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绿色景区>>正文
红色文化如何融入绿色旅游?
2022-07-13 09:38:33
来源:智慧研学家
作者:智慧研学家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革命史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珍品,对传承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引导乡村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乡村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01 规划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开发计划应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是,较为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统一协调规划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缺乏科学性,规格不够合理。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服务模式严重同质化,价格方面出现恶性竞争。

    02 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困难

    许多红色资源在开发的时候未能与当地乡村特色的自然资源、风俗节日相结合,特色不足,旅游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且经济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

    区域分割更是加大了旅游资源整合的难度,难以构建统一的品牌形象,导致品牌意识淡薄。

    03 红色旅游活动失去本真性

    许多地方的红色旅游地的旅游活动内容相似,形式单一,参与性差。而且乡村红色旅游的开发忽视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性”,“古风”与“现代”在整体中显得格格不入。

    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从而丢失了乡村旅游中的本味,失去了乡村独有的“土味”,失去了乡村的民俗气息。

    04 红色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在旅游行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中最能体现出来 ,已成为旅游产业的严重隐患。在红色旅游活动中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当地村民,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很多村民不愿意花钱请人管理,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完善。

    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由于红色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

    05 红色旅游市场波动明显

    红色旅游带有明显的国家政治色彩,发展不太稳定,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会明显的出现旅游高峰期。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01 优势互补,增强竞争能力

    充分利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优势,发挥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乡村旅游资源中青山绿水的生态气息。

    02 有效拓展市场边界

    拓展旅游市场包括拓展旅游产品的市场和拓宽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方面,能将原有结构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旅游产品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加以更新、创新。

    客源市场能够形成有效嫁接,同时可以吸引乡村旅游爱好者参与红色旅游活动,也可以推动红色旅游者参与体验乡村旅游活动。

    03 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革命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拥有厚重的历史气息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大力继承与弘扬。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充分整合,能够的有效保护和传承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精神遗产,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式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策略

    01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人才的引进及其专业素质培养,是加快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应利用各种政策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投入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加大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本土人才回归以及社区居民就地就业。

    同时,积极利用中专、高职和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定向培养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人才,打造人才实践和就业高地。

    02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要想发展经济建设,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想做好旅游业就必须满足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基本六要素的需求。

    另外政府要凭借旅游资源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顺应移动互联的大势,发展智慧旅游,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供便捷的综合旅游服务,增强游客对公共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03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体验性产品

    在“心灵鸡汤”盛行的年代,如果旅游活动缺乏文化内涵,文化底蕴也只有一星半点,将大大的影响人们对旅游的体验,所以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开发。

    应整合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历史故事与乡村旅游的乡村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带给旅游者一份文化盛宴。在增强旅游者参与方面,策划与主题相适应的体验性活动。

    例如,在江西的赣南,婺源等地区可以组织一些摘山茶,学唱赣南采茶戏,学唱当地民歌,唱红色歌谣,品山茶吟诵红色诗词,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

    乡村红色旅游的四种发展模式

    01 红色旅游+乡村自然景观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融合红色旅游,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形成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给予每个自然景观的红色含义,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02 红色旅游+乡村体验

    把红色旅游的含义融入到农村,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劳作,深入的打造农村的长征精神,吸引青少年进行农村的长征精神体验和学习。

    深度解析红军的"农村包围城市",把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农村生活。这个模式没有案例,细节开发还需深入思考和设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打造特色文旅新亮点 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民宿产业发展侧记(组图)
·下一篇:无
·上杭加强红色与绿色旅游资源整合
·大别山:岳西加快开发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组图)
·叶丙勇:大别山:岳西加快开发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组图)
·特稿:大别山:岳西加快开发红色文化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组图)
·特稿:发扬红色文化 创新绿色旅游——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句容茅山开展社会实
·发扬红色文化 创新绿色旅游——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句容茅山开展社会实践
·周再兴:发扬红色文化 创新绿色旅游——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句容茅山开展社会
·不为人们所知 广西河池革命老区红色绿色旅游资源(组图)
·东海供稿:不为人们所知 广西河池革命老区红色绿色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不为人们所知 广西河池革命老区红色绿色旅游资源(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文化如何融入绿色旅游?
特稿:民族艺术品牌领航人物——吕振义(组图)
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特稿:芦山老区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全国率先(组图)
生也为国,死也为国——曾雍雅将军之女曾莹讲述父亲
“一生一世的光荣”“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 与37年的
危春勇:“一生一世的光荣”“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
特稿:“一生一世的光荣”“永远学不完的教科书” 与
红星门(组图)
袁永涛:红星门(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