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叶剑英女儿讲述叶帅的文革岁月 因发火拍断小拇指
2010-02-05 14:10:25
来源:人民网
作者:口述/叶向真 采访/周海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75年,叶剑英在北京西山二号楼单照

78年,叶剑英在广州植物园同韦国清、习仲勋同志亲切交谈

  “一个漆黑的夜里,父亲背着5岁的我徒步行军,没想到他一下滑倒在泥坑中,我没有摔下来,还伏在父亲的背上,但两只手却伸到了水坑里,碰巧捡回了父亲掉落的眼镜……这情景,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打开一扇紧闭的高大铁门,便是一栋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当年的叶帅府。位于北京西山的军事科学院的一个宅院里,叶剑英的夫人吴博和二女儿凌孜(叶向真)平静地生活着,远离喧嚣都市,这里宁静而幽雅。

  2009年12月4日,冬日朦胧,在挂满叶帅照片的客厅里,凌孜迎面走来,高挑、干练,高雅、清新,完全不似一个年届七旬的老人。

  91岁的吴老,其时正在几个人的帮助下,在隔壁的房间里练习行走。我问凌孜,“吴老听得见吗?”老人隔了两米远听见了,不悦道,“我听得见,耳朵好使”。如此高龄精神俱佳,实属难得。凌孜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熟透了的柿子,她说是叶帅在世时种的,以前这里有很多果树,我们的谈话也就从军事科学院的果树开始。

  我与父亲的北京岁月

  我们院里的果树都是父亲让种的。他们这些老革命,特别珍惜土地,千方百计要让土地发挥出价值,能为人所用。于是,种菜、种果树,苹果、梨、桃子、柿子、核桃、银杏都有。

  无论是苍松翠柏还是瓜果菜蔬,眼前处处都留下了父亲的痕迹:树荫下有他不倦读书的身影,大厅里有他用左手打乒乓球时认真的模样。

  我是1949年8岁那年随父亲进入北平的,父亲出任北平市第一位市长。同年秋,又率部队南下,转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市长。我没有随父亲去,就留在北京上学。几年后,父亲回京任职,在父亲身边,我度过了一个快乐且记忆深刻的少年时代。

  自从我家搬进中南海后,父亲经常和我们小孩玩,是我们整个大院孩子们的“孩子王”。

  父亲在家里常爱逗孙子和年轻的工作人员玩,还给他们起了不少绰号:什么“old王”、“马头”、“老和尚”、“teacher蛐蛐”。几十年过去了,有些工作人员至今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大家见面,仍然叫着老首长当年送的绰号。

  后来父亲南下,各处房屋逐渐修缮,父亲搬到中南海隔壁的北长街居住。没住在中南海里面是因为父亲喜欢自由,中南海进出要好几道岗,很麻烦。1958年,军事科学院成立,我们一家就搬到了学院内这座小楼。

  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人。我记得妹妹小时候,总是吃了东西不知道饱,每次都把胃胀得特别难受,然后就吐,吐完后她还接着吃,“馋狗”的外号就是父亲给妹妹起的。

  父亲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他常说,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为了党和人民把人生最好的时光贡献出来了,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只要愿意都要想办法送他们到学校去学习。几十年里,父亲送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护校、军医大、国防大学等学习的有20多人。“文革”中,江青告状说叶帅喜欢走后门,送人从后门上学,一时传得沸沸扬扬。为此,父亲向毛主席写了一封“检讨”说明情况。没想到,此事却引出毛主席一个批示:“前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好人,后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坏人。”

  在外围站岗的警卫战士,父亲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他散步时,会走过去问他们家乡是哪里,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有一次,一名警卫战士告假回家探亲,父亲知道他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太好,立刻让秘书拿100元交给他。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每个月工资才40元,我们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就靠我父亲的400元钱啊。

  1955年暑假,我和二哥叶选宁及弟妹随父亲去大连出差,住在招待所。我们小孩子从没穿过那么大的毛巾浴衣,二哥穿上后就舍不得脱,很神气地走到哪里都穿着。父亲见此情形讲起了故事。他说:狗到了春天都应该掉一些毛,到了秋天再长出新的来。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狗不会换毛,再热也是一身厚厚的毛,这就叫“寒狗不识热天”。他讲完后,气得我哥嘴巴都噘起来了,第二天也以同样的话回敬我父亲。我们就是在父亲的玩笑中渐渐长大的。

  看见现在客厅里悬挂的这张父亲与我的合影,总是会回忆起1963年11月一个深秋的清晨。那天,我陪父亲在院落里散步。父亲捡起一片红叶观赏了一下,随手交给我,我回屋就把红叶夹进父亲的厚书里。没想到,隔了一天,他就写了一首五言诗:“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中藏醉叶,留下一年秋”。

  23年后的1986年,也是在一个枫叶飘落的深秋,父亲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程。当时我找出了一片存在书中的枫叶,兄弟姐妹们都在上面签了名字,以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为人民服务“被错误”?
·下一篇:特稿:朱德、刘亚楼后代参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组图)
·特稿:剑英园中诗意浓
·张斯媚:剑英园中诗意浓
·王新亮、李子怡:翰墨飘香 情思永在——纪念叶剑英诞辰114周年书画创作笔会(组图)
·特稿:翰墨飘香 情思永在——纪念叶剑英诞辰114周年书画创作笔会(组图)
·蔡庆新:任弼时“骆驼精神”是叶剑英提出的
·叶剑英女儿:父亲当北平市长关心乞丐和妓女
·98岁南少林传人娶43岁妻子 曾任叶剑英警卫员
·广东梅州叶剑英纪念园:叶剑英纪念馆举办专题展览纪念叶剑英诞辰113周年(组图)
·特稿:叶剑英纪念馆举办专题展览纪念叶剑英诞辰113周年(组图)
·叶帅女儿凌孜:我的人生无悔(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