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吼散倭氛”,气贯长虹(组图)
作者:曾宪华
浏览次数:
2025-09-16 14:55:3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带着几个来自武汉的作家、记者朋友,又一次登上了闻名遐迩的罗田县胜利镇泗洲山,观摩八十四年前一位中国军人留在山顶的摩崖石刻,回顾中华民族在经受外来侵略的血雨腥风中仍然保有不屈不挠的精气神,心中亦顿生出“笑看乾坤”之豪迈。

    泗洲山,其形态在层峦叠嶂的大别山中并无独特之处,但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是因为有着湖北省级文物“抗日石刻群”的存在,从而让深藏在大别山中的泗洲山名冠中原。

    泗洲山,位于罗田县胜利镇周家垸西南侧,距胜利镇区2公里,其东南由巴河源流胜利河弧型环绕、西北临固基河,呈两河汇于山下的三面环水之势,当地人世世代代一直叫它“刺猪(刺猬)山”。然而,岁时更迭到1939年,中原重镇武汉被日本侵略者攻陷后,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所辖的第七军奉命回防大别山,七军司令部设于此山,军长张淦看山形似雄狮,遂将“剌猪山”改名为“笑狮山”并石刻于山腰铭记,此后,有众多军、政要员留下共计4处7块诗文石刻,从而形成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泗洲山抗日石刻群”而享誉一方。

    在这8块石刻中,“吼散倭氛”石刻尤其引人瞩目,该石高6.7米、宽8.5米,横卧于山顶的庙宇左侧下行80米处的山脊上,石刻主体“吼散倭氛”4字横刻石中;上款(右方)竖刻4行文字,内容为:“倭奴以中国为睡狮可欺,岂知狮已醒,一吼而倭氛散,一搏而倭奴灭,倭奴倭奴,死无噍类矣。辛己仲春”;下款(左方)竖刻“容州 凌压西”。

    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罗田县博物馆馆长周曙初说,该石刻“吼散倭氛”4字为隶书体,上、下款为魏碑。据湖北省文物专家介绍,这块石刻是省内现存最大的“抗日石刻”。

    石刻内容不用过多解释,其中的“倭”为中国古代特对日本的称谓,产生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官方文献,如《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唐代后因日方请求改称“日本”,但“倭寇”“倭奴”等为专对日本的历史词汇;上款“辛己仲春”是石刻时间,为1941年3月;下款“容州 凌压西”中的“容州”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容县一带,而“凌压西”是中国抗日名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兼一八九师师长。

    文献资料记载,凌压西将军,原名凌琼德,字秀华,号剑西。1891出生于广西容县。1918年参加湘粤桂联军,1920年入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22年后历任广西警备军第七路军司令部副官、广西讨贼军连长、广西游击军参谋、广西讨贼军营长、团长。1933年任桂军第四五四师团长,在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任第四十八军七十二师副师长。9月率部北上抗日,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蚌战役及武汉外围战役。在淞沪会战中利用地形地势,采用“板凳战术”,使日军被困于战壕,取得较大胜利。1938年任第八十四军一八九师师长,开赴武昌、大冶,防堵由浙赣路北犯的日军,8月下旬至10月在大洋庙山口随县与日军激战,击退日军多次进攻。1939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少将。1940年参加武汉会战,率部在湖口枣阳县石板镇一带消灭日军骑兵1000多人,在抗战中,他有勇有谋,曾利用“板凳战术”重创日军,堪称阵地战大师,人称“铁板道人”。1941年1月,凌压西奉命率部从安徽六安调防湖北罗田滕家堡(现胜利镇)休整,3月,他题写了“吼散倭氛”四字。之后,他历任广西邕龙师管区司令、第五战区兵站副监、第五十二军军长,陆军中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不满国民政府“剿共”而辞职回乡做生意,新中国成立后,受中央领导邀请出山后,当选南宁市人大第一至第三届代表,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9年12月9日在南宁去世。

    参观泗洲山“抗日石刻群”,回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怎不让人真切感受到当年中国军民对日寇的蔑视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呢?特别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铁蹄践踏、国破种灭的严峻局势之时,让“倭奴氛散、人灭,、死无噍类”,这种气壮山河、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何其重要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浅谈湖北省红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下一篇:无
·特稿:浅谈湖北省红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特稿:向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致敬
·特稿:红心向党锻钢骨 迷彩青春砺锋芒(组图)
·特稿:福建东山“军属证”创新做法获山西省军地调研组认可(组图)
·特稿:金寨赤子张行忠:烽火铸魂,英名永驻(图)
·红色联播-宋任穷:原子能事业并不神秘(组图)
·《开国中将孙继先》纪念邮简在山东莒南首发(组图)
·红色头条: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写意画研究专业委员会隆重举办扇艺主题展(组图)
·特稿: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子开展“探访苏区红军学校,追寻红色教育路线”暑期
·特稿:聆听初心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艺寻红根”实践团探访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曾宪华:“吼散倭氛”,气贯长虹(组图)
特稿:“吼散倭氛”,气贯长虹(组图)
杨建文:浅谈湖北省红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特稿:浅谈湖北省红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之研究
向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致敬
李家武:向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致
特稿:向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致敬
李木乔:红心向党锻钢骨 迷彩青春砺锋芒(组
特稿:红心向党锻钢骨 迷彩青春砺锋芒(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