友端可以解决一些小毛病。各军部电话机有故障时,常常找他去维修,他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电话兵。

    黑夜里,朱总司令派人送来马灯

    1935年11月初,红军南下,翻越泸定岚山进入天全县城,总部设在仁义乡程家村。

    一天傍晚,电话班里只剩下黄友端在值班,其他两个战友出去查线路了。“电话旁的麻油灯一跳一闪地亮着暗黄的微光。白色的小瓷碗盛着灯油,半截捻子浮插在上面。由于点得时间有些久,捻子沉到灯油里面,小房子里忽地漆黑一团。我就摸着黑去找灯芯,这个时候电话铃声响了起来。”黄友端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摸摸索索地拿起电话,朱老总浓厚的川北口音传过来,‘你怎么不接我电话啊?’我向朱老总讲了当时的处境。朱老总说,‘你为什么不去后勤部要?’我就说,‘说过,但是没有要到。’朱老总没有再讲什么,就挂断了电话。”

    过了半袋烟的工夫,两个红军战士过来了。一个稍稍年轻的战士对黄友端说,“我们是朱总司令的警卫员,给你送马灯来了。”边讲边把马灯放在了木桌上。黄友端兴奋地端详着朱老总的马灯,锃明瓦亮的玻璃罩,黄铜的金属灯架有些锈迹和印痕。“那个时候,马灯是红军的宝贝,非常稀罕。”当黄友端旋开油嘴,扭亮灯芯,烟熏火燎的小屋子一下变得通亮雪白了。警卫员没有马上走,他告诉黄友端,担心你人手不够,朱老总命令两个警卫员要坚守到查线人员回来才能返回。

    黄友端向记者讲起这段经历时,脸上泛起激动的神情。他告诉记者:“朱德总司令那个时候在左路军,他脸庞消瘦、胡子很长,人好,体贴部下,一双慈爱而有神的眼睛,透着安详温厚。”

    走出草地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黄友端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黄友端说:“没有吃的是最大的困难。”

    在过草地之前,战士们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把大米用水泡,用锅炒,做成黄黄的糌粑炒面,每个人背了满满两袋子。7、8月份又逢雨季,草地上一潭潭积水很深,稍不留意就会陷下去,有些战士就陷下去牺牲了。这里气候极为恶劣,雨雪风雹来去无常,夜晚,穿着单衣的红军,每个人只披着薄毯子互相取暖。如果遇有难得的星空,大家就会谈得很晚。黄友端说,那时他所在的电话班会互相讲讲故事,最高兴的就是回忆如何斗地主。

    到最后,每个战士的米袋子都空了,袋缝中还残剩一点,每天用舌尖舔一舔。饿得没办法了,只好去采野菜吃,于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成了红军的果腹之物。白天行军采一大包野菜,用水泡后切碎,如果吃了肚子没有疼或者没拉肚子,晚上大家会坐在一起认真地描述叶子是什么样子,开会交流经验。

    提起吃牛皮带的事,黄友端说:“吃牛皮带可是要费一番工夫的。牛皮带先是用火烤,直烤到牛皮卷曲、发脆,然后用水煮,切成小块咬着吃。大家咬着皮革,一边咀嚼,一边吞咽,嘴里百味杂陈。”

    由于长期饥饿与疲劳,快走出草地的那几天,许多红军战士爬不起来了。黄友端看到了,上前搀扶,他们嘴里断断续续地说,“我走不了了,你走吧。”急得黄友端与战友只能偷偷地哭。电话班战士上路后,扭过身来安慰他们,“没有事,后面还有我们的队伍。”一路上,牺牲的同志都是趴着或者卧着的姿势。

    就这样红军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以惊人的毅力,熬过了2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第三次走出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

    “最让我引以为自豪的是,在最艰苦的长征行军中,1936年9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顽强的意志向党证明,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黄友端坚定地说。

    在保安,给毛主席安装电话交换机

    1936年10月,黄友端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县,受到红一方面军的热烈欢迎,此时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三军会师时,空场上搭个台子,2000多人一起开会。政治部的领导上台说,我们更加有力,更加团结了。会后,每个班发了3只草鞋,由班长、副班长拿着,哪个战士的鞋坏了,可以去换1只新的。部队还休息了两天,回想起一年多来的曲折经历,大家激动万分,比过年还开心。

    11月底,红四方面军总部到达保安(志丹)县城,受到中央军委机关的热烈欢迎。这里山多沟多,交通极为不便,而且比较荒凉,县城不大,多数房屋倒塌,街上百姓很少,到处是红军战士。

    安顿下来后,黄友端所在的电话排被合并到军委通信连。全连共三个排,一排是徒步通信排,二排是骑兵通信排,三排是电话排。没过几天,上级派电话排给中央首长安装电话。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济堂:13岁我就成了抗联地下联络员
·下一篇:无
·特稿:追访老红军 弘扬长征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讴歌感恩红军母亲活动在京举行(组
·胡遵远:金寨籍老红军、游击专家、民兵专家林维先的红色故事(组图)
·特稿:金寨籍老红军、游击专家、民兵专家林维先的红色故事(组图)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十)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十)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九)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九)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八)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八)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七)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101岁老红军黄友端回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大家比过
“平语”近人——习近平谈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精神
地道里的“神兵”生活
宗旨决定未来——《为人民服务》演讲地回访记
党章总纲的历史演变
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的几个细节
“梦桃精神”发扬光大
任弼时的革命经验:向群众学习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九五之尊新征程 七一旗帜复兴梦——雷锋艺术团走进七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