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高岗是谁?
2022-07-04 15:03:01
来源: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作者:温伯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伯陵说:聊聊被遗忘的开国元勋高岗。

    1

    高岗崛起,和两个人的去世有关系。

    早年间红军主力在南方闹革命,高岗跟着刘志丹和谢子长在陕北搞兵运,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和南方红军相比,陕北红军属于小打小闹。

    1933年11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都开始了,陕北重建了红26军,只有一个师的编制,师长是王泰吉,政委是高岗,全军共500人。1935年1月成立的红27军,也是只有一个师的编制,全军共700人、300支枪。

    对于红军根据地来说,陕北怎么都谈不上兵强马壮。

    直到和徐海东的红25军会师,成立红15军团,陕北才有了战斗力较强的红军。老帅们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徐海东的部队,陕北根据地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但是世事无常,不是兵强马壮的陕北根据地,等来了中央,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起点。

    这就是机遇。

    中央红军到陕北后,属于外来部队,很多工作需要经过陕北干部才能推下去,于是就需要找一个陕北干部的代表,做中央和地方的中间人。

    虽然红15军团可以算做陕北部队,但军团长徐海东和政委程子华出自南方,代表不了陕北,比高岗地位高的谢子长早早牺牲,和高岗地位差不多王泰吉也早早牺牲,阎红彦则因为受批评,被调到上海和苏联工作,脱离陕北多年。

    剩下来的人,只有刘志丹和高岗。

    而刘志丹又在1936年4月东征山西的时候牺牲,那么资历较深、地位较高的陕北干部,也只有做过红1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高岗了。

    就这样,高岗成了陕北根据地的代表。

    所以中央红军到陕北,不仅是陕北根据地名留青史的机遇,也是高岗个人崛起的机遇,而这个机遇是刘志丹牺牲留给他的。

    从此以后,高岗的职务地位开始高歌猛进,从中国革命的边缘干部,一路做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八路军骑兵司令、陕甘宁边区书记,最后更是做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和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并列。

    对于高岗崛起,莫文骅不理解。

    教员解释说:“你们在陕甘宁边区工作,就要和高岗搞好关系,你要知道,中央的政策,高岗不点头,在边区也行不通。”

    莫文骅不服气:“这是要挟中央。”教员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问他“多大了”,莫文骅回答说“30岁了”,教员拍拍他的肩膀:

    “你还年轻,过些年就好了。”

    教员的意思是,山头是客观存在的,强行削平山头一定会让山头更加独立抱团,你得承认山头包容山头,才能逐渐瓦解山头。

    这个道理,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懂,得经过世事磨砺的中年人才懂。

    虽然教员的“山头观”对高岗是一份红利,但实事求是的说,高岗除了资历以外,还是用个人能力吃到这份红利的。

    毕竟雄才大略的教员,可不会重用草包。

    1941年做了西北局书记以后,高岗辅佐教员整理党务政务,并且具体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边区能顺利渡过经济困难时期,高岗是功不可没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党决定抢占东北,高岗主动请缨到东北去。

    第二年6月东北局调整人事和分工,林彪直升东北局书记,但因为性格和专业的问题,林彪主要负责指挥作战,其他的不管。后勤和地方建设等工作,便由东北局副书记高岗负责。

    他们两人的内外军政分工明确,林彪需要弹药,高岗就给筹备弹药,林彪需要粮食和人马,高岗就给送来粮食和人马。

    总之是要什么给什么,配合的非常好。

    辽沈战役的时候,高岗给林彪送来8000万斤粮草、8000桶油料、160万支前民工,保证了辽沈战役的后勤供给。

    战役结束,百万大军准备入关,林彪感动的和高岗说:“老高,没有你,我打不了胜仗。”

    可以说,从西北到东北,高岗始终是搞后勤建设的,这个功能,他一直延续到抗美援朝时期。

    抗美援朝爆发以后,教员下了军令: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于是,已经升为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的高岗,成了抗美援朝后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短时间内,他便领导东北各部门,开辟了三条运输线,给朝鲜源源不断的送去兵员、粮食、弹药等物资,后期苏联援助的物资,也都要经过高岗转运。

    所以彭德怀才说,志愿军在前方打胜仗,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高大麻子,一个是洪大麻子,如果没有他们两个,志愿军是打不了胜仗的。

    高大麻子是高岗,负责后方输送物资,洪大麻子是洪学智,以志愿军副司令的身份,负责前线的后勤工作。

    这时候的高岗是能人猛人,教员的心头好,众将帅的铁战友。

    但也就在抗美援朝爆发的时间点上,任弼时去世了。

    任弼时的故事,我们以前说过,这里就不多说,只说一句,任弼时是教员非常倚重的左膀右臂,也是五人组里非常重要的制衡力量。

    任弼时的突然去世,对国家和教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有了空位,就要有人填补空位,教员也得寻找有影响力能做事的左膀右臂,于是高岗就出现在教员的视线里。而且国家初立,各大行政区的封疆大吏们权力太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削藩。

    在这样的背景下,便有了“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事。

    五马进京是削藩,高岗这一马当先,是替补任弼时。

    2

    1952年底,高岗进京,出任和政务院平级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就此形成刘管党务、周管政务、高管经济的三足鼎立格局。

    管经济,倒也符合他的工作特长。

    而要是说起和教员的关系,高比其他人更亲近。

    那时他们工作的地方在中南海一号楼,教员的办公室在一楼,刘周朱的办公室都在二楼,高来了以后,办公室也安排在一楼,和教员的办公室是斜对门。

    教员有什么事,打个招呼就把高喊过去了,要是有什么重要文件,他自己写上批语,也派人送到高办公室,让他提意见。

    而且那时候有个“中央小会”,领导人们坐在一起开会议事,毛刘周是有空就来参加,朱老总年纪大,有时候开不完就走,高则是每次都参加,从头到尾不离场。

    有时候开完会,所有人都散了,教员还要留高单独谈话,一谈就是一夜。天亮以后,教员回去睡觉,高回去上班......

    朱老总看不下去了,怕他吃不消,便趁高来拜访的时候,边喝酒边问:

    “小高啊,你太能熬了。每次开会我是白天就得走,受不了,可是散会之后老毛还要找你谈话,你受得了吗?”

    高喝了口酒,说到:“我没有什么,我还年轻,身体好,老总你就放心吧。”

    朱老总不放心:“小高啊,我和老毛共事多年,他的知识很广,他看古书。”

    高不知道有没有听懂,只是默默喝酒,什么都不说。

    看到这段对话,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不过所有人都看出来了,高进京真的是一马当先,重要文件后面的名字排序从毛刘周朱高,慢慢的变成毛高,但是高觉得这样排名不合适,三番五次要求改,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吧,所有人都知道教员对高极为重视,教员也对高栽培提点,指望他能成大器。

    这个“成大器”就是前面说的,接替任的地位,对另外两足形成制衡。

    也正是这个原因,教员才在一次私下谈话中,亲自交代高查阅东北敌伪档案,找到1929年刘在奉天被捕的记录。

    如果是坚贞不屈,那便罢了,如果有不坚定的表现,这份记录就是随时可以打出去的利器。

    能让教员亲近到这份上的,也没几个人。

    3

    当然了,如果非要说让高制衡另外两足,是为了个人权力,肯定是不全面的。

    他们之间真正的分歧是路线和组织。

    1949年,高召集东北干部开会,发言说了一段观点:

    “要尽量让农民发家致富,让绝大多数农民丰衣足食,但也要让农民从个体向集体发展,系统的建立供销合作社,让农民不受商人的剥削。”

    他的观点是反对农民自由竞争,坚持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

    会议结束之后,东北局根据会议精神,写了《农村支部工作指示》,并送到组织部请求答复,刘和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的结论是:

    “现在的变工互助组能否发展成集体农庄?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由个体生产到集体农庄,这是生产方式上的革命。没有机器工业的集体农庄是巩固不了的,将来加上机器工具的条件,才能够领导实行集体农庄。”

    他的观点是自由竞争一段时间,等条件成熟了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高和刘谈不拢,便把回复上交教员,教员看到刘的话,“不满形于颜色”,非常直接的支持了高的观点。

    1951年,又出现了类似的争论。

    山西省委提交了《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里面说:

    “把公共积累和按劳分配这两个进步因素,在互助组织逐步增强,将使老区的互助组织前进一步。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而是要逐步动摇它、削弱它、直至否定它。”

    报告提交到华北局并报告刘,刘写下批语:

    “逐步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基础,这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山西的这个文件,就是表现这种思想的一个例子,特印发给各负责同志一阅。”

    在这次争论中,高支持山西的意见,教员支持高的态度。薄反对山西的意见,刘支持薄的态度。

    可见关于以后走什么路的问题,立国初期就爆发了普遍争论,东北和华北,高层和地方,都有各自的坚持,都有各自的态度。

    以上是和刘的争论,而和周的争论焦点在于新税制改革。

    1952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新税制,规定不分公营和私营一律平等纳税。这份政策是公平的,但结果却造成公营企业多纳税、私营企业少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

    而且新税制颁布之前,政务院没有向中央汇报,教员有些怒:

    “修正税制之前没有报告中央,可是和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的比中央还重,这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且现在是过渡时期,到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向资本主义过渡,这是个问题。”

    因为和两人的争论,教员便趁五马进京的时机,在人事和组织上做了新的安排。

    政务院的八个部划归国家计委,高负责经济。
    政法工作由董、彭、罗负责。
    财经工作由陈、薄、邓子恢负责。
    文教由时任宣传部长负责。
    外交由周负责。
    组织部由饶负责。

    经过这次安排,周实际上被剥夺了政务院的最后决定权,刘的人事权被克制,高则成立了所谓的经济内阁,再加上人尽皆知的教员宠信,高实际上成为第四号人物。

    如果就这样下去,教员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一来三足鼎立互相制衡,二来在路线和组织上有左膀右臂,大事小事都能帮衬一把。

    至于说换人,那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必须先承认山头,等时机到了再瓦解山头,这些都需要时间,现在的任务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但高却理解错了,他以为教员真的要换人,结果就飘了。

    4

    高这个人大大咧咧的,说好听点是不拘小节,说不好听的就是粗鄙少文。

    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几十个人在会议室看材料或发言,他就卷起裤腿搓腿毛,然后把搓下来的腿毛拧在一起,用火柴点着,弄得满屋子都是烧腿毛的味道。

    别人捂着鼻子表达不满,他也不在意。

    这么粗鲁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周密做事。

    自从成了第四号人物,高觉得自己深刻理解了教员的意思,野心也被错误判断激起来,开始认认真真的倒刘。

    正好,那段时间安子文提出一份八大政治局委员的名单,名单里有薄的名字,但没有林。

    传到教员的手里以后,教员特别愤怒,在会议上批评安,说你只是一个副部长,有什么资格搞这么大的名单,这事到此为止,不许对外泄露。

    安当然没有资格搞名单,他是用别人搞的名单出来投石问路。

    后来教员把名单给高看了,嘱咐他看完就行不要外泄,高也答应了。但从这份名单上,高看到了机会:

    “林是苏区干部,又是军队干部,名单里没有林是什么意思?”

    于是呢,高便提出白区党和红区党的论调,说教员代表红区,刘代表白区,江山是红区的人打下来的,现在政权却掌握在白区的人手里,要进行彻底改组。而且到处传播名单的事,言外之意就是白区的人要搞红区,我们红区的人要团结起来。

    这番论调说出来,高便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成了苏区军人的代表,得到彭林等军人的支持。

    53年的6—8月,中央召开财经会议,高带头批薄,准备以此为突破口来倒刘,并且在会议召开期间,带着十几个人大张旗鼓的到西山看望林。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你们的名单里没有林,但林和我们是一起的。

    战吗?
    战啊。

    受高的影响,再加上原本就和刘有私人恩怨,饶开始在组织部追查私拟名单的事,自然通过安追到幕后的刘,于是在9月份的组织会议上批安讨刘。

    现在说是高和饶有联盟,其实没有,他们之前就没什么交集,现在刚进京更不会有深交,之所以同时行动,只是因为目标一致。

    但他们做的太过火,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远远超出教员的规划,甚至叶都跑来问:“有薄无林是怎么回事?”

    教员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的,我要查一下这件事。”

    他很生气的问高:“谁泄露出去的,是不是饶?”这是给他承认错误的机会,但高没有接住,绕开话题说:“饶不会吧?”

    这时候教员发现坏事了。

    原本只是想制衡,谁知道高和饶走的这么远,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如果让他们继续搞下去,非但不能团结起来做工作,甚至可能造成红白分裂、军政分裂、央地分裂。

    1953年是抗美援朝刚结束、国内经济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团结,最不需要的是分裂,一旦出现分裂,将给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教员决定收拾残局,但还是想给他们一次机会。

    他让刘、陈、高开一次会,都做自我批评,结果刘和陈都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高却轻描淡写,不积极搞团结。

    教员非常失望,12月24日说出“两个司令部,一个吹阳风、一个吹阴风”的那番话。

    可能从这番话开始,高判断出了风向,知道自己要失败了,有些心灰意冷。

    但教员还是给他机会。

    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听闻高想到杭州找他谈,教员说不要来杭州了,让高和刘、周、邓谈谈,看他有什么想说的,有没有挽救的机会。

    三人和高谈了几次,高始终不承认错误,就没谈出什么结果。后来据高的夫人说,去谈话前,高在裤裆里缝了20几颗安眠药。

    这是准备一旦被捕就自杀。

    做为数十年风里来雨里去的老革命,稍微遇到挫折就不活了,抗打击能力真的有些差了。

    因为高的态度,事情到这里就没悬念了。他在路线上得罪了刘,职位上得罪了周,并且不低头认错搞团结,让教员想保他都保不住。

    如果强行保高,那就是和另外两人决裂,代价太大。要和另外两人团结,就必须弃高。

    该怎么选,其实不难。

    于是风光显赫的高,就此成为批判的对象,而饶也被连带在一起批判。

    从现在来看,高其实还是有翻身机会的,但前提就是活下来,再等12年。事实上,教员也是这么想的,再给他一次机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庆祝建党101周年——延水情 拜谒将军故居 传承红色精神(组图)
·下一篇:无
·庆祝建党101周年——延水情 拜谒将军故居 传承红色精神(组图)
·特稿:传承中国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大国记忆—金玉纪念章》荣耀首发(组图)
·特稿:喜旌旗飘飘——贺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暨2022年通道重走长征路图满结束(组图)
·特稿:第101个生日
·特稿:瑞金红色文化传承协会举办建党101周年文艺演出活动!(组图)
·特稿:杨津华同志在天津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图)
·特稿:兴华红色历史展览馆“七一”建党节庆祝活动(组图)
·中红头条:中共的另一面,惊心动魄!
·河北省江西商会举行“喜迎二十大·走进西柏坡”红色教育活动(组图)
·特稿:八路军总部朱、彭、左、罗在我家(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高岗是谁?
庆祝建党101周年——延水情 拜谒将军故居 传承红色精
赶紧来看!毛主席身边卫士为你揭露当年反间谍的秘密
中红网:传承中国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大国记忆—
特稿:传承中国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大国记忆—金
粟呈光:喜旌旗飘飘——贺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暨2
特稿:喜旌旗飘飘——贺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暨202
第101个生日
董新有:第101个生日
特稿:第101个生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