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冈”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的基础
2009-06-23 17:29:45
作者:刘志良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摘  要:东固是江西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模范县的“龙头”,它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为赣西南苏区及中央苏区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在建立武装革命政权、经济建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革命战略思想的形成提供舞台和实践基地的作用。

    一、刘岱三次送信到到井冈山,毛泽东发现了更大的“东井冈”

    我的叔叔刘岱是红军第七纵队的交通员。他出身于兴国县祟贤乡贺堂村的贫苦农家,十五、六岁走上革命道路。他年龄虽小,但机智勇敢,深得红七纵队领导人赖经邦、曾炳春、李文林等人的信赖。1928年4月至11月间,先后三次派他穿越敌占区,送信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联系。他每次都把信件送到红四军前委。叔叔曾多次给我讲述他送信的情形,信送到后,毛泽东都要把他找去,仔细询问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队伍有多少人呀?有多少枪呀?伙食吃多少钱一天呀?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家庭出身和革命经历等等,叔叔当时并不了解毛泽东问话的目的,只是觉得这位领导待人亲切,便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告诉毛泽东。毛泽东一边问话,一边用毛笔把内容仔细地记得毛边纸上,问完话后,很满意地亲笔写信回复,叮嘱叔叔一定要安全带回东固。
    毛泽东是从这三封信和叔叔的口中,知道了山外有山,赣江以东,还有一个东井岗。从那时起,毛泽东、朱德才知道江西还有红七纵队和后来的红二团存在。
    此后,毛泽东、朱德毅然决定带着队伍经过迂回曲折,回旋来到了被陈毅称赞的“东井冈”——吉安县东固。从此,在这片江西最早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翻开了中国革命史册的辉煌篇章。
    直至今天,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们存在这样一个谜团:当年毛泽东为什么会选中了井冈山后,又放弃了井冈山?叔叔告诉我的故事,是他的经历,而我通过几年的“红学”探微,终于弄清了这么一个历史事实:因为有了东固山这座“东井冈”,毛泽东其实只是下了一座井冈山,而登上一座更高更大的井冈山,并吸收了这两座井冈山的营养,创建了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思想革命教育的毛泽东,他雄心勃勃要推翻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最终解放全中国。他领导秋收起义后,选择了江西为突破口。毛泽东进军江西的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商业资产阶级势力较小,而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那一省都要弱。二是江西没有本省军队,向来都是外省军队来此驻防。外省军队情形不熟,又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三是距离帝国主义影响的影响比较远一点,不比广东那样接近香港……因此,江西的农村起义比那一省都要普遍,红军游击队比那一省都要多,这是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江西便成了上上策。对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还认为必须具体五个条件:
    1、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
    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
    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由此,他选择了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寄希望于斯。
    按理来说,那里的确是白色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地形也十分理想,极有利建立革命根据地。但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又加上后来彭德怀突围出来剩下的800多人枪,五、六千人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上,经济无出路,枪支弹药、食、穿针处供给的问题日益恶化,官兵们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解决不了,蒋介石也不断地调集重兵对井冈山围攻。当时,林彪等一批官兵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惑,对井冈山上的革命前途产生了担忧。
    军队往哪里去?决策层里分执牛耳。有的同志提出去湘、鄂、赣边界;有的同志主张去赣南。而毛泽东则主张去闽西。但后来毛泽东深信江西红军第二、四团的确在东固、兴国一带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那里群众基础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便率领红四军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东固。
    1、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割据式相结合的形式,是“东井冈”革命根据地的显著特点,它为创立江西红色革命政权乃至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由井冈山撤退,实行“围魏救赵”计划,挺进赣南一路失利,历尽险恶于2月17日到达东固,22日在东固螺坑河坝上进行盛大的与红二团会师庆祝活动。“东井冈”会师使得到了自井冈山撤退以来最好的一次休整和补给,恢复了生气和战斗力,为进军赣南、闽西奠定了基础。毛泽东自己这样评价: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最终一定会联结起来,最后一定可以解放全中国。红四军是“铁军”,“红二、四团是“钢军”。
    东固之革命是中共东固小组的成立,1927年11月12日,东固武装暴动成功拉开武装割据序幕的。接着是成立红军第七纵队、第九纵队,又发展成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四团。在当地革命领导者赖经邦、曾炳春、李文林、曾山等同志的领导下,在周围近20个县的范围里开展游击斗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以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乡村农协,逐步扩大革命武装,实行武装割据为重要标志。在东固根据地里,红军是公开的,但党的组织是秘密的,革命政权也以农协的形式秘密存在。毛泽东很赞赏地认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
    2、实行飘忽不定的军事战术,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是“东井岗”的革命实践经验,它丰富了毛泽东的重要军事思想
    1927年的东固武装暴动的成功,赖经邦和段月泉率领60多名工农革命军队员于11月12日夜袭富田王家村,捉拿大土豪王初曦,次日暴动队又到吉安县永和圩打土豪8人,筹款上万元,18日又出击吉水反动自卫队。1928年7月初,第9纵队与油田靖卫团在洪塘村背松林交战获胜。兴国大龙、崇贤支部派人到东固,请求派人支持崇贤暴动。七纵队党代表曾炳春率七纵队赶到崇贤,组织农民于1928年5月10日举行武装暴动,活捉并处决了“两罗”恶霸,同时没收了大地主邹瑞槐的浮财并分给了贫苦农民,为兴国县打响了武装暴动第一枪,崇贤暴动的胜利,使东固与兴国红成了一片。同年12月19日夜,红二团和兴国革命力量一起,成功地进行了兴国县城武装暴动,铲除了地方反动势力。东固与兴国连成一片,在支前、扩红建立革命政权等一系列的革命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8年7月,吉安县长邹松任总指挥,召集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反动武装,分兵四路,进军东固,号称“五到会剿”,结果在东固骚扰了20多天,不见七纵队一兵一卒,反而被七纵队打了个落花流水,除邹松和郭子高被逃外,其余人员当场被歼。东固革命武装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利用山地、农村的优势,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和敌人兜圈子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理论奠定了基础。
    3、以农军为基础,同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相结合的方式,创革命武装,走出一条创建革命武装“统一阵线”的路子,这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创举
    4、东固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形式和革命政权组织形式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东固平民银行的创建,开创了红色中华的金融史,东固消费合作社的建立是红色中华商业贸易组织的光彩。兵工厂、印刷厂、造币厂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机构,如学校、医院、邮政、文艺演出团队、红军无线电训练班等等,几乎都尚属首创,发挥了示范性的作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焚枫市记》的发现与考校——份记载红七纵队斗争历史的珍贵历史文献
·下一篇:党组织与乡村社会: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