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政府参事的楷模——郭崇毅(组图)
2008-12-09 02:15:03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赵德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二十多年中,郭崇毅向安徽省和中央一共写了近百篇调查报告和建议,反映了干部作风、农业政策、教育、统战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988年夏,郭崇毅在安徽农村调查后写一篇报告,反映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生活大提高,六大隐忧不容忽视:乡村盗窃、赌博之风日甚;有些干部作风颓废;违法谋私花招增多;关系网问题严重;新的浮夸又在抬头;一些地方干部缺乏“自我完善”。省委批转复查后,把复查报告送给郭崇毅,省委书记在报告上批示:“此报告可送郭崇毅同志一阅,衷心感谢郭崇毅同志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精神,向组织反映情况。有何意见,请继续反映。”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番教诲,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他选择反映人民呼声、关心人民疾苦作为回报人民的主要方式。
    1949年12月4日晚,北京的一个初雪之夜。在中南海小客厅里,28岁的郭崇毅和参加民盟中央扩大会议的代表一起,在这里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身穿黄呢军服,亲切地同他握手,问他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困难?他一一作了回答。更让郭崇毅难忘的是,毛主席两次从沙发上站起来,给代表们讲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在人民有困难的时候,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郭崇毅坐在毛主席身边,字字句句听得真切。毛主席这一番关心人民疾苦的教诲,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一个风华正茂、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南海小客厅接见仅仅5年之后,自己却为讲真话、关心人民疾苦而接连落难。
    郭崇毅是个刚强汉子,遭受不白之冤、老婆离婚依旧“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女儿的一段经历却使他潸然泪下。他在白湖农场劳改时,家人四处流浪,9岁女儿严重营养不良,流落到肥西县焦婆乡农村。一位穷苦无靠的刘老奶奶把孩子带到自己茅棚,把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给孩子补养,老奶奶说:“我晓得,你爸爸是为我们老百姓说话去坐牢的。”
    郭崇毅每忆至此,都深情地说,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就要回报人民。人生还有什么感情比这更可贵呢!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汪书贵、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徐承伦和郭崇毅既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们说,郭老是一个真正和人民息息相关的人。他之所以一到农村就能了解许多真实情况,就因为他和老百姓贴心,老百姓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郭老下乡一般都要进村入户走一走,看一看;经常是在村里转一圈,很多情况就了解了。常和郭崇毅下乡的司机们都说,郭老心很慈,他最看不得老百姓过苦日子,最受不了老百姓掉眼泪。他下乡经常让车送到村口,几天后再来接。前些年下乡吃饭都不兴给钱了,他还是坚持进村吃饭自己掏钱。
    郭崇毅说,人民的恩情永远回报不完,他回报人民的主要方式就是反映人民心声,关心人民疾苦。
    1991年,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安徽,很多村庄房倒屋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年过七旬的郭崇毅为不能和青壮年一道抢险救灾而着急。他多次与参事室同志一道去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8月23日,得知重灾区三河镇两县边界堤坝矛盾影响堵口排水,焦急万分,连夜草拟一份紧急报告,次日一早送到省长手中。省长很快在三河镇召开现场会,制定堵口排水方案,亲自坐镇指挥。三河镇的险情排除了,老郭才放下心来。
    郭崇毅总是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他收入不多,家徒四壁,律己很严。1981年他60岁上得过一场大病。这一年又要抱病去昆明参加农业改革会。“自觉老病一身,有如风烛”,于是行前写了《花甲留言》:“如在出发途中逝世,请就近火化,亲属只去一二人即可,费用在规定抚恤金中支付。不要人人都到,不可借此浪费财务。一切额外费用,均不得报销”,“我生天地间,如秋风黄叶,一庸才耳。因读毛泽东主席书,方置身于革命行列。解放以来,多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享受待遇,恐已超出‘按劳分配’的制度。所幸诸子女尚能体察艰难,没有要我代他们营谋私利,实为我此生一大安慰。我死之后,仍盼一如既往,诸多自爱。”
    饱受磨难的郭崇毅,有一种打不垮的内在坚定性、难不倒的乐观向上精神。花甲之后,到2002年81岁去世,他在政府参事岗位上抱病参政议政。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建言献策最多,对农村改革贡献也最大。
    1993年,郭崇毅表兄、美籍历史学家唐德刚回合肥探亲。在聚会上,一些朋友谈起郭崇毅的坎坷人生,为他感叹。他当即站起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自清末以来内忧外患有如浩浩长江进入三峡地段:往来其中的人,确实要经历一些惊心动魄的礁石险滩、危崖恶浪;但是无限风光的十二巫峰,绵延数百里的锦绣山河,都蕴藏在这里。我1921年来到人间,正走在这个美丽的历史画廊中。不是坎坷,而是幸运。虽然碌碌无为,始终生活在我所热爱的人民中间,还是无怨无悔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依托信息共享工程创建 力推公共文化网络体系——江西永新县图书馆推介共享工程服务于民的成功经验
·下一篇:“抗联医院”遗址被发现 赵尚志赵一曼曾在这养伤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