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节气古法艾灸
久坐的人多有 “上火下寒”,这套灸法管用!
2021-06-17 16:17:07
作者:中医健康管理师 崔志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为什么会出现上火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

    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火下寒。

    具体来说,上火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现在坐办公室的白领中很多人有一种“病”,很流行,这种“病”叫上火下寒。

    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简单来说,上火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火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

    中焦在哪里?

    通俗的说,就是肋骨以下,肚脐以上,这个地方集中了肝胆和脾胃。肋骨之上是上焦,集中了心、肺;肚脐以下到外生殖器,则是下焦,集中了大小肠、肾和膀胱。

    中焦为什么容易堵?

    上焦有肋骨罩着,下焦有骨盆罩着,唯独中焦这个区域是软的。有骨头罩着的地方是不容易变形和弯曲的,只有中焦这个地方软软的,可伸缩性强,容易堵塞。

    中焦堵了会如何?

    我们都知道,人体遍布着经络。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一旦中焦的经络堵了,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症。但因为经络只存在于活人身上,它看不见,也摸不到,但确实可以感觉得到。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经络,我们就把它理解成身体中可见的各种管道。

    如果把人体内的管道比喻成一套供水系统,那么血管就属于人体的上水系统,而淋巴系统属于人体的下水系统。因为中焦这个地方没有骨架罩着,可伸缩性也最大,所以,也就最容易堵。

    同时,又由于中焦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成为了一个沟通上、下焦的枢纽,又因为集中了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胆,重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因而一旦中焦堵了,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影响最大,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换句话说,就是口腔容易上火,而脚却很容易冰凉。同时,口气很重,吃东西不消化。中焦堵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肚子大且硬。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

    如何打通中焦?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心火往下引,下面的肾水往上承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在我们的人体当中,存在三个平衡,第一,中土的脾胃平衡,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第二,上下的心肾相交的平衡;第三,辅助的肝肺平衡,左肝升,肺右降。只有三个平衡不被打破,人体才能比较健康。三个平衡中,中土脾胃的平衡最为关键。

    上热下寒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土失衡,脾胃不畅。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需要通上、畅中、温下,三种调理手段组合使用。

    畅中:腹部导引术:

    腹部导引可以把密布在腹部里的各种管道疏通开,尤其是淋巴管,当淋巴疏通以后,中焦内的浊气、浊水都会被代谢掉,肚子也就慢慢变软并且塌下去了。中医高人常说的:“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腹部导引术:传承中医五术中核心术,是一种治疗型的理疗手法,从古代宫之廷御医流传至今,距今2000多年,通过手法寻经、走络、点穴;点、线、面三位一体全面疏通经络,帮助人体排出六淫之气,和调五脏,调节阴阳,贯通气血。 安全,有效,用祖宗之法养现代之身。

    道家说:“若要不死,肠中无滓,若要长生,肠中常清”,在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忌食生、冷、辣,多吃枣,枣对补血理气很有裨益。饮食要规律,喝热水,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少生气、多运动,平时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上:双手托天理三焦

    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温下: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这个升降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通道,就是人体中间:在前为神阙穴肚脐眼,在后为命门,对应到里面,就是脾胃这个通道,气的通道。通道有个特性,热胀冷缩。当你胃寒的时候,通道收缩闭塞,同时脾也容易被湿所困,脾湿胃寒,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不通疾病丛生,重灸神阙和命门袪脾湿和胃寒,使脾气以生,胃气以降人体气机通道畅通。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可配合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长夏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后18天),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双手托天理三焦+古法艾灸+腹部导引按跷术,通上、畅中、温下,三种调理手段组合使用,

    使脾气以升,胃气以降;肝气升,肺气降;肾水生,心火降。

    只有三个平衡不被打破,人体才能比较健康,从根本上解决“上火下寒”的问题。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芒种(组图)
·下一篇:夏至 | 天至中和,地至平和,人至清和(组图)
·小寒艾灸:最冷“三九天”让“艾”温暖你!
·小雪节气灸 | 温阳强肾,增强免疫,一冬健康(组图)
·芒种(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