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指挥抗日战争的高超谋略
2008-09-27 10:16: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化绵 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45年,中国人民以无比的英勇气概,坚持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称霸野心,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指出,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毛泽东指挥抗日战争的高超谋略艺术,突出表现为科学审势、巧妙造势和相机夺势。

    (一)

    战争是敌对双方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所进行的主观能力的竞赛。这种主观能力,首先是指挥员审时度势的能力。战争中的审时度势,包括对敌势、我势、地势、趋势等多项内容的了解、分析和判断,这是正确制定和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基本前提。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运用谋略艺术,之所以那么娴熟自如,总是高出敌人一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善于审时度势,因而能够料敌如神,应变裕如。

    第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及早地指出抗日战争和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性,提出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相结合的国际战略思想。

    从1935年12月至卢沟桥事变之前,毛泽东曾多次提醒全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国,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是不可避免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又指出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必然性。毛泽东的这种科学预见,是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本质的深刻分析。

    1931年,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侵占我国东北。以后又频繁挑起事端,谋图侵占全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一味采取不抵抗政策,以为再牺牲一些国土便可图苟安。毛泽东同志严正指出:“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英、法、美统治集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隔岸观火,以图坐收渔翁之利。日本正好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作为侵华的工具。毛泽东洞察日本的野心,严厉批驳了英、法、美的损人利己的政策。他指出,日本的野心是很大的,侵占中国,只是其野心的一部分,其更大的野心是要独占西南太平洋。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形势的发展,完全被毛泽东所言中。

    毛泽东对于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为世人所折服。他的敏锐洞察力,源于科学的分析方法。他绝不被法西斯的种种假象所迷惑,而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牢牢抓住法西斯的侵略本质,因此,能够准确预见到德、日、意的侵略行径,必然导致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冲突,必然爆发新的战争。

    第二,毛泽东辩证地分析了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持久战的正确战略方针,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毛泽东善于将敌我双方客观存在的所有基本特点,进行全面的比较。敌对双方都有许多特点,战争就是双方这些特点的竞赛。所谓优势或劣势,就是战争双方矛盾着的特点之差异的程度。毛泽东对中日双方矛盾着的全部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正是这些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其次,毛泽东善于分析中日双方每一特点中所包含着的相反的成分,从而揭示了每一特点的相对性和转化的可能性。他还详尽分析了每一特点中两种相反成分各自所占的地位,指出哪些于我有利,哪些于我不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的具体方法。

    再次,毛泽东善于分析中日双方优劣形势的转化。毛泽东指出,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敌之军事力量虽强而处优势,但其兵力不足,资源匮乏,指挥笨拙,异国作战,因而不是绝对的强和绝对的优势。我之军事力量虽弱而处于劣势,但我兵力充足,资源丰富,指挥灵活,本土作战,因而不是绝对的弱和绝对的劣势。强弱优劣的相对性,使敌我双方强弱优劣的转化具有了客观可能性。当然,要使敌人从强变弱,从优势变劣势,使我由弱转强,由劣势变优势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主观的努力,需要有一个过程。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了这种转化的条件和过程:“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第三,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犬牙交错的特殊态势,提出了坚持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的具体战略方针。

    这个克敌制胜战略方针的具体实施,即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坚持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战争的第三个阶段,则是战略的反攻战。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日本侵略者无可奈何地哀叹:“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

    第四,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整个战争的发展进程,提出了抗日战争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取的正确的作战方针。

    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和抗日战争初期的情形,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抗日战争发展的实际过程,在总体上与毛泽东的预见完全一致。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二)

    毛泽东高超的谋略艺术,不仅表现在科学审势,而且表现在科学审势基础上的巧妙造势,即在总体的劣势中,人工地造成局部的优势,相机消灭敌人。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的巧妙造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乘敌之隙,创造于我有利之势。毛泽东指出,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敌人的错误,而且要有意造成敌人的错觉,调动敌人就我范围,造成于我有利之势。战争初期,毛泽东正是牢牢抓住敌人在战略战役的指挥方面明显地暴露出“逐渐增加兵力、没有主攻方向、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包围多歼灭少”五个方面的错误和弱点,领导全党放手发动群众,在敌占区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和游击区,灵活地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打击敌人,在总体的劣势中创造了许多局部的优势。

    二是善于扬我之长,击敌之短,在作战形式方面造成于我有利之势。毛泽东针对敌人的特点,坚持以运动战为主。敌处运动之中,常易兵力分散,首尾不顾,无险可守,增援不及,我可相机突然包围,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我军另一拿手好戏,便是游击战,这是敌人防不胜防最感头痛的战法。游击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易聚易散,机动灵活,熟悉地形,神出鬼没。对于分散小股之敌,对于麻痹松懈之敌,随时可将其消灭。这样,在具体作战形式上,我便从劣势变成了优势。

    三是善于灵活运用兵力,每战集中兵力打敌小部,在局部造成以多胜少的优势。毛泽东强调:“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毛泽东善于判断敌情,料敌如神;他善于捕捉战机,恰到好处;他熟悉部队的特点,用其所长,因而在战略劣势中创造出许多局部优势的神奇活剧。毛泽东最常用亦是最精彩的指导原则,就是集中兵力,打敌小部,以多胜少,速战速决。这样,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犹如几个大汉打一个强盗,一举而取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下一篇:毛泽东的统战艺术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