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了敌人妄图夺取整个东北并实行南北包围的阴谋计划,从而使我军获得了一个改变中国革命根据地长期被敌人包围局面的战略支撑点。
东北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消灭了国民党大量的精锐部队,有力地配合了关内解放区作战,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东北沦陷的14年间,国民党部队在东北无一兵一卒。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争夺东北,把大量美械化部队运往东北,这就在客观上减轻了关内解放区的压力,使我军获得6个月的休整时间,用于开展练兵和生产。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关内各解放区进行的自卫战争迫使国民党不能抽出更多的精锐部队到东北,东北解放区由此得到了休整部队和发动群众的时间。东北民主联军经过1947年开始的三季攻势,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70余万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超过了当时的国民党东北驻军。
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东北的解放,是在关内解放区及兄弟部队的支援和配合下取得的,对于全国来说,还是局部的。由此,把建设新东北与解放全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东北干部群众的行动目标。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改称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入关,同关内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先后发起了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中南战役)、海南岛战役,从鏖战津门到解放天涯海角,为全国解放作出卓越贡献。同时,东北解放区继续承担第四野战军作战繁重的军事供应任务。他们克服了自身发展的困难,在关内解放区建立新的革命秩序过程中,给予了人力、财力、物力和战勤等多方面巨大的支援。
东北解放战争依托于东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人民战争的威力得以充分体现。1946年7月7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东北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在东北,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会后,1.2万名干部被派往东北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地摧毁了不合理的旧制度,农民获得了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由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彻底完成,民众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根据地更加巩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东北解放区参加战勤、支援战争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共计参加民工200余万人,担架14.9万余副,大车15.5万余台,马48.6万余匹,“东北成了全国战略决战的突破口”。
|