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曾汉辉(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正文
红色闽西 光耀千秋——隆重纪念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
2012-07-06 17:44:58
作者:曾汉辉、林焕珍、陈淑如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经济中心,是一块具有光荣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色土地。掀开中国历史的画卷,闽西这块红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乐章。
    值此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重温闽西革命根据地2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共同缅怀革命先辈,弘扬光荣传统,进一步激发在海西建设中拼搏进取、加快发展的斗志。
 
    红色星火   燎原闽西
    闽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闽粤赣边界。古指汀州府和龙岩州,包括长汀、龙岩、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清流、宁化、归化(今明溪),漳平、宁洋(今分属漳平、龙岩、永安),今指龙岩市全境及三明市的部分辖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积贫积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而处于万山之中的闽西,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序幕。
    1921年春,邓子恢、陈少微(陈明)等进步青年,在龙岩组织了旨在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的闽西第一个进步社团——“奇山书社”。 1923年9月,奇山书社出版了《岩声》月刊,其创刊宗旨为:“本社最伟大之使命乃在: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岩声》月刊远销12个省30多个县市及东南亚地区。是福建全省创办时间最长、发行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宣传新文化和传播马列主义的报刊之一。
    随《岩声》出版之后,《汀雷》、《钟声》、《连钟月刊》、《虹痕》等一大批革命刊物相继诞生,平民学校也在闽西各县纷纷成立,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造就了一代具有革命思想的先进分子,为建立闽西党组织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闽西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都是当地先进的知识青年。他们在外地求学,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相继回到闽西,积极开展建党活动。
    邓子恢,1918年5月,结束日本留学生涯,回到故乡,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骨干。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1926年12月在江西崇义加入共产党。
    郑超麟,闽西第一位共产党员。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周恩来、赵世炎、尹宽等共同发起“少年共产党”,成为十八名代表之一。1924年7月,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编辑,翻译出版了《共产主义ABC》。曾参加“四大”、“五大”及著名的“八七”会议。
    此外,闽西较早的共产党员还有1924年入党的陈祖康(后叛变)、林野。1925年入党的赖玉珊、赖秋实、项与年、谢秉琼、李云贵、林心尧。
    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永定湖雷建立。随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闽西各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也标志着闽西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闽西的工农革命运动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0月,北伐东路军占领闽西全境后,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在北伐东路军的帮助下,闽西成立了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四县政治监察署(后改为汀属八县政治监察署)和(龙)岩、(漳)平、宁(洋)政治监察署,在上杭创办了“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在龙岩创办了“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为闽西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农民运动的干部人才。东路军收复闽西,对其收复福建全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26年12月,福建全省收复,北洋军阀对福建长达13年的统治全面被推翻。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闽西的革命力量也遭到了严重摧残。随后,中共闽西党组织开始把工作转入农村,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革命斗争。
 
    红色土地   开创伟业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之中。中共闽西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震撼中国南方的闽西工农武装暴动,进行了土地革命的初步实践,创建了继井冈山之后的又一块红色区域。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进入福建闽西,相继攻克了长汀、上杭城,帮助恢复了闽西部分党组织,给闽西党组织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同年12月4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成立,闽西各县党组织认真贯彻临时省委的决议,积极为武装暴动作准备。
    1928年3月4日,中共龙岩临时县委领导后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随后闽西党组织又领导平和、上杭蛟洋和永定农民武装暴动。
    闽西“四大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的100余次工农武装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党领导闽西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一次壮举,为后来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8年7月永定暴动后,永定暴动队伍即在金砂金谷寺成立了闽西也是福建省的第一支红军部队——闽西红军营,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此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共闽西临时特委、闽西暴动委员会和闽西红七军十九师。8月中旬,中共永定县委在各乡成立苏维埃政府基础上,召开了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福建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溪南区、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溪南区武装割据局面正式形成。
    随后,溪南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在张鼎丞、邓子恢的指导下,进行了土改分田,制定了溪南区分田原则:
    (一)所以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的不动。
    (二)土地分配的方法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和贫农、中农一样分田。
    (三)分田是以乡(即村)为单位分配。
    (四)各乡农民原耕种的土地,归各乡农民分配。
    (五)分田的方法是:按各人原耕土地抽多补少,不要打乱平分。(六)山林为各乡村共有。
    (七)水利灌溉按照旧例,水随田走,不公平者,个别调整。
    简便易行的土地政策,在取得试点经验后,迅速在全区推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溪南13个乡约2万人口的地区,就胜利完成了2万多亩土地的分配工作。
    溪南土改分田,在毫无前车之鉴、困难重重和敌我斗争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开展。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紧紧依靠群众,反复进行调查研究,集中智慧,创造了土改分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溪南区的分田经验,后来推广到闽西各县和其他根据地,溪南区成为全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29年初,湘赣敌人对井冈山实施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因无根据地依托,红军下山后一路被动挨打。红四军在离开东固前一天,福建省委曾给中央写信,建议“红军暂时开到闽西长汀、上杭、武平一带作一短时间的休息”。基于闽西良好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加之反动统治相对薄弱,敌军兵力较为空虚,地域广袤,物产丰富,红四军前委遂决定向闽西进军。
    3月11日,红四军从瑞金壬田出发,经过汀江,直指闽西腹地。14日,红四军即在长汀城外长岭寨击溃了盘踞在长汀城内的国民党防军第二混成旅2000多人,击毙敌旅长郭凤鸣,解放了长汀城。
    红四军在汀州期间,在长汀党组织的帮助下,筹措了5万元军饷,不仅给上海党中央汇去一万余元,还第一次分发给每位红军指战员每人4块大洋零用钱,并利用缴获的缝纫机厂赶制了4000套军服。红四军官兵自创建以来第一次穿上了整齐统一的青灰色军装,戴上缀有红五星的新军帽,打上新绑腿,整个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更好地指导革命斗争,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了老裁缝、老佃农、钱粮师爷、老教书先生、老衙役和流氓头子等六种人员座谈会,为红军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斗争策略提供了依据。此后,红四军颁布了《告绿林兄弟书》、《告商人和知识分子书》等文告,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
    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在辛耕别墅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以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绘制了创建中央苏区的宏伟蓝图。
    辛耕别墅会议后,红四军政治部根据形势的发展,在长汀云骧阁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同时,为更严厉地肃清反革分子,实行赤色割据,红四军还帮助成立长汀县赤卫队,负责保卫地方政权和镇压反动派的破坏活动,此外,又组织发动了300多人加入红军队伍。4月1日,红四军在闽西活动17天以后,回师赣南。
    5月初,将桂战争基本结束。粤桂军阀又燃起战火,闽西军阀陈国辉率部赴粤参加讨桂战争。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在赣南接到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建议红四军再次入闽的信函后,鉴于赣南敌军集中,闽西空虚的情况,决定利用粤桂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于5月19日率领红四军第二次挺进闽西。
    二次入闽后,红四军于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三次攻打龙岩城,击溃和歼灭陈国辉旅和郭凤鸣残部,在汀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开展了以创造工农武装割据为目的的游击战争。红四军三打龙岩城,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不因占领一城一池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思想。
 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在军事斗争取得节节胜利之际,闽西的地方武装也得到了迅猛发展。6月中旬,红四军前委在连城新泉把闽西地方武装整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正式编入红四军序列。傅伯翠任纵队长,李任予任政治部主任兼纵委书记(后由张鼎丞任党代表,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人数800余,枪400余支。这支以闽西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红四军第四纵队,后来转战闽粤赣边,纵横几千里,接受了战斗的考验,成为中央红军主力的中坚。
    192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上杭蛟洋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闽西的党组织和人民的革命精神。会议制定了“坚决地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斗争”的总路线。大会通过了各项决议案,其中《土地问题决议案》,总结了“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分配原则,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六大”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闽西特委和军委,邓子恢任特委书记,张鼎丞任军委书记。
    中共闽西“一大”的召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闽西的正确体现,它对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月下旬,朱德指挥红四军和地方武装攻占上杭城。正在永定农村养病的毛泽东,也由中共永定县委派武装护送到了上杭城,住在“临江楼”继续养病,并在这里写下了不朽名篇《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中共闽西一大后,闽西各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加之红四军首战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铁上杭,歼灭当地军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闽西红色区域,使闽西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年秋天,毛泽东有感于闽西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写下了充满激情的《清平乐·将桂战争》一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30年初,闽西红色区域已发展到龙岩、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6县及平和、漳平、宁化、清流、归化的局部地区,纵横300余里,人口约80余万。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省立第九中学庄严开幕。大会召开了7天,于24日闭幕。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军事、经济、财政、文化、建设等5个决议案,制定通过了6部大法和10项条例,:苏维埃政府组织法案、土地法案、山林法案、借贷条例、工会法案、劳动法案、有待士兵条例、商人条例、取缔牙人条例、取缔纸币条例、保护青年妇女条例、婚姻法、保护老弱残废条例、合作社条例、裁判条例、暂行税则条例等,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苏区过程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法律,为后来全国苏区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
    大会成立了由八个委员会组成的闽西苏维埃政府,邓子恢当选为主席。
     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宣告了闽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它是闽西人民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是闽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它开辟了闽西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为拓展红色区域,1930年1月5日,红四军兵分两路开赴江西开展革命斗争。征途中,看到红军的行军队伍同迂回曲折、群峰起伏的武夷山,在纷飞的大雪中相互交织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毛泽东回首往事,憧憬未来,诗兴大发,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充满革命激情的词篇《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5月,红四军第三次进入闽西。6月上旬,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在长汀南阳“龙田书院”召开联席会议,会上通过了《流氓问题决议案》和《富农问题决议案》。对闽西的土改分田经验作了总结,在原来“抽多补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土地政策。
    6月中旬,红四军和闽西红十二军、赣南红三军在长汀南寨广场进行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总政委。至此,红军人数发展到近2万余人。随后,根据中央的命令,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自长汀北上江西,夺取南昌、九江。7月底,进至南昌附近,而后西指长沙。在长汀到长沙的进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这首词:“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首光辉诗词,写出了革命风暴迅猛发展的趋势,突出了红军的正义、威武和强大,表现了红军克敌制胜的革命英雄气概。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特别是在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闽西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红色区域——中央苏区,其中闽西苏区拥有10多个县城和广大农村,占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
    1932年3月18日,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汀州试院大礼堂胜利召开。“到会代表100余人,还有党、团、工农群众团体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场内的装饰庄严华丽,大会开幕时,军乐大作,爆竹声四处鸣响,全场一至热烈的欢呼鼓掌,继唱国际歌。代表们为死难烈士默哀一分钟”。
    会议为期4天,讨论通过了土地、劳动、军事、经济、苏维埃建设等决议案。大会发布了宣告和电文,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选举张鼎丞为主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闽西苏区已进入最强盛时期。
    在经济建设中,闽西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当年,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是赣南、闽西各县的物资集散地。这里交通便利(当时汀江有“上三千、下八百”民船航运的盛况),商店林立(全市有公营、私营企业500多家)、市场繁荣(每天从上杭、瑞金等地来的商贩达七八百人,多的时候达千余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周恩来曾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苏区之冠。”
    在闽西这块红色土地上,还创造了许多先进典型和宝贵的经验。如受到毛泽东多次赞扬的中央苏区模范区、模范乡——才溪;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成果,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典范;上杭县才溪乡创造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组织,“全苏区劳动互助社发源于此”(毛泽东语录);闽西苏区创办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特别是粮食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后来推广到整个中央苏区。
    闽西苏区对苏维埃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交通事业方面,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并主要经由闽西苏区而后到达红都瑞金。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沟通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传递文件,护送干部和输送苏区急需物资,发挥了重大作用。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发展中央苏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金融事业方面,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基础来自闽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培养了一大批银行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建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邮政事业方面,苏区赤色邮政起始于闽西;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红军在闽西创办了全苏区的第一所妇女夜校——新泉妇女夜校;闽西红军学校是我党最早创建的军校之一;此外,还创办了闽西列宁师范学校、红色医务学校等专业学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闽西苏区印刷业发达,1931年在长汀创办的闽西列宁书局,是中央苏区第一家出版发行机构,其中《青年实话》、《苏区工人》等刊物就是在长汀印刷或创办的;在卫生事业方面,长汀福音医院是中央苏区第一所红色医院,院长傅连暲,后迁瑞金,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
 
    红色理论   闽西奠基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率领红军转战湘赣边界和赣南、闽西,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闽西总结确立了建党建军思想、初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重要理论,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一步。
    1.党和军队建设纲领的制定。为了统一红四军党内的思想,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在闽西相继召开红四军七大、八大后,1929年12月28日,著名的古田会议在闽西上杭古田召开,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会上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为大会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个决议近三万字,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在部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上的基本经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会议所确定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铸就了党魂军魂,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奠定了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2.中国革命新道路思想的提出。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党内通讯。信中,毛泽东批评林彪等“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观念,因之也就没有由这种赤色政权的深入与扩大也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并且明确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红军游击队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地配合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文中明确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包含着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至此,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初步形成。这是继古田会议后又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第二块重要基石。
    3.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为反对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闽西给林彪的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认为要化解红四军内部的争论,最根本的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为了纠正红四军党内业已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毛泽东提出了三个具体办法,即“(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三)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这个三个具体办法的提出,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郑重提出。1930年春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因不足以说明问题,5月在江西寻乌又改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为《调查工作》,并于6月上旬在第三次率领红四军入闽时,在上杭才溪交闽西特委翻印出版。这篇著作是毛泽东在闽西、赣南革命实践的理论总结,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原则。至此,关于毛泽东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已初步形成。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第三块基石,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它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此后,毛泽东在闽西还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论著。
    通过在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站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高度,对中国革命道路,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统一战线,党的思想路线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闽西苏区为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闽西这块红土地,毛泽东才有可能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辉煌的革命历史充分证明,闽西当之无愧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地。
   
    红军故乡   长征起点
    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从1928年7月,在闽西建立福建最早的一支红军部队到1933年的短短五年时间内,闽西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还先后创建了红十二军(由原红九军改称)、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整整5个军的红军部队。
    闽西是红四军发展壮大的地方。1929年3月红四军第一次入闽时仅有3600人,到同年6月闽西地方武装上升为红四军第四纵队时,已发展至7000多人,整整壮大了一倍;再到1930年6月中旬在长汀南寨广场组建红一军团时,中央主力红军人数已发展到2万多人,近一半是闽西子弟。
    闽西人民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而踊跃参军参战,如上杭县才溪乡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当年,上杭才溪乡15-55岁的青壮年男子,有80%以上参加红军。
    闽西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来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故乡。
    1933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并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但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丧失。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第三军团分别从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转移,和从瑞金、于都等地集结转移的中央红军一起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闽西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
    在中央主力红军8.6万人当中,福建子弟近3万人(闽西子弟就占了2.6万多人)。他们在长征途中,经常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工或后勤、侦察或救护等特殊而繁重的任务,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突出的贡献。
    1934年12月,由6000多名闽西儿女组成的红三十四师,则担负着掩护中央和红军大部队长征的后卫重任。在湘江战役中,当他们苦战三天三夜,完成掩护任务后,被敌军隔绝于湘江东岸,面对数10倍于已的敌军的重重包围,孤军奋战,英勇拼杀,全师从师长、政委到干部、战士,绝大部分壮烈牺牲,血染湘江,他们中除少数人突围成为幸存者之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成了无名英烈。
    1936年冬,另由原闽西红十二军三十五师改编而成的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中的2000多人,被编入西路军西渡黄河后,在甘肃高台与10倍之敌展开血战,大部分壮烈牺牲。
    以刘亚楼为师政委的红二师,以杨成武为团政委的红四团,担负着先锋师和先头团的重任,他们一路过关夺隘,探路架桥,排难解危,勇往直前。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草地探路、攻占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聂荣臻称赞红二师红四团:“这个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头团的开路任务……任务完成得很好。他们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样,充分发扬了我军勇敢、不怕死、能吃苦的革命精神。”
    长征到达陕北时,闽西子弟只剩下2000余人,他们是勇敢者也是幸存者。据统计,在长征途中,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位闽西子弟献出自己的生命,一里一忠魂,这是何等的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长征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十)(组图)
·下一篇:无
·张桃招:古田会议纪念馆曾汉辉带队赴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古田会议纪念馆曾汉辉带队赴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我馆曾汉辉馆长论文入选“全国党史界纪念毛泽东 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我馆曾汉辉馆长为省工商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作专题讲座(图)
·我馆曾汉辉馆长一行拜访叶青山将军子女并征集革命文物(图)
·我馆馆长曾汉辉到新罗供电公司作专题讲座(组图)
·曾汉辉馆长带领工作人员拜访谭震林子女谭胜远、谭晓光
·曾汉辉馆长一行拜访张鼎丞子女张泰山、张延忠(组图)
·曾汉辉馆长一行拜访杨成武将军子女杨俊生、杨东胜、杨扬等(图)
·曾汉辉馆长一行拜访陈仲平之女陈秋燕、女婿霍海丹(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