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旅游>>正文
田永清:《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3
2022-03-03 09:27:02
来源:鸡鸣书屋
作者:田永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第二天:青年人面临的三大课题(下)

    青年,是人生的春天。青年人处于身体发育期、心理波动期、人生观形成期。

    因此,青年人面临的三大课题是:成人、成才、成家。这三大课题处理好了,今后的人生之路就会比较宽阔,比较平坦。

    我们今天谈的题目是“青年人面临的三大课题”。

    三说“成家”

    我这里说的不是成名成家,而是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学生基本上“成人”“成才”之后,接着面临的便是“成家”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先立业后成家还是先成家后立业的争论,好像立业与成家永远是一对矛盾似的。其实,人之于事业和婚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完全可以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的。也就是说,处理好了,熊掌和鱼是可以兼得的。有人说,人生好比一个圆圈,事业是半个圆圈,婚姻是半个圆圈,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才是完整的幸福的人生。

    问题是什么时候恋爱、结婚好?早了不好,太晚也不好。据说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着急,到了大二,还没对象,就感到没着没落的,他们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抓住一个再说。在大学校园里,青年男女花前月下、成双入对的确实不少。但其结果又如何呢?据说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是,结对率高,成功率低。在校时形影不离,毕业后各奔东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却很难收获成熟的爱情,因此被称之为“走不过七月的恋爱”。恋爱结婚,是终身大事,草率不得,马虎不得,必须郑重对待、谨慎从事。大学生谈恋爱,有的可能有促进作用,有的也可能发展成理性的婚姻,但更多的可能与此相反,因人而异。现在的大学本科生,一般处于十八至二十二岁的年龄段,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机,不必过早涉入爱情生活。恋爱、婚姻都需要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还是等到成人、成才之后,事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上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再恋爱、结婚为好。

    我这样讲,也不是说越晚越好,如果有谁成了大龄青年,成了“困难户”,那不但你们自己着急,你们的长辈也肯定着急了。特别是女大学生,还有个恋爱结婚的最佳年龄问题,错过了时机,可能就高不成、低不就了。外国有一种说法,说是“女人如球”:二十岁是足球,二十二个人抢;三十岁是篮球,十个人抢;四十岁是乒乓球,两个人抢,但已推来推去;五十岁时就成了高尔夫球了,只有一个人抢,还一个杆子打得远远的。可见,大学生恋爱结婚,太早了固然不好,太晚了也不好,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

    要处理好婚姻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族观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有过一些极为有益的教导。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就对男女青年讲过“恋爱三原则”。第一个是政治一致的原则。毛主席说,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抗日救国,男女之间的爱情首先要有这个基础。我们能爱敌人吗?能同汉奸、卖国贼谈情说爱吗?只有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才能谈到此人可爱不可爱。第二个原则即是双方自愿,绝非单方面愿意。我们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反对大男子主义,更不能有变相的强迫。第三个原则即是不妨碍工作。在青年中要提倡工作第一,绝不能恋爱第一,更不能“若为恋爱故,万事皆可抛”。延安时期的男女青年,都是从五湖四海为投奔革命而聚到一起去的。依据毛主席提出的“恋爱三原则”,绝大多数人都能正确处理婚姻恋爱问题,但也有个别人发生了问题,甚至酿成了重大事件。193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与其女友、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在延河旁谈话,黄强行要与刘尽快结婚,遭到刘的断然拒绝,黄一怒之下,开枪将刘打死。黄克功时年26岁,参加过长征,出生入死,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干部。毛主席认识他,还比较熟悉。事发后,有不少人为黄求情,黄也致信毛主席,除对自己的罪行表示忏悔外,还请求组织念他多年为革命事业奋斗,留他一条生路,以“便今后为党尽一点忠心”。毛主席阅信之后,很快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了一封信,指出黄克功不但丧失了党性,而且丧失了人性,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必须处以极刑。否则,就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一切普通的人。根据法律和毛主席指示,法院判决对黄执行死刑,并对刘茜的亲属给了安慰和抚恤。

    周总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召开“恋爱座谈会”。他像老大哥那样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你们都到了结婚年龄,该处朋友、找对象了,但是要注意,不要光看表面,要看人品,要多考虑,要慎重,首先从思想上衡量,看她适合不适合做你的妻子。”周总理还现身说法,他说:“我是过来人,你们都说我和小超(对邓颖超同志的爱称)是模范夫妻,那么,我和小超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说实话,在认识小超以前,我有一个女朋友,长得很漂亮。可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革命意志比较薄弱,只是革命的同情者,不是革命的战士,因此,我和她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然而,我和小超同志接触一段时间则不同了,她有理想、有抱负,革命意志坚定,有共同语言,这样逐步建立了感情,以后就走到了一起。”

    我们国家原来的副主席王震同志,解放以后曾经当过农垦部部长,上个世纪50年代,他率领来自全军的十万转业官兵,集体来到北大荒,把北大荒硬是变成北大仓。有一次,王震去北大荒视察,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转业官兵的意见。在座谈会上,他听到这样一首顺口溜:“北大荒,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反映转业官兵在婚姻上遇到困难。为此,王震决定安排他们在冬季农闲时节回家找对象,他幽默地说:“你们回去是一个人,回来要两个人。谁找不到媳妇,就是没有完成任务!”同时,王震还通知四川、山东省委,动员来一大批女青年,一面参加支边建设,一面解决复转官兵的婚姻恋爱问题。王震同志有时还亲自主持复转官兵与支边女青年的婚礼。过去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老兵新传》,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大体上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些情况。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王震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参加革命以后,曾经下过无数道命令,但最满意的一道命令,还是让北大荒复转官兵回家找对象的命令。”

    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要算作最经典的关于婚姻与爱情的理论。如果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那么事业则是使婚姻更加牢固的又一块基石。

    一种比较学术又带点心理分析意味的“婚姻理论”,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论”:婚姻好似一座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去,在里面的想出来。这种观点影响了几代人,可谓婚姻常识的第一课。不管你是在城内的还是在城外的,统统被网罗其中,实在是高明。

    比较通俗的“婚姻理论”,是说:婚姻如鞋子。款式、颜色都是穿给别人看的,而是否称心如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这种说法,看似粗俗,实则很有道理。

    现在,有的大学找对象把标准定得很高。男的找女的要符合“三女”标准,即要求女方是美女、淑女、才女,这三条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女的找男的要符合“三高”标准,即要求男方符合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头三条标准。其中第三条是必须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差一厘米的都免谈。如果按照这样的“三高”标准,前两条不说,我的身高仅一米七三,过去还算中等身材,现在就是“三等残废”,一辈子也别想找对象了!大家想想,这样找对象的标准是否定得太高了呢?如果真能找到德、才、貌俱佳的,那当然很好,可喜可贺。但世界上哪有这样十全十美的男人和女人呢?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世上万事事物总是不完美的。年青人应当客观地现实地面对生活,恰如其分地确定择偶标准,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现在买东西讲究“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年轻人找对象是否也可以考虑“不找最完美的,而找最适合自己的”呢?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他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们领到一块麦田,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而且只给一次机会,选择一颗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看见一颗又大又好的麦穗,就高高兴兴地摘下了。但当他继续前进时,发现还有许多比他刚摘下的更大更好的麦穗,他只能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想要摘时,他总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大更好的麦穗。当他走到终点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只得空手而回。

    第三个弟子接受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完三分之一时,即分出了大、中、小和好、中、差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走最后三分之一时,“该出手时便出手”,选中了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

    苏格拉底接着讲评,他说,选择配偶就如同你们采摘麦穗:第一位弟子急于求成,结果后悔莫及,你就凑合着过吧!第二位弟子挑花了眼,哪个也看不上,该出手时不出手,结果高不低、低不就,错过了时机,打你的光棍去吧!第三个弟子既积极又慎重,结果采到了理想的麦穗,你和配偶就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吧!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接受前两位弟子的教训,像第三位弟子那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又大又好的麦穗——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向他的三个弟子介绍选择配偶的经验教训,也可能是有感而发。据说这位大师级人物选择的配偶并不理想,他的妻子是一位泼妇、恶婆。有一次,苏格拉底正给弟子们讲课,他的妻子冲了进来,先是指着苏格拉底破口大骂,接着又把一盆污水泼到他的头上。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大家想想,苏格拉底会怎样处理?他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说:“自然界的现象就是这样,电闪雷鸣之后,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大家看,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居然还讲了一通哲理。这可能是他真的修养到家了,也可能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才这样说的。如果在座的大学生谁选择了这样的配偶,那你不倒霉才怪呢!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且是男女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正如俗话所说:“郎有情妹有意”。这就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越谈越好,白头偕老;一种是越谈越差,吹灯拔蜡。对于后一种可能,地方青年叫“分手”或者“失恋”,听起来来比较文雅;部队官兵叫“吹灯”或者“拔蜡”,听起来比较直截了当,但多少又带有一些既无奈又幽默的味道。下面话分两头,分别说一说遇到这两种情况怎样处理为好。

    关于第一种情况,越谈越好,白头到老。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单说幸福的家庭如何都是相似的。经过一段接触,如果双方都认定对方就是自己心目中最大最好的麦穗,那就应像现在有些年青人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适当的时候举行婚礼,组成家庭。我认为,幸福的家庭应当具备“三性”:一是亲密性。夫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双方应当互相忠诚、亲密无间、无微不至,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二是稳定性。夫妻恩爱,关系稳定,爱情牢固,家族和睦。决不能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动不动就以离婚相威胁,更不能夫妻之间插进一个“第三者”。产生于北京、影响到全国的小说人物形象贫嘴张大民,对于幸福家庭有一段妙论。他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感觉。平民百姓的家庭,医院没有病人,监狱里没有犯人,夫妻间没有“第三人”,这样的家庭就算是幸福的家庭。我们的大学生们可能觉得张大民的标准太低了,但也应当承认,他的这种生活态度,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第三是长久性。现在有些年青人“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时拥有”,这种态度是值得考虑的。我们中国人对于婚姻问题绝大多数都抱有严肃的态度,婚姻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讲究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过去人们经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又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从新婚到金婚,整整五十年光阴。从早晨到黄昏,从热烈到深沉,从纯情到忠贞。有情人都是痴情人,老来依然是青春。”现在我国一些恩爱夫妻,也像欧美国家的中老年人那样,开始纪念银婚(二十五周年)、金婚(五十周年)以至钻石婚(六十周年),把天长地久、白头偕老,作为恋爱婚姻的最高境界。

    关于第二种情况,越谈越差,吹灯打蜡。应当说这是谁也不愿意出现的情况,但有时也是实在没法子的事情。毫无疑问,失恋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尤其是被动接受分手的一方更是如此。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失恋问题。有人说:“爱情是一种锻炼灵魂的东西,爱情能使傻瓜变成聪明人,也能使聪明人变成傻瓜。”有的人失恋后一蹶不振,终日苦恼;有的轻生厌世,自杀身亡;有的反目成仇,残害对方,不但变成傻瓜,而且成为罪犯。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自卑,更不能自杀。要竭力避免这些愚蠢的懦弱的可悲的想法和做法。要采取想得开、放得下、挺得住的态度,任何时候都要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既要懂得“捆绑不能成夫妻”、“强扭的瓜不甜”,就像老百姓说的,不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又要树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丈夫何患无妻”的信念,收拾自己的尴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向前迈进。要相信时间是最伟大的导师和最优良的药品,时间能够抚平心灵的创伤。失恋可能痛苦一阵子,再找到适合的伴侣还可能幸福一辈子。要坚信,痛苦总会过去的,对象总会找到的,问题总会解决的。有志气的失恋男女,应该使有可能与你结合但却与你分手的人感到遗憾,使有可能与你结合也确实与你组成了家庭的人感到骄傲,这才是有出息的表现。

    有两件事一直使我难以忘记,感到非常惋惜。一件事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一位战友,天津人,毕业于北大东语系,是学阿拉伯语的,小伙子既魁梧又英俊,篮球打得很好,真是一表人材,他看上了一位女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人家就是不愿意。他因此单相思,患了精神病,时好时坏,一犯病就到处跑,几个人都追不上。他到底也没有好,就这样,一个北大的高才生,一个年轻的军官,成了个废人。恋爱婚姻问题有时很微妙、很奇怪。有时旁观者看这两个人不适合,但人家却偏偏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关系很好。这就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借用老百姓的一句歇后语,叫作“王八看绿豆——对眼了”。有时旁观者看这两个人很适合,但人家就是谈不拢。另一件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一个部下,东北人,本来各方面表现很好,不知怎么他看上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的女播音员李娟同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却说是李娟看上了他,因为每晚七点李娟播新闻时,眼睛总是盯着他。这位同志的直接领导找到我,说是不是可以找人陪同他去中央电视台,把李娟同志请出来,向他郑重说明,播新闻时眼睛是盯着全国人民的,而不是盯着他一个人的,以便消除他的幻想。我没有同意他的直接领导的意见,而是让人陪他去精神病医院作了检查,结果证实他患了精神病,后来一直也没有看好。每逢想起这件事,我既感到可笑,更感到可怜。

    其实,失恋并不丢人,也不可怕。革命导师恩格斯失过恋,大音乐家贝多芬、大诗人歌德、大作家罗曼·罗兰也失过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号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曾经两次遭受失恋的打击。第一次是来相亲的姑娘看上了介绍人,初恋情人成了别人的新娘;第二次是因为政治运动中的问题,他热恋中的姑娘又忍痛与他分了手。最后终于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姑娘走近了他,“有情人终成眷属”。

    过去人们经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幼年丧母,二是中年丧偶,三是老年丧子。生于波兰、卒于法国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经受了这“三大不幸”中的前两大不幸,而且在青年时还遭受过失恋的折磨。她家境贫寒,无钱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中当家族教师。她与乡绅家的大儿子深深相爱,并且准备结婚,结果遭到乡绅夫妇的坚决反对,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拒不同意这桩婚事。乡绅的大儿子又优柔寡断,屈服于父母的压力,双方只好分手了。当时还叫玛丽娅的居里夫人受到沉重打击,一度产生告别尘世的念头。但玛丽娅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忍痛割掉情缘,毅然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侣——青年物理学家居里。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后来获得物理学和化学两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这在全世界的女性中,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从事后看,玛丽娅是经历了一次“幸运的失恋”。如果没有那次失恋,她的历史很可能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杰出的居里夫人,少了位伟大的科学家。

    前几天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采访北大第二十八任校长、著名加速器专家陈佳洱的文章。他对居里夫人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居里夫人有很多方面值得敬佩。她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失败了多少次,最后提炼出0.1毫克的镭,不得了。她取得成功后,很多人都找她,说你可成为百分富翁了。她说我的发现应该属于全人类所有,她没有申请一项专利,而且把这个技术无私地告诉别人。她为了把镭应用于医学,亲自跑到前线为士兵治疗。正如她女儿形容的,她是奉献所有而毫无索取。居里夫人真是太伟大了!做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科学家,就应该像居里夫人那样。

    同学们听我对于恋爱、婚姻、家族问题讲了这么多的话,或许问我:你年青的时候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既然是和大家来谈心,我就实事求是地讲一讲自己这方面的情况。我年青的时候,相信这样两句话:一句是“离不开爹娘,成不了栋梁”;一句是“舍不得娇妻,成不了好汉”。参军后十年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就是一心搞好学习,搞好工作,总想做出点样子来。虽然也有些想法,但我对婚姻恋爱问题“觉悟”得比较晚,直到二十八九岁才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恋爱,但这个第一次又以失败而告终,这件事的确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和悲痛。后来到了三十一岁,我才又开始谈恋爱。三十二岁结婚,结婚以后我爱人就去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一去就是四年。我是三十八岁时才有小孩的,是个姑娘。三十九岁那年,我又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带头做了男性绝育手术。我和爱人商量,有一个姑娘足矣。虽然当时还没有“只生一个好”的政策,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再不要孩子了。北京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大作家冰心有一副对联:“无官一身轻,有女万事足。”上联“无官一身轻”这句俗话大家都知道,下联原来是“有子万事足”,反映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冰心来了一个字之改,成为“有女万事足”,改得非常好。我爱人也是一位军人,一直做军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军衔已挂近十年了。我们的女儿发育成长得也比较好,她于200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在北京电视台当记者。显然,我拥有一个比较幸福完美的家族。可能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在恋爱、婚姻、家族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表现,所以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经被评上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一九九六年秋,我在装甲兵学院当政委时,我的好部下、正团职副处长张金垠同志,在抗洪抢险中为抢救九名遇险群众,慷慨赴死,壮烈牺牲。他的事迹非常突出,非常感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同志,特地赶赴石家庄,用两天时间采访张金垠的英雄事迹,并专门制作了一期《焦点访谈》,播出后在全国全军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为了能将张金垠的事迹宣传出去,我亲自去石家庄白楼宾馆迎接敬一丹同志。她看来了一位将军接她,多少有些感动,连忙说“来个参谋、干事引引路就行了。”我对她说:“我这个将军是解放军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将军,我是个‘三无将军’:一是参军后就到军校当学员,没在战斗部队当过兵;二是没有立过功,什么功劳也谈不上;三是没到前线打过仗,这也是我军旅生涯的一大遗憾。值得引以自豪的,只是我曾经被评上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听到这里,敬一丹同志也笑了起来。

    下面接着讲讲“婚龄趣谈”。我们中国人一般对婚姻、家庭问题抱严肃态度,婚姻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讲究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慢慢都变老,哪里都去不了,老夫老妻,仍然把对方看成自己手心里的宝。”以此作为婚姻的最高境界。还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从新婚到金婚,整整五十年光阴。从早晨到黄昏,从热烈到深沉,从纯情到忠贞。有情人都是痴情人,老来依然是青春。”这些年来,我国一些恩爱夫妻也开始纪念银婚、金婚。外国人很讲究结婚纪念日,每一年都有不同的说法,分得很细。

    据西方报纸报道,结婚纪念日有如下有趣的名称:

    第1年,纸婚,最初结合薄如纸;
    第2年,杨婚,像杨树叶子一样飘动;
    第3年,皮革婚,开始有了韧性;
    第4年,丝婚,紧紧地缠住了;
    第5年,木婚,已经硬化起来了;
    第6年,铁婚,夫妇感情牢固如铁;
    第7年,铜婚,比铁更坚韧,且不易生锈;
    第8年,陶器婚,如陶器坚硬美丽;
    第9年,柳婚,像垂柳那样风吹雨打不会折;
    第10年,锡婚,锡器柔韧,不易跌破;
    第11年,钢婚,不会生锈,比铜铁还坚硬;
    第12年,链婚,像铁链一样,紧扣链锁;
    第13 年,花边婚,不但坚韧,并且很美;
    第14年,象牙婚,时间越久,越晶透美丽;
    第15年,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夺目;
    第20年,搪瓷婚,光滑无瑕,但需不让它跌地;
    第25年,银婚,已有恒久价值,是婚后第一个大庆典;
    第30年,珍珠婚,像珍珠般浑圆、美丽和珍贵,使人艳羡;
    第 35 年,珊瑚婚,嫣红而宝贵,更为生色;;
    第40年,红宝石婚,名贵难得;
    第45年,蓝宝石婚,比红宝石更名贵,更值钱;
    第50年,金婚,这是夫妇的第二个大庆典,通常都已儿孙满堂,一起庆祝,比银婚盛大多了;
    第55年,翡翠婚,如翡翠玉石,是无价之宝;
    第60年,钻石婚,这可以说是人生中极其珍贵奇罕的.亦为夫妇间最隆重的庆典。

    这里,我还想顺便讲这样几点。

    中年“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

    语出《左传·公二十四年》,原句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据唐朝孔颖达解释,所谓“立德”,是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所谓“立功”,是指“拯厄除难,功济于时”;所谓“立言”,是指“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据说,一个人在“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有其一,就可以说他是不朽的了。所以,古人又常把这“三立”称之为“三不朽”。用现代语言说来就是:人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培养高尚道德,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其次是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再次是要著书立说,传之后代。做到了这三条,人们就不会忘记你。

    老年“三不老”。

    这是一位离休干部讲的。“三不老”是指人到了老年,要做到不怕老、不卖老、不服老。

    首先是不怕老。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反正是愈来愈老,不用管它,更用不着怕。过去有一句古诗叫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朱自清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德国哲学家康德有段名言:“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莺,有他的夜曲。”

    二是不卖老。就是不要倚老卖老,摆老资格,动辄说什么“我走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粮还多”。青年人应该尊老敬贤,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俗话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老年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值得青年人学习、请教。但作为老年人自己,却不应该吃老本。

    三是不服老。要有一股子拼劲,有一种不服老的精神,走完人生的全程。三国时的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沫若在《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翻译重印时曾写过一句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谁便是伟大的人。”

    孔子“三戒”和孟子“三不”。

    两千几百年前的孔老夫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夫子也有一段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少人认为,“七十三、八十四”,是人生进入老年之后的两道“坎”,凶多吉少,搞不好会有个”三长两短”。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迷信,毫无科学根据。考证起来,“七十三、八十四”分别是“圣人”孔夫子和“亚圣”孟夫子逝世时的虚岁年龄。因为这两位老夫子在历朝历代名望都很高,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就被后人看成是大不吉利的事情和难以逾越的界线了。破除了对这两个数字的误解,就显得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了。值得探讨的倒是,孔孟生活在两千几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下,医疗保健更不发达,他们何以活到那么大的年纪?

    在孔子的晚年,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把人的养生和修身之道概括为“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这里,孔子提出,在人的少、壮、老三个阶段,要分别侧重警惕三件事:年轻时不要沉迷于男女之情,壮年时不要好胜喜斗,老年时不要贪得无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建国初期李先念经济思想浅探
·下一篇:无
·特稿:新密市职教中心举行“红色微故事宣讲员”宣讲大赛(组图)
·特稿:建国初期李先念经济思想浅探
·特稿:56位艺术家聚焦文明瑰宝 书写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图)
·特稿:连云港:少先队员参观邓演达文献馆党史教育基地(组图)
·特稿:农工党连云港市新经济支部开展纪念邓演达先生诞辰127周年活动(组图)
·特稿:红色永定土楼先甲楼:军民血浓于水革命模范楼(组图)
·红色情怀的老县长
·吴筑清:战地拍摄白求恩(图)
·《河北名村》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田永清:《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连载3
“文襄华夏,艺颂江山”——祝贺全国两会、冬奥会成
好消息:中国小麦看河南 富硒小麦看太康(组图)
郭卫民:新密市职教中心举行“红色微故事宣讲员”宣
特稿:新密市职教中心举行“红色微故事宣讲员”宣讲
吕永兴:建国初期李先念经济思想浅探
特稿:建国初期李先念经济思想浅探
【永远的邓政委·足迹】第二期|翰林院子
特稿:56位艺术家聚焦文明瑰宝 书写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王正武、戴维:连云港:少先队员参观邓演达文献馆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