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瑞金朋友依依惜别
会昌山远眺
开国将军萧锋之女、北京家风家国宣讲团团长萧南溪在讲述父辈在会昌战斗的故事
开国将军子女、红军后代寻访团在粤赣省委旧址研学
盘山32位红军烈士跳崖处
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旧址
11日下午3点从于都返回瑞金,与前来宾馆送行的红色传承协会的朋友们见面,临别时与钟艳均会长再次激情地拥抱,依依惜别之情难以言表!
依照行程,我们北京将帅子女、革命后代一行十余人登上前往会昌县的车,瑞金距会昌很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会昌这个名字,早在青年时期就从毛主席写的《清平乐·会昌》这首词里知道了,作为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之一部分,我为之向往、魂牵梦绕了几十年,现在终于身临其境了!
晚上住虔美酒店,据说西面的山峰就是会昌山。从房间的大玻璃窗向外眺望,三座山峰起伏连绵,这就是毛主席词里的“会昌城外高峰”,一再凝望并几次拍照,心中激动欣悦不已!
查阅资料得知,会昌山原名明山、南山、岚山,俗称岚山岭,1934年7月毛主席登上山顶,饱览胜景,结合革命斗争的形势,诗兴大发,写下著名词篇《清平乐·会昌》,建国后,当地政府便把岚山岭改名为会昌山,以表达特别的纪念。
次日上午一行人在县领导陪同下前去文武镇参观粤赣省委旧址。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的1933年—1934年间,中央指示成立粤赣省委,领导苏区南线55万军民积极投身发展南线革命斗争,进行苏维埃经济建设,为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和支援中央红军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
省委旧址原为邹氏祠堂,一进上下厅,面阔五间,29.5米,进深28.5米,连两侧横屋及楼房共46间,占地840平方米。其中有毛主席故居,据说《清平乐·会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房间里的桌子上、墙上放置悬挂了毛主席书写这首词的各种版本仿制品,凝望再三,心中泛起波澜。
下午去筠门岭寻访革命踪迹。筠门岭在会昌的南端,与广东省接壤。
路上,我们开国将军子女后代和红色文化研究寻访团的带队萧南溪大姐讲述了一个她的父亲、开国将军萧锋在筠门岭遇险的故事:1934年5月,萧锋时任太和县独立团团长期间,一次来会昌执行任务,途径筠门岭时被一只碗口粗、五六米长的蟒蛇袭击,他情急之中拔枪向蟒蛇射击,蟒蛇受伤仓皇逃窜,几个人随即脱险。
但群山莽莽,树木茂密,90年过去,很难再找到这个地方。
一行人去盘山,这里与广东、福建交界,1934年4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期间,广东军阀陈济棠两个师向盘山古隘发起进攻,红22师64团进行三天两夜的顽强阻击,后撤至第三道防线,途中道路被敌人炮弹炸断,2营6连指战员撕裂毛毯结绳,从200米深的悬崖上滑下去。负责断后的张秀良与其他负伤的32个战士在子弹打尽、敌人步步包围的情势下,宁死不当俘虏,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盘山群峰耸立,巍峨险峻,山谷间一泓河水潺湲流过。可谓奇境胜地。但当年红军将士们也就是在这里与百倍的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殉国的!一行人望着嵯峨高大的群峰,低头凝视深不可测的谷底,内心澎湃不已,感慨万千,扼腕悲叹!
大家朝着谷底三鞠躬,表达对32名烈士的崇敬之情。之后在悬崖边伫立良久,思绪绵绵,不肯离去。我想,32位烈士为崇高的信仰而以身殉国,壮烈牺牲,我若处在那个时候,与他们一起战斗,受当时的气场所感染,也会毫不犹豫与他们一起纵身一跳……
返回途中,口占两首诗:
会昌红色寻踪
一、盘山三十二位烈士跳崖处哀思
丹崖嵯峨势参天, 英烈意志冲霄汉。 空谷悠悠水呜咽, 长使我辈思绵绵!
二、筠门岭遇险
粤赣辽阔漫天云, 革命烽火荡妖氛。 山高林深路盘盘, 将军斩蛇无迹寻。
注:妖氛:指国民党反动统治。
将军斩蛇:1933年5月,开国少将、时任泰和县红军独立团团长萧锋在瑞金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一天与党校学员赖太超(长征中牺牲)、王秉章(开国中将)途径会昌县筠门岭,突遭碗口粗大蟒蛇袭击,把三人死死缠住,他以所幸未被缠缚的右手迅速拔枪向蟒蛇连连射击,蟒蛇受伤仓皇逃窜,三人随即脱险。
再去参观了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旧址。1932年7月,28岁的邓小平由会昌县委书记继任中心县委书记,在他任期内的近一年里,县委组织群众春耕,有计划恢复发展手工业,办小型兵工厂,实行统一累进税,成立对外贸易局,代表政府经营盐、布、药材、粮食等重要物品的进出口,扩大红军并发展地方武装,为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