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话说上将——军史研究系列笔记之三
2022-06-14 09:48:46
来源:新邯郸
作者:陈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在古代能官拜上将军,凤毛麟角也。小时爱看水浒三国,掰手指头数五虎上将。水泊梁山有林冲关胜秦明董平呼延灼,老觉着小李广花荣怪冤的,未能入选却让其妹夫霹雳火捷足先登了。又觉着刘备手下的关张赵马黄,关老爷也太牛了,你都排第一了还挑剔什么与老卒黄忠为伍。

    美军没有元帅大将,上将是其最高军衔。常见于我国部分书刊的倒有俩美国元帅。一是调停国共内战的马歇尔,一是侵朝总司令麦克阿瑟。其实都属误译,他们都不是什么元帅。罗斯福很想给马歇尔授元帅军衔,马谦答:我名字叫Marshall,跟元帅(Marshal)同音,我当元帅岂不成了笑话?罗只得作罢。麦克阿瑟号称麦帅,其实是一帮子操中文的崇美派吹拍而已。美国上将分为3级,最高是特级上将,历史上只授予过开国总统华盛顿等3人。另两级是五星上将和四星上将。马麦都是五星上将,终生享有不退役。

    国民党军队,上将也是最高军衔,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上将、中将加上将衔等,令人眼花缭乱,还有死后追授制度呢。

    我军1988年实施新的军衔制,最高军衔是上将,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级。一级上将衔虽设却未予实授,6年后宣告取消。

    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上将是继元帅大将后第三级军衔,先后授予57人。本文评介分析的,专指这批授衔的上将,谓之开国上将。

    两个版本

    1955年我军历史上首次大授衔,其实序曲3年前就已奏响。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颁布了《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全军开展了大评级。从军委领导直到普通战士,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的工作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共评定了11等24级。 

    大评级历时近1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诞生的军队级别,成了1955年评定军衔的基本依据。

    其中,评出正兵团级(3等1级)37人,3年后构成上将的主体。

    这37位正兵团级干部,到底是谁呢?

    近年来信息多元,众说纷纭。坊间流传着两种版本。

    版本1:

    王树声、许光达、萧 克、张宗逊、王 震、许世友、邓 华、杨成武、傅 钟、萧 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 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 勇、李 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 桓、李志民、赵尔陆、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王建安、徐立清。

    版本2:

    王树声、许光达、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叶飞、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王建安、徐立清。

    俩版本差别不大,笔者核对,差3人。第一种有李志民、周 桓、韦国清;第二种无此3位,多了李克农、李涛、陈奇涵。其余同。

    哪种更准确?笔者做了一番考证,过程繁琐枯燥,略去。只说结果:第二种是准确的。为便于记忆,你只要记住,含有红色特工王李克农、时任军委作战部长李涛的那份名单是准确的,就可以了。多说一句,评衔时一次罗荣桓主持的军委座谈会上,提出过李克农作为秘密战线代表列入大将预备人选,但会后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上报。

    把这份37人名单,掐头去尾。头两位,王树声、许光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最后一位,徐立清,因任总干部部副部长主管授衔工作,主动降衔评为中将。其余34人,均被评为上将。33位1955年授衔,王建安1956年补授。

    1952年评级还评出副兵团级42人,其中19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是: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还有准兵团级1人贺炳炎,未参评军队级别者2人乌兰夫、阎红彦, 也被评为上将。

    1958年石油工业部长李聚奎与中将余秋里走马换将调回军队工作,补授为最后一位上将。

    综上,我们就有了一份完全的57位开国上将名单。

    排列之谜

    有个传说。许世友对没评上大将不满,找周恩来反映。周微微一笑,后面也是俩版本。一个版本周说:粟裕才大将!另一版本周说:萧克也是上将!总之,一听此言,许无话可说,扭头便走。

    周恩来洞察人心,精明过人,尤善做思想政治工作。且不论他是否真的会这样说,单论资历,尤其早期,粟裕还真未必压得住许世友。

    粟裕一代名将,极具军事才华谋略,尤其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世所公认。他为人低调谦逊,有两让司令(华中军区司令、华东野战军司令)的美谈。历来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上粟迷众多。但在高级将领中他并不以资历老而见长。

    与许世友比,俩人都1927年的党员,在旧军队许连长粟班长。红军时期,粟1方面军的,最高职务为不辖军的小军团参谋长,许4方面军,最高职务正军长(4方面军的军与其它方面军的军团平级),许明显占优。抗日战争时期,粟前期新四军支队司令,后期师长。许前期八路军旅长,后期胶东军区司令。俩人前期半斤八两,后期粟略占优。解放战争时期,俩人都在华东野战军。许华野东线兵团(许谭兵团)司令,粟华野副司令副政委,粟明显占优。1948年陈老总调往中原解放军,军委有意粟裕在华野扶正,应粟本人一再要求,陈人走职务不动,仍挂兼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以名义坐镇,也一定程度考虑了粟的资历问题。

    至于粟与许谭兵团那个谭,即谭震林比,就更不用说了。井冈山时期,谭和毛委员屋里开会,连长粟裕率队在会场外站岗。华野粟排列第一的副司令员,谭第一副政委,俩人位次怎么排?特意明确粟兼任了第二副政委。这第一和第二,意味深长。

    至于萧克的军衔问题,拙文《大将漫谈》有所分析,可参阅。萧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120师副师长,仅这俩职务就足以坐大将望元帅了,也对许世友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正式授衔名单,萧克位列上将第一,没准真的用萧克镇上将?

    那么后面56位上将都要全面衡量综合实力,包括资历、战功、现职等,再一一排出座次,有无必要是一方面,也很容易引发争议,有些东西不怎么直观,确实不能拿秤称也不好用尺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干嘛!

    我们就把上将正式顺序名单摆出来,探个究竟。

    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

    仔细品味,不对了。前面说过,上将评级是建立在分正、副、准兵团级基础上的,正兵团级的起码应排在副兵团级前边啊!拿名单对照,副兵团级彭绍辉、张爱萍分别排在第8、第9,副兵团级韩先楚、傅秋涛排在了第11、第13,而正兵团级的赵尔陆却排倒数第3、杨勇排倒数第5!

    再认真琢磨,逐渐看明白排名原则了。原来根本没有搞综合实力的排座次,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单位的顺序排列。从中央到地方,先排上级机关,再排下面部队。上级机关顺序,首先国防部,紧接当时的八大部,依次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等,再就是军种兵种、军事院校等。下面部队按各大军区、志愿军等单位顺序排列。

    这就好解释了。萧克、李达兼任国防部副部长,排最前。国防部后面是总参,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9人都挂副总参谋长,不管正副兵团级,一律排列于此。接下去4人,总参二级部部长,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分任总参作战部长队列部长动员部长军事交通部长,虽不挂副总长,也按单位排此。从傅钟起,轮到总政了,依次类推,不赘。杨勇、李志民时任志愿军司令员政委,所以排在最后面第53、54位了。

    57人没有高低先后之分。萧克排在名单的第一位,纯属巧合。巧就巧在突出了该突出的,还尽量避免了弊端。发明这种排序法的,绝对高人。

    上将里谁离入选大将最近?当年有个15人名单,还有个22人名单,清楚勾画了最后阶段的取舍考虑。

    15人名单上,许光达不是第10位,而是第12位。位居第10、11位的是——张宗逊、宋任穷。许之后是萧克、王震、周纯全。

    第二个名单扩展到22人。除以上15人外,依次往后是以下7位: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

    详情拙文《大将漫谈》有专门介绍,可阅。

    山头溯源

    一位独臂将军,在57名准兵团级干部中脱颖而出,越过23位副兵团级将领,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一员。他有何过人之处?

    贺炳炎,1913年2月出生于今湖北省松滋市 。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红军时最高当到师长,八路军120师团长、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纵队司令、第1军军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授衔前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贺炳炎16岁从军,跟随贺龙闹革命。走过长征,久经沙场,负伤11次,留下16处伤疤,没有麻药用锯木头锯子锯掉了右伤臂,是我军一位十分优秀的战将。平心而论,就他的情况,授上将也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但是试想想,当到了兵团那一级,哪一位不是出生入死战功累累威名赫赫?能成为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超过了那么多的副兵团级,不能不说,平衡山头因素,应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山头,指战争时期形成的不同的根据地、不同的部队。承认不承认,都客观存在。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向来搞五湖四海,与国民党山头林立、拉帮结派、互相倾轧形成天壤之别。同时我党我军又尊重历史,照顾山头,不搞山头主义,直至最后消除山头。

    因此,我军首次授衔,平衡山头是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老总创建并领导的红2方面军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往深了刨,出自洪湖那片湘鄂西苏区的红2军团又是其正宗根脉。将帅各层级都应有代表人物。元帅大将中的代表是贺龙和许光达,许的评衔也明显照顾了这一代表性。许坚辞不受,多次让衔。伟人肯定了许的高风亮节,却又不同意拿下来,就是这个道理。轮到评上将了,其中也应有代表。几经平衡,贺炳炎出线,当不意外。

    贺炳炎1960年7月病逝,成为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

    跟一些年轻同志谈论党史军史,不少人对我军历史上的山头很感兴趣,但又搞不大清楚,常张冠李戴。笔者借此话题略表一二,保管你简明易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波澜壮阔,创世界战争史奇观。跨越标志性三个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别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也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4.12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30多万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毛伟人一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震撼天地,拉开22年武装斗争的序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率先揭竿,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数百次起义风起云涌。人民军队从初创到发展,逐渐壮大成钢铁洪流,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山头。便于记忆,试用数字表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减1,仨山头。即4个方面军减去空缺的3方面军,实际上的红1、2、4方面军。原来中央决定以彭德怀的红3军为主组建红3方面军,因彭本人不同意而取消。彭不争权不抢地盘,由来已久。

    抗日战争时期:3加1,四山头。即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加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4加1,五山头。即第1、2、3、4野战军加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除以上大山头外,还有不少小山头。如红军长征后的南方游击队、陕北红军、琼崖纵队、东江纵队、东北抗联等等。

    至于各部队历史渊源及其演变,则过于复杂。军队编制分分合合,调整变化重组转隶借调归建,都是家常便饭,用小篇幅还真难以完全说清。非专业研究,也没必要搞得太仔细,纲要式大致知道以下传承关系就行了。

    红1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八路军115师---解放军4野。

    红2方面军——-八路军120师---解放军1野。

    红4方面军——-八路军129师---解放军2野。

    红1方面军长征后留南方的游击队——新四军——加上部分八路军部队——-再加上山东军区未去东北的部队————解放军3野。

    红1方面军——-八路军115师一部---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因未组建领导机关故不称华北野战军)。

    大差不差。但有些也难以完全概括。如陕北红军,红4方面军转战开辟川陕根据地走后,鄂豫皖留下了一小股部队红25军,他们先期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组成红15军团,后一起并入了红1方面军。红2方面军的红6军团原来是中央红军系统的,和贺老总的红2军团一起活动,长征快结束的1936年7月才正式组建为红2方面军。八路军129师也把115师创建的冀鲁豫军区收入囊中。聂荣臻率115师一部去晋察冀发展,开创了著名的华北山头,其中也有原129师的队伍等。华北野战部队归军委直接指挥,一部分对决傅作义集团,另一部分由徐向前率领在山西与阎锡山死磕。鼎盛时发展到3个兵团,华北解决后俩兵团又开往西北划归1野彭老总指挥。陈赓谢富治兵团有一定独立性,长期归军委直接指挥。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及后来的小中原军区(区别于后来的中原军区)也相当长时间自成一体。说4野从115师演变而来也不完全。二战后苏军即将撤出东北形成真空,我军从全国抽调10万人马涌入东北,当然不止原115师一家。只是后来4野主力中,罗荣桓领导的山东军区部队、晋察冀的程子华部(其中就有后来的头号主力38军)还有从苏北赶来的新四军黄克诚部等都是115师的老底子而已。

    搞清楚了各个山头的来龙去脉,现在我们可以把上将们对号入座了。

    红军时期:红1方面军32人:

    张宗逊、李克农、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李涛、王平、肖华、宋任穷、赖传珠、周士第、郭天民、杨至成、陈奇涵、苏振华、刘亚楼、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唐亮、杨得志、黄永胜、李天佑、朱良才、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阎红彦(陕北红军)。

    红2方面军5人:萧克、李达、王震、甘泗琪、贺炳炎。

    红4方面军13人:

    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傅钟、许世友、李聚奎、陈再道、陈锡联、周纯全、洪学智、韩先楚、刘震、谢富治。

    其他7人:傅秋涛、叶飞、乌兰夫、吕正操、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

    抗战时期:

    八路军115师(含冀中晋察冀内蒙等)15人:邓华、李天佑、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肖华、黄永胜、韩先楚、王平、吕正操、乌兰夫、朱良才、李志民、赵尔陆、郭天民。

    120师8人:王震、甘泗淇、萧克、张宗逊、陈伯钧、周士第、贺炳炎、彭绍辉。

    129师10人:王宏坤、王新亭、李达、李聚奎、宋任穷、陈再道、陈锡联、谢富治、苏振华、阎红彦。

    八路军总部8人:李涛、李克农、杨至成、刘亚楼(后去苏)、陈奇涵、周桓、周纯全、傅钟。

    新四军(含山东军区)13人:叶飞、钟期光、韦国清、刘震、张爱萍、洪学智、傅秋涛、赖传珠、王建安、许世友、宋时轮、陈士榘、唐亮。

    其他3人: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

    解放战争时期:

    第1野战军6人:张宗逊、甘泗淇、王震、贺炳炎、彭绍辉、陶峙岳。

    第2野战军10人:李达、陈锡联、谢富治、阎红彦、郭天民、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王宏坤、陈再道。

    第3野战军10人:张爱萍、钟期光、唐亮、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韦国清、许世友、傅秋涛。

    第4野战军19人:邓华、刘亚楼、刘震、李聚奎、杨至成、肖华、萧克、陈奇涵、周桓、周纯全、赵尔陆、陈伯钧、韩先楚、黄永胜、李天佑、赖传珠、洪学智、吕正操、陈明仁。

    华北军区9人:朱良才、周士第、王新亭、杨得志、李志民、杨成武、王平、乌兰夫、董其武。

    总部3人:傅钟、李涛、李克农。

    需说明的是,由于部队建制不断变化和干部经常调动,对曾隶属过不同单位的将领,取其中一头为准。像毛主席的韶山老乡、独臂将军彭绍辉,红军时期3个方面军都任过职,从根上论,还是把他归入了红1方面军。

    55授衔照顾山头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阎红彦。阎早已转地方工作,任四川省副省长。毛主席为了上将里有陕北红军的代表,明确提出:我看阎红彦就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上将名单要有他!他还说,在陕北苏区、陕北红军、陕北党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刘志丹、谢子长,数阎红彦的贡献大。于是1952年没有评军队级别的阎红彦1955年被破例授予上将军衔。

    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三位国民党起义将领——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听说要被授予上将十分不安,亲自致信毛主席反映此衔偏高。毛主席坚持要授,还让杨成武给董其武带话: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毛主席还说了句著名的话:杨成武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寥寥数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广阔胸怀。

    梅开二度

    开头讲到五星上将,其实美国历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将的只有区区9人。其中一人两次获此殊荣。他叫艾森豪威尔,想竞选总统,碍于宪法规定现役军人不得参选总统,就办了退役手续,放弃了军衔,竞选出任第34任美国总统。待其两届8年任期满后,继任总统又决定重新授予他五星上将军衔。

    中国也有类似情况。

    1925年,时年22岁的肖劲光以国民革命军6师党代表职务被当时政府授予中将军衔。1955年他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时隔整30年。他曾给身边同志开玩笑说,当了一辈子兵,升了两级军衔。

    我军1955年首次授衔与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历时33年。有没有人两度获授将衔呢?

    有!1988年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人中,开国将军有12位。

    少将9人。李德生、刘华清、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向守志、李耀文、刘振华、徐信(后2人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中将2人。秦基伟、张震。

    一枝独秀。有1位开国上将两度获授上将军衔。他就是被民间戏称为中国“六星上将”的洪学智。

    洪学智,1913年2月生于今安徽金寨。1929年的党员。红4方面军将领。红军时期最高职务军参谋长,抗战时期在新4军3师给黄克诚师长当参谋长。解放战争43军军长、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参加了长征、三大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等。洪学智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期间主持后勤工作的巨大功绩,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赞扬。他也由此1954年回国后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在此任上第一次被授予上将。1956年扶正,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0年洪学智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1988年在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任上第二次被授予上将。

    其实,1988年授衔时,57位开国上将除洪学智外还有26位健在。他们有的担任了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有的退出了领导岗位。因此恢复军衔制后他们就没有再次获得将衔。

    他们是:王震、乌兰夫、宋任穷、韦国清、杨得志,叶飞、张爱萍、萧克、吕正操、杨成武、陈锡联、董其武、陶峙岳、陈再道、傅钟、宋时轮、张宗逊、王平、朱良才、周桓、钟期光、李达、刘震、陈士榘、李聚奎、王宏坤。

    2009年10月,吕正操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开国上将,标志着一个英雄时代的落幕。

    作为军人,最高荣誉莫过于获得“军事家”称号。在我国,要获得这一崇高荣誉,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中央军委审议并正式确认公布,另一是在逝世时给以正式评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中央军委两次审议、正式确认公布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名单。其中1989年确认了33位,1994年又增补了3位。除统帅级人物外,1955年授衔的元帅大将全部入选。还包括新中国建立前牺牲、故去的高级将领11人。

    没有一位开国上将进入36人名单。说明通过中央军委审议并正式确认公布的形式成为中国当代军事家,其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

    所幸的是,开国上将中有16人通过逝世时给以正式评价形式获得了军事家称号。他们是:

    王震、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吕正操、韩先楚、董其武、陈再道、李达、杨得志、王平、李聚奎、叶飞、杨勇。

    此外,还有一些无衔将军以及一些1988年授衔的上将以此途径获得了军事家称号。因为本文只谈开国上将,此处不表。

    高峰揽胜

    拙文《元帅大将任职情况全扫描》专门对元帅大将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情况作过回顾。本文试图把这一盘点覆盖到上将群体。

    所指任职,指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中的实职,即正副国家级实职,非指级别、待遇,也不含其他级别职务。

    兼任过多个职务的,分别重复排列。

    1,国家副主席(2人):

    乌兰夫:1983年至1988年。
    王震:1988年至1993年。

    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0人):

    乌兰夫: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宋任穷: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谢富治: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黄永胜: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许世友: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锡联: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韦国清: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振华: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震: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杨得志: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3,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4 人):

    谢富治: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宋任穷: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杨得志: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杨勇: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4,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2人)

    许世友:第一届中顾委副主任。
    宋任穷:第二届中顾委副主任。

    5,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7人)

    陈锡联:第一、二届中顾委常委。
    王平:第一、二届中顾委常委。
    萧克:第一、二届中顾委常委。
    宋时轮:第一、二届中顾委常委。
    傅钟:第一、二届中顾委常委。
    杨得志:第二届中顾委常委。
    张爱萍: 第二届中顾委常委。

    6,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4人)

    乌兰夫: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韦国清: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叶飞: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韩先楚: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7,国务院副总理(5人)

    乌兰夫: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副总理。
    谢富治:第三届国务院副总理。
    王震:第四、五届国务院副总理。
    陈锡联:第四、五届国务院副总理。
    张爱萍:第五届国务院副总理。

    8,国务委员(1人)

    张爱萍:第五届国务委员。

    9,全国政协副主席(11人)

    韦国清: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任穷: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乌兰夫: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萧克: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董其武: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肖华: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成武: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再道: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吕正操: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陶峙岳: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洪学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减去兼职重复,共有22位开国上将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的实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1986年,白崇禧之女白先慧潜入大陆被我方发现,她此行目的为何?
·下一篇:无
·秘书眼中的李达上将(组图)
·特稿:《开国上将苏振华诞辰110周年》邮简首发式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举行(组图)
·58年朱良才上将主动辞职,毛主席觉得不可思议:荣臻,你去看一下(组图)
·缅怀|开国上将刘亚楼逝世57周年(组图)
·裴怀亮上将:难忘与张震老首长的谈话,那是亲切的教诲(组图)
·平凡伟大的中国女性——追记开国上将陈伯钧夫人陈琳阿姨
·开国上将陈伯钧夫人——陈琳
·中红网:讣告 沉痛悼念开国上将、原高等军事学院院长陈伯钧同志夫人陈琳同志
·特稿:讣告 沉痛悼念开国上将、原高等军事学院院长陈伯钧同志夫人陈琳同志
·两位开国上将顶撞上级,毛主席的处理方法,尽显领导艺术(组图)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