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毛主席在韶山
在“西方山洞”(图)
2009-03-03 16:49:34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66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

    “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6月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10天了……”
    ——引自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的信
    1966年6月中旬,毛泽东南下视察。6月15日从杭州乘专列到达长沙,在长沙住了一晚,于18日下午3时到达韶山滴水洞。杭州古称武林,由于毛泽东信在武汉所写,从地理位置上说,韶山在杭州的西部,武汉的西南部;且滴水洞时为警戒区,加上主席这次是秘密回韶山的,可能是为保密,所以信中用“西方的一个山洞”代指韶山滴水洞。
    毛泽东此次在韶山一共住了10晚11天。其间他所思所虑所分析决定的问题,当时随毛泽东南巡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回韶山就是进一步筹划发动“文革”的措施、规模;他认为上引致江青的信其基本内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只是在武汉才加上头尾。至于他具体研究和决定了什么,尚是党史专家研究的课题。但人们仍可从主席在滴水洞工作的茶余饭后及其它休息时间,与身边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的闲话里,从领袖的起居饮食里,窥见他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幽默风趣的谈吐,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他对当时一些头脑发热的做法的不满,以及他临行前对故土的眷眷深情。
    毛泽东生活一直非常朴素。在滴水洞和在北京一样,一日两顿饭,分别是下午两点和晚上十一点。用餐一般不超过四菜一汤。即使来了客人,也最多只加两道菜。这里有当年湖南省委接待处特级厨师石荫祥在滴水洞为主席主厨留下的菜谱:
    红烧鲫鱼      火焙米虾炒辣椒
    苦瓜烧肉      青炒马齿苋
    雄鱼头打葱汤  干饭二两
    烤玉米一只或稍加面条
    主席到韶山带来的除旧草席、旧拖鞋和被单外,便是八大箱子书——大多是繁体字线装本,古色古香。
    主席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朴素,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3年底到1962年底前后9年,毛泽东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毛泽东一连数日不沾肉味,带头艰苦奋斗。这种克勤克俭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今天提倡和发扬吗?
    滴水洞和韶山宾馆是一家,所以工作人员,特别是这次随主席而来的工作人员都想去参观主席故居和韶山宾馆对面的陈列馆。一天中午,随行人员去陈列馆参观。汽车停在外面,人们有说有笑陆续上车。主席细声问贴身服务员:“你们都上去,去么子好地方?”
    服务员笑道:“我们去瞻仰您的旧居,还要参观陈列馆。”
    另有服务员热情地对主席介绍说:“新建的陈列馆好气派好精致哩!主席,您也去看看吧!”
    主席摇摇宽厚的大手,顿时消失了先前的兴致,但不失诙谐地说:“你们去吧。我不去,我知道我在那里站岗!”(意指陈列馆中的毛泽东塑像)
    主席的“笑话”,服务员听起来挺轻松,挺生动,事后还传开去。可是,伟人的心事却非常沉重,又有谁了解他的心思呢?
    毛泽东一贯反对个人崇拜,更反对把领袖人物神化。早在1948年8月15日,他给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的信中,就坚决反对把他的名字与马、恩、列、斯并列,指出这是错误的。他说:“中国革命的经验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也在内)根据马、恩、列、斯理论所写的某些小册子及党中央各项规定、路线和政策的文件在内。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永别故土(图)
·下一篇:串门话家常(图)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