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百年成就皆为序章,开创未来再写新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组图)
2021-10-11 13:28:12
作者:郝明亮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内容概要:习主席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讲述了四个伟大成就;简要阐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作为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叙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坚持;寄语青年提出殷切希望;最后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气势恢宏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全文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含量、政治分量,充满着向上的精神能量和实践动力,阐述了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党史学习课和践行初心使命课。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备受鼓舞,通过深入学习,想在如下三个方面谈一谈体会。

    一、以四个伟大成就为出发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习主席讲话中叙述的四个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犹如一幅前后相续的画卷,有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业征程,有激情澎湃、气壮山河的建设浪潮,有波澜壮阔、锐意进取的改革探索,也有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和开放胸襟。

    从历史的序时性看,以上的四个成就是以时间为节点对党的百年历程进行了划分,曲青山院长曾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可以1949(新中国成立)年和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新时代”要在今后以那个时间点来划界呢?曲院长只是做了探索性的回答,留给我们一个思考题。

    鉴往知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是怎样划界的,划界的依据是什么,从中寻找方法探索答案。

    1930年郭沫若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参考当时的历史文献,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依据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形态,把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先河,建国后写进了大、中、小学的历史课本,被人们广泛接受和熟知。(当然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封建社会的开端就有三种观点:公元前221年、前356年和前476年三种,主要依据经济形态的改变,1840年封建社会结束认同较一致)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依据斗争的目标、打击的对象、党的政治路线等因素将1921年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随后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他提出用“古今中外法”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和观点是符合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

    上述的两位都是近现代以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论断对历史进行划分的。唯物史观的内容很丰富,基本观点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方法和辩证思维。

    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历史的序时性(必然性)历史当然也有其共时性(偶然性)。例如:刺杀宋教仁(近代中国尝试走西方民主宪政道路的失败),刺杀廖仲恺(改变了孙中山死后4人接班的体制)、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三省)、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等都有偶然的因素,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的走向,历史一次次的偶然性铸就了历史的必然性。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要想了解时代演变规律,就应该从观察天道运行和人间的世事万物着手。

    天地生人,除非大仁大恶者,余者皆无大异,大仁者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我们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运生世治,历史必将赋予共产党一番宏图伟业。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振衰微于国破兵燹之际,救万民于饥馑汤镬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千疮百孔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斗之中,欣欣然成“新时代”之大气象,这一番伟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令世人惊叹。

    其始也简,其毕也将必巨,做任何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相对简单和细微的,但快到结束的时候往往变得纷繁巨大。其始也简,是指我们党开始时是那样的弱小,其毕也巨应理解为:实现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的时候,那将是多么大的一番宏图伟业。因此,“新时代”是千秋伟业中的一个片段,却是有史以来最稳定、最繁荣、最强盛的一段历史,这也是历史的序时性和共时性结合的产物。我们用唯物史观的知识来武装头脑,就可以客观地看待对这段历史,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公允的研判。

    二、从建党精神的“基因组”“源代码”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兴党之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强党之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中国特色事业的起步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国共产党从南湖一叶扁舟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党的百年历程是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的,它不仅是一个政党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历程,叙述了一个民族的兴衰沉浮。追根溯源,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百年历程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基因组”“源代码”。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修葺一新的北大红楼,“真理的味道”展陈前,7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一百年前,党的先驱们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了广泛传播,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除了马克思主义本身严密的理论逻辑和完整的科学的体系之外,还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从老子、孔子、孟子,以至于孙中山先生,都希望世界上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能够出现。正是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与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思想共鸣。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在回顾自己思想转变时曾说:“社会主义书籍中所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的远大理想极大地鼓舞了我,使我联想起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世界的大同学说。所有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交织成一幅未来社会的美丽愿景。”正是这样诞生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并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不变的信仰。

    真理的光芒,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从“两极相联”规律切入,分析指出:“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恩格斯依据辩证法的思维,透过晚清中华帝国的社会危机,看到了破而后立、涅槃重生的希望,预言浴火再生的中国将带来“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他们对中国诞生社会主义作出了预见,相信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甚至给未来中国起了一个“中华共和国”的名字。

    他们从全球体系变革的角度出发,对亚太地区的活力作出了预测,认为“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品味真理之甜,高扬理想之帆。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石。通过学习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政党,最难得的就是历经苦难而初心不改、饱经沧桑而本色依旧。

    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政治周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为了这样的初心使命,彭湃抛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投身革命;瞿秋白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英勇就义;邓中夏在狱中坚信“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我们看到一件编号为0001的特殊文物——一座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38岁的李大钊同志没有犹豫,没有畏惧,身着长袍、目光坦荡,走向这座绞刑架,为青春之中国而献身。

    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从容上刑场。

    这是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持续两年多,牺牲的英烈平均每天近60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抵达陕北时只剩60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仅(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勇牺牲并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万人,平均每天有362名共产党人献出了生命。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神州”

    这是新时代一首风雨兼程的进行曲。反贫困、建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在滚石上山、爬山涉水中,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在脱贫攻坚斗争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诉说。谁说时空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鲜血淋漓的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是广大党员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使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红军战士刘志海在长征途中,冻死在雪山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从雪堆里高举起一只手,紧握着党证和最后的党费——一块银元,期待后面上来的同志替自己向组织缴纳。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的名言。两次进藏,历时十载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高原人民。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大党大国领袖的真情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以“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郑重,锲而不舍推进脱贫攻坚;

    仰望星空,赤子忠诚,不分顺境逆境、高潮低潮;脚踏实地,为民情怀,从来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三、如磐信念敲响全面小康的洪钟,昂扬姿态拨动共同富裕的琴弦

    本次讲话习主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小康”的提出,并非巧合。千百年来,从《诗经》里“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悠悠吟唱,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严复“故居今而言救国,在首祛此贫”的期盼,都是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恒久守望。

    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力车等物什以供国人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十问椎心泣血,饱含着当年国人的苦难与屈辱、希冀与梦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描述中国的发展愿景:“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这一饱含深厚文化底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好愿景,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醒目路标。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小康”到“建成小康”。全面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具体方面进行了界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百分之四十。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百分之二十。
    八是大学入学率百分之二十。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十美元到2019年突破1万美元,让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世界人口翻了一番。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从缓慢的绿皮火车到闪亮全球的高铁名片,从一针难求的青霉素到向全球提供超过12亿剂新冠疫苗,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创造了今天的成就,这不是靠武力掠夺他国资源取得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夜以继日干出来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在正定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在正定举行
·特稿:宜章
·特稿:少先队员敬念“小萝卜头”增强法扬英烈意识(组图)
·特稿:王希林烈士的二、三事
·特稿:广府古城“虎口夺枪”
·特稿:延安精神与知青岁月的为民情怀(1)上——赴陕北延川县委党校政治轮训纪实(组图
·特稿:军旅书法家王成志挥毫泼墨敬书电视剧《毛岸英》(片尾曲)《日月同光》(组图)
·特稿:《国家之宣示 历史之警告》——聆听习主席“10.9”讲话有感
·《访踪——董必武手迹展》在嘉兴隆重开展(组图)
·特稿:廉洁忠直的芬彻——安图典藏故事之二十九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郝明亮:百年成就皆为序章,开创未来再写新篇——习
特稿:百年成就皆为序章,开创未来再写新篇——习近
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特稿: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
赵富华:宜章
特稿:宜章
夏冰:少先队员敬念“小萝卜头”增强法扬英烈意识(
特稿:少先队员敬念“小萝卜头”增强法扬英烈意识(
李盛堂:王希林烈士的二、三事
特稿:王希林烈士的二、三事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