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读《红楼梦》的独特视角
2008-09-27 10:30:0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仓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3人),其他都是奴隶,300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使是轻微的反抗,也会给人们带来星点的光明。毛泽东是革命乐观主义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了希望。他之所以推崇《红楼梦》,在于这部现实主义名著在描写黑暗与丑恶的时候,展示了对光明的向往。1958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时加写道: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谈到《金瓶梅》和《红楼梦》时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同情弱者、反抗强权,同情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主张个性解放和争取民主独立,是毛泽东的性格,也是毛泽东一贯奉行的理念。1962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上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等,是光写黑暗的,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不如《红楼梦》、《西游记》使人爱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只写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么。

  吸收《红楼梦》中的文学语言为现实服务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毛泽东之所以对《红楼梦》爱不释手,是因为它是中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还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好多文学语言。由此可见,毛泽东把《红楼梦》作为与外国文学名著相媲美的文学作品。

  毛泽东经常说,《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社会史料,而这些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反之,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总结社会经验,才能写出有生活气息的不朽的文学作品。1938年4月,毛泽东在鲁艺演讲时说,《毁灭》的作者法捷耶夫是身经游击战争的,《红楼梦》里描写柳湘莲痛打薛蟠以后便“牵马认镫去了”,没有实际经验是写不出“认镫”二字的。过去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说,他曾切实地把大观园考察过一番,现在你们的大观园是全中国,你们这些青年艺术工作者个个都是大观园中的贾宝玉或林黛玉,要切实地在这个大观园中生活一番,考察一番。你们的作品,“大纲”是全中国,“小纲”是五台山。通过这些话,毛泽东要求“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号召文艺家贴近生活,丰富实际经验,充实内容形式,创造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以古喻今,吸收《红楼梦》中的文学语言为现实服务,也是毛泽东的独到之处。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把自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比喻为林黛玉洗澡后身上发出的“软弱香”,会有目的地向延安送,告诫党员要警惕“软弱香”的坏影响;还将我们的宣传比喻为带刺儿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读书成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共同爱好
·下一篇:毛泽东与邵华:劝儿媳多读《上邪》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