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太行山红色旅游区>>红旗渠精神>>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续写红旗渠精神
2009-10-16 11:36:01
来源:安阳日报
作者:高安宁、刘剑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山花为英魂绽放,山花为英魂飘香。

    清明时节,在太行山深处的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的鹿头岭下,黑压压地聚集了一大片人。他们有的来自山外,有的是柏尖沟村的干部、群众,人们齐聚在这片鲜花掩映下的墓地,祭奠长眠于此的原柏尖沟村党支部书记、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献出了自己生命的许东仓同志。山外远来的客人主要为中央新闻采访团,有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科技日报社、法制日报社等13家新闻媒体记者,他们肃穆站立在许东仓墓前, 向英魂敬献了花圈,然后默默地致哀、祭奠;山里的乡亲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在老许的坟头上摆放了各种最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特殊礼品:山楂、核桃、药材、香烟、鸡蛋等。村民赵保周把一包自家山坡地长出的上好丹参摆在了老许墓前,老汉李志兴特意为许支书买来了一包香烟……

    赵保周哽咽着说:“老许,俺的药材有了好收成,如果您在天有灵,您就睁开眼看看……”

    村小学四年级的女学生郭富强在许东仓墓前泣不成声:“许爷爷……俺想你,俺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回咱村当老师……”

    许东仓离开人们已8个多月,他当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究竟为山区农村建设做过什么,对山里的父老乡亲有多大贡献,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了他,能让山里人对他如此怀念?人们在悲痛后开始了冷静的思索——

    许东仓,1946年1月出生于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的石峡自然村。他15岁在原康中学读初中二年级时,正好赶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征服大自然的“引漳入林”工程——修建红旗渠,他和他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背着铺盖卷上了山西。在平顺县的红旗渠总干渠工地,他参加义务修渠劳动3个月之久。许东仓每天夜宿铲棚下,吃红薯,搬石头,和灰浆,抬筐运料,样样都干,尤其是看着山崖下凌空飞荡的除险情景,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撼。以后,他还多次参加了修筑红旗渠配套工程的劳动。这些,像润物无声的春雨,磨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了他不怕困难的性格,造就了他艰苦创业的精神,影响了许东仓的一生。

    许东仓18岁参加工作,20岁入党,曾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党支部委员,1984年起担任柏尖沟村党支部书记,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连续4届为县(市)人大代表,曾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群众满意的带头人。

    许东仓所在的柏尖沟村共有320户人家,散住在九垴十八沟的24个自然村,山上的道路崎岖难行,1993年前,全村没有一条能跑汽车的公路,群众骑乘农用车、摩托车上下山曾多次发生车祸。当时,林州市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思路。许东仓召集村干部商议后决定,打破交通瓶颈,修一条通往柏尖山景区的公路。

    1993年冬天,柏尖沟村11个村民小组的400多名劳力上了山。他们自带干粮,中午开水泡馍,条件异常艰苦,不少人手冻裂了,嘴出血了。为改善生活条件,为加快工程进度,许东仓和村班子成员商议决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村在山上支起了11口大锅。他们放炮劈山,凿石筑路。为了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许东仓总是每天凌晨6时就第一个上山,晚上最后下山,对凿出的炮眼,他都要一个一个亲自检查,从不让大家超量装药。晚上收工点炮,危险性最大,许东仓总是让妇女们先下山,自己点炮,把危险留给自己。修路84天,差不多一个冬天,4公里长的盘山公路,结果没有发生任何工伤事故。“这多亏了许书记指挥有方,计划周全。”当年筑路的群众代表在座谈中感慨不已,“接着,老许就又带领大伙儿,把村里到山下南沟村约3.6公里长的路从4米拓宽到了8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李先念情系红旗渠:百闻不如一见,人工天河!
·王茵:学习红旗渠精神 争做有志青年——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红色飞扬”社会实践
·特稿:学习红旗渠精神 争做有志青年——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红色飞扬”社会实践
·弘扬红旗渠精神 永葆党的先进性
·红旗渠精神——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红旗渠精神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最主要的内涵是什么?
·感受红旗渠精神
·特稿:习仲勋题词——发扬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山区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