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我军记日记时间最长、字数最多的将军——萧锋少将——访《萧锋征战记》整理者、萧锋将军独生女萧南溪(组图)
2010-11-16 15:01:07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中红网江西井冈山2010年11月15日电

萧锋授少将衔留影


    萧锋将军简历:江西泰和县人,1916年2月7日生,1927年9月参加赣南万安农民暴动。历任泰和紫瑶山游击队一小队队长,泰和独立团团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总支书记、政委等职。1934年3月获红军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政委,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政委,四分区五团政委、团长(三个小团合并的大团),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首战倒马关,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陈庄歼灭战,指挥重机枪手将日军号称“牛刀子”专家的水源旅团长击毙。还参加了磁武、涉林和百团大战等上百次战役、战斗。在日军不断残酷扫荡的华北抗日战场,和张钦、曹振国等指战员率先开展了“麻雀战”、“地道战”和“地雷战”,打得日伪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警六旅旅长兼二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七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十一师师长,二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8军副军长、代军长等职。参加了解放德州、三打邹平。而后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皖东、皖西、豫东、沙土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夏等战役,是陈毅、粟裕得心应手的“阻击王牌”。在战争实践中,他研究发明的“猫耳洞”,在阵地防御中起到了重的要作用,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他组织赵明奎、刘天祥、曹振国等研究创造了“飞行炸药包”,在二、三野的攻坚战和打坦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项成果还被《毛泽东选集》中列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发明之一。全国解放后,曾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第一、三坦克学校校长,1957年调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1981年离休。他先后“魂系坦克三十载”,为初创装甲兵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国庆十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上,他代表装甲兵,率领坦克方队,接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萧锋是开国少将,一生打过1365次战役、战斗,六次负重伤,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退休后,他根据坚持记了64年的日记,整理出一千多万字的回忆材料,整理并出版了《长征日记》、《十年百战亲历记》、《回顾金门登陆战》、《萧锋征战记》(遗作,南溪、孙翊整理)等书籍,1991年2月3日清晨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萧南溪简历:萧锋少将的独生女,1945年3月生于延安,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原理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提前退休,多年来协助父亲整理和出版了《长征日记》、《萧锋征战记》等书籍,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连续记录、保护和整理64年日记,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中红网:南溪同志,你好!我们有幸在井冈山相遇。听说你近年来身体不太好,怎么从北京跑这么远到井冈山讲课来了?
    萧南溪:那是在我父亲的新书《萧锋征战记》发布会上,李立将军之子何继明将军看到我以后,力邀我到井冈山来,参加他们的团队——井冈儿女联谊会与江西省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红色故事会,为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挥余热吧!
前些年,我虽然得过一次险些要命的脑血栓,已有十几年没再站过讲台,但我还是井冈山脚下一位老红军的后代呢,对大力宣传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有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的紧迫感。我今天又站在了这个讲台上,不是给学员讲化学,而是讲一次特别的党课。讲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讲的可以,请同志们用当年老红军作为大家的人生榜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争先锋做表率!
    中红网:听说你父亲萧锋将军在多年征战中坚持记日记64年,整理出的文字材料超过了一千万字,是我们军队中记日记时间最长、字数最多的将军,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萧南溪:好的!提起记日记,现代的年轻人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这有啥?不就是把当天的事记录下来吗?八十年代许多记者采访我父亲时,曾这样问:“是什么力量使你能持之以恒?”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信念,信念支配着行动。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会把记日记看成平常的事情。”他生前常对我说:“看到伟大的革命事业,火热的战斗生活,目睹无数革命先烈和同志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想到我牺牲的妻子、战友萧曼玉的临终嘱托,就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鼓励和鞭策着自己的笔不停地写。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用自己的心血记录下去!”他还说:“这几十年的日记,比我的生命还要宝贵。”
    中红网:萧锋将军小时候上过什么学?他是什么文化程度?
    萧南溪:我父亲从小要饭、放牛,为生活所迫,9岁就被送到一家裁缝铺当学徒,没上过一天学堂,斗大的字不识一个!那他是如何开始记日记的?1927年夏,在一次从赣江东到赣江西回家的船上,他巧遇了正在吉安白鹭中学上学的女学生萧曼玉。后来,在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熏染下,一名小裁缝和一名富家闺秀渐渐成了好朋友。1927年秋,在毛委员的湖南秋收起义的影响下,赣南的五抗三杀(五抗:抗租,抗债,抗捐,抗粮,抗抓丁;三杀:杀土豪劣绅,杀反动派,杀叛徒座探)的秋收起义,也暴发了。我父亲是暴动队伍中的红旗手,萧曼玉负责写大标语。1928年1月,他俩动员了42名萧姓农民子弟一起,参加了泰和县的紫瑶山游击队。年仅12岁的萧忠谓(萧锋的原名)当了一小队队长,萧曼玉当了游击队文书。
    这天,游击队率三个小队攻打固陂圩的伪区公所,在萧曼玉的建议下兵分两路,一举歼灭伪区公所的一百二十人的靖卫团,将刘区长打跑了。袁帮福队长、王曰群党代表都说,这可是咱们队的初战告捷,可别忘记要写出战报向上级报告。要写战报,总结经验,这可难坏了斗大字不识半升的萧忠谓,幸亏萧曼玉帮他一起回忆,一起总结,方才摆脱了困境。从未上过一天学堂的萧忠谓知道,光会打仗冲锋不行,不总结就不能提高。萧曼玉就主动提出担任他的识字老师,并建议用记日记的方法学习文化,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萧忠谓认真听取了这个建设,并坚持了下来。而后,萧忠谓利用负伤休养期间识字。萧曼玉老师教他的第一课就是新《三字经》:“打土豪,分田地;不交租,不还债……讨老婆,不要钱。”组织上还送萧忠谓到团校、党校学习。在萧曼玉的严格引导下,日记渐渐地成了萧忠谓形影不离的生死与共伙伴。正是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萧忠谓逐渐地提高了文化,日记也记得越来越好。记得“老井岗”何长工当年到苏联访问时曾对威新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这些老同志都是在毛主席、朱德的游击战争大学里,经过22年的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集体大学毕业了。”
    中红网:坚持记日记64年,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萧南溪:是的,天天记、记天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提笔记述,就更不是一件易事。记得1934年3月,我父亲作为总政检查团,到闽西武平县检查三分区筑堡工作。突然,他们被钟少奎的一个旅包围。在帽村突围中,他们300人的部队,最后仅剩七人突围出去。在两次战斗间隙,父亲借着射击孔透出来的光线,写了四百字的阵中日记,并告诉还活着的人,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出,去就要把这本日记交给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同志。
    因此,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在前有敌兵堵截、后有敌兵追来的长征路上,不管是在抢占泸定桥的紧要关头,还是在草地露营的月光下,还是三军决战山城堡的激战中,我父亲是小休记地名、大休写事件。他就用五花八门的铅笔、钢笔记在五颜六色的草纸上,记述了367天的红一军团的长征,记述了抗日战争,记述了解放战争及和平年代,日记伴着他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4年革命生涯。后来成为我父亲妻子的萧曼玉,是我父亲革命路上的引路人,是她帮助我父亲摆脱了文盲帽子,用日记形式学文化的老师,也是我父亲并肩战斗的战友和心爱的妻子。不幸的是,萧曼玉后来壮烈牺牲了。我父亲为了怀念她,坚持记日记便成了缅怀自己爱人的特殊形式……我父亲也就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着无数死去的先烈和战友,这也就是他记述日记的情节与动力。目前,我父亲是我军中记日记时间最长、字数最多的人。这一消息传到日本,作家冈本隆三先生感慨万千,连连惊叹说:“奇迹,真是世界奇迹!”确实,连续记录、保护和整理64年日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更何况多数还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
    中红网:在战争年代,保存日记也不容易吧!
    萧南溪:可不是。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坚持写日记不容易,保存日记更是不容易。几十年的南征北战,我父亲几乎丢了身边的一切东西,甚至丢掉了所有的奖章,唯有日记保存了下来。每次战斗前,他都指着背上的兰布油包对身边战友说:“如果我有什么意外,那么一定要把这个包交给组织。”
    1944年8月,我父亲带着怀孕的爱人贡喜瑞,就是我的母亲,上延安治疗肺病。在过陕北干涸乌龙河河床时,突然一阵暴雨袭来,原本干涸的河床,河水猛涨。我母亲背着油包骑在马上,一个猝不及防,被翻入了河里。我父亲和警卫员急忙去救,我母亲却拼命地把日记包递了过来。过了乌龙河,他们的行李和积攒多年的银元都随水冲走了,但日记保存了下来。没有想到的是,我父亲土地革命战争这十年的日记被打湿了,字体模糊,把我父亲心疼的差点哭了出来。在延安窑洞里,我母亲生下了我。还没有满月,她就靠在炕上,将这十年日记一字一句地腾抄清楚。我父亲又借着这三个月的休养时间,找有关领导和战友核实,对十年日记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整理。这腾抄的原始日记,已于1984年2月1日,无偿地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这些年来,我父亲对日记进行了四次较大的补充和腾抄。第一次是在1937年9月,一位《大公报》记者看了他的日记,赞叹说好,并送给他一本笔记本。父亲利用15天战斗间隙,凭着惊人的记忆,将这10年日记补充、腾抄了一遍。1945年是第二次,1960年是第三次。1981年后是第四次。当时,我父亲请战士和家里的保姆将日记打印成册,共计11本。1986年,父亲将其中的一部分赠给了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红网:萧锋将军在日记中写了些什么内容?
    萧南溪:我父亲的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我党、我军宝贵的财富。在十年“文革”中,装甲兵也搞起了运动,我父亲的日记也险遭扼运。少数不明真相的同志,在个别人的煽动下,唆使一群“造反派”闯进了我家,说父亲的日记是“黑日记”,是替贺龙、刘伯承、彭德怀、邓小平等人唱赞歌,逼父亲交出来。我父母拼死保护着日记,与造反派奋力抗争,相持了一天一夜。就在这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听了时任北京军区郑维山司令员的汇报后指出:“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记日记的自由,不得随便查抄。涉及到某些人的问题,可由组织封存。”就这样,在周总理的保护下,才保存下来了这部重要的革命史料。也是这部日记,在十年“文革”中保护和挽救了几十位军内外军师与司局级以上领导同志的政治生命。
    中红网:听说萧锋将军退休后,还先后深入故地,重新采访和整理他的日记?
    萧南溪:是的。1981年10月,我父亲从装甲兵的领导岗位上卸任下来。父亲常对我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历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历史的一个侧面,我不能带着它去见马克思,一定要把它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他还说,“什么东西都是一屡清烟,只有文字能流传下去。”因此,父亲从1981年到1991年这10年中,他用拿过步枪、飞行炸药包、开坦克的手,拿起了笔杆子,又再次攀登文字的高峰。他先后4次自费南下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重踏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重走历次重大战役战斗的光辉历程和浴血战场,重访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参观各地的党史馆、军史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深入广泛地与老区群众座谈回忆,联系自己的战斗经历,收集与印证了大量革命史料和英雄事迹。在此基础上,他结合自己的战斗和工作经历,以笔代枪,笔耕不辍,日以继夜地撰写和整理出长达1100余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和宣传材料。他先后撰写出版了《长征日记》、《十年百战亲历记》、《回顾金门登陆战》等著作,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和好评。其中,《长征日记》一书,还被共青团中央作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部思想品德教育优秀图书之一,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自1979年第一次出版到目前,已再版过三次。
    中红网:萧锋将军的日记在社会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啊!
    萧南溪:我父亲记的日记,还为党史馆、军史馆,以及好几个军、师、团提供过300万字的宝贵材料,而没有要过任何报酬,实践了他终生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可以说,我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革命而战斗、为革命而写作的一生,战绩和书稿都将留在革命的史册中。正如广大群众对他的赞誉:革命战争年代是一员猛将、战将,和平建设时期是一位不断攀登文字高峰的红军作家,创造出了战绩和文稿的奇迹,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近年来,我根据父亲的遗稿,经过七八年时间(五年写作,三年送中央文献出版社审查),将他经历的1300多次战斗,精选出73个故事,取名为《萧锋征战记》,由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书名。我力图用真实、朴实的笔触,描述和记载父亲坎坷、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芦山县革命老区促进会赴西安、延安、兰州等地学习考察(组图)
·下一篇:特稿:“三月雷锋月 爱心暖校园”——信阳师院物电学院积极开展“小小扫帚净校园”活动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