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江山(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总编辑)>>正文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三:百泉奔涌润泉城(组图)
作者:江山、陈胜
浏览次数:
2025-07-02 09:35:4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空中俯瞰・狗头泉全景:碧水嵌城郭,天光共云影。

达活泉公园。

达活泉公园九曲桥:柳丝垂碧波,石桥连画境。

位于达活泉公园内的达活泉。

百泉生态湿地:苇丛摇金波,百泉润秋野。

瓦罐泉。

饮马泉。

月亮泉。

甘露泉新貌:泉池嵌闹市,甘露润新居。

    在太行山东麓的怀抱中,邢台宛如一颗被泉水浸润的明珠,散发着灵动而迷人的光彩。这座素有“泉城”美誉的城市,曾以“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盛景闻名于世。泉水,不仅是邢台的血脉,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变迁,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生态与人文交融的传奇。

    千年泉韵: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邢台的泉水文化,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对邢台的泉水有过详细记载,其中“七里河,出城西百泉村,一名百泉水”,生动描绘了当时泉水奔涌的盛况。达活泉、百泉、野狐泉、狗头泉等近百个天然泉眼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泉群景观。

    达活泉堪称邢台泉水的代表,其历史悠久,水质清澈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百姓的重要水源。泉边草木葱茏,风景秀丽,被誉为“邢台八景”之一。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路过邢台,被达活泉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岭头云”的诗句,足见达活泉的魅力。

    百泉则以“百泉竟流”的壮观景象闻名。它由百余个泉眼组成,泉水汇聚成湖,湖面波光粼粼,水草摇曳,鱼虾嬉戏。每逢雨季,泉水喷涌更为壮观,湖水面积扩大,与周边的河流相连,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景象。当地流传着“百泉城下流,甘露世间留”的民谣,生动地描绘了百泉的美丽与神奇,也表达了人们对泉水的赞美与依赖。

    这些泉水不仅滋养了邢台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还催生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依泉而建的村落、因泉而兴的集市,以及围绕泉水形成的民俗活动,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泉水边,人们洗衣、灌溉、嬉戏,泉水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纽带。

    泉水重生:生态修复的壮丽篇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得邢台的泉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邢台的泉眼相继干涸,曾经“清泉遍地流”的美景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百泉,这座曾经的“泉城之魂”,在1983年彻底干涸,湖床裸露,水草枯萎,鱼虾绝迹,令人痛心不已。达活泉的泉水流量也大幅减少,泉域面积不断萎缩。泉水的消失,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也让邢台失去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为了重现泉城风采,邢台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生态修复之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邢台市加大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引入长江水替代部分地下水,缓解了地下水开采压力。同时,大规模关停自备井,从源头上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据统计,邢台累计关停自备井数千眼,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在农业领域,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消耗。通过种植耐旱作物、建设高标准农田、普及滴灌喷灌等措施,农业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在工业方面,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设备,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工业用水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邢台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8年起,狗头泉、百泉等泉眼陆续复涌,沉寂多年的泉水再次破土而出,重现生机。随着泉水的复涌,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经干涸的河道重新注满清水,水生植物逐渐恢复生长,鱼虾等生物也重返家园。

    达活泉公园经过改造提升,成为了邢台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名片。公园内,达活泉清澈见底,泉眼处泉水汩汩涌出,形成一圈圈涟漪。围绕着泉水,修建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晨,市民们在这里晨练、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傍晚,一家人携手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享受着宁静与美好。

    泉韵新篇:文旅融合的发展新局

    如今的邢台,正以泉水为媒,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书写泉城新篇章。依托泉水景观,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游客来到邢台,可以漫步在达活泉公园,感受泉水的灵动与静谧;可以前往狗头泉、百泉景区,欣赏泉水喷涌的壮观景象;还可以沿着七里河,领略泉水与河流交融的生态之美。

    在泉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方面,邢台也下足了功夫。举办泉水文化节、泉水生态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共同探讨泉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建设泉水博物馆,展示邢台泉水的历史变迁、生态修复成果以及泉水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的泉水文化,增强对泉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邢台还将泉水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开发温泉度假、水疗养生等项目。利用泉水富含矿物质的特点,打造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温泉浴场和康养中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泉水,不仅成为了邢台生态修复的成果,更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资源。

    展望未来:泉城的绿色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邢台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泉水为核心,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和发展体系。持续加强泉水保护和生态修复,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让泉水长流不息。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进一步丰富泉水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泉城旅游品牌。同时,推动泉水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的融合,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让泉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邢台,这座历经沧桑的泉城,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一泓清泉,润古泽今,它不仅承载着邢台的过去,更孕育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二:天人合一宜居城(组图)
·下一篇:无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二:天人合一宜居城(组图)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观之一 燕赵华最古老的文明都城(组图
·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江山:保定市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看望革命后代吕彤羽(组图)
·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江山: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辛淇:读江山著文《毛泽东与“为人民服务”》心得(三)
·辛淇:读江山著文《毛泽东与“为人民服务”》心得(四)
·辛淇:读江山著文《毛泽东与“为人民服务”》心得(二)
·辛淇:读江山著文《毛泽东与“为人民服务”》心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美邢台面面
红色联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大
红色联播-李俊平:两个“渡江第一船”史考(
红色联播-李俊平:关于《渡江战役在无为》电
习近平: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喜峰口红色景区举办庆七一党员主题日活动(
价值消费,百姓成圣;民心光明,世界光明
刘发生、张庭安:让红军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
特稿:让红军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