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老舍的平民情怀——访舒乙(图)
2021-04-23 09:22:40
作者:王锦慧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

    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

    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父亲一直把自己称为平民“写家”

    舒乙说,父亲成了作家以后,却一直把自己称为平民“写家”。在他看来,写家就是以写作为职业,像车夫和木匠一样,是一种营生,是谋生的饭碗。这种心态和他自己也是个穷人有关。

    父亲出生在北京下等人居住的小羊圈胡同(现改叫小杨家胡同了)。那天是狗年的腊月二十三,北京最冷的日子。年过 40 的奶奶生下父亲后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是已出嫁的大姑及时赶到把父亲暖在怀里,才未冻死。

    父亲一岁半的时候,当护军的爷爷阵亡于和八国联军的巷战中。因此,父亲不记得爷爷的音容。以后的日子全靠奶奶替人家洗衣服、做针线活儿和帮佣支撑。奶奶没有足够的奶水,父亲是吃米汤和稀糊糊长大的,3岁时还不会讲话和走路。

    一次,八国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闯进我家门后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奶奶把空衣箱搬起,才发现了躲在下面的父亲。他从洋鬼子的刺刀下面捡回来一条命。

    以至多少年后,父亲无论在哪里,只要一闭眼,小羊圈和那个诞生了他的小院子就真真地回到眼前,他就看见自己苦命的母亲和自己不幸的童年,心中充满一种悲凉感,不由得常常满腔激愤。“门洞只有二尺多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终年的老塌倒半截……院子东西长,南北窄,地势很低,每逢伏天夜里下暴雨的时节,全家人就都要坐到天明,以免屋顶忽然塌了下来,同归于尽……那里的一草一砖都是我的生活标记。”

    父亲曾3次大规模地把小羊圈和诞生了他的小院子写进自己的小说。最早的一次是《小人物自述》;第二次是《四世同堂》;第三次是《正红旗下》。父亲在小说中把小羊圈当做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20世纪上半叶苦难中国的悲壮史剧。 这3部小说都是被公认的父亲杰出的作品。这也许出于巧合,也许完全是必然。因为,若换一种幼年生活,很难想象小羊圈是否还会在父亲作品中出现。

    老舍先生是在北京的贫民小胡同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就像他多次描写过的北京城墙砖缝中的小枣树一样,土壤、营养都贫乏到极点,可是它依附在母亲——雄伟古城的胸口上,顽强地钻了出来,骄傲地长成了树,一棵别具个性的大树!

    父亲的写作源泉是北京的平民生活

    舒乙说,父亲生在北京,长在北京,25岁之前一直住在北京,其后隔了25年,到了50岁又回到北京,直到去世。也就是说,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因此,北京的平民生活是他的写作源泉。

    父亲曾写道: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

    父亲还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由此可见,对故乡北京父亲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敬爱和依恋。

    父亲的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以下几种: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 馆》。这9部代表作,全部是取材北京的。可以说,父亲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平民生活的。

    从时间跨度上看:父亲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写 于1925年,是写北京的,当时他26岁;他的压卷作是小说《正红旗下》,写于1963年,也是写北京的,当时他已64岁。也就是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的平民生活。从数量上看,父亲长篇小说的百分之六十是描写北京的。1949 年以后他写了 14 部大型话剧,除《西望长安》和《神拳》各有一幕发生在北京,其他全以北京为背景地点。

    父亲描写的北京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大都经得起实地核对和验证。这些真地名在他作品中一共出现过 240 多处。这个庞大的数字,不仅构成父亲作品的一大特点,而且为作品增添了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

    如今,看得见、摸得着的老北平早已成了形单影只的孤砖片瓦,唯有老舍先生的作品像个和气的老伙计,热情地张罗着人们到老京城里来看平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来看那些踪迹难寻的小茶馆、大杂院和热闹的街巷、车行、庙会……

    父亲把最感人的作品都献给了平民

    舒乙说,从小在“苦汁子”中浸泡长大的父亲,对旧中国底层穷人有着心心相通的生命体验。他始终牵念于他们的生存状况,对他们充满了深厚的同情,他说“剥去他们的那些破烂污浊的衣服,他们会和尧舜一样圣洁、伟大、坚 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他们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希望孩子不再穿不上裤子,男人不再卖命,女人不再卖肉,都能过上人的生活。

    因此,父亲笔下的人物都是北京最普通的平民,从车夫、棚匠、教师、巡警、职员、商贩、暗娼、拳师、老妈子到唱戏的、相面的、剃头的、看坟的、听差的、卖苦力的……“浮在记忆上的那些有色彩的人与事都随手取来,没等把它们安置好,又去另拉一批,人挤着人,事挨着事……”可以说,北京平民从事多少行业,父亲笔下就有多少种身份的人物,他几乎写遍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平民世界,我们认识了祥子哥、月牙儿姑娘、刘师傅、周掌柜、牛牧师、王举人、张老师、高秀才、范参谋、储所长、唐巡长、孙排长、毕科长;认识了祈老太爷、庞四奶奶、侯三姑、彭六嫂、陈寡妇、常妈、王妻、赵姐;认识了大牛儿、大白猫、大蚂蚁、大傻杨;认识了小二德子、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和老楚、老冯、老李、老邱、老郑……

    老舍先生毕生倾其笔力构筑的庞大的北京平民生活景观,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独特贡献,他也因此成为以描写平民著称的作家。

    父亲是第一位用平民口语创作的作家

    舒乙说,为使自己的作品更贴近平民,父亲给自己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用平民最通俗最生动的口语,描写复杂的心态、事物、风景。

    这是破天荒的大胆写法。现在,这种写法已经司空见惯,而且成了光荣的传统。但是,在当时, 在 20 世纪 20 年代,这种写法是带有革命性的转变,并不为所有的人接受,不少人就指责他的文字太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父亲曾大声地回答过这种指责:“我一点也不以此为耻!”

    所谓平民的口语,就是北京方言。北京话素以轻快幽默生动闻名天下。父亲得了地利之功,节 选、加工和改造了北京方言,创造了一种仅仅属于他自己的,并不是记录型的所谓“京片子”,并用它进行文学创作。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笔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平话的血汁……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使之简洁凝练,准确精当,有思想、有味道、有嚼头。

    由于父亲创作的语言平民化,他的作品常常传达出让人遇到知己的亲近感,读起来就像在和邻家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说话一样。这种亲近感不单纯是技巧的产物,更是父亲真挚的情感流露。

    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不仅服务于表现平民人物的需要,而且被誉为最活泼的、最俏皮的、最有音乐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语言体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值得后人世代珍视它,研究它,学习它。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走进打响湘南起义“第二枪”的红色碕石——红色旅游纪实篇(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走进打响湘南起义“第二枪”的红色碕石——红色旅游纪实篇(组图)
·特稿:勇保家园的常承齐——安图典藏故事之五
·特稿:棉花姑娘永远怀念毛主席
·特稿:彭丹出席红色故事开播仪式(组图)
·特稿:邱县—辛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死战友情
·特稿:甘肃省甘州区小满镇: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图
·特稿:聆听党史,永葆初心——听九旬老党员讲党史(组图)
·特稿:庆祝建党100周年,唐山市古冶区民间艺术团惠民“七进”,唱响《永远跟党走》再现
·特稿:大胡庄战斗82烈士殉国80周年(组图)
·学党史 促党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锦慧:老舍的平民情怀——访舒乙(图)
特稿:老舍的平民情怀——访舒乙(图)
穆建春、陈阳:走进打响湘南起义“第二枪”的红色碕
特稿:走进打响湘南起义“第二枪”的红色碕石——红
方志敏纪念馆
勇保家园的常承齐——安图典藏故事之五
安学斌:勇保家园的常承齐——安图典藏故事之五
特稿:勇保家园的常承齐——安图典藏故事之五
淮安市妇联在周恩来故居开展“永远跟党走”学习体验
江苏省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刘锡鑫瞻仰周恩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