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学校要强化延安精神的学习(图)
2022-05-06 18:04:12
来源:延安精神在莲城
作者:李乾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革命胜利,不仅建立了伟大的共和国政权,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是我党领导人民进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凝聚,是我们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对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教师要把延安精神与教书育人使命紧密结合,让青少年在情感上认可,转化为行为习惯。

    一、强化延安精神等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延安精神的学习,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现实不容乐观,走过场的居多。这与社会总体价值取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可精神文明水平仍然严重滞后。很长一段时间,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问题,没有追求目标,迷茫彷徨,在醉生梦死中打发日子。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忘却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精神日趋萎靡。有人一讲政治、爱国、爱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会被人耻笑,甚至被认为是老土,OUT于时代。一谈到钱,就眉开眼笑,仿佛中了什么大奖。一说及西方国家的不是,便会群起而攻之。一聊到这些国家社会的好,常常眉飞色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是精神空虚的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政治,就是立德。如果我们培养的人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培养的人无德,或者说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较强的智能,非常危险。例如,我国前导弹专家郭万均,从专业方面来讲,确实是一名非常杰出的优秀人才。可是他不讲政治,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向美国出卖其研究成果情报,给国家安全带来危险。所幸被有关部门及时察觉,加以逮捕,判处死刑,才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目前,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品德的情况,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尤为迫切。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为实现民族复兴保驾护航;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保障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要实现中国梦,全国上下必须团结一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计献策,共同奋斗。要想全民讲政治,听党的话,跟党走,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学校发挥正能量作用。为了功利,严重违背教育方针的一切伪教育都是错误的,必须彻底改变。貌似敬业,只为小团体利益,推脱责任,并没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要回归其本真,我们需要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只是升学率;需要的是真正的高精尖人才,而不是满足个人功利的虚名假誉。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推进对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1.能保证我党事业后继有人

    虽说知识无国界,但学子有祖国。如果我们教的学生都有比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就会乐于奉献,成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它可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到真正落实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置于首位。有德者必有才,可有才者未必有德。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会给我党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学校必须重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3.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目标

    一个人一旦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他就会为自己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为了实现其理想和目标,他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和坚韧的毅力。

    4.它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对学生来说,一旦具有了理想目标,便会自觉自律,勤学乐学,使教育变得容易。当前,人们都觉得学生不爱学习,原因在于没有奋斗目标,是政治思想素养低下的表现。若能学习延安精神,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理想相结合,就会不懈地为之去追求,最终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于是,我们提出了将延安精神学习贯穿教育始终的构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旨在激发师生艰苦奋斗作风。

    二、延安精神的具体表现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尤其是在延安时期领导全国军民在同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建理论的首个重大成果,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它源于延安时期我们党先后培育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劳模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总结的党的优良作风,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显着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理论概括。

    延安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完整的科学性、深刻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永久的继承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延安时期,我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共筑民族复兴梦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延安精神。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延安时期,我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方向。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方向,才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创造了新中国,迈向了新时代,使实现伟大中国梦成为现实。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研究。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抛弃教条主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党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延安时期,我党又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蕴含着民主精神,体现着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这是延安精神的标志。自力更生包涵着浓厚的人民自信、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其主旨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己依靠自己。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呈现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气概,至今仍然在发扬。

    三、延安精神的特征

    1.鲜明的时代性

    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维汉指出:“这种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永放光芒的灯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的表现形式不同。在延安时期,其突出的特征,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干天下最伟大的事业;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没必要继续吃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自力更生,还需艰苦奋斗。时代需要延安精神,人民呼唤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完整的科学性

    延安精神是一个丰富、完整的科学体系。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继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民主精神;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扬不怕困难、埋头苦干、奋发图强的牺牲精神;传承革命同志一律平等,亲如手足的友爱精神;发扬坚强统一、高度自觉遵守纪律的团结精神;传承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教育精神;发扬为民族国家独立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这些内容组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整个延安精神的内容之中,每个方面都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主旨而联结。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可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作风,也不可能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需要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劳逸结合,却不能一味苦干。

    3.深刻的实践性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延安精神它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见之于实践的。它来源于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具体体现在民主政治与党的建设方面。我们要将延安精神融合于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中,要讲政治,讲科学,讲民主,讲纪律。讲政治,就是说教育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讲科学,是指教育教学要遵循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效率,而不是一味打疲劳战,不顾师生的健康。讲民主,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民主管理,遇事多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在学生管理中,要多征求学生意见,充分发挥民主,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讲纪律,就是说教育要讲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习惯。

    4.广泛的群众性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革命精神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延安精神的宗旨和内涵而言,可以涵盖所有群众,非常广泛。有人以为,弘扬延安精神是领导们的事,与老百姓不相干,那是完全错误的。大家都要学习延安精神,并贯彻到具体的行动中,民族复兴大业才会早日实现。

    5.永久的继承性

    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对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非常重视,只有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代代相传,才能保证党不变色,国不灭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救国热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延安精神激励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开展全面经济建设。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国际反华势力,延安精神激励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改革开放后,延安精神激励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创新,迈进小康社会。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延安精神将激励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攻难克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安精神代代相传,世世代代永不丢。

    四、学校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1.用延安精神要求党员干部

    学校作风如何,关键是看班子领导表现。学校要用延安精神严要求,增强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用延安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克己奉公,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完成了建国大业。在新时代,也要用延安精神坚持教育和培养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基。学校要把弘扬延安精神落实在党性锻炼的实践之中,勇挑重担,勇立潮头。要激励党员教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成为教育事业的忠诚战士。

    2.用延安精神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的灵魂。良好的师德对于教师安身从教,为人师表,起着支撑作用。

    首先,要引导教师艰苦奋斗。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教育相对于其他行业,仍然有些清贫,缺少存在感。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学校,生活条件艰苦,年轻教师找对象难,流失严重,形成夫妻家庭型的教师队伍特征十分明显,与社会交往较少,子女上学就业压力很大,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三代蜗居一在一间平房中。现在又实行绩效工资,因为制度的漏洞,不一定完全体现公平,难免引发怨言,影响工作积极性。为此,倡导学习延安精神,反对拜金主义,培养教师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显得尤为急迫。我党在延安时期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办起了边区学校,奠基了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才。现在,也要有这种奋斗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通过学延安精神、讲身边的故事、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老师评身边的好同事、树师德标兵等活动,推动了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远离铜臭,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乐于奉献的好园丁。

    其次,引导教师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创新便是自力更生的时代内涵。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是好教师。要勇于创新,才能发展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办学经验,吸收先进的理念,通过师徒结对、互研互教、示范引领、经验交流、亲身体验等形式,大力进行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自主创新的延安精神在师德建设中得到实践。

    再次,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延安精神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在于伟大的革命抱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要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年教师,进行传统教育,亲身感受延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教育,争当新时代的教育专家。

    3.营造学习延安精神氛围

    延安精神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内容,对学校培养学生有指导价值。教师应主动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可以通过红色图片、宣传栏、手抄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邀请老教师、老红军、老干部、老专家开展座谈,让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还可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红色故事、革命电影、英雄人物等电视剧或电影,与电视台合作开展红色音乐节、唱红色革命歌曲等文艺活动,延安精神大讲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主题性教育活动。学校也可以开展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学术性的交流活动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效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责任意识、爱国情怀。

    4.在思想品德课中融入延安精神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渠道还是课堂,可以开设专题教育课,聘请专家、老教师讲述延安精神,讲述革命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红色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典型小品或课堂活动,让学生讲述红色小故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今天新生活到来的不容易。延安精神走进学校,成为思想教育的素材,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有助于激发青少年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热爱祖国,迅速成才。

    5.为延安精神教育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作为培养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一定要明白社会实践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重要价值。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创建长效机制,激励老师全员参与。教师做好积极引导工作,让学生充分投身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去。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经费,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可依托韶山等红色革命基地,定期举行实地考察活动,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重大节日到旧址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历史文物和听取讲解员讲解真实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延安精神的文化底蕴,吸取其精神力量,从而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王英洲:惟愿此生长报国 永忆英灵卫中华(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王英洲:惟愿此生长报国 永忆英灵卫中华(组图)
·特稿:商学院举办“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主题活动(组图)
·特稿:新疆警察聆听红色课堂度过特别“五四”青年节(组图)
·特稿:让青春在逐梦太空征途上发出夺目光彩——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
·特稿:东海县关工委调研樊氏图书馆党史教育基地(组图)
·特稿:学贯回信葆初心 爱洒杏坛吐芬芳——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幼儿教育集团举行迎“五
·特稿:五月诗篇
·特稿:庆祝共青团建团100周年
·特稿:大关县悦乐一中举行庆祝建团100周年文艺汇演(组图)
·特稿:军旅书法家暨中国书协会员王成志用红色书法热情歌颂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学校要强化延安精神的学习(图)
崔俊田、徐小东:王英洲:惟愿此生长报国 永忆英灵卫
特稿:王英洲:惟愿此生长报国 永忆英灵卫中华(组图
宋天天、高文:商学院举办“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
特稿:商学院举办“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主
张海军、谈依箴:新疆警察聆听红色课堂度过特别“五
特稿:新疆警察聆听红色课堂度过特别“五四”青年节
魏庆:让青春在逐梦太空征途上发出夺目光彩——写在
特稿:让青春在逐梦太空征途上发出夺目光彩——写在
山东沂南:《歌声里的红嫂》在红嫂家乡唱响(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