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84年贺子珍去世后,水静道出当年细节:毛主席信中称呼她“桂妹”
2021-07-19 10:40:06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红色先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前言:

    在庐山会议之前,水静曾问过杨尚奎:为什么毛主席不跟贺子珍见一面呢?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尚奎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1929年入党,算是一名老党员,对毛主席也十分了解,面对水静的提问,他摇摇头严肃地说道:“你不要想得太简单了,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人民的表率,况且,主席这个人纪律性很强的。”

    一句话,把水静给说哭了。她心疼她的贺大姐,想到贺子珍的状况,水静哭着鼻子说:“毛主席作为一个领袖,还不如一个老百姓自由。”

 

水静

    贺子珍暂居在南昌后,一直是李敏作为她和毛泽东沟通的桥梁。李敏回到毛泽东身边后,便进入学校读书,也只有周末有空的时候,才会匆匆南下,除了去看望贺子珍,还会给贺子珍带去毛泽东亲手写的信。

    1984年,拥有轰轰烈烈一生的贺子珍病逝,她的老战友如曾志、刘英、康克清、朱仲丽等,都去为她送行。在整理贺子珍遗物的时候,李敏发现了爸爸毛泽东写给她的信件,被贺子珍一直偷偷珍藏着。

    毛泽东究竟给贺子珍写了什么,只有贺子珍一个人知道。贺子珍去世后,水静道出了其中的细节。水静回忆说,贺子珍曾给她看过毛主席写给她的信,她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毛主席给贺子珍的信中开头的称谓。不是子珍,也不是自珍,而是“桂妹”。

    那声“桂妹”不知道体现了毛主席心中多少的柔情。

贺子珍和毛泽东在陕北

    初识贺子珍,称呼贺子珍为“桂妹”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的9月,当时的永新,正是桂花飘香,她的父亲贺焕文便为她取名“桂花”,又名“桂圆”,和毛泽东相识后,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自珍”,有“善自珍重”之意,不久,在她抄送的信中,也写作“子珍”,贺子珍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秋收起义后,青年毛泽东率领的八百多人衣衫褴褛,一时间没有了去路,甚至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毛泽东几日几夜辗转反侧,如果不尽快找个去处,这几百人真的危矣。

    在最关键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实在不行,我们就上山吧,当个山大王!其实,这并不是毛泽东信手拈来,而是做了充分的考虑决定的。在革命危机的时刻,毛泽东可以果断地做出这个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选择,是极其不容易的。

    上山,当山大王,在古代,这叫落草为寇,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去当了“土匪”,对此,共产国际方面也十分不满,他们的意见是应该进攻长沙,但毛泽东还是依然选择上山,占山为王,当时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

青年毛泽东

    当时,井冈山上并不是没有人,袁文才的部队就在山上,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很早就驻扎在这里,他们常常劫富济贫,可谓非常出名,毛泽东如果想上山,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袁文才的部队干掉,要么就和谈,让袁文才接受自己。毛泽东深明大义,选择了后者,他当即派人写信给袁文才,他在信中写道: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袁文才是老“土匪”,知道是毛泽东要来,心里紧张得不行,要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毛泽东这个人究竟能不能信得过呢?所以,在第一个和毛泽东见面的时候,就设了一场鸿门宴,吩咐贺敏学等在周围埋伏了很多人。但毛泽东诚意十足,只带了团长陈浩和排长宛希先等五人,这才让袁文才放了心。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毛泽东在饭桌上说:为了我们共创大业,我决定送你们一百条枪,全是汉阳造钢枪,明天就可以来取。”说完袁文才对毛泽东肃然起敬,要知道,枪在那时候算是比钱还重要的东西,袁文才的部队虽然人多,可加起来也没有60条好枪,全是破枪。

袁文才

    这顿饭从上午10点吃到黄昏,算是成功合作了。这也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第一颗火星子。饭后,袁文才为毛泽东安排了一间茅草屋,让毛泽东休息。因为长期走路,毛泽东的脚磨起了很多的泡,便同意了在山上休息。

    刚走进这个小院子,毛泽东就见到了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姑娘,那便是贺子珍。毛泽东曾回忆的当初的场景,他说,这个女孩长得好精干,我起初以为是袁文才的女儿。袁文才介绍说:“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是贺敏学的妹妹。”毛泽东笑着说:“很好很好。”

    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的影响下,与妹妹贺怡一同投身于革命,兄妹三人被并成为“永新三贺”。日后,贺子珍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

    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同其他几个人一样,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他个头很高,很消瘦,颧骨都突出来了。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比较长。皮肤晒得很黑,神色上还留有经过激战后没有恢复的疲劳。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他的睿智、温和与毅力。他的脚走路有点不得劲,那是因为长途行军磨伤了脚,没有及时治疗,伤口化脓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识,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桂妹”也被毛泽东叫了十年。

贺子珍与毛泽东

    “桂妹”陪毛泽东度过革命最艰苦的时期

    随后,袁文才看到毛泽东身边也没有个秘书,便让贺子珍到毛泽东身边工作,贺子珍便成为了毛泽东革命早期的秘书之一。1928年春,贺子珍和毛泽东先后来到井冈山下永新塘边村发动土地改革,由于听不懂的当地的方言,贺子珍便一直跟随着毛泽东做翻译,慢慢两个人产生了感情。

    在这之前,井冈山就已经传来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得知后如晴天霹雳,他不相信,派人下山多方打探,最后还是得到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不欲生。贺子珍表示,愿意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就这样,两个人慢慢相恋。

    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这里举办了婚礼,袁文才为了这个婚礼凑了几桌子菜,朱德、陈毅、龙超清等见证了这对美好的革命伉俪。

    也恰恰是当时,中共湖南派来的“钦差大臣”周鲁,取消了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让秘毛泽东一下子成为了“民主人士”,从领袖便变成了一个师长。实际上,这是共产国际方面对毛泽东的考验和质疑,但是毛泽东还是不赞成蛮干,所以遭受到了排挤,这也成为了毛泽东最艰难的时期。

1929年6月19日,毛泽东(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从这时到1929年6月,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受到排挤,再加上是自己身体患有重病,双重压力压得毛泽东喘不过气来,好在,他的妻子贺子珍坚定不移地相信毛泽东,并全心全力地照顾毛泽东。毛泽东总是说,谢谢你,桂妹。

    毛泽东比和贺子珍大16岁,一声桂妹,足以见其真情。毛泽东一病数月,甚至病危,甚至还有人误传说,毛泽东已离开人世。1930年3月20日,共产国际公报居然刊登了一条讣告,说毛泽东已经因肺病去世,这是我党的巨大损失。

    幸好,在贺子珍的悉心照料下,毛泽东克服了双重压力,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当时没有毛泽东的领导,红四军在广东梅县遭到了大败,共产国际方面开始认可毛泽东,得知毛泽东大病初愈,马上让毛泽东复出。朱德提议,马上撤出闽西,让毛泽东同志继续工作。

    9月,陈毅来到了由周恩来起草的信件,信中明确指出,恢复毛泽东的工作,并且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明辨是非。

毛泽东

    当时,红军岌岌可危,毛泽东的复出至关重要,由于众人的支持,毛泽东又重新出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不久后,毛泽东率领红军战胜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随后召开了“一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主席”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挺进赣南时期,漫长的新军队伍中,就有贺子珍,当时的贺子珍已经怀有身孕,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

    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妈妈在爸爸最苦难的时候不仅毫无怨言,且更加关心体贴爸爸,我想,如果没有当年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难以想象,爸爸将怎么度过那段最难过最痛苦最煎熬的日子。

    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此后,莫斯科开始大量译制毛泽东的文章,出版毛泽东的文集,甚至把毛泽东的头像和几个著名领袖的头像放在一起,这就公开表示了莫斯科方面对毛泽东的态度:毛泽东应该在中国共产党中成为领袖。

贺子珍

    而当时的贺子珍更加的不易,李敏的女儿孔东梅长大后曾这样描写当年的故事:外婆和我外公生了六个孩子。但不幸的是除了我妈妈以外,其他的孩子不是丢了就是死了。比如在长征路上我外婆曾经生过一个女孩,就是后面有追兵,有几十里路就追上,当时在贵州地区,找了一间茅草屋一看,可能是人刚出门,烧着白开水,还在冒烟,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外婆生了一个女孩,只看了一眼,就随部队走了。当时留下一个纸条说这个孩子放在你们家,长大以后能够帮你们家干一些活,放了30块银元,两把烟土,当时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找到。

    李敏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信中总写着“桂妹”

    自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到1947年回国,已过去十年之久。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情深意重的毛主席怎么会不想呢。

    李敏回到北京中南海父亲身边后,曾多次问过毛主席,为什么不把妈妈接过来的时候,由于李敏年纪尚小,毛主席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贺子珍去了南方后,毛主席便常常让李敏抽空去看望贺子珍,尤其是在得知贺子珍生病以后。可以和贺子珍见一面,也是毛主席的心愿。1954年前后,毛主席和和贺子珍的信件来往最为多,除了写信,李敏还为贺子珍带来了很多吃的和香烟,不管是什么,贺子珍都如获至宝。

李敏和爸爸毛泽东在一起

    1954年6月,杨尚奎在上海治疗鼻炎,水静陪同他在医院时,第一次见到贺子珍。杨尚奎和贺子珍是老朋友了,从赣南到延安,杨尚奎对贺子珍再熟悉不过了。水静曾这样描述当年的贺子珍:她身体苗条,皮肤白净,清秀的瓜子眼上,生就两条细而浓的眉毛,嵌着一对大而黑的眼睛。在齐肩黑发上,扎了一条黑色绸带,发梢内卷,优雅自然,把她的肤色衬托得更加白皙细腻。她穿着朴实,却又非常得体。

    杨尚奎给水静介绍,这是贺子珍同志。贺子珍?水静一听,便知道,这是毛主席原来夫人。可能是因为贺子珍对杨尚奎的信任,她对这个比自己小20岁的小妹妹影响很好,慢慢就熟悉了起来,甚至成了要好的朋友。

    期间,贺子珍对水静讲了很多事情,水静对这个大姐姐,突然心生了好多好多的心疼,她回忆说:那几年的贺大姐其实很开心,因为主席常常给她写信,她给我看过,开头以“桂妹”相称,我从李敏那里,也证实了这点。

长大后的李敏和贺子珍

    直到1959年,杨尚奎告诉水静,毛主席要见贺子珍的时候,水静几乎高兴地跳起来,她第一时间为贺子珍高兴。如果贺子珍事先得知毛主席要见她,她一定也会高兴地跳起来,然而这件事是绝对保密的,突然让贺子珍得到这个消息,水静也怕贺子珍受不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六五战线军需部主任李秀莲率领红军战士喜登金仙寨(组图)
·下一篇:白天演员、晚上间谍,隐姓埋名75年,94岁的“姜子牙”传奇一生
·白天演员、晚上间谍,隐姓埋名75年,94岁的“姜子牙”传奇一生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六五战线军需部主任李秀莲率领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朱德陈毅元帅在临武南强古桑村大塘庵成立中国工农革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这十种力量让我们党无往不胜!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罗援将军:美日莫猖狂,作恶必遭报(组图)
·特稿:游“天下第一长发村”让您大开眼界福气满满(组图)
·特稿:景德镇市关工委为“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授牌(组图)
·特稿:刘少奇在东海(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白天演员、晚上间谍,隐姓埋名75年,94岁的“姜子牙
84年贺子珍去世后,水静道出当年细节:毛主席信中称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六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一六
唐俊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朱德陈毅元帅在临武南强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朱德陈毅元帅在临武南强
唐俊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朱德陈毅元帅在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朱德陈毅元帅在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