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冉庄地道战>>最新播报>>正文
冉庄地道战亲历者张黎——怀念牺牲的地道战友们(组图)
2017-05-31 18:08:1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游晓鹏、槐养浩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张黎向记者展示过去的老照片

电影《地道战》剧照资料图片

 

  引子

  电影《地道战》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也记录了抗战期间冀中平原老百姓和八路军的一段传奇战斗岁月。电影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冉庄拍摄的,真实的冉庄地道战情况如何呢?

  8月初,记者在郑州见到了冉庄地道战创始人之一、91岁的女战士张黎。张黎解放后在河南工作,老家在冉庄南边不远的李庄,1941年,也是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阶段,张黎被调到了冉庄区委,跟随冉庄区委书记张森林等人开展斗争,亲历了冉庄地道从无到有的过程。

  “跟日伪军周璇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地道里一待就是三五天,只在夜晚上来。真实的地道战比电影苦多了,我有几次差点死于日军之手,我们区委的人基本上都牺牲了,如果我后来不被调到县委也不好说……”满头银发的张黎回忆往事,说当时从来就没有怕过,随时准备赴死,如今每每想起壮烈牺牲的战友,常常会流下眼泪。

  经历跑扫荡后投身抗日队伍

  张黎原名张文英,家中有兄妹5人,她排行老三。由于生活贫穷,张黎很小就跟着父亲去地里干活。李庄距离冉庄4公里左右,有300多户人家。1937年,思想开明的村长专门请了女教师教村里的女学生,13岁的张黎也入了学。

  1938年,日军占领了冉庄东边约10公里的张登镇。如今,因为电影《地道战》的影响,人们常把张登镇叫做“黑风口”。张登镇的敌人每隔三五天,最长一个月,就会对周围的冉庄、李庄进行扫荡,因为距离太近,老乡们不得不随时准备逃离。

  “每个村子都安排有放哨的人,蹲在村头树上盯着张登镇方向,一发现有日伪军出来就报信,老乡们便立刻动身。如果不跑,鬼子看见你会拿刺刀挑你。”张黎说,村里的老年人也由年轻人搀扶着往外走,腿脚不好的留在后面慢慢走。每天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好饼子、窝窝头和简单的衣服包裹,一旦听到消息,拿着东西就跑,日军一般不在村里过夜,等没动静了,老年人会先返回村子,年轻人随后回村。受扫荡影响,村里的孩子上学时断时续。

  张黎说,日伪军扫荡的目的主要是抢粮食,为了隐蔽,村民把粮食和衣服转移到地窖里,在地窖的底部再挖个小洞藏起来。当时,几乎各家各户都有地窖,主要用来放白菜、红薯之类,条件好的还会修夹层墙藏粮食。对这段年少时光,张黎的印象就是跑扫荡,在高粱地、芦苇荡没命地跑,跑得嘴里都是血腥味,腿上都是伤疤,对日伪军的愤恨也一直埋在心里。

  1940年,张黎在李庄入党。1941年,中共冉庄区委书记张森林将张黎调到冉庄区委,担任组织干事,开始了抗日生涯。张森林是冉庄人,也是公认的冉庄地道主创人。冉庄区委的管辖面积很大,从东边的张登镇一直到西边的平汉铁路,冉庄又是区里的中心区域,区委人员也主要在冉庄活动。

  从挖菜窖到挖地道

  “1941年刚入秋,外面传来消息,日军要展开全面大扫荡,在附近修炮楼,形势很紧张,一些同志都动摇了。”张黎说,张森林一直在想办法,“敌人越来越凶,光跑不行,怎么对付?”

  张森林不吃不喝想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利用冉庄土硬的优势挖地道。地道主要从四个地方挖,一是从炕上挖,用铺盖、席子做掩饰;二从灶台挖,入口用锅做掩饰;三是从地窖里挖,用蔬菜或者红薯遮掩入口;四是从水井的侧壁上挖,用软梯出入。电影《地道战》中,这些都有体现,不过张黎说,刚开始地道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挖,张森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思想靠得住、方便遮掩的老乡家挖。

  挖地道的过程并不容易。张黎说,区委成员只有5人,一些民兵担心惹事并不配合工作,区委动员思想觉悟高的年轻人和党员发动老乡不分白天黑夜地挖。为避免敌人发现,挖出来的土都拉到野外或堆在一起盖着。用了两三年时间,冉庄地道慢慢成型。公开资料显示,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冀中人民普遍开挖地道,地道构造不断改进,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冉庄的地道也取得改进,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也可通往外村,全长30余华里。

  张黎记忆中的地道距离地面不足两米,内高约1米,很窄,人在里面要弯腰走,两人碰面要稍稍错开身子才能过。地道里没有任何照明,都是摸黑走,“煤油灯没法用,熏得很”,不过,对地形熟悉了,人们在地道里行走不是问题。那段时间,区委成员平时分散住在老乡家里,情况紧急时就下地道。张黎曾经借住在一对母子的家中,几乎整天都在地道里待着,最长时间是3天,只能靠冷红薯充饥。

  多次面临死亡,从不知道害怕

  张森林给张黎发过一支“撸子”手枪,但是因为年纪小加上枪法不好,枪后来转给了男同志。尽管没有亲手打死过敌人,但张黎一直坚持在冉庄一带活动,直至1942年被调到县委,其间多次遭遇危险。

  有一次,日军来老乡家中搜查,张黎和几名同志紧急躲入一个还没修好的地窖里。老乡用磨盘将洞口堵住,没有留出气口,不一会儿,大家就感觉呼吸困难,但是磨盘太重,从下面一直挪不开。后来,还是一个力气很大的打油工范金斗将磨盘顶开,救了大家一命。

  还有一次,日伪军来搜捕抗战分子,张黎临时下到了老乡家的红薯窖里,躲在窖壁上的小洞里,洞口用箅子挡着,老乡在外面堆上红薯后离开。没多久就听声音下来一个人,用刺刀戳红薯,戳了几下红薯堆塌了,好在箅子没露出来,这个人随后捡了两个红薯吃,吃完后爬出了红薯窖,“至今我还记得他吃红薯咔哧咔哧的声音”。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冉庄地道战红色游持续火爆
·下一篇:无
·冉庄地道战红色游持续火爆
·台湾青年冉庄地道战遗址亲身体验抗战奇观
·冉庄地道战:民兵用树造大炮端掉鬼子炮楼
·冉庄地道战遗址(图)
·宁晋县第三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到冉庄地道战遗址学习
·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组团游锐减 自驾游增多
·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吟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红色”行动 让游客亲临“抗战岁月”
·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完成文物保护一期工程
·冉庄地道战纪实:曾“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冉庄地道战亲历者张黎——怀念牺牲的地道战友们(组图
冉庄地道战红色游持续火爆
台湾青年冉庄地道战遗址亲身体验抗战奇观
冉庄地道战:民兵用树造大炮端掉鬼子炮楼
冉庄地道战遗址(图)
宁晋县第三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到冉庄地道战遗址学习
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组团游锐减 自驾游增多
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吟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红色”行动 让游客亲临“抗战岁月
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完成文物保护一期工程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