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英勇抗战浴血晋绥——王道三同志晋绥抗战追忆
2021-07-16 09:18:41
来源:不详
作者:王华、陈德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神府苏区正处于反围剿的艰难岁月,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振奋,欢欣鼓舞,感到在暗夜中看到了光明。时任神府苏区主要领导的张秀山同志,亲自到瓦窑堡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他回到苏区后立即进行了正式传达,把毛主席就当时中国各阶级对抗日战争战争的态度和我党我军当前的任务以及斗争策略的论述,向大家讲得清清楚楚。长期在敌人封锁下,由于很难听到中央的声音,苏区的同志们都感到既新鲜又开窍,对以后的革命斗争充满了信心。王道三当时负责神府特委的后勤工作,他和战友都表示,今后一定按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去办,党叫干啥就干啥,毛主席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一)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央派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抗日,刘志丹军长、宋任穷政委率部来到了神府苏区。在陈家坪,为欢迎红二十八军的到来,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人们听说刘志丹来了,几十里外的群众也纷纷前来参加,都想看看这位陕北红军的领袖人物。王恩惠代表神府特区党政军民致了欢迎词,刘志丹也讲了话。与此同时,刘志丹接到中央的指示,要求红二十八军立即渡河,以便与红二十五军在晋中会师,开辟出新的抗日根据地。

    然而,渡过黄河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时间也特别紧迫。刘志丹和时任特委军事部副部长的王兆相商量后,决定把这一艰巨的造船任务交给王兆相的亲密的战友——王道三同志去执行。

    王道三,神木县贺家川镇王家沟村人。一九O九年出生,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赤卫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并任神府特区北县县委书记。一九三六年红军东渡时主要负责神府特委后勤保障工作。王道三是在黄河岸边长大,对黄河的情况非熟悉,他深知黄河的脾气非常大,水情复杂,特别是在凌汛、春汛和夏季洪汛时期都不能渡河。为了赶时间东渡黄河,上级要求必须在七天内将船造好。

    王道三和王兆相商量后,决定在条件比较熟悉,,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采林村、王家沟村为基地造船。王道三带领手下人员查看地形,走访群众,把有经验的老乡,船工集合起来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座谈会上,王道三把上级的指示、过河的重要性和造船时间的紧迫性,向大家深入浅出的动员了一番。一些年轻人都心急火燎,不知如何下手,感到时间太短了。这时,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坐在王道三身旁的一个老者身上。这个老年人是老船工,还是新入党的党员,名叫王成士,是此次造船的骨干分子。王道三对他说:“老王,你跟大伙说说。”只见他,一袋烟接一袋烟的抽着,过了一阵他把烟磕在鞋底子上说:“王同志说的对,为部队造船过河难不倒我们。时间不算少,白天黑夜一起干就是14天了。如果大家抓紧干,一天干两天的活,我想能办得到。”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我们是给自己的红军造船,这点苦和累算个啥,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经过动员后大家都信心十足,王道三更加觉得心里有了底。然而也有人提出造船的材料也是个大问题,王道三告诉大家,要进一步发动群众,要征集工匠、木材、及船用钉子。于是,王道三带领这些骨干走村串户,向群众说明情况,希望大家自觉供献材料。由于群众基础好,觉悟高,老百姓很快就把自己的板材送到了工地,有的群众没有木材就把自己家里的门板送来。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大爷拉着王道三的手说:“红军渡河抗日是为咱老百姓,现在红军造船有困难,这是我自己存放多年的棺材板,拿去用吧。”王道三面对这样的乡亲父老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之后,类似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

    在征集木材的同时,工匠们也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工作,在黄河滩头把十几只船只的骨架依次打好,分工明确,流水作业,以免误工误时。王道三带着工匠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的干。为争取时间他们吃住都在工地上,有时实在累得不行了,他们就躺在铺草上闭一会儿眼睛,稍歇片刻,便又接着干。一位姓白的年轻工匠在干活时不小心把左手碰伤了,鲜血流了出来,染红了船体,染红了地上的沙石。当王道三发现后,立刻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给这位老乡包扎起来,劝他休息一下,可他微笑着摇摇头,又继续大干。三月的黄土高原,夜间天气依然很冷,刺骨的寒风阵阵袭来,刺透了衣服,他们都全然不顾,有的额头还冒着汗珠。王道三更是一刻也没离开工地,七天七夜几乎没有合眼。正是在他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还提前半天终于把十七艘船造好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候,王道三站在滚滚的黄河河滩上,摸着一条条新造的船舷,不禁心潮澎湃:自己十九岁告别了贫寒的家庭,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投身到红军,参加了革命。两岁时他父亲因不堪压迫率众起事吃大户,被地主抛入黄河;其母亲因他参加革命被白匪投入监狱;其姐姐、姐夫惨遭白军杀害;其弟弟被白军用石灰揉瞎了双眼;其妻贾清爱积极支持他投身革命,自觉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曾被敌人严刑拷打,赴刑场陪绑,面对敌人的威逼,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这一幕幕、一节节仿佛都展现在王道三的眼前,想想这些更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不打垮日本侵略军决不罢休!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宽阔的黄河水面升起了雾岚。大伙都整齐地站在船前,等待着刘志丹、宋任穷二位首长和神府特委领导的光临。当刘志丹、宋任穷来到大伙面前,顿时响起一片掌声。王道三整理好军衣,跨前一步,向首长敬礼。报告说:“船只已经全部造好,请首长指示!”刘志丹高兴的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红二十八军谢谢你们!”说着走向前来向大家依次握手。 宋任穷政委握着王道三的手说:“道三同志,感谢你, 你为红军渡河立了头功。”许多年后,宋任穷在撰写的回忆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红军东渡黄河,派王道三组织造船的情况,至今读起来仍感到分外亲切感人,因为这件事在红军东渡黄河作战中太重要了。至此万事俱备,只待择机东渡。 在陈家坪会议上,当时神府特委即决定由王兆相、王道三、杨孝先同志随红二十八军一同渡河。

    四月一日清晨,黄河上大雾弥漫,红军渡河开始了。为了配合红二十八军渡河,神府特委一面让红二团在沙峁头佯攻迷惑对岸罗峪口的敌人,一面通知罗峪口的地下工作人员割断兴县到罗峪口、黑峪口的电话线,为渡河创造条件。红二十八军一团担任主攻,行动快速迅猛,很快就要抵达对岸时,突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虽然进行阻击,但为时已晚。英勇的红军战士,未等船靠岸,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下冰冷齐腰深的水,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接着向纵深发展,攻克敌人一个堡垒,控制了渡河口,全歼敌人一个小团,俘敌400余人,解放了罗峪口。

    王道三随红军渡过黄河后,首先来见刘、宋二位首长,请示任务。首长要求他和王兆相带领的新三支队留守罗峪口、维护地方治安,与神府建立联系,准备迎接从南线打过河的红二十五军,帮助运送物资,转运伤员,并在罗峪口迅速建立了地方政权。王道三被任命为当地苏维埃政府主席,与此同时发动大家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人民奋起抗战。这样一来,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很多青年都跑来要求参加红军,使红军部队迅速得到了扩大。这次红军东征,历时七十五天。王道三还曾任偏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做了大量宣传抗日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进攻,为之后的八年抗战,吹响了号角,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共同抗日,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央决定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合并入红二方面军,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O师,贺龙任师长、关向应任政委,王道三同志被分到师部机关任民运科长,

    (二)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的炮声响了。抗日烽火在祖国大地燃烧。一二0师接到命令,迅速由陕入晋,部队在太原补充了枪支、弹药和服装后,进入神池、五寨。此时日军已占领大同、山阴、怀仁、朔县。贺龙师长当即组织部队向日寇发动进攻,收复了平鲁等县,派三五八旅抢占雁门关。王道三随部队到达雁门关以南公路附近的山头时,看到日寇的军队向南增援。在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的指挥下,立即向日军发起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落花流水。尽管我军也有伤亡,但最终把敌人打败。消灭日寇近千人,俘虏了几十个日本鬼子。这次震撼全国的雁门关战斗,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雁门关战斗结束后,王道三随三五八旅南下支援太原保卫战,当部队赶到阳曲时,太原已经失守。为了发动群众抗击日寇,一二0师首长决定机关组成工作组,纷纷下到太原附近县城汾阳、文水、交城等地开展群众工作,关向应政委带人到宝德、兴县开展群众工作。王道三根据要求,带领人员发动各村有威信的抗日积极分子担任动员会主任,工作很快有了头序,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动员会成立后,很多人捐献粮食,收缴枪支弹药,扩大了游击队的建设。之后,在这批动员会的人中不少成了优秀党员和抗日骨干。在其影响下,各村也相继成立了抗日农民协会,抗日妇女救国会、抗日少先队、儿童团及自卫队。他们站岗放哨、捉拿汉奸,做军鞋慰问八路军。经过发动,全区有一千多人报名参军,后经审查批准,有一千一百人入伍,成立了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在这期间有有一件令王道三难以忘怀的事发生了。一天在师政治部机关驻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正在和大家谈工作,一名身为文化教员的叛徒欲刺杀甘泗淇同志。在场的几个人迅速把叛徒围在中间,此人人高马大,手持匕首,凶相毕露。恰好在现场的王道三不惧危险,趁其不备,一膀子将叛徒掀翻在地,迅速夺下凶器,大伙趁机一起上前将其制服,使甘泗淇主任得以脱险,保卫了首长的安全。这种友谊也是终身难忘的,当时陕北正闹饥荒,甘主任听说王道三一家老小没吃没喝,就特意派人过黄河送去了粮食,使一家人得以生存。全国解放后,甘泗淇同志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一次见到了王道三,两人再次谈起了这段战斗友谊和难忘的经历。

    一九三八年初,大同日军纠集了万余人,进行“三大扫荡”,仅十天时间就占领了晋西北根据地宁武、神池、五寨、偏关、河曲、保德及苛岚七座县城。为了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二0师当即决定进行反击。王道三随主力三五八旅迅速出发,在太原西北的一个火车站消灭日寇400余人后,旋即向苛岚挺进。这次行动在山西新军的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英勇作战,在苛岚、三井、神曲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很快收复了七座城市。

    在这次日军“大扫荡”中,我晋西北根据地遭受巨大损失。对于那些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劳,屠杀人民作恶多端的汉奸、伪军,我军给予了坚决打击,杀一儆百,严惩不贷。在泉口镇有一个作恶多端的日伪便衣队长,他不仅不收敛,反而肆无忌惮地捕捉我工作人员,人民群众恨之入骨,我军当即派人将其就地处决,极大地震慑了汉奸和伪军,极大地鼓舞了抗日群众,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三)

    一九三八年七月下旬,八路军一二0师和晋西北省委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决定派主力一部挺进绥蒙地区,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以巩固雁北走廊,由一二0师师直机关、特务连、骑兵第一连、和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兼政委、姚喆任参谋长,王道三同志也随同前往大青山。八月下旬,主力部队经凉城县境进入蛮汉山区,之后在旗下营、三道营之间越过平绥铁路。当敌人发现我军向大青山挺进,警恐万分, 慌忙组织两个旅团进行堵截,但为时以晚,大青山支队还是闯了过去。至此,绥南雁北,长城内外,已成为联系大青山支队重要通道。

    进驻大青山后,王道三仍然负责民运工作,经过联络很快与杨植林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合,并迅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他们发动群众,团结各族人民,很快在绥中、绥西、绥南打开了局面,经过英勇奋战,抗日斗争形势蓬勃发展。入冬时节,大青山地区气候非常寒冷,真可谓滴水成冰,每次外出行军作战,都有不少战士被冻伤。王道三就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由于结冰路滑,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腰椎被摔伤,无法站立,只好在老百姓家养伤,由于部队战斗任务紧急,他伤没好就拄着棍子坚持回到部队。除此之外,大青山地区的斗争形势也非常严酷。这里不仅日伪军豺狼成性,荼毒生灵;而且国民党也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另外还有一些土匪打着“救国军”、“义勇军”“自卫队”的名义,到处烧杀抢掳,祸国殃民。如果不把他们消灭,人们群众更是雪上加霜,无法生存。为此,大青山支队在与日伪军作战的同时,也进行除奸剿匪斗争,逐渐使局势得到了控制,为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期间,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王道三被派到绥蒙区集宁县任第一届县委书记,他带领县委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九三九年夏,经党中央和一二0师批准,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旅,王道三任骑兵旅四团政治委员,他亲密的战友焦宝山任团长。在那异常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带领部队纵横驰聘,凭着智慧和勇敢同敌人巧妙周旋,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扫荡和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在一次战斗中,王道三带领几个战士到前沿阵地侦查,他们在一个山洞中隐蔽。为详细观察敌情,王道三自己不顾危险守在洞口边,让战士们都进入洞里。这时敌人突然一阵乱枪扫射,一颗子弹从王道三耳边飞过,身后的一位战士却不幸中弹牺牲。王道三转身搂住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心中无比悲愤,决心为战友复仇,狠狠打击敌人。然而,他也深知,要抗日就会有牺牲,为抗日而死,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最为难忘的是,一九四二年秋季,日军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以前敌人每次“扫荡’’ 他们都能得到情报提前转移,可这一次他们却一点消息也没得到。当时部队驻在五塔背村以北,突然发现敌人从四面向他们围来,王道三和部队立即转移,先转移到淖儿梁,后来又转移到平绥铁路的扁担石沟,准备下午越过铁路转移到绥南、蛮汉山那边去,可是这时敌人沿铁路来过来了,所以没有来得及转移,只好折回到山沟里,在一个小村子隐蔽了一天。当晚趁黑夜从两股敌人中间突围到了绥南地区。当时由于敌情严重复杂,对部队的行动情况,不能有任何闪失,和一丝一毫的大意,因而有两三天没和上级联系,直到得到部队安全转移后,才向师部发了电报,贺老总才放下心来。在这之后,王道三和他的部队还遇到过不少险情,但在他机智果敢的指挥下,都化险为夷。

    在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 然而,在大青山战斗的日日夜夜,和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却永远留在王道三的记忆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乡村振兴——妇女撑起半边天
·下一篇:章社友:难忘的红色之旅(组图)
·章社友:难忘的红色之旅(组图)
·特稿:乡村振兴——妇女撑起半边天
·特稿:江苏省军区政委张孟滨瞻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组图)
·特稿:海纪馆党支部赴南京参观“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组图)
·特稿:红七月:建党百年图展“记录岁月变迁·见证光辉历程”(图)
·中红头条:建党百年中国杰出女性的“红色故事”(组图)
·特稿:建党百年中国杰出女性的“红色故事”(组图)
·特稿:中国红军“六进姑田”——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革命故事(
·特稿: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组图)
·特稿: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安峰山烈士陵园(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章社友:难忘的红色之旅(组图)
英勇抗战浴血晋绥——王道三同志晋绥抗战追忆
乡村振兴——妇女撑起半边天
郝际广:乡村振兴——妇女撑起半边天
特稿:乡村振兴——妇女撑起半边天
“周恩来家风图片展”全国巡展走进江苏师范大学(组
江苏省军区政委张孟滨瞻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组
陈晓波:江苏省军区政委张孟滨瞻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
特稿:江苏省军区政委张孟滨瞻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
陆佳楠:海纪馆党支部赴南京参观“百年征程、初心永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