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指挥抗日战争的高超谋略
2008-09-27 10:16: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化绵 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四是善于发动群众,创造战争后备力量的优势。战争之初,我之军力财力等现实力量处于劣势,而且军力财力等后备力量也处于劣势。毛泽东认为,要转变现实力量敌优我劣的状况,就要下大气力将我后备力量的劣势尽快变为优势,其方法就是实行正确的政治动员,全面地放手发动群众。发动了全国的老百姓,兵员的补充不成问题,财政困难也可以克服。我们党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人民群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以各种方式支援或直接参加抗日战争。我们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弥补了武器装备之不足的劣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之后备力量的优势,逐步转变为战胜敌人的现实力量的优势。
 

 (三)

    审势和造势的目的,在于夺势,战胜敌人。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指导我国军民把敌人的战略优势夺过来的基本谋略是:先在某些局部把优势从敌人手中夺过来,聚而歼之,积小胜为大胜,使战略形势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夺取全局的优势和最后胜利。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我们决不可企求通过一二次战役决战,便能改变敌优我劣的战略形势,恰恰相反,必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从夺取局部的优势做起,逐渐扩展到敌我双方力量的平衡,再发展到夺取全局的优势。

    要夺取抗日战争全局的优势和胜利,必须从夺取局部的优势开始。但这绝不意味着指挥员注意力的重心摆在局部上。恰恰相反,毛泽东指导夺势的高超谋略艺术,在于胸怀全局,善于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在战争指导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的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系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只有“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毛泽东不仅通晓抗日战争的全局,而且深刻了解各个局部在战争全局的地位,善于关照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关系,因而能够充分发挥各个局部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全局中不断地投下一着又一着的妙棋,引导战争航船驶上胜利的彼岸。

    从夺取局部的优势和胜利,发展到夺取全局的优势和胜利,关键在于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无论战斗规模的大小,只要打了胜仗,我方虽有量的损失,但总体上是量的增加,而敌人必然是量的减少。所以,毛泽东同志总是告诫我军指挥员,一定要知彼知己,灵活用兵,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打则必胜。我军指战员正是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与强大的敌人作战,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力量。抗日战争之初,我八路军、新四军仅3万多人,到1938年10月,发展到10多万人,到1940年底,发展到50万人,1945年4月,我军发展到91万人,还有民兵220万,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改善,战斗力不断提高。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相机夺势的一个伟大创举,就是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敌后游击战争,从三个方面向敌人夺势:第一,使敌人无法充分利用其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反,有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掌握在我军手中,大大削弱了敌人的物质力量。第二,牵制和抗击了60%的侵华日军和90%以上的伪军,极大地减杀了敌人在正面战场的优势。第三,消耗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在八年抗战中,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军52.7万余人,消灭伪军118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聚和发展了人民的力量,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为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下一篇:毛泽东的统战艺术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